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引论(精品)

西方经济学引论(精品)

第一章引论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习具体内容之前,对西方经济学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教学重点: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教学课时:2时一、什么是西方经济学简单地说,这是指西方人研究经济问题的总结。

它包含三种类别的内容:1.个人与企业事业经营管理的方法和经验。

1)炒股致富秘诀2)美国的科学管理方法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制度是压倒一切的。

动作与时间分工;差别计件工资制;职能管理体制;例外管理原则法约尔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理论;视野与程序是压倒一切的。

管理者的任务是对企业的要素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

威廉·大内的Z理论。

人是有优劣之分的。

对于劣等人,必须要严格的棍棒管理。

对于优等人,必须要甜蜜的萝卜管理。

3)南街村集团用毛泽东的思想管理企业,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精神的力量是压倒一切的。

有了精神,人定胜天,没有精神力量,什么都做不成。

4)五强溪产业集团靠厂长个人的人格力量来管理企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一个部门或领域或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行业运行规律。

⑴人口经济学⑵质量经济学⑶农业经济学3.经济理论的研究与考察,主要研究经济运行规律,经济政策制定的依据,解决宏观经济问题的途径。

4.三种类别的内容其相互关系。

它们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经济运行层次。

本书所涉及的西方经济学主要指第三个方面。

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它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

或者说,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个人、企业、政府以及其它组织如何在社会范围内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稀缺资源的使用的科学。

资源一般指经济活动中所需要的人力、财力与物力。

资源配置是指由某种力量(行政的力量、市场的力量、道德的力量、自我的力量)对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资源在各部门、各地区和各企业的不同使用方向之间的分配。

资源配置可以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

宏观资源配置是指全社会的各种生产性资源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分配和使用;微观资源配置是指企业内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

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是宏观资源配置效率与微观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总和。

西方经济学将从两个层次研究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问题。

三、为什么要研究资源的配置与利用?1.人类的欲望是无穷的。

人总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生活得越来越幸福。

因此总会有无穷的欲望。

而欲望则表现为各种需求。

例如,当我们解决了温饱问题时,我们就会对小康生活想入非非;而当我们实现了小康生活水平时,我们又会奢望富裕文明的生活水平。

西方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有五个层次。

2.满足欲望与需求需要资源。

满足欲望的物质载体是各种商品与劳务。

而生产商品与劳务需要资源。

资源又表现为一定时期内可供使用的人力、财力与物力。

3.资源可分为两个层次:潜在资源与现实资源。

潜在资源潜藏于公民手中,现实资源主要体现在企业之中。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组织者,潜在资源转化为现实资源主要是通过企业来实现的。

4.一定时期内资源是有限的,欲望是无穷的。

无论是现实资源还是潜在资源,相对于需要和欲望而言总是有限的。

以我国的情况为例:我国现有人口为12.5亿,约为世界人口的22%。

可是,我国的人均土地面积却只有2亩,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水资源为2600立方米,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人均森林面积1.7亩,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45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的人均值也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二分之一。

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144个国家的排序是:土地面积110位以后,耕地面积126位以后,草地面积76位以后,森林面积107位以后,淡水资源量55位以后,45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80位以后。

我国的资源负担系数为3,为世界平均负担状况的3倍。

5.以有限的资源创造无限的财富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为此就必须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生产更多更好更适用的产品,最大可能地满足人类的需要。

配置即选择,它包括几个相关的问题:⑴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在可供选择的物品和劳务中,如何使用有限的资源去生产,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如何作出具体分配。

解决生产的方向和规模问题。

也就是我们教材所讲的大炮与黄油的问题。

⑵如何生产?使用何种资源、应用何种技术来进行生产,谁去打猎、谁去钓鱼;用热力还是水利或是原子能发电;大规模生产还是小规模生产;机器生产还是手工生产。

国情不同,不见得人家使用的生产方法在我们国家也一定要使用。

(现实生活中各种实例进行分析讨论)⑶为谁生产?高收入者?中收入者?低收入者?国内消费者?国外消费者?社会产品如何分配给不同的个人和家庭,谁来享用或取益于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

这与生产什么的问题是密切联系的,从一个社会生产大量的自行车和一些豪华游艇还是生产大量的家用小轿车中,可以判断为谁生产的。

⑷全社会的资源充分利用与否--- 社会资源充分就业问题?是否存在一些闲置未用的被浪费的资源。

⑸货币购买力与储蓄不变还是下降?这是通货膨胀问题。

⑹生产能力增长还是不变?是经济增长问题,在长期内,产品与劳务的生产能力是否增长了。

在上述6个问题中,前三个问题是微观经济问题——针对资源有效率配置,后三个问题是宏观经济问题——针对资源充分使用问题。

总体上来说,就是研究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问题。

这些问题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下、在不同时期都是存在的,只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解决的方式不同(计划方式或市场方式)。

7.必须由市场来对有限的资源进行配置四、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1.宣传在私人产权制度下,充分竞争环境下,市场配置资源的合理性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学家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设想与论证逻辑是:私有制是人类社会最完美的财产所有制形式。

私有制条件下的经济联系必定通过市场来进行市场机制必然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势必形成市场经济。

(1)亚当.斯密的观点(2)亨特的观点(3)萨缪尔森的观点2.在私人产权制度下,充分竞争环境下,为改善和拯救市场配置资源这一制度提供政策建议。

五、西方经济学分为两大类:根据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三种类别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西方经济学大致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微观经济学:微观是小的意思。

因此有人将微观经济学称之为小经济学。

它主要研究的是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例如研究消费者、企业的行为。

微观经济学所涉及的是个体经济单位如何作出决策(配置资源),以及这些决策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宏观是大的意思。

因此有人将宏观经济学称之为大经济学。

它主要研究的是总体经济行为与总量经济关系。

宏观经济学涉及的是从国民经济全局来看,资源如何配置与利用。

此外还有一些专题经济学。

如制度经济学、产权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

六、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1.学习西方经济学,能更好地了解与认识西方经济问题。

西方经济学是对于私人产权制度下,充分竞争环境下,市场配置资源规律的总结。

现今西方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实行私人产权制度下,充分竞争环境下,市场配置资源体制。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须了解西方的国情,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情况,而西方有关的经济论著和报道会有大量的西方经济学术语和理论观点,并且理论本身也是现实的反映。

同时了解西方政府的政策,包括对外政策,也需要研究其经济理论,因为正是这些理论为政策提供了依据。

因此,学习西方经济学,能更好地了解与认识西方经济问题。

2.对我国改革开放中的经济建设,有借鉴的意义。

我国目前正在向私人产权制度下、充分竞争环境、市场配置资源方向改革。

排除意识形态上的差异,西方国家的今天也就是我们的明天。

在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学习别人当年曾经有过的经验与教训,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学习西方经济学有助于我们培养新的思维方式,用理性的、边际的、实证的思维方式观察和分析人类行为,理解各种社会制度和组织的性质,对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各种社会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做出科学的解释(使辨证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特别是在我们已经学习了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后,进一步学习西方经济学,通过对这两种不同的经济学体系的比较,可以使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复杂的现实世界。

毫无疑问,当我们能够用一个经济学家的头脑去分析我们周围发生的事情时,我们会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如运用这些思维方式在我们面临选择时帮助我们做出理性的决策。

比如,如何把一生有限的时间在学习、工作和闲暇之间合理配置以求得人生最大的满足?如何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选择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职业?如何在眼前利益得长远利益之间做出平衡?如果你是一个学生,如何在各门课程学习中分配时间以求得期末考试(或入学考试)的总分最高?如果你是一个消费者,如何在衣食住行等各种消费中做出预算决策?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定产或定价策略?经济学虽然不能提供具体的答案,但却能为我们提供各种决策的思路和工具。

再如还有助于我们了解公共决策的性质并对各种公共政策做出合理的评价。

比如,作为一个纳税人和选民,开征利息税对你会产生什么影响,你对政府即将推行的农村费税改革持什么态度?作为一个政策制定者,你如何判断当前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如何在平等与效率之间做出平衡?总之,要洞察复杂的社会现象,要成为一个聪明的消费者、企业管理者和行政管理者,要认真履行一个公民的责任,就必须懂得一些经济学知识。

4.为学习专业类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作为基本理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各经济专业学科及各应用学科的的基础课程,要进一步学习专业与应用学科,如会计、统计、部门经济、价格等等,都要研究基础理论。

五.对西方经济学应有的态度1.在整个理论体系上应当加以否定。

因为它论证资本主义社会是理想社会,由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这不完全符合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学家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设想与论证逻辑是:私有制是人类社会最完美的财产所有制形式。

私有制条件下的经济联系必定通过市场来进行市场机制必然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势必形成市场经济。

马克思的论证逻辑中的第二步看来是不正确的(吴敬琏语),自由经济学家的论证逻辑中的第一步看来也是不正确的,不正确的逻辑自然导出不正确的结论。

2.对其作为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加以借鉴;3.对其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管理方法加以吸收。

六.本教材的特点:1.主要介绍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现代主流经济学2.主要介绍主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主要理论及其发展线索3.还对它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和评论4.也指出其可利用之处。

七.学习方法(一)认真听课,先听听老师在课堂上究竟讲了些什么:1、注意听教师讲解课程的基本框架;教材的逻辑结构;2、注意听教师讲解主要知识点与关键环节的基本原理;3、掌握课程内、课程间各知识点之间的连接关系;一个是前向教学课程链,这个班已经开过了哪些课;二是后向的教学课程链,我上了这门课以后,这个班还准备开些什么课;三是平行课程链,与我这门课同时开设的还有哪些课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