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原位轴压法检测砌体抗压强度-2013
原位轴压法检测砌体抗压强度-2013
7 数据分析
7.4 测区的砌体抗压强度平均值,应按下式计算:
n1
f mi
f mi ——第
1 f mij n1 j 1
i 个测区的砌体抗压强度平均值(MPa);
n1 ——测区的测点数。
返回目录
8 强度推定
8.1 本标准的各种检测方法,应给出每个测点的检测强 度值fij,每一测区的强度平均值,并以测区强度平 均值作为代表值。
7 数据分析
7.3 槽间砌体抗压强度换算为标准砌体的抗压强度 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f mij f uij / 1ij
f mij
——第 i 个测区第 j 个测点的标准砌体抗压强度换算值(MPa);
1ij
——原位轴压法的无量纲的强度换算系数;
所测砌体强度有约束,与GB50129条件不同,与 GB50003指标不同,因此需要换算,以便进行比 较。
5 测试设备
5 测试设备
5.2原位压力机主要技术指标, 应符合表5.3的要求: • 表5.3 原位压力机主要技术指标 项目 指标 450型 600型 800型 额定压力( KN) 极限压力( KN) 额定行程(mm) 极限行程(mm) 示值相对误差(%) 400 450 15 20 ±3 500 600 15 20 ±3 750 800 15 20 ±3
6.4 试验过程中,如发现上下压板与砌体承 压面因接触不良,致使槽间砌体呈局部受 压或偏心受压状态时,应停止试验。此时 应调整试验装置,重新试验,无法调整时 应更换测点。 局部受压或偏心受压,结果偏低,应防止, 一旦出现,暂停,调整后再做。 保证:“四根钢拉杆的上下螺母间净距误差 不应大于2㎜”。
6 试验步骤
2.3适用于推定240mm厚普通砖砌体或多孔 砖砌体的抗压强度。 4.1.1条 (包括粘土砖、灰砂砖 、页岩砖等)
返回目录
3检测单元、测区和测位
3.1当检测对象为整栋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部 分时,应将其划分为一个或若干个可以独 立进行分析的结构单元,每一结构单元划 分为若干个检测单元(3.2.1条)。 检测单元 Testing element 每一楼层且总量不大于250m3的材料品种和 设计强度等级均相同的砌体。
6 试验步骤
2 )上下水平槽孔应对齐,两槽之间应相距 七皮砖(多孔砖砌体,为五皮砖)。 槽间距太大,趋近于砌体的局压强度;太 近接近块体强度,7批砖(430mm)最佳 多孔砖问题,新列入。
3 )开槽时,应避免扰动四周的砌体;槽间砌 体的承压面应修平整。
6 试验步骤
6.2 在槽孔间安放原位 压力机(图)时,应符 合下列规定: 1)在上槽内的下表面 和扁式千斤顶的顶面, 应分别均匀铺设细砂 或石膏等材料的垫层, 垫层厚度可取10㎜。 使槽间砌体均匀受压。
7 数据分析
7.2 槽间砌体的抗压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f uij N uij / Aij
f uij
——第 i 个测区第 j 个测点槽间砌体的抗压强度(MPa); ——第 i 个测区第 j 个测点槽间砌体的受压破坏荷载值(N);
2
N uij Aij
——第 i 个测区第 j 个测点槽间砌体的受压面积(mm )。
2.在一个结构单元,采用对新施工建筑同样的 规定,将同一材料品种、同一等级250m3砌 体作为一个母体,进行测区和测点(测位) 的布置,成为“检测单元”,所以一个结 构单元可以划分为一个或数个检测单元。 3.当仅仅对单个构件(墙片、柱)或不超过 250m3的同一材料、同一等级的砌体进行检 测时,也将此作为一个检测单元。
返回目录
2 适用范围
2.1新建工程类(3.1.1条) 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按《砌体工 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15-2011 检测和推定砌体抗压强度: 砂浆试块缺乏代表性或试块数量不足; 对砖强度或砂浆试块的检验结果有怀疑或 争议,需要确定实际的砂浆抗压强度; 发生工程事故,或对施工质量有怀疑和争 议,需进一步分析砂浆的强度。
原位轴压法 检测砌体抗压强度
山东建筑大学 李安起
目录
1 概述 2 适用范围 3 检测单元、测区和测位 4 一般规定 5 测试设备 6 试验步骤 7 数据分析 8 强度推定
1 概述
1.1术语 原位轴压法:采用原位压力机在墙体上进行 抗压测试,检测砌体抗压强度的方法。 1.2 用途 检测240mm厚普通砖砌体或多孔砖砌体的 抗压强度 。(包括粘土砖、灰砂砖 、页岩 砖等) 火灾、环境侵蚀后的砌体剩余抗压强度。
8 强度推定
2)当测区数小于6时
f k f mi ,min
f mi ,min
——同一检测单元中, 测区砌体抗压强度最小值 (MPa) ; ——同一检测单元中,测区砌体抗剪强度最小值(MPa)
f vi,min
8 强度推定
3)每一检测单元的砌体抗压强度,当检测结果的 变异系数δ大于0.2时,应检查检测结果离散性较 大的原因,若查明系混入不同总体的样本所致, 宜分别进行统计,并分别确定标准值。如确系变 异系数过大,则按下式确定标准值:
6 试验步骤
6.3 正式测试时,应分级加荷。每级荷载可 取预估破坏荷载的10%,并应在1~1.5min 内均匀加完,然后恒载2 min。加荷至预估 破坏荷载的80%后,应按原定加荷速度连 续加荷,直至槽间砌体破坏。当槽间砌体 裂缝急剧扩展和增多,油压表的指针明显 后退时,槽间砌体达到极限状态。
6 试验步骤
2 适用范围
1.2 已建砌体工程类(3.1.2条) 在进行下列可靠性鉴定时,可按《砌体 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15-2000 检测和推定砌筑砂浆强度: 安全鉴定、危房鉴定及其他应急鉴定; 抗震鉴定; 大修前的可靠性鉴定; 房屋改变用途、改建、加层或扩建前的专 门鉴定。
2 适用范围
3 检测单元、测区和测位
检测单元是根据下列因素确定的: 1.检测是为鉴定采集基础数据,对建筑物进行 鉴定时,首先应根据被鉴定建筑物的构造特 点和承重体系的种类,将该建筑物划分为一 个或若干个可以独立进行分析(鉴定)的结 构单元,故检测时应根据鉴定要求,将建筑 物划分为同样的结构单元。
3 检测单元、测区和测位
f k f mi ,min
8.4检测强度的最终计算或推定结果,均应精确至 0.01MPa
结束
谢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迎交流!
1 概述
1.3 特点
• 属原位检测,直接在墙体上测试,测试结 果综合反映材料质量的施工质量; • 直观性、可比性强; • 设备较重; • 检测部位局部破损。
1 概述
1.4 限制条件 • 槽间砌体每侧的墙体宽度应不小于1.5m; • 同一墙体上测点数不宜多于1个,测点数量 不宜太多。 • 限用于240mm砖墙。 • 原位轴压法应与其他砌筑砂浆强度检测或 砌体抗剪强度检测方法一同使用。
n2 1
砌体强度变异系数
s fm
8 强度推定
8.3 每一检测单元的砌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应分别按下列规 定进行推定: 1)当测区数不小于6时:
f k f m ks
f k ——砌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f m ——同一检测单元的砌体抗压强度平均值(MPa);
f v ,k
——砌体抗剪强度标准值(MPa);
4 一般规定
4.3同一墙体上,测点不宜多于一个,且宜选在沿墙 体长度的中间部位;多于一个时,其水平净距不 得小于2.0m。 水平净距不得小于2.0m : 保证有足够的约束墙体 防止出现破坏 影响测试结果 4.4测试部位不得选在挑梁下、应力集中部位及墙梁 的墙体计算高度范围内。 安全考虑
返回目录
5 测试设备
5.1 原位压力机 原位压力机由手动油 泵、扁式千斤顶、 反力平衡架等组成, 其工作状况如图所 示。 5.2原位压力机的力 值,每半年应校验 一次。
原位压力机测试工作状况 1—手动油泵;2—压力表;3—高压油管;4—扁式千斤顶;5—拉杆(共4根); 6—反力板;7—螺母;8—槽间砌体;9—砂垫层
f mi
1 f mij n1 j 1
n1
当每个测区只有一个测点时,不必计算平均值。
8 强度推定
8.2 每一检测单元的强度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
数,应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砌体强度平均值 砌体强度标准差
1 fm n2
n2
f
j 1
n2
mi
s
( f m f mi ) 2
i 1
k ——与α 、C、 n2 有关的强度标准值计算系数 C ——置信水平,取:C=0.60 ;
α——确定强度标准值所取的概率分布下分位数,本标准取 α=0.05
8 强度推定
计算系数 k
n2
k
n2
k
5 6 7 8 9 10 12 15 2.005 1.947 1.908 1.880 1.858 1.841 1.816 1.790 18 20 25 30 35 40 45 50 1.773 1.764 1.748 1.736 1.728 1.721 1.716 1.712
返回目录
6 试验步骤
6.1开槽要求: 在测点上开凿水平槽孔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上下水平槽的尺寸应符合表6.1的要求。 表6.1 水平槽尺寸 厚度 高度 名称 适用机型 长度 (mm) (mm) (mm) 250 240 70 上水平槽 250 240 450 下水平槽 ≥110 250 240 140 600 不同机型,扁顶高度不同,故下槽净高要求不同。
1 概述
1.5 历史发展及标准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扁顶法基础上提出。 具有设备使用周期长、变形适应能力强、操作简便的优点, 对砂浆强度低、变形很大或砌体强度较高的砌体均可适用。 其缺点是原位压力机较重,其中油缸式液压扁顶重约25kg, 搬运比较费力。 地方标准: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对原位轴压法进行了较多 的试验和试点应用工作,并主编了四川省地方标准《原位 轴压法测定砌体抗压强度技术规程》(DB51/5007-94)。 国标:标准GB/T50315编制组又组织了两次验证性考核,将 其编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