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台风第四节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1.本讲学习目标要求:(1)目标要求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台风、泥石流、地震等等)了解台风的危害,加深对台风作为一种常发而又严重的灾害的理解,关注台风,关注环境;台风的预防是认识研究台风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2)树立减灾防灾意识。
(3)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2。
知识结构:二。
重点、难点1。
自然资源时空分布不均2.台风的形成及台风灾害的危害、防治三.具体内容(一)灾害及其防御1.气象灾害(1)台风概念: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称为飓风)。
注意台风四周风向的判别。
形成: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的广阔洋面上,西北太平洋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
危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我国登陆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
措施: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对台风的探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
(2)寒潮概念: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在秋末、冬季和初春时冷锋南下形成的。
影响范围:只有西藏、云南影响较小。
影响: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秋季、春季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3)干旱—受灾面积最大的一种气象灾害华北地区的春旱:由于春季降水少,同时气温上升速度快,蒸发量迅速加大,加之春季农业用水量猛增,造成的我国华北地区春季干旱的气象灾害.江淮地区的伏旱:发生在梅雨之后,由于该地区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出现连续的晴朗、高温的天气形成伏旱.台风的到来可以缓解伏旱.2.地质灾害-—滑坡和泥石流3.我国几种灾害性天气的成因、特点及防治灾害天气地区时间形成原因主要特点综合防治梅雨江淮地区春末夏初江淮地区,冷暖气团势均力敌阴雨连绵-降水多出现“空梅"—干旱降水多—排水出现“空梅”—引水灌溉伏旱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梅雨过后,在单一的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天气酷热少雨、抗旱任务艰巨组织抗旱,若有台风雨形成,可缓解旱情台风东南沿海夏秋热带海面上形成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狂风暴雨及时预报,作好抗台风过境准备;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营造沿海防护林,提高公众灾害意识春旱华北3~5月夏季风未到降水少,气温回升快引水灌溉夏涝华北6~8月夏季风来得早,影响时间长,降水强度大洪涝灾害低洼地排水,河流疏浚,增加入海口“倒春寒”东部季风区3~5月极地大陆气团势力强盛春季出现强低温、雨雪天气薄膜覆盖等寒潮除青藏高原以外的广大地区冬季强冷空气迅速入侵大风、雨雪、冻害,时间长,范围广,秋春季危害最大加强警报,作好防寒准备(二)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1.水资源的组成及其特征(1)自然资源的含义-—人类可以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种类--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属性——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其中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2)水资源的组成与分布广义——海洋水和陆地水,即地球上所有的淡水和咸水。
狭义--世界上的淡水资源.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密切—-河水、湖泊和浅层地下水,占全球水体的1%。
地域差异——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平衡,亚洲最多,大洋洲最少(3)水资源的特征补给的循环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水利水害的双重性。
南水北调:中国水资源总量约28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数的1/4,属缺水国家.中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
总趋势和降水基本一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河流的径流量占全国的80%以上,耕地面积不到全国的40%,属于富水区;而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西北内陆的面积占全国50%,耕地占45%,人口占36%,水资源总量只有全国的12%,属缺水区。
西北和华北地区土地、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能源和粮棉油的生产基地,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尤其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半岛,是我国人口密集、耕地率高、经济发达的地区,水资源缺乏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为了缓解北方地区用水短缺的压力,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线将长江水引入北方地区。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利用和扩建京杭大运河及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经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和东平湖,在位山附近穿过黄河后,经位临运河、卫运河、南运河自流到天津。
东线调水工程的目的是解决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的缺水问题。
主要目标是提供沿线城镇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提高现有灌区的供水保证率,改善灌溉条件;结合输水,恢复和提高京杭运河的通航能力;利用调水工程设施,提高沿线易涝地区的排涝能力.中线调水工程,从长江中游北岸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京广铁路线西侧,跨越江、淮、黄、海四大流域,自流输水到北京,天津,中线工程的调水目的是解决京津、华北平原中西部及沿线湖北、河南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
主要目标是以解决沿线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农业及生态环境用水。
西线调水工程,从长江上游干支流调水入黄河上游,引水工程分别在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干支流上筑坝建库,积蓄来水,采用引水隧洞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入黄河。
西线工程的调水目的是补充黄河水资源不足,重点解决青、甘、宁、内蒙古、陕、晋六省(区)的缺水问题,主要目标是以解决六省(区)工业、城市用水和农林牧业用水为主,兼顾生态环境用水。
2。
水资源与古老文明的诞生——大河文明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3.水资源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1)水与人体(2)水与工农业生产4.水资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①在动植物生活中,水的作用是很大的,是植物光合作用的物质基础之一;②大气降水的多少和时间分配,与作物生长和产量关系极大;③人类使用的陆地淡水资源,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大气降水.【典型例题】[例1]下图为“1990年15号台风路径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台风形成于___海面,是一种强烈发展的____.该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可达__级或以上。
(2)该气象灾害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是___,若它在印度洋和大西洋上则称为__。
(3)台风的灾害主要由_____、_____和_____所造成的。
(4)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台风的____和___。
其主要手段是利用____。
由于气象部门的准确预报,受台风影响的地区得以提前大约___小时做好防御工作,减少了损失。
(5)这次台风的中心经过了我国的_____、____等省。
由图可知,30日23时台北此时风向是____风,而到31日20时,台北风向为____风。
此时上海吹___风,1日20时上海的风向变为____风。
答案:(1)热带或副热带;热带气旋;12(2)西北太平洋;飓风(3)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4)监测;预报;气象卫星;72(5)浙江;江苏;西北;西南;东北;东南[例2](2005年全国高考地理广东)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约9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秦岭以北地区;华北地区耕地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0%,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的6%。
材料二: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发展迅速。
但在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有十几种探明储量不能满足需要。
材料三:我国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为25%~40%,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为20%~30%。
(1)材料一说明我国的资源问题是_____,其结果不仅造成运输紧张,同时使_____增高。
(2)材料二说明我国矿产资源问题是_____,因而无论从现实还是长远看,都对我国经济的_____造成很大压力。
(3)材料三说明我国水资源利用的问题是_____,其原因在于目前我国的_____和_____相对落后。
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分析题,关键是读懂材料中所反映的地理事实,注意遣词造句尽量用课本语言答案:(1)资源分布不均,资源组合不协调;生产成本(2)矿产资源相对短缺;可持续发展(3)水资源利用率低;生产技术;管理水平【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资源总量丰富,可再生资源众多,人均占有量呈不断上升趋势B.由于人口增长和资源增加相互抵消,人均占有量保持不变C。
由于我国某些资源短缺,而人口迅速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会大幅度下降D.人均资源占有量继续减少,自然资源形势严峻2.我国有一类自然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五分之三,这类自然资源是指()A。
土地面积 B.矿产资源储量C。
耕地面积 D.河流年径流量3。
下列地区中,缺水严重的是()A.三江平原B。
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D。
东南丘陵4。
下面关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B.水资源内流区多、外流区少C.水资源的季节变化大而年际变化小D.水资源的季节变化是秋季多、春季少5.在山东省建成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A.引滦入津工程B.引黄济青工程C。
南水北调工程D。
引滦入津工程6。
西南三省一市和西藏自治区的水能蕴藏量占我国水能蕴藏量的()A.60% B。
40%C。
70%D。
90%7。
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主要有()A。
跨流域调水 B.防治水污染C。
兴修水库 D.节约用水8。
下面关于我国水资源、水能资源的表述,正确的是()A.我国水资源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人均占有量也占世界前几位B。
我国水能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长江水系最多,黄河第二C.我国目前已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集中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D.我国正在兴修的河南小浪底工程将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9.下列对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荒凉的陡坡上开垦耕地B。
在宜林荒坡上植树造林C。
农村新建的居民的住宅区,尽可能移到地形平坦的平原地D.为了提高草场利用率,尽量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10.我国的可垦荒地可以辟为耕地的地区主要分布在()A.沿海地区B.青藏高原区C。
西北内陆盆地D。
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11.台风和寒潮共同的灾害现象是()A.暴雨B.狂风C。
雪雨 D.强烈降温1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台风就是强热带风暴B。
热带风暴中心附近风力可达10级~11级C。
强热带风暴是一种热带气旋D。
台风仅限于热带海洋上13。
有关台风的叙述()①台风是热带反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②我国的台风多发生在春夏季节;③台风中心最大风力可达12级以上;④台风灾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所造成的;⑤我国内陆地区也常受台风影响。
以上说法正确的有几种?A.2种B。
3种C。
4种D。
5种14.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