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人员素质测评指标_标准体系

第八章人员素质测评指标_标准体系


(二)层次分析法
➢ 是把专家的经验认识和理性分析相结合,两两对比分析,直 接比较各指标重要程度,降低比较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是 确定权重的一种常用方法。
➢ 层次分析法运用矩阵将N个测评指标分别构成矩阵的行、列 。依次两两比较指标相对重要程度。如,对某职位的员工测 评指标有A、B、C、D、E五个,分别比较AB、AC、AD 、AE两个指标的重要程度,然后依次用B、C、D、E和其他 指标两两比较。
某省青年歌手大奖赛的素质测评指标—标准体系结构图
测评要素 及权重
测评指标 及权重
评价等级(标度、标记)
一级 二级 三级
10
8
6
10分制
四级 五级
4
2
个人形象 10%
歌唱水平 65%
舞台表现15% 创作能力10%
服装 3% 造型3%
气质风度4% 音色10%
音质10% 音准10% 节奏10% 吐字10% 气息10% 歌曲难度5% 感染力15% 原创性10%
(2)行为环境指标:是从动态角度来反映员 工素质及功能行为特性的测评指标。主要考 察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及所处的环境条件。
(3)工作绩效指标:是一个人的素质与能力 水平的综合表现。如销售行业,会非常重视 销售额等一些业绩指标。
(三)测评指标的权重
1、权重的含义
权重是一个相对概念,它表示的是某一测评指标在 测评体系中的重要程度,或者可以说表示某一测评 指标的得分在总分中应占的比重。
(2)专家小组讨论法。
指由员工的上级、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经理及相关 专家组成一个小组,共同讨论各个测评指标对应的 标志应该如何确定。
(3)上级确定法
指由用人部门的优秀主管根据自己对岗位的了解, 直接确定测评的标志。
(4)经验总结法
运用往年已经被证实有效的标志来继续今年的测评 ,或者运用其他同行企业的标志所提出的标志。
一、人员素质测评指标的建构方法 (一)人员素质测评指标的建构原则
(二)人员素质测评指标的建构方法
1、素质模型法
素质模型:是指胜任某个工作、或达到某一 绩效目标所应具备的各种不同素质要素的组 合。这些要素可以是动机、特质、个性品质 、态度或价值观等。这些行为和技能必须是 可测量、可观察的。
2、演绎法
3、个案研究法
是指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事件 或岗位的绩效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最终来确 定素质测评的指标体系。
4、经验总结法
是指测评单位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来确定测 评的要素,或者参照总结同行以及一些专家 学者所提出的较为权威的测评要素体系,再 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自己的测评指 标体系。
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
三、测评标准的确定方法
➢一个完备的测评标准应该包括测评标志、标 度和标记三个部分。
(一)标志的确定方法
➢标志是测量员工在某个指标上表现情况的规 则与标注。
(1)工作分析法。通过对某职位的工作任务 和内容的分析,了解员工在各个测评指标上 应该有怎么样的表现,在此基础上,确定标 志,能够有效地测评员工的素质。
是一种通过企业使命、袁静、战略及价值观 中推导特定员工群体所需的核心人才素质的 方法。其基本步骤如下:
① 明确组织愿景、使命、战略和核心价值观
② 推导关键岗位角色和职责
③ 推导核心称为因果分析图或石川图(根据最 先提出这一工具的石川熏的名字命名)。问 题或后果标在"鱼头"外。在鱼骨上长出鱼刺 ,上面按出现机会多寡列出产生生产问题的 可能原因。鱼骨图有助于说明各个原因之间 如何相互影响。它也能表现出各个可能的原 因是如何随时间而依次出现的。这有助于着 手解决问题。
➢测评标准可以视为一个体系,由标志、标度 和标记三个要素组成。
1、标志
所谓标志,就是对这些能够反映测评指标的 行为表现或行为特征进行的描述。比如说“语 言表达能力好”的标志就可以是“能够清楚有 效地进行自我表达”。
➢测评的标志依据表示的形式,可划分为判断 式、设问式、限定式三个类型。
(1)判断式标志。该种标志通常是可以做出优劣、 好坏、是非、大小、高低等判断与评论的句子。如 下表所示。
(2)主观性测评指标,是指那些无法直接用 数据来衡量,不能进行一次量化的测评指标 。如事业心、感召力都属于主观性指标。主 观性测评指标通常要求测评者在调查研究的 基础上定性分析,根据自己经验和当前实际 确定测评指标的等级水平并打分。正是因为 这个原因,主观性测评指标往往难以避免主 观性的介入,不同的测评者来评分,可能会 得到不同的答案。实践中,常采用二次量化 来获得主观性测评指标的信息。
二、测评指标类型
1、依据是否能够直接用数据来衡量划分
(1)客观性测评指标是指那些可以获得客观 性数据与结果、可以直接衡量、一次量化的 指标。如出勤率、次品件数等。客观性测评 指标的优点在于:首先,得分不因测评者的变 化而变化,可以避免测评者主观臆断;其次 ,可以直接获得数字信息,并且所获得的数 字信息是有意义的。
一、人员素质测评指标—标准体系的制定步骤 1、搜集信息 在制定测评指标-标准体系前,需要搜集相关信息
综合分析能力 1.5
人群技巧/意识 0.5
权属观念
1
专业知识
0.5
风险意识
0.5
责任感
1.5
……
……
总分
20
业务素质测评 权重数
组织协调能力 0.5
综合分析能力 0.5
人群技巧/意识 1
权属观念
0.5
专业知识
1.5
风险意识
1
责任感
1.5
三、测评标准
(一)测评标准的重要性
测评标准是活的某项测评指标得分的依据。
第一节 人员素质测评指标—标准体系概述
一、人员素质测评指标—标准体系的结构 体系:指各个互相联系的部分通过一定方式组
合构成的整体,通常可用结构图来表示。 预期中打算达到的指数、规格、标准,一般用
数据表示。 人员素质测评指标—标准体系:基于测评人员
素质而建立的一个结构整体,该整体由各个相 关的部分(如指标、标准等)组成。 “指标”和“标准”是这个体系的主要组成部 分。
测评指标
测评标志
测评标度


教学能力 是否能够正确解答学生 对于所授科目的提问
组织能力 能否成功举办校级学生 活动
(2)设问式标志。这种标志是以问题形式来表现测 评对象的行为特征。同样对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进
行测评,利用设问式标志示例如下表所示。
测评 指标
测评标志
测评标度 优良中及差
能够组织不同个性的人在一起 工作吗?
测评指 标 加 权 得 分
测评要素 加权 得分
二、测评指标
(一)测评要素与测评指标
1、测评要素与测评指标的含义
测评要素是指要对测评对象进行测评的各个项目。测评 要素往往是因岗而异的,也就是说,针对不同岗位往往 会采用不同的测评要素。
测评要素也是有层次的。测评要素可以分解为测评内容 、测评项目、测评指标。
3、标记
所谓标记,即对应于不同标度(范围、强度 和频率)的符号表示,通常用字母、汉字或 数字来表示。比如对于“是”与“否”这两个标 度,就可以将“是”记为“A”,将“否”记为“B” ;或者将“是”记为“1”,将“否”记为“2”。
标度其实就是计量等级,而标记则表示与各 个等级相对应的符号。
第二节 人员素质测评指标—标准体系的确定方法
➢ 层次分析法运用矩阵将N个测评指标分别构成矩阵的行、列 。依次两两比较指标相对重要程度。如,对某职位的员工测 评指标有A、B、C、D、E五个,分别比较AB、AC、AD 、AE两个指标的重要程度,然后依次用B、C、D、E和其他 指标两两比较。
(三)ABC分类法
➢ 基于“重要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基本原理。 于是,根据各测评指标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程度,
测评标准对于素质测评而言,有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它就像一把尺子一样,可以帮助丈 量不同的测评对象在某项测评指标上的得分 。如果说一个个测评指标是一个个靶子,那 么测评标准就是靶子上的那些环,子弹射在 不同的环上就可比测评对象的某项测评指标 达到了不同的水平,从而得到不同的得分。
(二)测评标准的要素
(3)测评指标:是素质测评各个项目操作化的 表现形式。测评指标反映的是一个单方面的 素质要素。它比测评内容具体,是具体的、 可测的、行为化和操作化了的测评要素。
2、测评要素与测评指标的关系
➢从整个测评指标-标准体系来看,上文所介 绍的测评内容、测评项目、测评指标也可以 分别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即,测评要素可以分解为多级指标(在这里 ,并不是每一级指标都具有可操作性),而 “测评指标”这个概念指的是最终一级具有 可操作性的指标。事实上,只有最后一级指 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指标。
将测评指标分为A、B、C三类。 (1)排队。按重要性将指标依次排列。 (2)分类。假设影响员工工作绩效的因素很多,都可
以用测评指标来反映。主要分为三类: A类:主要指标,占全部因素的10%左右 B类:次要指标,占全部因素的20%左右 C类:一般指标,占全部因素的70%左右 (3)设定。对所有指标分类后,即可对A、B、C三类
体情况自己把
测评

2、标度
所谓标度,即对标志的外在形式划分,常常表现为 对测评标志的范围、强度和频率的规定。
常见的标度主要有三种:
(1)量词式标度,比如“少,较少,一般,较多,多 ”。
(2)等级式标度,比如“优”、“良”、“中”、“及格”、“ 差”等。
(3)数量式标度,数量式标度有两种形式,离散型 与连续型。
二、人员素质测评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一)德尔菲法(专家咨询法) 美国兰德公司1964年首先用于技术预测。 主要特点----专家背靠背,相互不受他人干扰地表
达自己对权重设置的意见,然后不断反馈,直到各 专家意见基本趋于一致,最终确定比较合理的权重 设置的方案。 优点----避免了权威、地位、口才、人数优势对确 定权重的干扰。集中了大多数专家的正确意见。 缺陷----容易失去部分少数人的信息,使信息不够 完整。缺乏科学的检验手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