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金子》教学设计
蔡堂中心小学曹丽
教材分析:
《金子》一课讲了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发现雨后土地上长出了小草,从中得到启发,便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
旨在告诉我们要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和智慧的劳动,想靠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
课文内容简明,情节曲折,蕴含的道理深刻,是一篇人文性较强的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及朗读能力的好材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
理
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阅读理解课文,领悟课文内涵,能从中悟出要想获得财富
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内涵。
教学难点:
懂得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熟悉课文大意,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一、谈话激趣,巧妙导入
1.每个人都有梦想,老师的梦想是当一位教师,现在我实现了我的梦想。
你的梦想是什么?师生共同畅谈梦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梦想有关的课文,揭题。
师生共写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
2.检查生字词,教师相机指导。
Táo juébǐfúɡān fùmǎi juékēnɡwāqián 淘金者绝大多数彼得·弗雷特不甘心附近买地挖掘坑坑洼洼金钱pén shuāruǎn rónɡruòwùbàn jiāo shí倾盆大雨冲刷平整松软绿茸茸若有所悟装扮娇艳实现
(1)指名示范读词,读后评议是否读正确了。
(注意:“坑”是后鼻音,“盆”是前鼻音)
(2)齐读生字词
3、分段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指出不足,进行纠正训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围绕“金子”一词用几句话
说一说。
2、读书展示与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2、金子
绝大多数人一无所获、扫兴离去
彼得·弗雷特埋头苦干、灰心失望
偶然发现、若有所悟、精心培育、找到真金
3、讨论:彼得·弗雷特到底有没有找到真金?
(学生各抒己见)
4、交流: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让学生根据板书回答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
四、学写生字
1、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口头扩词。
2、交流记字方法。
3、教师板书示范,揭示重点:
甘:笔顺为横、竖、竖、横、横
附:中间的“单人旁”应写在竖中线上。
钱:右边要充分展开,特别是斜钩要长一些。
盆:上面“分”中的一捺要展开,下面“皿”的最后一横要长,托住上面部分。
4、学生在书上用钢笔描红。
课后练习:
1、练习朗读课文。
2、书写习字册。
板书设计:
22、金子
绝大多数人一无所获、扫兴离去
彼得·弗雷特埋头苦干、灰心失望
偶然发现、若有所悟、精心培育、找到真金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阅读理解课文,领悟课文内涵
一、复习检查
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淘金者绝大多数彼得·弗雷特不甘心附近买地挖掘坑坑洼洼金钱倾盆大雨冲刷平整松软绿茸茸若有所悟装扮娇艳实现
二、回顾课文
1、快速读课文
你读懂了什么?课文题为“金子”,你能围绕课文,按照情节的发展,围绕“金子”说几句话吗?
(根据上节课的板书回答。
)
2课件出示上节课的板书:
绝大多数人一无所获扫兴离去彼得·弗雷特埋头苦干
灰心失望偶然发现若有所悟精心培育找到真金
3、大家看看课文的内容,前后比较一下,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探究的地方?
(1)为什么绝大多数淘金者一无所获,而彼得却找到真金?
(2)为什么彼得刚开始时埋头苦干,结果是灰心失望,最后却实现梦想,找到真金?
问题是针对课文提出的,答案还得从课文中去找,让我们再来细细地读好课文。
我们要逐步学会通过认真地阅读课文,从课文中发现问题,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三、阅读理解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
这一段中有个词“蜂拥而至”,什么叫蜂拥而至?
(联系上下文回答。
)
说明来的人怎么样?(很多)
为什么有这么多淘金者“蜂拥而至”?(听说……希望……)
所以他们——在河床上挖出许多大坑。
结果如何?(一无所获,扫兴离去)
2、谁能读好这一段,读出淘金者们从满怀希望到扫兴离去这样一种巨大的心理变化。
(指名读,齐读)
(二)第二、三自然段
1、在众多的淘金者中,彼得·弗雷特也是其中一员。
指名读第2、3自然段
2、你觉得他和其他淘金者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同样满怀希望,不同的是,他更吃苦耐劳)
从哪里看出他更吃苦耐劳?
(不甘心、默默地、埋头苦干几个月、翻遍)
3、结果如何呢?
(没有发现一丁点儿、失望、连……都没有、准备离开)
4、读到这里,你对彼得的遭遇有什么想法?
(小组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
是啊,命运真是太残酷了,对这样一个吃苦耐劳的人,却把他的希望完全敲碎。
彼得·弗雷特开始时不甘心落空,正是因为他相信——
(像他这样付出劳动,一定会有所收获,一定能实现梦想)
而事实却敲碎了他的梦想,他不得不准备离开。
(三)第四-七自然段
1、命运真的如此不公平吗?如果彼得就此离去,那么他的命运就会截然不同,也就不会有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个故事。
来,我们来读读接下去又发生了什么?
自读4-7自然段。
2、你们知道彼得最后怎么样了?
(小组合作,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齐读第7段
(1)彼得实现了他的梦想,成了唯一找到真金的人,你们觉得他的真金是指什么?
(收获鲜花——财富——实现梦想)
(2)他说话时是怎样的心情?(非常骄傲)
3、那他为什么会成为唯一有所收获的人呢?再读读4-6自然段,圈出你觉得能反映彼得之所以成功的原因的词和句。
学生交流:(发现、若有所悟、全部精力)
(1)发现
彼得发现了什么?描述一下他所看到的情景()
若有所悟,他悟到了什么?()
你觉得他的想法有没有道理?(很有根据)
你觉得彼得是个怎样的人?
(有心人、聪明人)
(2)全部精力
彼得不但是个有心人,而且非常吃苦耐劳,这点我们从上文已经感受到了。
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付诸行动。
想一想,培育花卉要做哪些工作,他会怎么做呢?
(不怕辛苦平整土地、精心选择花苗、不分日夜照顾鲜花、四处奔波销售……)
齐读4-6段
4、现在你找到刚才我们提出的两个问题的答案了吗?
(1)为什么绝大多数淘金者一无所获,而彼得却找到真金?
(2)为什么彼得刚开始时埋头苦干,结果是灰心失望,最后却实现梦想,找到真金?
学生交流
同学们说的真好,能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并能通过不断的阅读、思考、探究解决这些问题,你就是一个会读书的人。
5、彼得从他的经历中明白了,生活有没有欺骗他?他脚下的这片土地有没有亏待他?
现在你对彼得最后所说的话有没有什么新的理解?再来好好第七段。
“真金”指什么?(财富、美好生活、明白了生活的真谛……)
6、看着彼得·弗雷特骄傲的笑容,从他的经历中,我们可以这样说:
要想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彼得·弗雷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你有什么梦想呢?从彼得·弗雷特的故事中,你对实现自己的梦想有了什么想法?
阅读后有所领悟,还能举一反三,对自己的人生有所帮助,你不仅是一个会读书的人,还是一个把书读活了的人。
课后练习:
1、观察文中插图,想像彼得是如何付出全部精力来培育花苗并获得成功的,把它写下来。
2、彼得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把自己的想法
写下来。
也可借用格言或故事的形式来表达。
板书设计:
22 金子
淘金失望
决定种花
实现梦想找到“真金”
教后反思:
本课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对彼得说的话进行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
然后,我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阅读理清了课文脉络,理解了课文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既避免了教师的烦琐讲解,又培养了他们独自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
同时,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并将感悟品位的文字通过激情朗读出来。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