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11 -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课题: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二)------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定律授课班级课时 1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1、从分析研究影响固体、液体、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因素过程中,培养问题的意识,调动研究的主观欲望,体验归纳整理的过程,学习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和气体摩尔体积的学习,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善于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在学习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美丽、奇妙和和谐。
重点气体摩尔体积难点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气体摩尔体积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二、气体摩尔体积(molar volume of gas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2、符号:Vm3、定义式:Vm=nV4、单位:国际:m3/mol 常用:L/mol5、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摩尔体积约是22.4L6、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复习]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1 mol任何物质的粒子个数都相等,都约为6.02*1023个,1 mol任何物质的质量都是以g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构成该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等)的式量。
那么,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又该如何确定呢?[讲]1 mol任何物质的质量,我们都可以用摩尔质量作桥梁把它计算出来,[副板书][讲]若想要通过质量求体积,还需搭座什么桥呢?引导学生由旧知识的再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17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投影][讲述]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①“一贴”: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湿,使之紧贴在漏斗内壁,赶走纸和壁之间的气泡。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略低约 1cm),以防止未过滤的液体外溢。
③“三接触”:漏斗颈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相接触;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使玻璃棒一端与滤纸三折部分轻轻接触;承接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棒接触,使欲过滤的液体在玻棒的引流下流向漏斗。
过滤后如果溶液仍然浑浊,应重新过滤一遍。
如果滤液对滤纸有腐蚀作用,一般可用石棉或玻璃丝代替滤纸。
如果过滤是为了得到洁净的沉淀物,则需对沉淀物进行洗涤,方法是:向过滤器里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水面浸没沉淀物,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洗几次,直至沉淀物洗净为止。
[板书]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板书]2、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讲述]①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19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板书]2、气体摩尔体积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或 m3/mol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3.0℃ 101KPa , Vm = 22.4 L/mol[板书]3、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
(2)单位:mol/L , mol/m3(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 B = n B/V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2)主要操作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冷却5.转移6.洗涤7.定容8.摇匀9.贮存溶液.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3.溶液稀释: 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板书]二、本章专题讲座(一) 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25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问]很好,那我们发现树状分类法有什么优点吗?(树状分类法可以清楚地表示物质间的从属关系。
)[小结]学习了分类的方法以后,大家应学会对以前和将要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整理,学会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各类物质的代表物质的研究来了解这类物质的性质,从而提高我们化学学习的效率。
[点击试题]下列物质中:①Na2SO4②Ba(OH)2 ③NaHCO3④NaBr ⑤Fe3O4⑥H2O ⑦HNO3⑧AgNO3⑨H2SO4中,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酸的是;属于盐的是 .[过]化学物质世界中,与生活接触最密切的是混合物,象空气、溶液、合金等等。
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接触更多的混合物。
今天要与我们见面的是什么样的混合物呢?请大家阅读课本P25最后一段。
理解分散系的概念。
[板书] 二、分散系( dispersion system)及其分类1、分散系(1) 分散系:将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和分散剂: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讲]对溶液来说,溶质是分散质,溶剂是分散剂;对悬浊液和乳浊液来说,其中的固体小颗粒或小液滴是分散质,所用的溶剂是分散剂。
[思考与交流]按照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他们之间可以有几种组合方式?并举例。
[投影]分散系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聚集状态不同分类,有9种类型。
对比如下:分散剂实例分散质气气空气液气云、雾固气烟灰尘气液泡沫液液牛奶、酒精的水溶液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27 -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2、能用物质的分散系的概念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重视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运用观察、实验、交流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2、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加工,通过在开放的问题情景中自由讨论、自主形成结论,形成探究、自主、合作的科学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和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热情,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重点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难点制备胶体的实验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三、胶体( colloid )1、胶体的分类2、胶体的制备:FeCl3+3H2O Fe(OH)3(胶体) +3HCl四、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叫丁达尔效应。
2.布朗运动:胶体分散质粒子作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这种现象叫做布朗运动。
3.电泳: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4.胶体的聚沉:分散质粒子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
方法:加电解质溶液;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
5、胶体的应用(1)工业除杂、除尘(2).土壤的保肥作用(5)豆腐的制作原理(4)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3)明矾的净水作用。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方法,并且简单了解了分散系的相关知识,那么我们最学见的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又是按什么分的呢?(分散质离子的直径大小。
溶液:分散质直径<1 纳米(即10-9m)胶体:1 纳米≤分散质直径≤100纳米浊液:分散质直径>100纳米)[讲]如果将溶液、胶体、浊液这三类物质长期存放,我们会发现溶液是最稳定的。
不论存放的时间有多长,在一般情况下溶质都不会自动与溶剂分离;而浊液很不稳定,分散质将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下来,如河水中夹带泥沙会逐渐沉降;胶体则介于二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
- 28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过]生活中,我们将淀粉溶解在热水中,然后加热煮沸,就熬成了汤,可以较长时间稳定地存在;而向豆浆里加入石膏,就变成了豆腐,是什么原因呢?黄河里的水奔腾不息,为什么泥水就不变清呢?在灯光下,有雾的夜晚,为何显得更加明亮。
今天我们重点先来研究胶体的性质。
[板书]三、胶体( colloid )1、胶体的分类[投](1)、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讲]如:F e(O H)3胶体胶粒是由许多F e(O H)3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100nm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100nm范围之内,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投](2)、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讲]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溶胶、F e(O H)3溶胶、A l(O H)3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板书]2、胶体的制备实验探究:胶体的制备步骤:1、取烧杯盛25 mL蒸馏水(不用自来水,是因为自来水中有电解质,会使胶体聚沉),加热至沸腾;2、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一般不用稀溶液,因稀溶液水解程度大,可能会浑浊,且滴加速度不能过快,更不能将FeCl3溶液加到蒸馏水中以后再煮沸,否则会生成沉淀)3、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观察所得红褐色液体是F e(O H)3胶体。
[板书](1) 化学分散法:FeCl3+3H2O Fe(OH)3(胶体) +3HCl[讲]除此之外还可以用物理分散法,即类似于家里调制淀粉,[转问]胶体和溶液的外观特征相同(透明澄清),如NaCl溶液和淀粉溶液,那么可用怎样的物理方法加以鉴别呢?[学生活动]一代表上台演示。
操作:将分别盛有等量硫酸铜溶液和F e(O H)3胶体的两烧杯并排置于桌面上,用激光教鞭从一侧(光、两烧杯在一条线上)进行照射,同时于垂直方向观察。
现象与结论:当光束通过形成一条光亮红色通路的液体为F e(O H)3胶体,无此现象的为硫- 29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酸铜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