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学设计》总结精选(1):什么是教学设计?包括哪些主要环节?教学设计是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资料、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其主要环节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资料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策略、选取教学媒体或资源和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设计是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资料、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主要环节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资料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策略、选取教学媒体或资源和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设计方案,资料包括学习资料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任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或意图、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含板书设计)、自主性教学评价(教学反思)、教学资源链接等。
1、评估需求确定教学目的:测量学习差距、确定完成教学后能够做什么?2、教学资料分析:学习者学习之前的知识技能分析?3、学习者分析:学习者个性特征和学习环境分析?4、编写教学目标:具体陈述学习后能够做什么?5、开发评价方案:你准备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6、开发和选取教学材料:你设计各种教学资源和材料为教学做准备?7、实施与评价:实施你的设计并进行多方面的评价?8、修改:整理反馈资料和数据,进行修改教学设计9、总结性评价:对学习者使用效果进行最终评价教学设计的本质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的一门应用性的教学技术,最早起源于美国。
美国教育家杜威最先提出应发展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科学,桥梁科学即为教学设计的原意。
80年代初,由邬美娜、刘茂森等人引入我国教育技术领域,但那时的教学设计只是原封不动的将教学设计从国外拿来,介绍给大家的观点和理论也是零星的、支离破碎的,根本谈不上体系,实践几乎没有。
经过这些专家20年的努力,此刻教学设计在我国已经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个别成功的实践应用。
但是纵观我国教学设计的理论,我们看到的多数还是国外教学设计的印迹,由此导致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我国的教学实践不适应,表现为:理论反映的是西方教育观念、学习理论、教学模式发展的轨迹和成果,提倡学生创造性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实践是我国千百年构成的儒家教育观念、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以应试教育为主,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这样必然造成教学设计在我国构成了所谓两张皮的尴尬局面。
在教学设计理论的普及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教学设计的理论比较抽象、宏观,缺乏可操作性的实际环节。
既使教学专家都很难把握其实质,更别说新手了。
我们能够看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型,其中前期分析、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三个过程都只是宏观的描述,根本未带给容易掌握的研究方法和操作工具,教师只能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来揣摩模型所带给的教学设计过程,这样,优秀的教学设计就成为个别教员的专利,远远没有发挥教学设计的教学应用性,实现规模效益。
认为教学目标是高于一切的,它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
透过教学目标分析能够确定所需的教学资料;透过教学评价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过程的一切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
探究型学习的基本过程。
虽然因为探究的程度不同,探究学习活动有多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但是总的来说,探究的过程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包含了一些基本的活动要素。
确定问题探究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问题,分析问题的属性,根据问题的属性,进而能够确定采用哪一种程度的探究活动,有没有必要展开深入的研究,是进行完全的探究还是不完全的探究,还是以调查及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评价为主。
在解决问题之前,不仅仅要将问题界定清楚,还需要确定问题所处的情境,也就是描述清楚问题空间。
构成探究思路确定问题以后,需要在经验的基础上,构成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
有些时候,能够思考与学生一齐讨论决定问题,这样,问题对学生来说更是自己的,也更能够将学生自己的知识经验调动起来,分析问题,收集信息材料,构成解决的思路和策略。
另外,问题的属性不同,所采取的解决策略也有很大差别,不同的解决策略需要不同程度的探究活动。
实施探究开展探究是整个活动的核心过程,探究的过程是学生根据所确定的探究思路,进行调查、实验、资料收集、访问、考察等各种探究活动,最终将问题予以解决,并得出探究结果的过程。
所开展的活动类型能够是丰富多样的,在进行学习活动设计的时候,教师能够根据问题的性质来探究的程度选取相适应的活动类型。
结果展示/交流经过一系列探究活动以后,将构成不同形式的探究结果,能够是实验报告、访谈结果、调查报告、作品等。
探究结果的展示和交流,实际上也是探究过程的一种活动方式,能够将其看作是探究过程的结束活动。
总结精选(2):什么是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概述1、教学设计及其特征美国学者赖格卢斯认为教育设计理论是一种关于怎样更好地帮忙人类学习和发展的明确的指导理论。
教学设计能够概括为: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的,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的,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1)以系统方法和设计观为指导,探索解决教学问题的有效方案,目的是实现效果好、效率高和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最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和个性的发展。
(2)教学设计以关于教和学的科学理论为基础的。
(3)教学设计是一种产生学习经验和学习的环境,提高学习者获得特定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
(4)教学设计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学科性、决策性的研究活动,它是背景范畴、经验范畴和组织化的知识范畴三方面综合作用的产物。
(5)教学设计具有十分强烈的社会交往性,受到背景因素、社会因素、教学设计者、实施者、学习者等多方面的限制和制约。
2、教学设计的产生与发展教学设计源于美国,20世纪杜威和桑代克最早提出了教学设计的构想,但直到60年代末其基本理论方才成形,主要有两个根源:系统工程学和行为主义理论。
70年代至90年代,教学设计理论不断发展,产生了超多的教学设计模式,典型代表有: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梅里尔的成分显示理论、赖格卢斯的精细理论以及斯坎杜拉的结构学习理论。
20世纪80年代中期,教学设计引入我国。
90年代以来,教学设计出现多种发展趋势。
主要表此刻:系统论的发展,如混沌论对教学设计研究产生影响;认识论、学习心理学和教学设计的整合;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要求人们重新审视学习者学习的建构主义环境;关注教学设计自动化的研究;重视教学设计理论的整合研究。
3、教学设计模式的过程模式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主要作用是确定教学设计的步骤,并对教学问题的解决带给特定的指导作用。
(1)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核心要求瑞达.瑞奇总结了系统设计过程的六个核心要求:确定学习者的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构评估过程设计和选取教学传送的方法、方式试用所设计的教学系统安装和维持系统上述要求既能够适用于整个教学项目的设计过程,也能够适应于设计某一特定目标的教学材料。
并且瑞奇认为当这六个核心要求与各种不同的教学环境相结合时,将会产生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2)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类型主要由过程模式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决定的。
能够分成以下三类以系统论作为建构基础的过程模式以学习和教学理论为基础的过程模式以传播理论为基础的过程模式(3)教学设计模式的新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反映建构主义理念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模式受到极大的关注,如:基本目标的教学设计模式、抛描式教学设计模式、基本问题的教学设计模式和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它们都有相应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一般包括以下组成部分: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阐明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包括教学媒体的选取和设计)、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与修改。
1、前期分析主要包括学习背景分析(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
学习背景就是对人物或事件以作用的历史情境和现实环境。
学习需要就是学习者在学习方面的目前状态与所期望到达的状态之间的差距。
学习任务分析是教学设计中最为关键的教学资源分析阶段。
学习者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状态(包括其学习起点水平的分析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分析)及学习风格与动机的等因素。
2、教学目标的阐明教学目标是制定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评价的依据。
(1)教学目标阐明的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透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
教育工作者已经对教学目标开展在超多研究,构成了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有: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的目标分类理论由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领域等组成。
比较成熟的是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包括明白、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大类,还能够进一步划分成更为具体的亚目标群。
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还不成熟。
布卢姆及其合作者将情感目标分成五类:理解(或注意)、反应、价值评断、组织化和个性化。
哈罗将运动技能领域目标分为四类:知觉潜力、体力、技能动作、有意交流。
加涅的学习结果目标体系加涅和布里斯格建立了新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其分类与布卢姆的分类构成对应关系。
布卢姆的认知领域相当于加涅的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情感领域相当于是加涅的态度;在认知领域加涅是以学习的复杂程度来进行划分的,而且与他的教学设计理论有更为直接的关系。
(2)教学目标的阐明对于教学目标的阐明大致有两种观点为:行为主义观与认知主义观。
行为主义观强调用能够观察或要能够测量的行为来描述教学目标。
认知主义观则强调用内部心理过程来描述教学目标。
但两者都认为教学目标的重点应说明学习者行为或潜力的变化,且是反映学习者在教学完成之后具有什么新的潜力。
教学目标阐明的方法有:采用行为主语的教学目标阐明方法:按这种观点描述学习目标包括五项构成要素:行为主体、实际行为(分别列出认知、情感与技能领域)、行为结果、行为条件以及行为标准。
采用内部过程和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教学目标阐明方法:由于行为目标阐明法依据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提出的,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习者内在的认知和情感的变化,故有教育心理学家提出应明确陈述如记忆、理解、掌握、欣赏等内在的心理变化,采用内部过程和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教学目标阐明方法。
教学目标的层次:用这种方法,通常是将教学目标用双向细目表表示出来。
3、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思考。
(1)基本的教学策略生成性策略:生成性策略就是鼓励或允许学生透过生成教育目标、资料的组织、细化、排列和强调、理解与检验,以及向其它方面的迁移,从教学中建构他们自己特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