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路站场设计

铁路站场设计

交通运输学院站场与枢纽课程设计学院交通运输班级运输08.2班姓名刘胜祥学号200800150 成绩指导老师郝群茹2011年7 月13 日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所在系:交通运输课程名称:战场与枢纽设计指导教师(签名):专业班级:运输08.2班学生姓名:刘胜祥学号: 200800150引言作为交通运输专业最终要的一门专业课之一,对站场枢纽的设计是我们应该掌握的基本功之一。

在设计区段站的过程中,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和请教老师和同学,使得整个设计方案不出错误和尽量少出错误。

站场内的各种设备的相对布置位置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要站专业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从细节下手,从重点位置解剖,使得整个站场布置紧凑,分工明显。

在设计的过程中,计算量相对较大,再仔细检查的基础上,还要反复核对线路布置的合理性。

目录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一、原始资料的分析1、车站类型的选择由原始数据可以知道,该车站为一个单线区段站。

一共有三个引入方向,其中的A、B为干线方向,C为支线方向。

与该车站的邻接的城镇为与下行的左侧,故应该首先考虑把站舍设置在线路下行左侧。

该车站的地理位置是位于距该方向里程计算起点797.3Km,站坪位置处,有一个1700m长的平坡,应该让车站的中心位于该平坡的中心位置,保证良好的作业条件。

左端有一个4%0下行进站下坡,右边有一个6%0下行出站下坡。

车站的设计形式一共与偶横列式,纵列式,以及客货纵列式三种。

由于该车站的客车只占所有通过或到达的总数的16%左右,首先应该排除客货纵列式这种客运量比较大的布置形式,其次,由于站坪比较短,若选择纵列式布置,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布置车站的设备,最后选择相对合适的横列式车站。

2、第三方向的引入C方向的引入AC间的列流为:旅客3+3=6通过10+17=27BC间的列流为:旅客0+0=0通过5+3=8为了使C方向引入车站后,使通过的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顺向通过本站,C方向应该从B方向引入,这样C方向从B方向引入后形成的BC间折角车流较少,如果从A 方向引入后,则形成的AC间折角车流较大。

因此从B方向引入较为有利。

3、各种设备的选定(1)、到发线由于是单线车站,故所有的到发线都应设置成双向的形式,其数量确定如下:根据已知资料:A方向发出:10+35+0+5接入A方向:10+35+0+5NA=10×0.5+35×1+0×2+5×2=50 (对)B方向发出:6+23+3+0接入B方向:6+28+3+0NB=6×0.5+25.5×1+3×2+0×2=34.5 (对)C方向发出:3+20+2+0接入C方向:3+15+2+0NC=3×0.5+17.5×1+2×2+0×2=23 (对)0.5N=0.5×(NA+NB+NC)=0.5×(50+34.5+23)=53.75 (对)根据计算,查《交通港站及枢纽设计》(主编:杨涛)表4—5可得到发线数量为8条。

(2)机车走行线本站为三方向均采用肩回运转交路的横列式区段站,货运机车都入段,客运机车不入段。

该站机务段设在站对右的位置,从 A 方向到达本站的货物列车机车需要经过机车走行线入段,往B、C方向出发的货物列车机车需要经过机车走行线出段,B 端调车机车每昼夜需要入段整备,其出入段需要经过机车走行线。

每昼夜有机车经由机车走行线的次数为:()又36<84<100+++=355*22284所以设一条机车走行线,由于机务段位于站对右,所以设于到发场与调车场之间。

(2)机车出入段线是机务段与到发场之间的联络线路,机车出入段线一般设出、入段线各一条。

当出入段机车每昼夜不足60次时,可缓设一条计算得:355*2355*22*22*2*210260+++++=>由计算可知:机车出段入线各1条,共2条。

(3)调车线因为该区段站衔接A、B、C三个方向,则需3条,外加本站作业车停留线1条,待修车和其他车辆停留线以及危险品线路共设1条,所以可设调车线5条。

(5)牵出线每昼夜实际解编作业量为N=0+5+0+5+0+5+0+5=20>7,所以牵出线应设2条,左右两端各设1条,考虑A方向端设有机务段,为平衡咽喉能力将次要牵出线设A方向端,其有效长度是与到发线有效长度等长的850m。

,将主要牵出线设在B方向端,其有效长度也是与到发线有效等长的850m,由于设置了货场,应该在去货场的转线的位置设置一条长度为200m的牵出线。

(6)客运设备旅客列车到发线每方向应不少于一股,以保证各个方向的旅客列车同时到发,所以设2条客运列车到发线,其有效长按货物列车到发线长计算,紧靠站台设置。

使用中也可用于接发货物列车。

旅客站台除基本站台外,还应设中间站台,其中基本站台采用550×12×0.5的设计形式,而中间站台采用550×10×0.3的设计形式。

由于上下旅客较多,横越设备考虑采用。

(7)车辆段对于区段站来说,一般都应该配置一个车辆段。

其位置选在站对左。

(8)货场该站的货物列车占到66.15%,可以考虑在站同右的位置设置一个中等规模的货场。

(9)机待线设置机车走行线以后,就应该设置一条机待线,由于首先考虑了把机务段设置在了左边,故机待线应设置在站场的右端。

为了安全起见,我们采用的是尽头式机待线。

由于站坪较短,在确定机待线的有效长时,选择了再困那条件下的牵引机车长度加10m,最后确定为21+10=31m.(10)驼峰驼峰的种类很多,有机械化驼峰和自动化驼峰之分,还有小能力驼峰和大能力驼峰之分。

由于该区段站大部分是无改变车流,只有小部分在车站进行改变,故可以在车站的右边设计一个小能力的简易的机械化驼峰。

(11)调车线调车线一共设置5条,三个衔接方向各设置一条,外加本站作业车停留线1条,待修车和他车辆停留线以及危险品线路共设置1条,所以可设调车线5条二、车站的详图的分析(1)线间距的确定 由车站详图可以知道,其中线间距为:1,5S m ∏=,S Ⅱ3=13.5m ,s 3,4=5m ,4,5 5.0S m =,5,6 5.0S m =,6,7 5.0S m =,7,8 5.0S m=,s8,9=5m, 9,10 5.0S m =,10.11 6.5S m =,11,12 5.0S m =,s 12,13=5m ,14,13 5.0S m=,14,15 5.0S m =。

其中,左侧牵出线与机车入段线之间的距离为6.5m ,右侧牵出线与C 方向的到发线的距离为6.5m 。

(2)辙叉号数的确定该区段站共设61个道岔,其中:12号道岔有:25,27,29,31,33,37,36,34,36其余的全部是9号道岔。

(3)线路的使用情况:其中Ⅱ二股道为正线,1,3股道为双向客货共线。

6股道为机车走行线。

3,4,5,,7,8,9,10均为双向货物列车到发线。

10-15股道为调车线。

将左边的1号道岔定位坐标为0.000的点,右边的2号道岔定位坐标为0.000的点。

平行作业数量的确定:左端咽喉:A方向发(到),机车出段,机车入段,牵出线转场;共4个平行做也。

右段咽喉B方向到(发) C方向到(发)机车出入段,调车作业;共4个平行作业。

线路相对位置的计算过程1、曲线要素的计算各线路间都需采用有效的连接方式使两线路间建立起来联系以方便列车或车列按其目的行驶,则在本区段站中各线路大多采用普通终端连接方式,其连接曲线的选择如下表3-2与表3-3,包括各连接曲线的四要素:L,T,R,2、岔心位置的确定(1)左边岔心位置的确定(2)右边岔心位置的确定:5、警冲标的位置6、合理性验算1、验算15,19,23,21,11的闭合回路的最小岔间距。

9151113192123L 11,21=33.396,X 21,23=45,L 15,19=33.396,L 19,23=45.276 X 11,23= L 11,21+X 21,23=78.396 X 15,23=,L 15,19 +L 19,23=78.672由于X 15,23> X 11,23,故要在11和21号岔心间加长 X 15,23- X 11,23=0.2762、验算31,35,37之间的岔间距。

29272531353729到37之间的实际岔心距为:L 29,37=13.5/sin α12=162.563若按最小岔心距取:L 29,31=60.208,L 31,35=36.950,L 35,37=36.370,得到如下结果, L 29,37 =133.528,故应在35,37之间再加上L 29,37- L 29,37 =29.035 。

3、验算12,10,14之间的最小岔心距。

141012424644首先可以确定12到14之间的最小岔心距, L 12,10=5/sin α=45.276, L 10,14=33.936 故L 12,14=79.212而12到14之间的实际岔心距为 L 12,14=11.5/sin α=104.136故应该在10与12之间加上L 12,14- L 12,14=24.924最后可以确定10与12之间的实际岔心距为:45.276+24.924=70.2 3、验算18,34,36,32,30,24,22这个回路之间的最小岔心距。

3236343024161820262216由最小岔心距可以确定:L 22,24=33.396, L 24,30=45, L 30,32=33.396,L 32,36=60 L 18,34=40.059,X 34,36=60由此可知,X 18,36= L 18,34+ X 34,36=100.059 X 22,36= L 22,24+ L 24,30+ L 30,32 +L 32,36=126.792因为X 18,36< X 22,36,所以我么应该在18与34之间增加26.733.注:8,9,10股道左端,13,14,15股道右端的连接方式验算过程与此相同(均满足要求)不再缀述。

三、有效长的确定、设计体会这一次的课程设计历时两周,通过这一次的课程设计,是对《站场与枢纽设计基础》这一门学科的进一步深入化。

作为交通运输最重要的专业课之一,我们要学以致用,要学会在运用中总结,在运用中学习。

上一次做的间站的课程设计为这一次区段站的课程设计打好了基础。

相对来说这一次的设计做的还是很顺利。

这次设计的区段站,采用的是横列式区段站的设计模式,是一种很普通的设计形式。

其中有15条股道,调车场的股道数目下个对来说不算太多,但在目前情况看来,这样的数量能够满足现在的运量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