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学》作业四答案
一、填空题
1.国务院。
2.履行责任,追究责任。
3.职权立法,授权立法,特别授权立法。
4.即时生效,送达生效,附条件生效。
5.行政法规,行政规章。
6.决定维持,决定撤销,变更。
7.影响申请人合法权益。
8. 控告,检举,揭发。
9.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10. 降级,撤职,开除。
二、单项选择题
1-5 ABBCC 6-10 CABCD
三、多项选择题
1. A B C
2. A B C
3. A B
4. B C D
5. A D
6. B D
7. A B
8. A B
9. A B D
10. A B
四、判断题
1.错
2.错
3.错
4.对
5.错
6.对
7.错
8.错
9.错
10.错
五、名词解释
1.行政相对人。
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一方的公民、法
人和其他组织。
2.授权立法。
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授权或者依照国家权力机关或上级行政机关的专门授权决议而进行的立法活动。
3.行政合同。
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行政管理目的,在依法行政和契约自由原则的前提下,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基于相反方向的意思一致而缔结的契约,称为“行政契约”。
4.行政程序。
是指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形式,即指行政行为所遵循的方式、步骤、顺序以及时限的总和。
5.行政复议。
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具有行政复议权的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受理行政复议、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法律制度。
六、简答题
1.
答:行政立法的特征有:第一,行政立法行为是国家立法权的具体体现,第二,行政立法所制定的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属于法的范畴,是法源性规范文件,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的依据或参照,即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具有司法适用性。
第三,行政主体所制定的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效力低于宪法和法律,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
第四,行政立法必须经过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议、公布等立法程序。
第五,行政立法具有不受司法审查的特性,具有不可诉性。
2.
答:行政职权的公益性决定了行政职权与其他组织及公民个人的权益在同一领域或范围内相遇时,行政职权具有优先行使与实现的权力。
行政职权的优先性在权力上表现为行政优先权,这种权力的存在是为了保障行政主体有效行使行政职权,实施行政管理活动。
行政优先权的成立必须符合一些基本条件:行政优先权只赋予行政主体,不予以个人或其他组织;行政优先权只能在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从事公务之时依特殊需要之情形而赋予,行政主体从事其他活动时不得享有与行使;必须是为实现行政目的所必需,而不是从事所有公务活动都可以行使优先权;行政优先权的享有与行使必须有法律依据,无法律依据不得享有与行使行政优先权。
七、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答:(1)本案的被申请人是县工商局。
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该行政机关为被申请人。
本案中A县工商局对李某作出吊销营业执照的具体行政行为,李某对该处罚不服,县工商局成为符合法定条件的被申请人。
(2)本案应由A县人民政府或者甲市工商局管辖,负责复议。
根据《行政复议法》地12条的规定,对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复议的,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向该部门的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
本案中,A县工商局的本级人民政府是A县人民政府,A县工商局的上一级主管部门是甲市工商局。
因此,本案复议机关是A县人民政府和甲市工商局,李某可以自由选择向A县人民政府还是向甲市工商局提出复议申
请。
(3)复议机关的做法是错误的。
根据《行政复议法》规定,公民向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应当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提出。
本案中,县工商局的处罚决定虽然是10月5日作出的,但送达给李某是在10月30日,即李某在10月30日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县工商局的处罚决定)。
李某在12月10日提出复议申请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复议机关不应以超过申请复议期限为由不予受理。
【案例二】
答:(1)正确。
因为派出所无权对胡某拘留3天。
《治安管理处罚法》授予了派出所有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处以警告、500元以下罚款的权力。
也就是说它只对在治安管理领域中的警告、500元以下罚款行为独立承担责任,其所做出的其他行为,由于没有法律的明确授权,应视为其派出的公安机关的行为,由公安机关承担法律后果。
(2)派出所对胡某拘留3天的行政处罚程序不合法。
因为派出所在作出处罚决定时,没有遵循《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公正、公开原则和查明事实、说明理由、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等制度。
《行政处罚法》第36条规定:除本法第33条规定的可以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外,行政机关发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的,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必要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进行检查。
第30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必须查明事实;违法事实不清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第31条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第32条规定;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
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
(3)不正确。
因为市公安局的行政复议决定的理由是派出所越权,而不是胡某违法事实的不存在。
县公安局又作出对胡某拘留5天的行政处罚,既违反“一事不再罚”原则,也构成对市公安局行政复议决定的不履行。
(4)胡某应当以市公安局为被告,因为市公安局变更了原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诉讼法》第25条规定,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l0条规定:有下列三种情形之一的,即属于17条中规定的“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所认定的事实的;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所适用的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处理结果,即撤销、部分撤销或者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的。
本案市公安局的复议决定虽然是减轻了对胡某的行政处罚,但仍属于变更决定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