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传媒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生用表)装订线篇二:表演专业论文开题报告1、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或设计方案比较、选型分析等传媒事业发展到今天,队伍庞大的演艺产业依然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时代车轮的推动,社会的发展,这支队伍的贡献和规模更是如日冲天。
队伍也是随之庞大。
作为演员的我。
由此引发了思考.这也是我选此课题的主要原因,很多人及媒体传媒发出了“演员泛滥.不缺演员”等言论但实际则不然。
演员队伍庞大、剧目的种类及剧情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剧目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则需要更多的人物角色。
演员在塑造角色时外型及气质就起着重要的作用。
演员在泛指的情况下声音、形体、形象是否与人物相吻合对整个艺术作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每个演员都是人。
塑造角色的同时。
难免会套进第一自我的演绎风格被论为“类型”演员。
本次论文内容就是浅谈演员在塑造“第二自我”时“第一自我”之间的关系。
气质的形成与变化,演艺界为何出现“类型化”演员及其特点,欧美演员相对来讲更是类型化演员的天下。
类型化演员已渐渐被观众所接受。
推崇。
甚至崇拜。
本次论文目的就是优秀演员如何修炼自己的气质使之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人物形象。
以及演员如何看待类型化的看法。
2、课题任务、重点研究内容、实现途径导演在选择演员时,会考虑诸多因素,但首要的是选择与角色形象与气质相近的演员,而且气质相对会更重要一些。
气质的形成与人的生长环境、内在素质、阅历修养有直接关系。
一个优秀演员应该修炼自己的气质,能担负多种类型角色的扮演,反之,很易滑入“类型”演员范围。
概述“气质”的概念,阐述演员的气质与扮演角色的关系。
我的任务大概分为几点。
就是结合已欣赏过的影视话剧作品并留下深刻的人物角色饰演的演员在饰演其他作品时的角色状态进行分析。
第一次看到这个演员时饰演的角色。
如何出彩。
成功在哪里不足在哪里。
然后浅查演员出身生活及成长经历。
演员在摆脱第二自我后呈现给生活的第一自我。
即本我是什么样的。
生活及思想状态。
他们是怎样有机的结合。
另外一点。
曾经的师哥师姐。
在平时的排练及演出时对每个角色的把握。
及平时的生活状态相结合。
还有一点就是把自己平时的演出录像翻阅出来重新研究。
在演员多元化的今天。
我们要不要修养适合更多角色的气质。
还是充分发挥演员自我气质赢取能让自己发光的角色。
面对当今的演艺事业。
面对演员着实生存的“法则”我们如何让自己成功的踏入艺术家的成长道路如何修正自我气质。
并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正确阐述。
演员如何修正自我优良气质。
及演员正确认识自我创造需有的生活态度。
演员如何取舍和理解类型化。
参考文献[1]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自我修养.林陵,史敏徒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2] 齐士龙.电影戏剧中的表演艺术.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3] 严正,张婷乙.演员与角色.北京: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4] 陈浥.表现与创造的驰骋.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3月[5] 丁扬忠.布莱希特论戏剧.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年[6] 梁伯龙,李月.戏剧表演基础.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7] 周传基.电影电视需要表演吗.当代电影.1988年第1期[8] 玛丽.奥勃莱恩.电影表演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1月[9] 崔新琴,陈浥.感觉与敏锐.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10] 林洪桐.电影表演艺术.四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11] 阿巴尔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作方法.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2] 查哈瓦.表演艺术的实质.戏剧杂志.94年第2期[13] 李默然.论表演艺术.中国戏剧出版社, 95年[14] 周传基.电影电视需要表演吗.当代电影.1988年第1期[15] 柘旭.生活与艺术商丘日报.2008年10月19日版篇三:表演专业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论角色与自我的对立和统一1、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或设计方案比较、选型分析等)表演是一种通过演员的创作完成的艺术它是演出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演员是演出艺术中形象的直接体现者。
无论实在舞台上还是在荧屏或银幕上的人物形象最终都是要通过演员的创作与观众见面的,体现在观众面前的形象都是以演员为中心,所以说正是演员创造性地将人的艺术形象从书本搬到舞台上、荧屏或银幕上。
表演艺术的创作目的和任务,就是依据作家提供的剧作形象(文学形象),在导演的指导下,进行二度创作,塑造出真实、鲜活、典型、富于艺术感染力的人物形象。
但是,正如“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演员与角色之间是有一定距离的,他们的社会地位、文化教养、职业身份、所处时代、生活经历、性格特点、思想感情、精神气质,以至言谈举止、行为习惯等,都不尽相同或完全不同,这就构成“演员与角色的矛盾”。
如何更好的靠近角色,更好的用自身来诠释角色,如何才能完成和更好的完成角色人物的塑造??这一系列的问题的存在就是我选择“论演员的自我与角色的矛盾和统一”这一题目的主要原因,并且我认为表演艺术的核心就是解决演员与角色之间的矛盾和统一。
在表演艺术创作过程中,演员一方面作为形象的主人——创作者,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人物形象——角色,两者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
由于这个因素,也就决定了在表演艺术创作中,演员必须要过好双重生活,掌握双重人格。
这也是演员在表演时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状态。
演员要以自身进行创作化为角色,进入到角色的规定情境,过着角色的精神生活;同时,演员作为角色的创作者,又时刻监督着自己的表演,驾驭表演角色的整个进程,使其沿着正确的创作目标行进,这就形成演员创作角色时的双重生活,即将自己分开作为两个人,自己监督着自己的创作。
所以,演员创作角色既不能脱离开自身,又不能偏离剧本刻画的人物去展现自己;因而演员需要克服与角色的矛盾,从自我出发,将自己化身为角色,体现出性格化的人物形象,求得矛盾的对立统一。
而统一的程度决定表演艺术的优劣。
自我与角色的和谐统一,才能塑造出真实、典型的人物形象。
体验派最早的主张者和实践者、著名的意大利悲剧演员托马佐·萨尔维尼说过:“在我表演的时候,我过着双重的生活,我哭着、笑着,但同时我又在分析着自己的眼泪和笑声,使他们能够更强烈的影响着那些我要打动的人的心。
”在表演术语中,演员作为创作者的“我”称作“第一自我”,所扮演角色的“我”称作“第二自我”,表现派的主张者和实践者、著名的法国演员老科格兰对双重人格的关系也有着这样论述:“演员应当有双重性,他的一部分自我是表演者,另一部分自我是他所操纵的工具。
第一自我构思,或者不如说,按照剧作者的构思想象出所要扮演的人物,不管是达尔杜夫、哈姆雷特、阿诺尔弗或罗蜜欧;然后由第二自我把构思实现出来,演员创造人物的天才,就在于这种双重性之中。
”也就是说。
表演创作是演员的第一自我对第二自我进行加工和处理,逐步把它变为具体的形象,直到形成区别于第一自我的另一个理想的人物形象即第二自我为止的过程。
归纳为一句话就是说演员是利用自身来完成他的艺术作品创作的。
表演的分寸、表演的魅力、表演的艺术就产生于这种“双重生活”、“双重自我”的微妙的平衡之中。
第一自我的支配力越强,演员的表演功力就越深。
2、课题任务、重点研究内容、实现途径本课题任务旨在通过对于演员的自我与角色的矛盾和统一进行论证研究,结合我四年的学习实践经验和老师的精心指导,分析作为演员本身以及演员在创造角色的时候所应当具备的条件,深入挖掘演员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之间既矛盾又统一的相互关系,从而演员进行表演创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1] 齐士龙.戏剧中的表演艺术.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年[2] (苏)к?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自我修养.1955年[3] 李锦云.表演心理学.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4] 林洪桐.表演分析手册.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年[5] 梁伯龙.戏剧表演基础.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6] 拉波泊?查哈瓦.演剧教程. 北京:新华出版社,1950年[7]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作角色演员,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9年[8] 关瀛.演员创作素质训练.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9]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我的艺术生活.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9年[10]林洪桐.表演艺术教程演员学习手册.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3月[11]齐士龙.电影表演心理研究.北京:北京电影出版社,1992年[12]格林?威尔逊.表演艺术心理学(美).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13]王淑琰,林通.影视演员表演技巧入门.北京:北京电影出版社,1998年[14]李冉苒,马精武,刘诗兵,张建栋.电影表演艺术概论.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年,1995年[15]贝拉?依特金.表演学:准备、排练、演出.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年,1989年[16]张明.洞悉性格的深邃内涵_性格心理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17] 胡导,戏剧表演学,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年[18]黄希庭.心理学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篇四:表演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试谈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同》开题报告一、题目背景和意义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间的异同,是常挂于影视圈口头的一个话题,但如何从理论层面予以剖析,既看到相互的近亲性,又看到彼此的殊异性;既要继承和借鉴戏剧表演诸多原理,又不至于混同对方和迷失自我;特别是在不少艺术院校设置影视表演专业的今天,其普遍意义是深远的。
影视的产生对戏剧表演的影响是巨大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摄影技术的产生,灯光、道具的发展都对传统的表演概念带来了巨大冲击。
表演的范畴扩大,类型更加复杂化。
媒体从单项向多项化的视听发展,戏剧表演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舞台上,剧场里,而是在向外扩大。
传统的剧场表演,演员和观众的都有一种相对固定的空间距离,因此剧场里有座位,而影视观赏基本没这个问题,近镜头、特写镜头甚至已经排除了化妆、脸谱的必要性。
事实上,影视表演是脱胎于戏剧表演的一种表演样式,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规律性;然而,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又从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影视表演一经确立,就逐渐培育、形成了自己鲜明独特的艺术特征。
这些艺术特性及由此形成的美学原则又对影视表演自身的创作方式、记录方式及展现方式产生了许多制约与整合。
作为影视演员,自觉认识和主动把握这些特征,会使自己的表演进入一种更为宽广和自由的创作境地。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戏剧与影视艺术在本质上讲,都是演员利用自身作为创作材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的一门艺术。
戏剧与影视艺术有着不可割舍的血脉关系。
从表演艺术本身来看,戏剧与影视的表演方式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区别,这也是由各自的艺术特性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