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一、游泳运动发展简介二、游泳运动对人体的机能作用三、游泳运动的技术原理四、游泳安全与卫生五、游泳救护二、教学任务:1、介绍游泳运动发展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游泳这项运动。
2、介绍游泳运动对人体的机能作用,使学生了解到参加游泳运动对提高学生身体健康素质的重要作用。
3、通过对游泳运动的技术原理,使学生了解人体是如何凭借自身的姿体动作以及水的相互作用力而在水中游动。
4、从安全、保健的角度介绍游泳安全与卫生知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卫生习惯。
5、了解游泳救护。
三、教学的点:重点讲解游泳运动对人体的机能作用、游泳安全与卫生、游泳救护四、教学部分:Ⅰ导入部分、Ⅱ基本部分、Ⅲ结束部分Ⅰ导入部分本学期进行的是游泳课教学。
水上项目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我们必须学习相关的理论学习,才能进行陆上练习、水上练习,必要的理论知识对我们掌握这项运动有很大的好处。
我们将用4个学时分两次课来进行讲解。
Ⅱ基本部分游泳是一种人类凭借自身肢体动作和水的作用力,在水上漂浮前进或在水中潜游而进行的有意识的技能活动。
游泳一直与人类的生存、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是人类在同大自然斗争中为求生存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逐渐成为体育运动的重要项目。
第一节游泳运动简况一、游泳的起源与发展(一)、游泳的起源和我国古代社会的游泳活动游泳起源于生产生活,是原始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生存技能。
为了生存,人们在为生活、劳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游泳,并使游泳活动得到发展。
开始时,人们只是模仿水栖动物姿势与动作,在水中移动,久而久之,便积累了在水中行动的技能,学会了漂浮、游动和潜水,产生了各种游泳姿势。
游泳作为一种军事技能和海上物质交流活动的兴起而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阶级的产生和阶级矛盾的激化,出现了战争,这时游泳由单纯的生活技能又逐步成为一种军事技能。
《管子》、《孙子》等古书,都把游泳列入军事训练的主要项目。
游泳还作为一种娱乐消遣活动在封建贵族中盛行。
南北朝(公元420—581年)时,游泳在民间和皇室中相当流行,至隋唐时期和宋朝时发展到盛极。
我国古代游泳可概括为三种形式,即:涉——在浅水中行走,浮——在水中漂浮,没——在水下潜泳。
以后,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和发展了如狗爬泳式、寒鸭戏水、扎猛子(潜水)、大爬式、扁担浮(踩水)等形式多样的泅水方法和游泳技术,至今尚在民间流传。
(二)、我国游泳运动的发展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入侵我国,除经济和政治上受到外国的侵蚀外,相继欧美的体育运动随着文化的侵入,竞技游泳也输入我国,并逐渐流行起来。
游泳运动成为我国首次参加在国外举行的比赛项目,是在1912年由菲律宾发起,组织由中、日、菲三国参加的远东运动会。
1920年后,国内比赛开始增设了女子比赛项目,1924年成立了“中国游泳研究会”的组织。
以后华北和华东以及中南各地区的竞技游泳活动逐渐兴起。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关怀下,群众性的游泳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游泳技术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
1953年在罗马尼亚举行的第一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上,吴传玉以1分08秒4的成绩获得男子100米仰泳冠军,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得的第一枚金牌,新中国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国际体坛上空升起。
1956年,中国游泳协会成立,简称“中国泳联”。
1957年至1960年,我国著名运动员戚烈云、莫国雄、穆祥雄3人先后5次打破了男子100米蛙泳世界纪录。
1978年12月,在曼谷举行的第8届亚运会期间,由孟加拉、巴林、伊拉克中国等11个国家发起,成立了亚洲业余游泳联合会,总部设在孟加拉首都达卡。
1988年,广州第3届亚洲游泳锦标赛,杨文意24秒98创造了5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也是中国女子游泳运动员首次打破游泳世界纪录。
1988年在第8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上,曾启亮夺得100米蛙泳银牌,成为首次在世界大赛中夺得奖牌的中国男子游泳运动员。
1991年,在第6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上,庄泳、钱红、林莉为中国夺得了4枚金牌,实现了我国游泳在世界大赛上金牌数“0”的突破。
1992年25届奥运会上,庄泳获得100米自由泳金牌,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是夺得的第一枚金牌,也是中国在奥运会游泳比赛中获得的第一枚金牌,是“0”的突破。
1996年26届奥运会上,乐靖宜以54秒50的成绩获得女子100米自由泳比赛金牌,以24秒90的成绩获得女子50米自由泳银牌;刘黎敏以59秒14的成绩获得女子100米蝶泳银牌;中国女子游泳队以3分40秒38的成绩获得女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比赛银牌。
2000年27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队未获得游泳项目奥运奖牌。
2004年28届奥运会上,罗雪娟以1分06秒64创女子100米蛙泳奥运会纪录,并获得金牌;由朱颖文、李季、杨雨、庞佳颖组成的中国队以7分55秒97的成绩打破了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比赛奥运会纪录,获得该项目银牌;男子200米蝶泳决赛中国选手吴鹏游出了令人振奋的1分56秒28,获得第6名,虽然没能如愿获得奖牌,但是吴鹏的这一成绩刷新了他个人的最好成绩,并同时打破了全国记录。
(三)、现代奥运会游泳运动的发展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1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起,就把游泳列为竞赛项目之一。
当时只有男子100米、500米、1200米自由泳三个比赛项目,比赛在大海中进行。
匈牙利人海奥什获得100米自由泳冠军,成绩为“1分22秒2”。
第2届奥运会上,设有男子200米、1000米、4000米自由泳、200米仰泳、200米障碍游、60米潜泳、5×40米接力共7项,比赛在河中进行。
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城举行第3届奥运会上,设有男子10个项目,而且用码制计算距离,比赛在小湖中进行。
1908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第4届奥运会时,成立了国际业余游泳联合会(简称国际游联),下设有游泳、跳水、水球、花样游泳和医务五个委员会。
1912年,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5届奥运会,开始把女子游泳列入比赛项目,设有女子100米自由泳和4×100米自由泳接力。
在1952年第15届奥运会,国际游联决定把蛙泳和蝶泳分为两个项目比赛。
从此,竞技游泳发展成4种泳式。
至1996年第26届和2000年第27届奥运会,游泳比赛项目达到32项(见表10—1),游泳成为奥运会比赛金牌数仅次于田径的大项。
表10—1 奥运会游泳比赛项目增设情况表二、游泳运动的内容与分类根据目的和功能来分,现代游泳运动可分为竞技游泳、实用游泳、大众游泳三类(见表10—2)。
表10—2 游泳运动分类表游 泳 运 动竞技游泳 实用游泳 大众游泳游 公实 水 着 健 娱 康 水 冬泳 开 用 上 装 身 乐 复 中 泳池 水 游 救 泅 游 游 游 游比 域 泳 护 渡 泳 泳 泳 戏赛 比 技赛 术自 仰 蛙 蝶 个 接 长 游 横 踩 侧 反 潜由 人 距 渡 渡 水 泳 蛙 泳泳 泳 泳 泳 混 力 离 海 江 泳合 比 峡 河泳 赛三、游泳重大赛事奥林匹克运动会游泳比赛。
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领导,国际业余游泳联合会具体筹备、组织。
每4年举行一届,从1896年举行第1届至2004年共举行了28届,男、女比赛项目共32项。
世界游泳锦标赛。
由国际游联主办的世界性游泳比赛,是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比赛项目之一。
每4年举行一次, 1973年举行了第1届,比赛包括游泳、跳水、水球、花样游泳4个项目。
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
是继世界游泳锦标赛之后国际游联举办的又一项游泳大赛,两年一次,赛期4天。
1993年举行了第1届,比赛项目共38项(蛙、蝶、仰50米列入比赛项目)。
亚运会游泳比赛。
由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主办,亚洲业余游泳联合会具体筹备、组织。
每4年举行一届,1951年举行第1届,至2002年共举行了14届。
全运会游泳比赛。
由国家体委(现为国家体育总局)主办,安排在奥运会后的第一年举行,比赛项目设置由1959年第1届的23项,到2001年第9届的32项,是国内最高水平的游泳比赛。
第二节游泳运动的特点及锻炼价值一、游泳运动的生理特点1、游泳时肌肉工作特点游泳是最好的全身运动,游泳时四肢肌肉的工作特点:是一种动力性向心工作的混合性收缩,即肌肉收缩克服水的阻力做功,产生推进力。
人在游泳时,肌肉应尽量放松,身体不要紧张僵硬。
2、游泳时关节功能特点游泳时大多数动作都是四肢的动作,关节的灵活性,尤其是肩、膝、踝关节的灵活性,对动作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关节灵活性好,有利于保持良好的身体流线型;有利于完成呼吸和空中移臂动作;可以增大划水工作距离;有利于提高鞭状打水和蹬腿的动作实效;有利于肌肉力量的充分发挥。
二、游泳对人体机能的作用游泳是在水这种特殊环境中进行的活动。
作为健身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对增进人体的身心健康具有独特的和其他体育运动无法替代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水的密度是空气密度的800多倍,人站在齐胸的水中,胸腔大约要承受12—15kg/cm2的挤压力。
游泳吸气时,吸气肌要用更大的力量收缩来克服水对胸腔的压力来使胸腔扩大,形成气压差,使气体进入肺部。
呼气时,要克服水的阻滞而加快呼吸速度,除了吸气肌要放松外,肋间内肌和腹壁肌等呼气肌也要参与主动收缩。
经常进行游泳锻炼,可以增强呼吸肌的力量,增大肺的容量。
正常人肺活量为3000—4000ml,游泳运动员为4000—6000ml,个别优秀运动员可达7300ml。
2、提高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游泳时,人体处于平卧姿势,在水的压力作用下,肢体的血液易于回流心脏,加之游泳时心跳频率加快,心血输出量大大增加。
长期从事游泳锻炼,心脏体积呈现明显的运动性增大,收缩更加有力,血管壁厚度增加,弹性加大,每搏输出的血量增多,安静时心率徐缓。
使心脏容积增大,泵血功能增强。
正常人的心率为75次/分钟,游泳运动员为40—60次/分, 个别优秀运动员可达38次/分。
3、提高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由于游泳运动提高了人体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因此也就相应的提高了他们的有氧代谢能力。
相对肺活量时,在缺氧状态下,工作的时间相对要长。
4、改善体温调节功能水的导热能力是空气的25倍,在18℃水里,人体每分钟散失20-30卡热量。
人体浸在水中时体温散失速度很快,必然要相应的增强能量代谢过程,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另外,加之冷水的刺激,又会引起皮肤血管的收缩舒展反应。
经常参加游泳锻炼可以提高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性,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5、发展身体素质经常参加游泳锻炼,可以促进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全面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
6、促进体格匀称发展经常参加游泳锻炼,可以燃烧体内多余的脂肪,对肥胖患者有很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