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方案针对本合同段防水要求,我们将采取“以防为主、堵排结合、刚柔相济、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整治”的原则,确保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
(一)结构砼自防水:本工程主体结构采用的混凝土为抗渗等级为P6的C35混凝土,混凝土采用标号不低于425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其它低水化热水泥,并在防水砼中掺入适量粉煤灰和高性能减水剂,控制水胶比、塌落度及入模温度,降低温差收缩和干燥收缩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砼抗裂、防渗要求,增强砼的自防水能力。
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在满足泵送条件下使用较小的水灰比,骨料有良好级配,使之空隙率最小,借以尽可能的减小混凝土的干缩和终凝前的塑性收缩。
在混凝土中掺加矿渣微粉和粉煤灰代替水泥。
矿物掺加料,特别是质量良好的粉煤灰对改善混凝土的性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粉煤灰的掺加不但因大量减少了水泥用量而使水化热大大降低,(在绝热状态下,每减小100kg水泥,可使混凝土降低温度10℃),而且能减缓水泥浆体在搅拌和运输过程中絮凝的倾向,推迟水化热发展的时间,降低混凝土初期的温升速度;使混凝土的坍落度经时损失大大减小。
实验表明1h的损失可以控制在10~20mm,2h内可控制在35~50mm,便于泵送和施工操作。
同时在提高混凝土流动性的基础上改善了抗离析性能,减少了混凝土的泌水,有利于体积的稳定。
根据使用要求不同掺加不同的高效减水剂,缓凝剂或复合外加剂。
同时掺入膨胀剂形成具有补偿收缩作用的混凝土。
2、混凝土的施工防裂措施:施工中制订出从浇筑顺序、施工缝留置、浇筑程序、振捣要求到收活的作法,以至养护等整套工艺。
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控制混凝土的塑性收缩、温度收缩和干缩,使之尽量减小,确保混凝土早期不开裂或不出现有害裂缝。
合理的划分流水段,设置施工诱导缝,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养护及时合理,可以防止大部分有害裂缝的发生。
(二)外包防水层施工:结构外侧施做全包柔性防水层,形成一个封闭的防水层,以达到止水的目的。
根据设计要求,柔性防水层施工采用自粘型高分子防水卷材。
施工过程中卷材接缝和细部节点粘接密封牢固,以保证防水效果。
1、找平层、保护层施工:(1)基面处理:要求基面平整度满足D/L≤1/20。
D:相邻两凸面间的最大深度,L:相邻两凸面间的最小距离。
找平层表面的凹凸不平做到平缓过渡,不允许有直角凹凸部位。
基面洁净、平整、坚实,不得有疏松、起砂、起皮现象。
不平整部位采用1∶2.5水泥砂浆圆顺地覆盖处理,当基面条件较差时,可先铺设400g/m2的土工布缓冲层进行保护。
基层表面可潮湿,但不得有明水流,否则进行堵或临时引排。
将地下连续墙凸面凿平,凹面凿毛,用同标号砂浆抹平墙面。
(2)砂浆找平层施工:结构侧墙和底板外侧铺设防水材料时,需在基面上施做砂浆找平层。
施工前用净水润湿混凝土表面,做到混凝土表面坚实、平整、洁净、无油污、无灰尘。
水泥砂浆分段铺抹,表面压光,总厚度不小于20mm。
灰浆的拌制采用机械拌制,严格按配合比计量,随用随拌,防止离析和初凝,保证灰浆的和易性。
砂浆找平层连续施工,不留施工缝,施工时保证厚度均匀。
结构阴阳角均做成圆弧,阴角处圆弧半径不小于100mm,阳角处圆弧半径不小于50mm。
施工完毕后立即进行养护,保持防水层表面经常湿润,养护温度不小于5℃,养护时间不小于14天。
(3)细石混凝土保护层:结构底板防水层敷设后施作一层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细石混凝土采用人工摊铺,摊铺速度不能太快,防止将铺好的防水层损坏。
采用平板振捣器轻振,最后由人工抹平。
(三)防水层施工:1、本工程底板防水采用潮湿基层空铺法进行施工,侧墙立面采用湿铺法施工。
2、防水材料要求:⑷将自粘卷材空铺于基层上(下表面卷材隔离膜可全部揭掉,也可保留),相邻卷材之间为搭接,搭接前,先揭除卷材搭接边处的隔离膜,粘贴后,随即用力排出空气,使卷材搭接边粘结严密。
⑸防水层施工完成后,揭掉自粘卷材上表面的隔离膜,浇筑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2、卷材施工操作流程:(1)工艺流程:清理基层→配制粘结剂→铺贴自粘卷材→拍打→晾放→卷材密封收头→细部节点处理→防水层质量检验→施工防护层。
(2)操作要点及技术要求:1)局部找平:用水泥砂浆将局部起鼓、反砂部位剔除后进行找平,使防水基层达到防水要求。
2)基层处理:基层必须满足干净、坚实、平整的要求;对基层含水率不作要求,但不得有明水。
3)细部处理:根据《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要求做阴阳角,阴阳角做成圆弧形,阴角最小半径50mm,阳角最小半径20mm。
4)铺贴防水卷材:卷材试铺定位后除去底面隔离纸,进行铺贴,并进行排气、辊压、粘结。
必要时再用喷灯均匀细致地加热密封一遍搭接缝。
5)检查验收:边施工边检查卷材搭接缝的质量,检查时用螺丝刀检查接口,发现不实之处及时修补,不得留任何隐患,现场施工人员、质检员必须跟班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⑹待自检合格后报请甲方按照国标《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及《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3)防水工程验收:1)防水层的施工中,每一道防水层完成后由专人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防水层的施工。
2)在施工中按照规定做好分项工程的交接检查,接受甲方单位的验收,未经检查验收,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4)该工程的防水验收严格按《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施工方案执行,按相关规定提交防水工程竣工资料。
(4)施工注意事项:1)底板所有防水部位均可采用空铺法施工,立面施工时,在自粘边位置距离卷材边缘10mm-20mm内,每隔400mm-600mm进行机械固定,并保证固定位置被卷材完全覆盖,以免因卷材自重而使防水层向下滑脱。
3)相邻两排卷材的短边接头相互错开1/3幅宽以上(不包括防水层自身甩头、接头部位,下同),以免多层接头重叠而使得卷材粘贴不平服。
(5)成品保护:1)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及时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及时施工保护层。
未进行保护的防水层不得在防水层上托运重型器具和运输设备。
2)在防水层的施工中,操作人员均穿软底鞋,严禁穿带钉子鞋进入现场,以免损坏防水层;如发现卷材有破损及时修复。
(2)卷材粘贴质量要求:(1)原材料及配合比要求1)防水砂浆所用的水泥宜选用不低于3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膨胀水泥,在受侵蚀介质作用时,水泥应按设计要求选用。
2)防水砂浆所用的防水剂宜采用氯化物金属类的防水剂、氯化铁防水剂、无机铝盐防水剂、膨胀剂以及聚合物外加剂。
3)砂应采用洁净的中砂,最大粒径不得大于3mm,并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标准的规定。
同时,含泥量、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应符合高标号混凝土用砂的要求。
4)拌制混凝土使用的水,应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一般采用饮用水。
5)各种原材料在用于工程施工前均需进行性能检验,并得到监理工程师的认可后方可使用。
6)素浆和水泥砂浆的配合比,应根据防水要求,原材料性能、施工方法和设计要求通过试验确定。
(2)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工艺1)工艺流程:基层清理→刷素水泥浆结合层→铺防水砂浆并抹平→养护。
2)施工方法:基层清理:首先应进行基层清理,清除板面上的杂物、粉尘并用水清洗干净。
刷素水泥浆结合层:宜刷水灰比为0.4~0.5的素水泥浆,并控制一次涂刷面积不宜过大。
打灰饼、冲筋:根据+50cm水平线,在地面四周做灰饼,然后拉线打中间灰饼,再用干硬性水泥砂浆做软筋,软筋间距约 1.5m。
对于面积较大的地面,则应用水准仪测出面层平均厚度,然后边测标高边做灰饼。
水泥砂浆地面操作工艺:砂浆要求湿润松散,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不泌水分为准。
操作时先均匀地铺上一层砂浆,然后用抹子刮平、拍实,待表面水分稍干后(禁止用水泥粉吸水催干),再铺上一层砂浆,用木抹子打磨,要求把砂眼、凹坑消除,再用铁抹子两遍压光。
操作人员操作时向后退着进行,防水层必须在水泥砂浆初凝前完成。
砂浆初凝后采用洒水保湿进行养护。
(1)技术保证措施防水砂浆基层表面粗糙、坚实、平整、洁净、无油污、无灰尘,施工前应用净水湿润。
基层若有孔洞或裂隙渗漏水严重的应先进行堵漏。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要沿缝剔成八字型凹槽,用水冲洗后用素浆打底,水泥砂浆压实抹平。
防水层的设置高度均应超出室外地坪不小于150mm。
掺外加剂的水泥砂浆防水层,不论迎水面或背水面,均需分两层铺抹两层铺抹,表面应压光,总厚度不应小于20mm。
灰浆的拌制宜采用机械搅拌,搅拌要均匀,严格按配合比计量加料。
拌和好的灰浆不宜存放过久,应随拌随用,防止离析与初凝,以保证灰浆的和易性和质量。
刚性防水层宜在结构变形或沉降趋于稳定后再行施工,以免产生裂缝,导致渗漏。
刚性多层防水层每层宜连续施工,紧密贴和不留施工缝,保证各层厚度均匀。
如必须留施工缝时,则必须留成阶梯坡型槎,接槎要依照层次顺序操作。
结构阴、阳角处的防水层均需抹成圆角,阴角直径不小于50mm,阳角直径不小于10mm。
水泥砂浆防水层凝结后应立即进行养护,保持防水层表面经常湿润,养护温度不宜低于5℃,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防水层施工后,应避免践踏,其他工序的插入应在防水层养护完成后进行,并不得破坏防水层。
(四)特殊部位防水施工:1、工程桩头防水做法:3、施工缝施工:(1)防水技术要求: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铺水泥砂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垂直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施工缝采用遇水膨胀橡胶腻子止水条时,应将止水条牢固地安装在缝表面预留槽内。
施工缝采用中埋式止水带时,应确保止水带位置准确、固定牢靠。
(2)施工缝设置原则:混凝土施工时尽量少设或不设施工缝,因为这种接缝是结构自防水的薄弱环节,处理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建筑物的防水质量,因此,须认真做好施工缝的防水处理。
(3)施工缝处混凝土振捣: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注意对施工缝止水条位置的振捣,保证施工缝的防水质量。
4、预埋件、穿墙管道防水施工:(1)防水技术要求:1)穿墙管止水环与主管或翼环与套管应连续满焊,并做好防腐处理。
2)穿墙管处防水层施工前,应将套管内表面清理干净。
3)套管内的管道安装完毕后,应在两管间嵌入内衬填料,端部用密封材料填缝。
柔性穿墙时,穿墙内侧应用法兰压紧。
4)穿墙管外侧防水层应铺设严密,不留接茬;增设附加层时,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2)重点注意的问题:1)认真清除管道、预埋件表面的油污、锈迹.2)加强对管底混凝土的振捣,使管底混凝土密实。
3)精心操作,避免施工期间管道受过大外力和振动,尽量避免高温天气。
(3)预埋铁件的防水作法:防水混凝土结构内的预埋件为可能导致渗漏水的薄弱之处,应采取措施,仔细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