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7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

第7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

第七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议程2013年12月21日-22日·厦门大学一.12月21日上午:开幕式和大会报告地点:经济楼N402时间:8:30-12:00第一节:开幕式(8:30-9:00)主持人:赖小琼教授(厦门大学)1.厦门大学校领导致辞2.厦门市领导致辞3.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洪永淼教授致辞4.第7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主席吴宣恭教授致开幕词照相、茶歇:9:00-9:40第二节:大会报告(9:40-12:00)主持人:任保平教授(西北大学)1. 报告人:每人发言20分钟刘灿教授(西南财经大学):新一轮“土改”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耿明斋教授(河南大学):土地制度改革与新型城镇化龚刚教授(南开大学):“金砖”货币——中国对外货币战略的第三条道路沈越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的市民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杨继国教授(厦门大学):马克思经济学“中国化”与中国古典经济思想2. 评论人:每人10分钟蒋永穆教授(四川大学);林光彬教授(中央财经大学)3. 自由提问:10分钟二.12月21日下午14:00-17:30分会场讨论分会1: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分会主席:陈享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段文斌教授(南开大学)地点:经济楼N308茶歇:15:20-15:401.产业规划视角下的广州市人口变动研究(张帆,林隽宇)2.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指数评价研究(纪江明)3.城市化加速进程中产业集聚:中部地区的事实与实证分析(王军民)4.非正规就业何去何从——基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视角(孔德,吴垠)5.我国城市土地制度的优化:从马克思的土地经济学视角(曾伟)6.新型城镇化下农地征用:确保农民的农地增值收益权——基于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分析(孟宏斌)7.土地市场化路在何方:基于制度变迁的视角(黄砺)8.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条件与面临的挑战(刘志雄)9.二胎政策与照料危机(沈尤佳)10.资源环境约束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政治经济学解读(张志敏,何爱平)成员:曾伟陈俊明陈享光段文斌付敏耿明斋何爱平黄砺纪江明孔德李晓阳林光彬林隽宇刘志雄孟宏斌沈尤佳施敏王焕祥王军民吴垠徐雅雯张东辉张帆张志敏章静一分会2: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分会主席:靳涛教授(厦门大学);张晖明教授(复旦大学)地点:经济楼N5会议室茶歇:15:20-15:401.后危机时代我国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逻辑探析(张志元)2.论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调整(李建德)3.中国工业化的“双重”跨越:困境与对策(杜人淮、胡琰琰)4.中国宏观经济结构优化多维度研究(刘东皇,孟范昆、季小立)5.均衡与演化范式下的技术创新政策比较(杨勇华)6.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依赖及其破解路径(任保平、郭晗)7.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驱动机制(钞小静任保平)8.新增长红利时代我国大国发展战略的转型(任保平、郭晗)9.扩大内需与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探究(袁凤忠)10.民生问题的结构性成因及政策调节分析(方建国)11.中国经济增长效率路径的合理性揭示——基于国企垄断势力和地方政府主导双重影响的检验(靳涛、张建辉、褚敏)成员:蔡秀玲钞小静陈翔云陈新力陈长褚敏丁堡骏杜人淮方建国方敏郭晗胡琰琰季小立靳涛李建德刘东皇刘瑞明孟范昆任保平任志安宋丙涛王生升杨勇华袁凤忠张国骁张建辉张志元分会3:中国经济的实证分析分会主席:张衔教授(四川大学)徐丹丹教授(北京工商大学)地点:经济楼N118茶歇:15:20-15:401.地方官员晋升机制推动了官员腐败吗?——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系统GMM方法(湛泳,聂欣)2.地方政府干预与银行业发展:理论逻辑与经验证据(姚耀军,彭璐)3.刚性需求、垄断供给和准一级歧视定价——中国民用住宅市场的性质分析(王宇峰)4.家庭财产与代际收入传递不平等(徐晓红)5.信念、约束与偏好:行动者对规则的选择——基于住宅小区业主行为实验的研究(李涛,朱宪辰)6.中国城镇居民各阶层收入结构与消费问题研究(韩海燕)7.中国转型时期的离婚与犯罪:经济社会学的解释和验证(刘瑞,毛颖)8.企业异质性与市场配置效率改进研究——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杨慧敏,李颖)9.外商直接投资、环境污染与门槛效应——基于省际数据的实证检验(李子豪,刘辉煌)10.中国式环境分权的数量测度与效应评估(祁毓,卢洪友)11.Evaluation 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f Vehicle Repair Cost Effectiveness Based on F-AHP(Zhang Jian, Han Wentao)12. Dual Landownership as Tax Shelter: How Did the Chinese Solve Ricardo's Problem?(杨荷)13.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lead to lower CO2 emissions? Evidence from a regional analysis in China (Chuanguo Zhang, Xiangxue Zhou)14.整体主义方法论下的企业效率效益决定及差异性衡量—一评“国有企业效率效益必然低下”(龙斧王今朝)成员:湛泳Han Wentao Xiangxue Zhou Zhang Jian 白永秀蔡玉平丁为民傅春龚刚韩海燕李涛李颖李子豪刘辉煌刘瑞刘小怡卢洪友骆桢毛颖聂欣彭璐祁毓荣兆梓王宇峰徐晓红杨荷杨慧敏姚耀军张传国赵海东朱宪辰龙斧王今朝分会4:中国经济的历史分析分会主席:周文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康静萍教授(江西财经大学)地点:经济楼N301茶歇:15:20-15:401.计划经济时期城乡收入差距悬殊的实证研究(周志太)2.历次党代会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陈乐一,杨云)3.农民对农村公共品供给满意度实证分析——基于江西省农户层面的实地调研(许莉)4.死亡的福利:1910-1911东北流行性鼠疫对移民(李楠)5.太平天国战争对近代人口影响的再估计:基于历史自然实验的实证分析(李楠,林矗)6.经济平等的历史演进过程(杨缨)7.“城乡加速分离时代”(1840~1949)中国城乡关系变迁轨迹(吴丰华,胡若楠)8.我国劳动关系政策的演进轨迹、特点与发展取向(胡磊)9.中国劳动力商品化过程及其特点——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康静萍)10.我国经济十年发展趋势判断——基于市场经济动力机制与发展陷阱形成机理的视角(杨文进)11.市场化改革与中国经济长期发展——解释李约瑟之谜的新视角(周文,陈跃)12.重工业优先发展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内生形成 (廖谋华林毅夫)成员:陈乐一陈跃陈忠文崔向阳丁晓钦房宏琳胡磊胡若楠康静萍李楠廖谋华林矗刘铮苗勃然漆志平吴丰华吴振磊武京闽许建康许莉杨文进杨缨杨云张旭周文周志太权利霞分会5:经济民主与收入分配的政治经济学分会主席:董小麟教授(广东外国语大学);祝志勇教授(西南大学)地点:经济楼B502茶歇:15:20-15:401.深入推进中国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融合(张国)2.特区模式下的改革家与改革家精神(罗海平)3.政府该多大?——政府职能转变、非政府组织与经济增长(张勇)4.科学的社会发展动力观(徐铭青)5.中国的经济民主论:研究路径、关键议题与推进顺序(宋磊)6.创新和发展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崔朝栋)7.劳动合同期限效应的经济学分析(张宗和,朱温浩)8.劳动者的参与和共享:扩大消费需求的着力点(周柯,李中建)9.收入分配问题系列论文(朱妙宽)10.所有制与生态平衡和生态文明的关系(李济广)11.Democratization, Revolution and MilitaryInterventionsF(Xuezheng Chen)成员:陈学政崔朝栋方福前桂林何磊李济广李琪李中建刘雅君龙斧罗海平宋磊吴艳玲徐铭青许军张国张彤玉张旭昆张勇张宗和赵峰赵准周柯朱妙宽朱温浩何自力分会6:现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分会主席:王志伟教授(北京大学);马艳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地点:经济楼A501茶歇:15:20-15:401.经济金融化:当代金融资本利润获取机制(银锋)2.量化宽松:实践与理论反思(卢映西)3.欧债危机的深化及其影响(陈硕颖)4.资本主义积累、阶级冲突与劳动市场失衡——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模型建构与现实含义(黎贵才, 卢荻)5.英国保守党语境中的“大社会小政府”特点及与我国的对比(成晓叶,凌宁)6.全球价值链中非生产劳动的“竞争力(刘刚)7.新自由主义的私有化理论:回顾、批判与反思(张晨)8.摆脱援助依赖的政治经济:博茨瓦纳、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蒋佶颖)9.开放条件下的“杨格定理”与产业间协调发展(杜曙光)10.论虚拟经济的特殊“供求规律”(杨继国)成员:陈硕颖成晓叶杜曙光何自立洪宁蒋佶颖黎贵才凌宁刘刚卢荻卢映西吕景春孟捷沈越苏娅王兰王志伟杨继国杨继瑞杨万东银锋于小东张晨张洪平陈国春卢现祥分会7: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研究分会主席:张忠任教授(日本岛根县立大学);蒋南平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地点:经济楼A318茶歇:15:20-15:401.两种市场价值理论”评析(张开)2.不确定下的市场定价机制:基于权力结构的新古典经济学价格理论审视(朱富强)3.劳动二重性的方法论问题(刘昌用)4.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疑问求解(郑志国)5.马克思非均衡经济理论的总体性构建与现实意义(徐可)6.凸经济中的劳动价值论(裴宏,周小亮)7.引入资本流动函数的动态价值转形模型——兼对几种典型动态转形模型的评析(严金强)8.国际价值研究述评(宋树理)9.资本积累视角下的劳动力价值及其测算方法(冯志轩)10.试论马克思的“雇佣劳动”概念及其当代意义(任洲鸿)成员:冯志轩蒋永穆葛杨贺立龙蒋南平居尔宁刘昌用刘震罗小芳裴宏任洲鸿宋树理孙东升孙启明王艳红王中保徐可严金强袁辉张开赵玉琳郑志国钟卫华朱富强周小亮分会8: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学方法论分会主席:杨春学教授(中国社科院);任力教授(厦门大学)地点:经济楼A217茶歇:15:20-15:401.法国调节学派学派的学派定位与理论创新研究(吕守军)2.后凯恩斯主义要素分配理论:一个新综合(崔顺伟)3.论《资本论》的逻辑起点(罗雄飞)4.马克思与熊彼特的内生增长思想比较(王聪,何爱平)5.西方经济学者视角中的唯物史观(郭广迪)6.公共债务扩张的机理与效应研究述评(郝宇彪)7.生产关系依赖理论:制度经济学的一种新范式及其优势——兼论荀子定理及与新制度经济学对话(程启智)8.科斯产权理论兴起探究(陈弘)9.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对剩余研究的比较与整合(董全瑞)10.论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方式(安帅领)11.生产关系的三层次解读关系及其意义——《论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方式范畴》读后(许光伟)12.奥地利学派的环境经济理论研究(任力吴骅)成员:安帅领白丽健陈弘程启智崔顺伟董全瑞郭广迪郝宇彪何爱平胡志平焦方义刘小怡刘舫舸卢江罗雄飞吕守军孙艳王聪王海杰王小平王欣王秀峰许光伟杨永华吴骅分会9:制度经济分析分会主席:武建奇教授(河北经贸大学);张林教授(云南大学)地点:经济楼A102茶歇:15:20-15:401.悖论还是误读:对诺思“第二悖论”存在性的一个反思(周海鸥)2.产权清晰与交易费用——以广州实行垃圾按袋、按重量收费制度为例(袁庆明)3.产权是所有权整体的“属性化”――巴泽尔独特的产权思想研究(武建奇)4.从国营计划到市场竞争:中国大陆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政治经济学(萧衡钟)5.公共草地资源管理制度变迁的中国经验(杨理)6.交换的复杂性问题研究——本质、模型及意义(王建红,张娜)7.让利益集团理论回归马克思主义(易淼,赵磊)8.什么令权利不可放弃?——以我国基层组织投票权为例(李启航)9.政治哲学视域下的权利和权力错位探析(吕艳红)10.网购平台在线声誉机制研究的兴起与发展(郑若娟)11.为何金钱不能买?——个人知识视角下的不可转让规则分析(李启航)12.资源禀赋、地方政府博弈与公共品供给(乔宁宁)成员:李帮喜李朝林李启航李省龙卢现祥吕艳红乔宁宁沈宏亮王光艳王建红王少国武建奇萧衡钟杨锦英杨理杨娅捷易淼袁庆明张娜张沁悦张型双张增强赵磊赵学增郑若娟周海鸥荣兆梓三.12月22日上午大会报告和闭幕式地点:经济楼N402时间:8:30-12:20第一节:大会报告(8:30-10:20)主持人:赵学增教授(华南师范大学)1. 报告人:每人发言20分钟刘刚教授(南开大学):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来源李帮喜博士(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的结构问题:一个劳动价值论的视角刘小怡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的IS-LM模型及其现实意义骆桢博士(四川大学):马克思投资理论的微观基础2. 评论人:每人10分钟丁堡骏教授(吉林财经大学);李晓阳教授(西南大学)3. 自由提问:10分钟)茶歇(10分钟)第二节:大会报告和闭幕式(10:30-12:20)主持人:宋丙涛教授(河南大学)1. 报告人:每人发言20分钟荣兆梓教授(安徽大学):市场公平与劳动平等龙小宁教授(厦门大学):制度的经济研究:以法经济学为例吕守军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调节学派与现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2.评论人:每人10分钟卢现祥教授(中南财经大学);方敏副教授(北京大学)3. 自由提问:10分钟4. 闭幕式(12:00-12:20)致辞人:何自力教授(南开大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