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质点:用来代替物体、只有质量而无形状、体积的点。
它是一种理想模型,物体简化为质点的条件是物体的形状、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就是质量很小的物体B.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物体C.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D.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是无关紧要的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成质点2.在下述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当作质点的是()A.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的多少B.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地球上不同区域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C.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D.正在进行花样溜冰的运动员3关于物体能不能被看做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研究子弹的运动轨迹时,只能把子弹看做质点200的列车从上海到北京的运行时间时,应该把此列车视为质点B.当研究一列长m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研究自行车时不能视其为质点D.在研究能地球的自转时,可以把地球视为质点二.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运动的相对性:只有在选定参照物之后才能确定物体是否在运动或作怎样的运动。
一般以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1关于参考系的选择,下列四位同学展开了讨论,其中正确的是()A.黄娃说,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够被选作参考系B.紫珠说,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考系C.红孩说,选择地面作为参考系是最好的D.绿妹说,参考系必须选与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三、坐标系定量描述物理运动1.关于坐标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写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变化B.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C.坐标系的建立与参考系无关D.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确定其位置四、时间间隔与时刻*时刻:表示时间坐标轴上的点即为时刻。
时刻对应于物体所处的状态,只有先与后、早与迟的区别,而没有长短之分;在时间轴上,时刻用一个点表示.举例:下面几种说法均属时刻.第2 s初,第3 s末,第5 s时,火车10:05开车.*时间间隔(时间):前后两时刻之差。
时间坐标轴上用线段表示时间,第n秒至第n+3秒的时间为3秒。
时间间隔对应于物体所经历的某段过程,是用长短来表达的,它本身没有先后或迟早的涵义;在时间轴上,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举例:下面的几种说法均属时间间隔.第5 s内:时间为1 s;前10 s内:时间为10 s;从第3 s初至第6 s初:时间为3 s.1、学习了时间与时刻,蓝仔、红孩、紫珠和黑柱发表了如下一些说法,正确的是()A.蓝仔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刻B.红孩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间C.紫珠说,下午2点上课,2点45分下课,上课的时刻是45分钟D.黑柱说,2点45分下课,2点45分式我们下课的时间2、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时刻表示时间极短,时间表示时间较长B. 时刻对应物体的位置,时间对应物体的运动过程C. 延安中学秋季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均表示时刻D. 1min只能分成60个时刻五.矢量和标量既有又有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
矢量相加与标量相加遵守不同的法则,两个标量相加遵从的法则,矢量相加的法则与此不同*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如:位移等*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如:路程、温度、质量、密度等1.下列关于矢量(位移)和标量(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30 m,这两个位移不一定相同B.做直线运动的两物体的位移X甲=3 m,X乙=-5 m,则X甲>X乙C.温度计读数有正有负,其正负号表示方向D.温度计读数的正负号表示温度高低,不能说表示方向六、位移(1)位置:表示穿空间坐标的点;(2)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
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3)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4)比较: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
1.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位移和路程总是大小相等,但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B .位移是描述直线运动的,路程是描述曲线运动的C .位移只取决于始末位置,而路程还与实际运动的路线有关D .物体的路程总大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2.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移大小和路程不一定相等,所以位移才不等于路程B.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C.位移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路程描述路径的长短D.位移描述直线运动,是矢量;路程描述曲线运动,是标量3在印度洋海啸救灾中,从水平匀速和航行的飞机上向地面空投救灾物质,地面上的人员以地面为参考系,观察被投下的物体的运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是竖直下落的,其位移大小等于飞机的高度B.物体是沿曲线下落的,其位移大小等于路程C.物体是沿曲线下落的,其位移大小小于路程D.物体是沿曲线下落的,其位移大小等于飞机的高度4.如右图所示,一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弧从A 到B 点运动了半周,它在运动过程中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是( )A.R π,R πB. R 2,R 2C. R 2,R πD. R π,R 25.一质点绕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了一周,则其位移大小为 ,路程是 。
若质点运动了 1.75 周,则其位移大小为 ,路程是 。
此运动过程中最大位移是________,最大路程是_________。
6.用刻度尺量出1元硬币的直径,然后使它在课桌上沿直线滚动10圈,试问:⑴硬币圆心的位移和路程各是多少?⑵硬币圆周上每一点的位移和路程的大小是否相同?(3)硬币上除圆心外的任意一点的位移是多少?是否等于路程?七、速度*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①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②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物体不同的运动阶段有关。
③v=t s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2) 瞬时速度:对应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为物体的运动方向。
*比较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速率:速度的大小即为速率;(1)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即为瞬时速率:(2)平均速率:平均速率:物体在某段时间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①平均速率是标量。
②v=t s是平均速率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
③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往往是不等的,只有物体做无往复的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
(区分这三组量之间的关系)1.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均速度t x v ∆∆=,当t ∆充分小时,该式可表示t 时刻的瞬时速度B .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C .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D .只有瞬时速度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2..关于瞬时速度和瞬时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有恒定的速率时,速度仍可能有变化B.物体有恒定速度时,其速率仍可能有变化C.物体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时,其速率一定发生变化D.物体运动速度发生变化时,一定是速度大小发生了变3.下列关于速度和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速率是速度的大小②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③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不可能为零④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率不可能为零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4.试判断下列几个速度中哪个是平均速度()A.子弹出枪口的速度800 m/sB.小球第3 s末的速度6 m/sC.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40 km/hD.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72 km/h5.一个学生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7 s末的速度为9 m/s,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 m/s,则他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9 m/s B.9.6 m/s C.10 m/sD.10.2 m/s6.在百米比赛中,计时裁判员应在看到发令员放枪的“白烟”,立即启动秒表计时开始。
若计时裁判员是听到枪响才启动秒表,则他因此而晚计时多少?(设声波速度340m/s,且远小于光速)7.火车从甲站到乙站正常行驶速度是60km/h,有一次火车从甲站开出,由于迟开了5分钟,司机把速度提高到72km/h,才刚好正点到达乙站。
求:甲、乙两站间的距离(2)火车从甲站到乙站正常行驶的时间8、物体M从A运动到B,前半程平均速度为υ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υ2,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υ1+υ2)/2B、C、(υ21+υ22)/(υ1+υ2)D、2υ1υ2/(υ1+υ2)9.物体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通过两个连续相等的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10m/s 和v2=15m/s,则物体在这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10..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过程中,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0 km/h,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60 km/h.则在全程内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A.35 km/hB.40 km/hC.45 km/hD.50 km/h11.两列火车相向而行,第一列的速度大小为36km/h,第二列为54km/h。
第一列火车上的乘客测出第二列火车从他旁边通过所用的时间为5s。
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两列火车的长度之和为125mB.第二列火车的长度是125mC.第二列火车的长度是75mD.由于第一列火车的长也未知,故无法求出第二列火车的长九、加速度**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定义式:a=△υ/△t (又叫速度的变化率)是矢量。
*方向:a的方向只与△υ(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即与合外力方向相同)*判断方法:a方向υ方向相同时作加速运动;a方向υ方向相反时作减速运动;注意:加速度的增大或减小只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程度增大或减小,不表示速度增大或减小。
*速度和加速度关系(1)a=0,v=0 物体静止(2)a=0,v≠0 匀速直线运动(3)a≠0,v=0 汽车启动瞬间,火箭发射瞬间,扣动扳机瞬间的子弹①a增加,v增加②a增加,v减小(4)a≠0.v≠0③a减小,v增加③a减小,v增加(结合图像理解)方向关系(1)速度方向不变,加速度方向改变(2)速度方向改变,加速度方向不变(结合图像理解)*加速度大小与速度变化量大小的关系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变化量不一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