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民间信仰属于地域性的民俗文化,包括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器物崇拜、祖先崇拜、历史人物崇拜、神仙崇拜、民间传说神崇拜、城隍爷崇拜、王爷崇拜、乡土神崇拜、孤魂崇拜、开基始祖崇拜、行业神崇拜等等。
闽南民间信仰非常盛行,包括泛神崇拜与一些敬神习俗等等。
泛神崇拜方面。
闽南风俗,迷信鬼神崇尚祭祀乞求巫神,民间凡事求神拜佛,崇拜的灵魂神、自然神、庶物神等神明多达210种。
从天庭阳界到阴曹地府的各路神明,组成一个与民间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信仰体系。
居家要奉门神(如钟馗、尉迟恭等),生病就拜医神(保生大帝、广济大师),经商必敬财神(赵光明、关公),赴考先祭文神(孔子、魁星爷),练武崇祀武神(关帝、城隍爷)等等,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从博取功名,到消灾解厄,都蒙上一层浓厚的神明保护色。
为了祈求保佑平定福寿,不论城镇乡村,宫庙寺观随处可见,大都佛、道合流,同一庙宇有佛有道还有众多俗神,典型的多神崇拜。
首先,我介绍一下我自己比较熟悉的闽南民间信仰:
(一)在闽南民俗中,每逢农历初二、十六,是祭拜土地公的日子,被称为做牙。
因为正月初二,土地公已被送上天去,而正月十六,还在过元宵佳节,为此,二月初二就成了“头牙”。
“二月初二”是农民的土地公生日,过完这天,农民就要开始春耕、播种。
”
泉州民俗专家傅孙义介绍。
一般头牙过后,大地回春,适合耕种,因此,农民过完这天,就要准备农耕的工具、种子和肥料,开始这一年的辛劳,所以叫做农民的土地公生日。
他们会在这一天摆上贡品,祈新的一年都能风调雨顺,让农田有个好收成。
(二)正月初九日天公诞和六月初七日天门开,设醮答谢天公:闽南一带民间信仰中,除了各地共同信仰的佛祖和地区性的妈祖、保生大帝之外,敬拜最为隆重的要算“天公生日”。
敬天公仪式多在凌晨时举行,人们以为这时环境清静,祷祝最宜上达天听。
敬天公的大红烛是新的,香炉是专用的,烧的纸钱也是特制的"天公金"。
"天公金"较一般纸钱大,正方形,刷金箔,而且必须折成金元宝的样子。
当所有的供品都摆好后,一家人便开始点香拜夭公。
连抱在怀中的婴儿也不能免。
往往由母亲抱着,把点着的香塞在孩子手中,象征性地拜几拜。
当母亲的,口中还要念念有词,祈祷孩子平安长大。
一家人中若有一人外出,也得由弟妹或配偶替他(她)上香。
到了深夜11时,子时已到,便是初九天公生日,开始烧"天公金",燃放鞭炮。
(三)正月初四"接灶神”:俗话说“送神早,接神迟”,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却在下午四点钟左右。
过去家家户户备牲礼果菜,并焚香、烧金纸、放鞭炮以示恭迎。
还有就是接五路,本指接五路行神,后来演变成接五路财神。
旧时商家春节休假后,一般都在初四晚上接请五路财神,初五开市,以图吉利。
初四日下午三点,接五路仪式的准备工作就开始了,直到晚上九、十点钟结束。
先是摆案桌,一般用两张八仙桌拼起来即可。
头桌是果品如广橘、甘蔗,寓意财路广阔,生活甜蜜;二桌是糕点,寓意高升、常青;三桌为正席,供全猪、全鸡、全鱼,并元宝汤等。
半桌是饭、面、菜,一碗路头饭中插一根大葱,葱管内插一株千年红,寓意兴冲冲、年年红。
第三桌上的酒菜须等接上五路财神后方可奉上。
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接五路须主人带上香烛分别到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的财神堂去请接,每接来一路财神,就在门前燃放一串百子炮。
全部接完后,主人和伙计依次向财神礼拜,拜后将原供桌上的马幛火化,表示恭送财神。
仪式才算是结束了。
(四)另外在春节时候也有一些习俗和信仰:初一这天有很多禁忌,三餐不吃粥,避免出门遇雨;不扫地,不倒垃圾于户外,意为财不外泄;不打骂孩子;不讲不吉利话;忌打破碗碟用具;不能到井边挑水;不动针、不缝衣、不动刀等。
如今很多青年已不忌讳,但仍有一部分人遵行不讳。
正月初二,“请女婿”。
夫妻携带儿女,带着礼物谒娘家,向岳父、岳母拜年。
娘家备筵席请女婿,礼节十分隆重,现民间仍多循此俗。
初五,商店恢复营业,小商贩走街串巷吆喝喊卖,家居开始打扫卫生,转入日常生活。
初九子时,用“三牲”、甜粿、水果等敬天公。
十一晚上,吃豆腐、韭菜、瘦肉,称为“吃福”。
对于闽南人来说,有两样东西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是无论房屋外观多么辉煌内部装修如何豪华,无论家居、办公还是营业场所,必然供奉着神灵,进得屋内必是香气袭扰,虔诚无比。
所恭奉的神灵,90%以上是土地公,也有部分是关帝。
二就是黄历,因为他们必须籍此来判断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闽南的祭神活动主要是有三类。
第一类则是传统的大众的祭祀活动。
主要是拜祭各位神灵。
首先是每月的初一十五,是闽南人认为的观音的生日,必须拜祭。
其次是每月的初二十六,必要拜祭土地公,因为他们认为观音可以普渡众生驱灾避难,土地公在能够保居住平安少有是非,实乃安居乐业之寄托。
当然,闽南各村也必有本村所信奉的神,每月在此生日之日,必大兴香火,请高甲戏团、南音社来演出助阵。
当然,除了大众神灵需要祭祀外,个人也有特别信奉的神灵需要拜祭,女性以观音妈祖为主,男性中,经常外出者,以土地公为主,警察等职业者,则以关帝为自己所信奉的神灵加以供拜,但是这些均和大众祭祀不矛盾,实际上也就是原则框架内的自我
发挥。
此外,还有大大小小的诸神,各家各户的特殊情况和特别信仰,随时随地就可以有祭祀活动。
第二类是属于拜祭祖先的活动,这里所指的祖先是他们认为的有据可查的可以追溯的本族的最早的那位先人。
闽南人很重视祖先,加之旅居海外的华侨较多,思乡之情也直接体现在寻根问祖上。
实际上,很多时候根是不需寻的,因为他们闽南人一直就热衷并专心于这类资料的搜集,族门资料对他们来说就是自己的出生证,这就可以知道祖先是谁,以免日后生活工作出现笑话。
闽南人对于族门之分甚是苛刻,同姓不同门者远比不上同姓又同族者来的亲近。
既然如此敬重祖先,自然少不了以仪式来表达对祖先思念,所谓人有今生,乃祖上亲坟冒烟,祖宗庇佑。
第三类按现在说法属于公益性质的祭祀活动,谓之普渡。
从名字看,就知道是普渡众生。
据闽南人说,相传李世民当朝时期,某日梦中游历之地皆孤魂夜鬼,甚是凄凉,于是第二日便发布圣旨,要求每家每户要留出一口饭,以救这些孤魂夜鬼。
延续至今,闽南是各村都固定在某年的某一日,举行普渡活动,祭奠那些孤魂野鬼。
但随着时间流逝,这种活动的祭祀性质已经渐渐模糊,取而代之的成为朋友亲戚交流的一个聚会。
在这天,该村的每户人家都要准备盛大的晚餐,家庭成员邀请所有的亲戚朋友甚至朋友的朋友亲戚的亲戚,只要有空愿意的话,均可参加。
大家热闹一番而已。
闽台拜神鬼,从其目的来看,大致主要有五种类型一是对神鬼表示崇敬;二是向神鬼祈求;三是向神鬼谢恩;四是向神鬼谢罪;五是为避祟而拜神鬼。
表敬之拜拜,往往是每天早晚、每月朔望或神鬼诞忌日时定期进行。
祈求则是在有事要问神鬼求神鬼保佑时进行,如娘姻、疾病、生子、求学、晋升、搬家、旅行等,甚至连失物、寻人乃至家庭细故,无一不问神鬼,抽签卜卦。
谢恩是在向神鬼所祈求之事实现或灵验之后,为表感激之情而专门为之。
谢罪拜拜比较少见,如五月十三日城隍祭时,表示服罪,戴上纸制枷锁等。
避祟则多数是惑于巫觋风水之说,在修墓、建房、盖灶厨时为之。
闽台民间信仰既然是以灵验为本位,有灵验则有神,依灵验而神祀,所以是否有系统的教义教理是无关紧要的。
闽台民间信仰正是由于没有系统的教义教理,故也不需要职掌传播教义教理的专门神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