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关于农村宗教信仰调查报告
今年暑假我对农村的宗教信仰情况做了一些简单的调查,由于条件的限制和个人能力的不足,我所调查的范围只限于我家周围的村庄。
我国是一个多种宗教的国家,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还有东正教以及一些少数民族特有的宗教和地区性的民间信仰等等。
在我周围的村庄有一半以上的人家有人信教。
教徒中80%以上是妇女,特别是中老年妇女。
她们绝大部分信仰的是基督教,少部分信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几乎没有,所以我重点调查了在农村关于基督教的信仰情况。
一、农村基督教的信仰状况
可以说基督教是基督教徒的一种精神寄托也是变相的聚会活动。
很少有人将宗教信仰当成纯正的信仰,甚至可以这样说:他们对自己所信仰的宗教也不甚了解,比如他们会说基督教中的圣母玛丽娅就是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
这些信教的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很低,或者根本没有受过教育。
宗教生活成为农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
教徒每天早中晚饭前要祷告1次。
如果家里发生了什么喜事或不好的事,祷告次数还会增加。
另外,他们每周还有至少3次定期的集会和交流。
这些聚会点的活动时间一般为周日一天,其它时间晚上分别安排学圣经、唱诗歌,作祷告活动。
家庭聚会点的信徒以女性信徒偏多,约占参与总人数的70%。
年龄结构以中、老年居多,也有部分青年人。
其中50%的信徒信教时间均在十几年以上,几乎是在聚会点形成的前期。
这些聚会点信徒所拥有的《圣经》书籍来源一般为自行购买,所购渠道不明。
上述聚会点的讲道者一般属自封传道人。
从所反馈的信息来看,讲道中无反政府言论,无传播异端邪教。
参加聚会点的信徒在社会遵纪守法方面都较好,甚至个别信徒在地方上还有较好的威信。
二、产生信仰的原因
绝大多数人入教的动机是为了求平安,因此,大多数人认为信教后自己及家人身体有好转,或做生意顺利,这都分人就最为虔诚。
此外,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跟不上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这也是宗教信仰在农村日益壮大的客观原因。
我们发现那些失业的中青年农民尤其是妇女到聚会点参加活动也是成了他们跟人交流、交际的一项生活需要,这时宗教俨然成了农村文化生活的一种有效“补充”。
特别是基督教信徒以兄弟姐妹这种平等形式出现,无形中提升了宗教在广大信徒中心目中的地位。
在我调查的已婚女性中,没有发现丈夫或其他家人反对的现象。
在当地那种男权还明显高于女权的氛围下,如果家人反对,很难想象女人还能坚持下去。
教徒及家人普遍相信:一人靠主,全家得福。
所以,如果妻子信教,一般男人都会支持妻子的。
三、基督教对农村生活的影响
有的人觉得信教后心里踏实了,有了安全感,也不再为一些鸡毛蒜皮、邻里争分这类事生闷气了,精神有所寄托,身体也好了,心胸变得开阔了。
我看到他们性情都比较平和,精神也比较乐观,这种精神面貌的养成与信教有一定关系。
农村的教堂在宣讲教义时,还结合本地风俗习惯,针对百姓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问题,编成通俗易懂的诗
句,作为小灵歌来唱。
这些小灵歌大多劝人和睦相爱、不要贪财耍滑,教人信主得福。
其中也有一些提到要爱国、爱教,走正道。
语句通俗易懂道理浅显明白。
如原来一些妯娌不和,婆媳吵架的事经常发生,而现在却脾气变好了,对一些原先不能忍受的事能看开了,与他人的关系也和睦了。
对大多数农民来说,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日为生计奔忙,很难再行修养之功。
但信教的农民由于宗教仪式和教义要求教徒反省自己的行为,并在觉得做错事后进行忏悔,这些信教的农民从而也养成了反省的习惯,学会了自我反省。
宗教组织和活动也成为农民自发的自助互助的载体。
共同的信仰和定期的聚会及礼拜活动,使原本松散的农民成为自觉地密切互动的有组织、有共同的归属感的成员。
他们在一起不仅交流各种社会信息,而且还彼此分享情感,分担忧愁,并在必要的时候有一定的经济上的互济互助。
这不仅密切了彼此的关系,也使教会组织成为令教徒有归属感的群体。
当然基督教的传播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封建迷信思想的传播,又有的教徒过分依赖所信仰的主,产生了看病不要吃药的错误思想,还有基督信徒一些不同于当地风俗习惯的举止与当地文化产生的强烈冲突等。
四、关于农村宗教信仰状况的建议
我国正逐步转变为一个法治国家。
重教信仰自由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这也涉及到我国的国际形象问题,所以必须严格贯彻执行。
与此同时,政府要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农村的精神文化是相当贫瘠,加强农村的精
神文明建设势在必行,否则就会出现信仰的真空,引起不必要的后果。
政府也要加大科学宣传力度,反对封建迷信活动。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由于成年人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够重视。
国家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下一代,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我始终认为,宗教信仰需要一种理性,而宗教又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
做一个有知识、有思想、有道德的人,我想是可以很好地面对这一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