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下车库标准设计

地下车库标准设计

地下车库设计标准化
目录
一:建筑
1:车库应满足的停车数要求
2:行车道和停车位的组织
3:坡道组织
4:防火分区及防烟分区
5:与住宅建筑主体连接方式
6:柱网布置
7.层高
8:覆土厚度
9:经济指标(面积)
10.标示设计
11.排水设计
本细则是在满足集团精细化设计要求编制的,本着经济性和合理性相结合的原则,编制本规则;
一:总则
一般住宅小区车库设计以小型车:长(4.8米)X宽(1.8米)X高(2.0米)为设计标准尺寸(规范规定),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规定。

车辆采用倒进顺出的布置方式,大型车道尽量采用环形车道布置方式。

管线综合应遵循的原则:
1:尽量使主风道,靠近车道边侧设置;
2:风道宽度尽量控制在1.2米以内,使风道下面不设喷淋;
3:电缆桥架、设备管线尽量与风道平行设置;尽量不要设置在风道下方。

4:各类管线交叉点不要设置在主车道处;
第一部分:建筑
一:单库应满足的停车数要求
单库应满足的停车数要求:满足经济性要求(主要考虑消防要求)。

在符合规划的基础上,单库停车的数量:
IV类为50辆(约1600㎡) III类为99辆(约3100㎡)
II类为260~270辆(约8000㎡)I类为不小于400辆(约12000㎡)二:行车道及停车带组织
1:经济布置车位,垂直行车道双侧布置车位。

行车道宽度为5500~6000m。

以车辆设计车型外廓尺寸(m)
为4800(长)X1800(宽)X2000(高)
以车辆设计车型外廓尺寸(m)为5000(长)X2000(宽)X2000(高)
8400x8400柱距
2:坡道组织
北方地区直坡道出入口不宜北向,如采用北向出口,应采用曲线坡道+直
坡道形式。

(1)50辆以下设一单车道坡道。

(2)50~99辆设一条双车道坡道。

(3)100~300辆设两条单车道坡道。

(4)300~500辆设两条双车道坡道。

(5)500辆以上设三条双车道坡道。

坡道坡度:
直线坡道:等坡度为15%;缓坡坡度为7.5% ,长度为3.6米。

曲线坡道:等坡度为12%;缓坡坡度为6% ,长度为3.6米横向坡道:坡道横向设置超高。

坡度:5%。

坡道宽度参考值:(出口宽度)
三:防火分区及防烟分区
IV 约1600㎡不
设机械排烟, III 类约3100㎡,设两个防烟分区。

II 类和I 类为按照规范要求取4000㎡。

四:与住宅建筑主体的连接方式、
与住宅建筑连接方式,优先选用与主体直接连通的方式。

车库结构利用后浇带与主体结构连接,
如无条件整体连通的,可以采用地下通道连接或地上人行出口方式,采用地下通道应避免地下通道过窄过长,光线阴暗,影响品质。

采用地上人行出口方应结合景观设置人行出口。

五:柱网布置
车位大小以2500x5300进行设计。

柱网尺寸以8100X8100为宜。

车位大小以2600x5300进行设计。

柱网尺寸以8400X8400为宜。

或8400X8100。

在建筑周围或车库的周边适当布置的大停车位。

柱网:柱网按
7800~8400x(2a+b)/2
布置。

沿行车道方向柱距
8000,垂直行
车道方向柱距
(2a+b)/2,其中:a为
停车位深度,b为行车道
宽度。

设计车型的外轮廓尺寸:《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中4.1.1规定(坡道式停车库)
规范:5.1.2中规定(机械式停车库)
《济南市建设工程配建停车库(场)规划设置标准》济规政[2007]13号规定:停车库(场)的设计应采用标准车型,并符合下表的规定。

常见几种车辆基本数据:
规范4.1.4条:汽车与汽车﹑墙﹑柱﹑护栏最小距离:
六:结构形式及层高
通行道的净空高度不小于2.2米,
汽车库层高=停车库净高2.2米+通风高度(D米)+喷淋高度(E米)+电缆桥架(F米)+顶板梁高+预留100富余量
无人防车库:井字梁(十字梁)结构层高3.6米(无给排水管道及供热管道)。

密勒梁及无梁楼盖层高3.5米
井字梁(十字梁)结构层高3.9米(有给排水管道及供热管道)。

有人防车库:井字梁(十字梁)结构层高3.8米(无给排水管道及供热管道)。

七:覆土厚度
覆土厚度考虑种植要求按照1.2m考虑,如景观有特殊要求,应在方案阶段提出覆土要求,经评估后,车库施工图设计单位根据要求设计。

八;经济指标
地下车库停车率指标:
适应范围:适用住宅楼下的普通地下车库,不包括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复式停车库、别墅TH私家车库等特殊的地下车库
九:设备用房:
1:泵房设计 1):生活泵房和消防泵房一般应合建;
2):多层地下室,水泵房和水池应建在底层地下室;
3):水泵房避免在住宅下设置,减少对住宅的影响;
建筑层数
水泵房面积(平方米)
无喷淋系统有喷淋系统
9层35~40 70~80
18层50~55 90~110 18层以上110~130 2:水池布置原则:
生活水池和消防水池布置在一起,生活水池和车库结构完全脱开,必须设顶板,消防水池和车库结构可不脱开,可不设顶板;池壁厚不宜大于200。

一般一个10万平米规模的住宅小区,设备房面积约700~800平米左右:其中:变配电房:约150平米水泵房:约120平米;公变房:约50平米;生活水池:约100平米;柴油发电机房:约100平米;消防水池:约150平米;其他:约50平米
注:
(1)小区规模每增加10万平米,设备房约会增大30%左右;
(2)设备房不包括车库进排风机房、消防控制室(80平米左右)以及无实际用途的假设备房;
(3)设备房的布置不应影响车道两侧的停车位,设备房面积勉强够用即可,不可随意多做。

十:车库的防水与排水
1:地下车库出入口起坡处作一定的抬高处理,并设置第一道集水明沟,以阻断室外地坪瞬时积水的侵入。

通常做法为:在坡道起坡处设置一坡度为7.5﹪,高出室外地面150mm的斜坡。

在最高处设置第一道集水明沟,明沟雨水排入雨水管网,明沟采用净宽为300mm,深为300mm,上设钢制或铸铁篦子。

见排水沟(一)大样图
出入口坡道最低处设置第
二道集水明沟,以拦截坡道处的雨

2:地下车库地坪排水,不宜设明沟排水,
直接采用地面坡度坡向地漏,再通过排水管汇集至集水井,地漏及排水管采用DN100。

在设置集水井时,应尽量利用地下车库底板的混凝土厚度,安排排水埋地管。

如地下车库的底板厚度通常为500~600mm,除去上下钢筋和保护层距离250mm,尚有205~350mm的空间,可使排水埋地管从中穿越。

设计时应利用这一高度,将排水埋地管的坡度尽可能采用最小,排水埋地管采用最小设计坡度,以延长排水埋地管的长度,扩大集水井的汇水面积。

3: 集水井的设计
集水井的平面尺寸宜为:1200x1500。

深度根据计算确定。

(1)淹没部分:即最低水位线以下。

对于小功率潜水泵,其电机无水套冷却装置,
而靠淹没在周围的污水冷却。

这部分高度即为
潜泵保护高度。

这一数值一般在潜水排污泵说明书中针对每一型号均有规定。

对于2.2kW左右的潜水泵,其高度约在300~400mm.
(2)调节部分:即有效高度。

地下车库排水流量不稳定,为保证潜水排污泵不因频繁启停而损坏电机,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要求,这部分贮水容积不宜小于井内最大一台泵在自控状态下5min的出水量。

同时这一高度将对集水井的设计深度起到决定的作用。

设计中,在满足控制设备的灵敏要求下,通常尽量压缩这一高度,取500~600mm以减少集水井的总深度,以利于结构设计并适当降低造价。

(3)超高部分:一般取300~400mm,
该部分要满足控制系统装置的要求及盖板的厚度。

出入口汽车坡道最小净宽度,《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下简称《汽设规》)规定,小型车(如无特殊说明下均以小型车为例),单车行驶
3.5m,双车行驶6.0m。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下简称《汽防规》)规定,汽车坡道的疏散宽度单行
4.0m,双行7.0m。

因此,汽车坡道最小宽度,取上限,单车道不小于4.0m,双车道约为9.0m为宜。

曲线坡道还应满足小型车转弯半径不小于6.0m的要求。

通过计算得知,曲线坡道内径最小约为4.0m,舒适内径约为5.5~6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