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小康》双港中心小学刘永华写作内容自拟题目:围绕“感受小康生活、寻找家乡巨变”主题写一写家乡的变化。
写作要求1、文章的选材要真实,内容要具体,能够体现文章中心思想。
2、语言生动活泼,学会恰当地使用数字、对比等手法说明问题。
3、字迹工整,书写流利。
写作指导审题立意:专心去体会生活中的变化,用笔来描述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得,通过反映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深切体验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给我们生活带来深刻影响,表达自己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选择材料:可以选择人们生活中的变化,精神上的变化,以及物质等方面的变化材料来写,要害是彰显变化,体现主题思想。
习作提示:可以先写一下以前的情况,再写写现在的样子,进行对比彰显变化。
然后可以畅想未来的样子,结尾要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
写作重难点:1.学会用数字、对比等手法说明事物的变化。
2.选材真实,内容具体,表达出真实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为了让大家更多的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长大后建设自己的家乡,学校准备举行以“感受小康生活、寻找家乡巨变”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活动,并将对所有的征文进行评奖,对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同学将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品,你们想参加吗?生:想!二、走进生活,寻找源头活水。
师:在同学们眼中,家乡有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预设:生1:家乡的公路变了。
生2:家乡的田野变了(退耕还林)。
生3:家乡的建设变了(建起了工厂)。
生4:家乡人穿的比以前时髦了、高档了。
生5:家乡人吃的更丰盛了,讲究口味了。
师:大家能够从家乡的路,家乡的田野,家乡的建设,家乡的衣食住行以及环境、学校等方面进行观察。
老师课前让给你们以小记者的身份自由体验生活,采访、搜集家乡变化的第一手资料,通过采访、搜集资料,了解家乡的现状,感受家乡的美丽,体验家乡的变化,你们都准备了吗?(生:准备了。
)师:快拿出来,咱们举行个“家乡变化”信息发布会怎么样?(生:好!)三、交流沟通,资源共享。
四、举行“家乡的变化”信息发布会。
师:把自己调查到的收集到的最感兴趣、印象最深、最能触动情感的资料讲给大家听。
预设:生1:在“衣”的方面,从五六十年代的一片“蓝海洋”“绿海洋”,到如今的色彩缤纷,衣着的变化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生2、据奶奶讲,过去买布、买菜、买煤等都是凭票供应,现在市场、商店、饭店里各种各样的食品数不胜数,水果、蔬菜、海鲜已经不再有季节性,随时随地你都可以挑选到自己喜欢的食品。
生3、过去我们村全是小土路,现在全变成了柏油马路。
生4、听爸爸讲过去我们这有许多潮湿、低矮的小草房,现在变成了宽敞、大平米的别墅式住房。
生5、我们学校早在2005年就装备了远程教育系统,安装了30台微机和多媒体、卫星接收等系统,教学设施是一流的。
生6、据我调查,我们的父母很多纯收入每个月都超过2500元,很多家至少有存款10万。
生7、我向作了采访,目前我班存有小汽车26辆,其中10万元以上豪华车18辆,每家都安上了固定电话,还有5户买了数码电视,我们社区青年人平均每人一部移动电话。
生8、现在的年轻人都讲究穿戴时髦,将名牌,还用上了高级化妆品,老年人也比以前显得年轻多了。
师:看来你们收集到的东西还真多,方方面面的都有,那么现在就把你们刚才欣赏到的家乡变化的资料用上,来赞美家乡,把自己最想对家乡和家乡人民说的话表达出来,老师有个要求:写出自己的特色。
四、自由表达,写出特色。
1、写法自由:一般化和个性化一般化是指从过去怎么样——现在怎么样,来体现家乡的变化。
个性化是指另辟蹊径体现家乡的变化。
2、汇报交流:教师展示学生作品。
1.看变化——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2.说变化——开拓思路,引吐真情。
3.写变化——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点拨提示写作前,先选择好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或感受到的材料,然后将材料进行整理、总结、构思出文章的框架,主题思想,最后进行写作。
第二课时范文分析附:例文《家乡的变化》1、教师读例文。
2、学生谈一谈对这篇文章的看法,好在哪里?你有什么收获?3、教师简评:这篇作文以场面描写开头,手法新奇,写大家翻找存折的过程,把动作与心理活动交织起来写,使情节过渡自然,环环紧扣。
学生独立行文,教师巡视。
《我心中的小康》双港中心小学张伟丽习作内容:围绕“感受小康生活、寻找家乡巨变”主题写一写家乡的变化。
习作目标:1、引导学生在交流后,能丰实、调整自己的认识,进而有效选取内容;2、能够抓住变化,确立合理的行文顺序;3、指导学生将变化写具体。
写作重难点:1.学会用数字、对比等手法说明事物的变化。
2.选材真实,内容具体,表达出真实的思想感情。
作前准备:引导学生去观察、寻访家乡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
将自己所得所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丰富素材,让作文和生活紧密联系,为习作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一、课前播放《小康之歌》二、揭示主题1.出示问题:(1)什么是小康?什么是全面小康?(2)江苏省制定的县级全面小康社会标准主要有哪些?(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包括哪些?(4)自产自用的粮食、蔬菜和鸡鱼肉蛋为什么要算入农民纯收入?2.同学们,小康的生活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我们的家乡这几年有什么变化?和你的父母、爷爷奶奶聊天时,通过对比过去的事,感受我们响水县的生产发展。
3.讨论:(1)全面小康是不是家家达小康?(2)响水县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否已经达到小康?三、敞开心扉1.引导学生诉说自己家的变化。
2.引导学生憧憬家乡的美好现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为实现家乡的宏伟蓝图做好全面准备。
四、倾吐心声1.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现状,你是喜欢这样的生活还是喜欢以前的生活?2.你的家庭生活。
说说这几年家庭生活里你家最幸福的事。
3.和你远方的朋友聊天时你是否最想对他们说家乡的变化?认真思考5分钟,想好答案,准备交流。
4.师生交流。
在学生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师生进行交流,老师请三至四位同学说说自己的认识。
交流过程中教师相机进行习作指导,使其他学生从中受到启迪。
五、指导选材1.引导选材思维:这么多的材料我们该选什么样的来写呢?(A亲身经历,熟悉的;B家乡变化中的典型事例;C令自己感触最深的……)2.总结指导选法:写变化并不需要面面俱到,我们可以从家乡的变化中选取微小的一两个方面来表现出家乡的巨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小见大。
3.进行有效选材:静心思考,想想你准备从哪一方面进行描写,原因是什么,想突出它的什么?4.交流。
六、指导行文顺序1.引导学生思考:有了自己想写的内容,那你打算以怎样的顺序来写呢?(从古到今;抚今追昔;忆古惜今……)2.确定行文顺序:根据自己选材的需要看看哪一种顺序更适合你,可以有助于你展示变化。
3.交流: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大概表述一下自己的习作思路。
其它人可以帮忙补充和修正。
4.整理归纳:写出所见、所闻、所感,可以适量插入自己寻访了解的历史小故事,别人对此变化的议论,此变化带来的连锁变化……5.构思自己习作:根据自己习作的内容,想想自己的习作该重点从哪些方面怎样来写具体?6.小组交流、补充、修改,全班汇报、完善。
五、独立行文,教师巡视板书设计:选材:熟悉清楚、以小见大家乡的变化顺序:古→今、今→古、今→古→今……表述:真实、含情、具体(见、闻、感……)家乡巨变双港中心小学五(1)班殷安琪指导老师张伟丽我们的家乡在短短的几年里,从窄小的石子小路变成了宽敞的水泥大道,从没有电视变成了有电脑,从旧泥屋到高楼等。
这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
我常常听奶奶说起以前,人们十分困难,连一日三餐都吃不饱,还要起早贪黑地干活,逢年过节能吃上顿面饭就不错了,更不要说鸡鱼肉蛋、生猛海鲜了。
从前没有电,家家户户都用煤油灯照明,住在低矮的茅草屋里,晚上做作业、读书都看不清楚。
就拿我们邻居来说吧,以前住茅屋,每天吃二三碗稀饭,即使这样,家里还揭不开锅,改革开放以后,他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慢慢地建设自己的家园。
他天天省吃俭用,钱积攒下来。
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劳动,用自己的血汗钱盖起了一幢三层小楼,外面贴上了别致新颖的瓷砖,里面装璜得的非常漂亮;还摆着新颖时尚的家具。
现在家里变得焕然一新,这一切都是改革开放和好的辛勤劳动创造的结果。
从前的路又小又窄,还有坑,一点儿也不平坦,运输只能靠拖拉机、手推车以及农民肩挑背扛。
每逢集市道路还经常堵塞,非常不方便。
我记得,小时候的一天,我跟着奶奶回老家,路上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一不小心被石头拌了一脚,跌到在地,弄了一身泥巴,看着自己漂亮的衣服弄成了这个样子,我哭着扑进奶奶的怀里。
近几年来,靠好政策和人们的勤劳,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宽敞明亮的房子里,电视机、电冰箱等高档家电一应俱全。
人们在工作之余,渴了,可以打开冰箱从里面拿出饮料;累了,靠在沙发上收看电视。
鸡鸭鱼肉更是家常便饭。
家乡人民的生活真是富裕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相信,我们家乡在不久后的将来会变的更加美丽,更加富裕!家乡巨变双港中心小学六(1)班黄文轩指导老师刘永华我的家乡是双港,自从改革开放以后,这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那凹凸不平的羊肠小道,那寸草不生的山头,那欲倒的危房,那空荡荡的市场,那破旧的小公园,还有那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幼儿园和学校。
现在,变得翻天覆地了。
来到双港,只见一排排高大的树木,和一幢幢精美的楼房,一幢幢高大雄伟的建筑物犹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耸立在路边。
那万紫千红的花朵,清澈见底的小河,呈现在我的眼前。
那纵横交错的马路,每天不知有多少人走过,他们通常菜场去买菜,准备今天的饭菜。
公园里的假山、喷泉、花草树木比比皆是,给公园增添了许多情趣。
幼儿园和学校鸟语花香,传来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和琅琅的读书声,合奏成一支和谐生活的交响曲。
超市里琳琅满目,每每让我眼花缭乱,时常忘记买什么。
现在的科技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每次我仰望天空,总会看到在天空遨游的飞机,在蓝天上和时间比速度,跟白云比大小,和小鸟比自信。
听长辈们讲,以前的生活十分是非常艰苦的,自给自足。
每家人都是起早贪黑地干活,但收入才刚好养家糊口而已。
在那时候,如果谁家有一辆自行车或一台缝纫机,就算是很富有的了。
现在生活的发展使市民们都增加了收入,个个都奔上了小康水平。
现在每户人家家里都有普通的家具设备了,甚至有人还拥有一些现代化的高科技用品。
看着现在,爸爸感慨的说:“想想我们小时候,新衣服只能过年才有得穿;看电视要到村委会;出了门就是灰蒙蒙的天空;道路都是狭窄的小路,一下雨便泥泞不堪,胡同里到处是泥水潭子;现在你们热了有空调,冷了有暖气;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穿什么就穿什么;一打开互联网就可以和全世界的小朋友面对面;而且我们国家推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的学费也免了……你真是生在了一个好时代啊!”现在的生活水平,是非常高的,这些都是改革开放的功劳,改革开放使我的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每一株草都有了他的自豪,我也因此而自豪,我爱我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