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鉴定报告范本
检测部位
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标准》规定抗压强度
层数,构件名称,轴号
5.抗震鉴定
本工程设计年代为×年,根据《标准》中1.0.4条第×款规定后续使用年限不宜少于××年,
应采用×类建筑的抗震鉴定方法。
5.1地基基础抗震鉴定
对地基基础现状进行鉴定,基础有无腐蚀、酥碱、松散和剥落,上部结构有无不均匀沉降裂缝,故该基础无严重静载缺陷。如不进行地基基础的抗震鉴定,应注明。(例:本工程满足《标准》4.2.2第4条规定,故可不进行其地基基础的抗震鉴定。)
2.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版);
2.6《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
3.鉴定内容、要求及方法
3.1鉴定内容及要求
此次抗震鉴定包括下列内容及要求:
3.1.1搜集该工程的勘察报告、施工和竣工验收的相关原始资料;当资料不全时,应根据鉴定的需要进行补充实测。
6.1子单元安全性鉴定及适修性评估评定结果
表6.1:子单元安全性鉴定等级及适修性评估
序号
检测项目
评定等级
适修性评估
1
地基基础
2
上部结构
3
维护结构
6.2鉴定单元安全性鉴定及适修性评估评定结果
表6.2:鉴定单元安全性鉴定等级
序号
检测项目
评定等级
适修性评估
1
鉴定单元
7.鉴定结论及处理意见
7.1鉴定结论
应与首页结论一致
5.2抗震措施鉴定
5.2.1结构布置
简要阐述工程结构布置。(例:本工程结构形式为 “T”型,平面形式较规则,竖向构件刚度沿高度分布较均匀。)
5.2.2结构体系
⑴高度与层数
写明《标准》具体挑款和要求,该项目情况和是否满足要求。(例:根据《标准》中表5.3.1规定,设防烈度为7度的普通砖实心墙(≥240)乙类设防的×类砌体房屋的最大高度和层数不宜超过21m和七层。本工程房屋总高度(×层×m)符合该规定。)
3.1.2调查该工程现状与原始资料相符合的程度、施工质量和维护状况,普查相关的非抗震缺陷,工程现状调查又包括如下内容:1)该建筑的使用状况与原设计或竣工时有无不同;2)该建筑存在的缺陷是否仍属于“现状良好”的范围,并从结构受力的角度,检查结构的使用与原设计有无明显的变化;3)检测结构材料的实际强度等级。
3)抗震构造措施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足,需说明哪里不满足什么标准或规范的要求。
4)安全性等级和试修性评估等级,并注明等级含义。(例:该工程的安全性等级为Csu,(安全性不符合标准要求,显著影响整体承载),适修性评估等级为:B'r/ Br(稍难修,改造后的功能尚可达到现行设计标准要求,适修性尚好,宜予修复或改造)。)
5.2.6钢筋混凝土圈梁的构造与配筋
写明具体情况,以及满足或不满足《标准》的哪条何种规定。(例:本工程各层所有墙体均设有圈梁,圈梁最小高度为240mm,且圈梁均为闭合;均满足《标准》第5.3.7条规定。)
5.2.7房屋中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件及其连接
写明具体情况,以及满足或不满足《标准》的哪条何种规定。(例: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为500mm及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为370mm,均不符合《标准》第5.3.10条规定。)
5.2.5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构造与配筋
写明具体情况,以及满足或不满足《标准》的哪条何种规定。(例:本工程构造柱最小截面尺寸为240mm×240mm,最小纵筋为4A12,箍筋最大间距为200mm;构造柱与墙连接处砌成马牙槎,且沿墙高每隔500mm设有2A6拉接钢筋;均满足《标准》第5.3.6条规定。)
写明鉴定原由。(例:为了保证河北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顺利实施,按照国务院关于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统一部署及《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和《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技术指南》的要求,依据《河北省中小学校舍鉴定实施细则》和《河北省中小学校舍安全排查实施细则》,×单位接受委托于×年×月×日~×月×日对以上工程进行了建筑物抗震鉴定与安全性鉴定。)
工程名称
名称要与现有学校名称一致,如与原始资料不符要在括号内注明(原某某学校)
工程地点
现在名称
委托单位
现在名称
鉴定时间
×年×月×日至×月×日
检验类别
委托
鉴定项目
安全及抗震鉴定
仪器设备
检测所使用设备名称
鉴定依据
详见附页
鉴
定
结
论
及
处
理
意
见
1.鉴定结论
1)有无影响结构安全性缺陷。
2)检测材料强度值是否满足《建筑抗震鉴定标准》规定。
βci=ψ1ψ2βi
式中: βci——第i楼层的纵向或横向墙体综合抗震能力指数;
ψ1——体系影响系数;
ψ2——局部影响系数。
本工程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和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计算见表5.3-5.4。
表5.3××教学楼楼层抗震能力指数计算
楼层
横墙
Ai
Abi
ξoi
λ
βi
ψ1
ψ2
βci
1
2
3
楼层
纵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i
Abi
3.4鉴定结论及处理意见
根据抗震鉴定结果对本工程出具鉴定结论并提出处理意见。
4.现状调查结果
4.1外观质量普查结果
该建筑物是否发现影响结构安全性的缺陷,现状如何。
4.2砌筑砂浆强度检测结果
⑴所检建筑物砌筑砂浆强度是否符合《标准》规定,详见表4.2。
表4.2砌筑砂浆强度检测结果(单位:MPa)
检测日期:×年×月×日回弹仪编号:×××
3.2.5配筋检测
对梁构件混凝土钢筋配置情况采用何种设备和方法进行检测。
3.3抗震鉴定方法及步骤
3.3.1地基基础抗震鉴定
参照本工程地质勘查报告结合上部结构的裂缝、倾斜等情况进行地基基础的抗震鉴定。
3.3.2上部结构抗震鉴定
结合现场普查结果复核结构图纸,对结构布置、结构体系、结构构造措施进行分析。依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以下简称《标准》)第3.0.3条规定,以上工程可分两级进行综合抗震能力鉴定。第一级鉴定(抗震措施)应以宏观控制和构造鉴定为主进行综合评价,第二级鉴定(抗震承载力)应以抗震验算为主结结合构造影响进行综合评价。
注明当地设防烈度。
图1该项目正立面图(建筑实体照片)
2.抗震鉴定依据
2.1该工程设计文件、设计变更及地质勘查报告;
2.2《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
2.3《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1999);
2.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5.2.3材料实际达到的强度
所检材料强度应同检测结果,砂浆强度是满足《标准》的要求,何种部位需要采取加固措施。
5.2.4整体性连接构造
写明具体情况,以及满足或不满足《标准》的哪条何种规定。(例:该建筑物所检部位梁下均设有构造柱,外墙四角及大房间四角处均无构造柱,故不符合《标准》第5.3.5条规定。
该建筑物在屋盖处及各层楼盖处均设有圈梁,符合《标准》第5.3.5条规定。)
检测部位
砌筑砂浆强度换算值
砌筑砂浆
推定抗压强度
《标准》规定抗压强度
平均值
最小值
4.3粘土砖强度检测结果
所检粘土砖强度推定值是否满足《标准》规定。
4.4混凝土强度检测结果
所检混凝土构件强度推定值是否满足《标准》规定。检测结果见表4.4。
表4.4混凝土强度检测结果(单位:MPa)
检测日期:×年×月×日回弹仪编号:×××
经上述检测、计算等综合分析,主要提出如下检测、抗震鉴定结论;
1)……
2)……
3)……
4)……
7.2加固建议
根据上述发现的所有问题要充分考虑,对工程提出具体的加固建议
(本页以下无正文)
注:本鉴定报告仅作为后续加固设计的依据,不得作为原建筑物工程质量评定的标准或依据。
附首层平面图或标准层平面图,要求计算机制作,轴线及轴号清晰。
□√不符合抗震鉴定要求
处理措施:□维修 □√加固 □改变用途 □更新。
处理后的后续使用年限:□30年 □√40年 □50年。
6.安全性鉴定与适修性评估
根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1999)的相关规定,工程的安全性鉴定主要从地基基础、上部承重结构和围护系统承重部分三个方面,按照子单元和鉴定单元分部进行,每一层次分为四个安全性等级。
3.1.3根据该工程结构布置、构造和抗震承载力等因素,采用相应的逐级鉴定方法,进行综合抗震能力分析。
3.1.4对该工程整体抗震性能做出评价,对符合抗震鉴定要求的建筑说明其后续使用年限,对不符合抗震鉴定要求的建筑提出相应的抗震减灾对策和处理意见。
3.1.5依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第6.0.8条规定,教育建筑中,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楼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即本工程应按乙类建筑进行抗震鉴定。
5.3抗震承载力验算
写明标准条款,列出计算公式和计算结果,并阐述结论。
(例:
各层层高相当且较规则均匀的B类多层砌体房屋,可按《标准》第5.2.12—5.2.15条规定,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的方法进行综合抗震能力验算。
1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法,计算公式:
βi=Ai/Abiξoiλ
式中: βi——第i楼层的纵向或横向墙体平均抗震能力指数;
⑵抗震横墙间距和高宽比
写明《标准》具体挑款和要求,该项目情况和是否满足要求。(例:根据《标准》中表5.3.3-1规定设防烈度为7度的普通砖实心墙(≥240)B类砌体房屋横墙最大间距为18m(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本工程房屋(×层)横墙最大间距为×m,符合该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