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地建筑规划设计新思维
摘要:福建省为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在建筑设计实践中,山地建筑设计成为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设计结合自然地貌,建筑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探讨山地建筑规划设计的设计方法及设计思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文章结合工程实例,从规划、建筑、场地设计、环境、节能等方面对山地建筑作了探讨,为山地规划和建筑设计抛砖引玉,提供借鉴。
关键词:山地建筑设计、建筑与景观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我国,山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2/3,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各地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建筑活动空前繁荣。
随之而来的是可用建设的土地资源日紧张,尤其是一些沿海省份,土地资源的约束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福建省素有“东南山国”之称,地形以丘陵为主,占全省总面积的85%,⑴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人文环境。
莆田才子国际会议中心由福建莆田才子国际会议中心有限公司开发项目,为了提高才子服饰的品牌知名度,建设单位预想把该项目定位为酒店、国际会议、产品展示、旅游服务、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五星级酒店,本项目分期建设:一期为酒店会议中心部分;二期为休闲度假的别墅区。
总用地面积为197900㎡,一期酒店建筑面积为46718㎡,地上5~6层,二期别墅区面积为9314㎡。
本期先启动酒店会议中心,建设地址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延寿山庄附近,背
山面水,东圳水渠横穿场地中间,自然景观十分良好。
笔者有幸参与该项目,从项目的策划、总平面方案设计、单体方案设计到实施过程来探讨山地建筑的设计新思路。
一、地理环境调研
莆田县古称“蒲口”,解放后以莆田为中心,设立莆田地区辖莆田仙游等7个县。
莆田市背山面海,北临福州南靠泉州与台湾省隔海相望,也是福建主要侨乡之一。
莆田市自古有着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名人辈出,享有“文献之邦”美称。
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湄洲岛、九龙谷、九鲤湖等国家级自然风景区,物产丰富鱼米之乡。
莆田独特的地貌结构,构筑极为典型的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气温、湿度、降雨分布相对均匀。
建筑设计
总平面设计
本项目总平面布局遵循依山就势的原则。
建筑整体布置顺应等高线,采用土方平衡原理,减少土方量,节省造价。
并充分利用山地建筑的接地形式:提高勒脚、筑台、跌落、错层、掉层、错迭、悬挑等设计手法(4),平面布局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对山地地貌进行改造。
本项目把坡地改造为几级台地,在平整的台地建造建筑,然后以道路、踏步连接不同标高的台地。
山地建筑追求符合地方及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
发掘建筑本身潜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周边的景观环境资源,通过对舒适性要求和建筑功能用途的调整,达到构建成高质量生态及园林建筑艺术的目的。
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地
貎、植被,结合新建的建筑设计,达到生态、人文环境、地域自然特色的设计理念。
1-1 总平面图
建设用地背山,山势东南面向阳,建筑布置基本南北朝向,采光通风良好;总平面布局依山就势,东圳水渠北面为酒店主楼,利用两个山脊布置酒店客房塔楼,采用掉层或错层是布置;利用山谷结合自然水源布置酒店大堂,大堂北面为酒店主要景观庭院,利用山谷的自然水源,引水入园,景观庭院利用山的高差,设计成梯田式跌水;会议中心与大堂部分由于地势高差较大,采用层层跌落式布置;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当地建筑“风雨桥”的建筑元素,会议中心与酒店大堂采用两层的风雨廊连通,为了使客服交通流向不会交叉,一层为服务通道,一层为公共通道结合观景廊设计。
道路竖向设计与建筑设计协调统一。
小桥流水人家,建筑与自然景观相互呼应,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
1-2 当地风雨桥的造型风格
建筑单体设计
平面功能布置
建筑平面功能设计依据市场调研结果及业主的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满足五星级酒店的功能配套布置会议中心、夜总会、酒店大堂、展示厅、桑拿、spa美容、按摩房、及各式餐饮及商业服务空间。
建筑功能布置合理,交通流线顺畅,客服流线不交叉。
建筑造型设计
建筑立面设计吸收当地建筑的元素“悬山、灰瓦、翘檐”,采用现代建筑设计处理手法,建筑造型设计既有地域特色又不乏现代感。
使建筑与山林合为一体。
3)节能环保新技术的运用
在建筑实施过程中尽量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因为东圳水渠是莆田的主要供水来源,取水点在该项目的下游,为了使该水源不受影响,做好供水排污系统及中水回收系统;在水道旁种植绿化,使游客不能靠近水渠对水源造成污染;在道路及硬质铺地广场构造层采用透水构造,使雨水能直接渗入地下,不需要埋设市政排水管。
植物绿化也不用人工浇水维护,即节约成本又保护自然的生态性。
1-3 建筑南面低点透视
建筑供水来源直接利用山上的雨水及水渠里的水源,经过过滤消毒处理直接使用,不需要市政供水;
采用太阳能清洁能源,建筑坡屋面材料采用整体式太阳能热水系统,使整个酒店的供热用电量节省40%,高标准实施国家的节能环保要求。
1-4 酒店主入口低点透视
1-5 建筑剖面图
4、建筑空间及园林设计
三、从该项目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对山地建筑总结如下:
1、设计前期准备,对现场环境进行实地勘察,为建筑设计前期方案设计做好充分的准备。
主要的勘察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当地地域文化、人们的生活习惯、社会信仰及当地建筑风格;
2)对现场地形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地形、地貌、自然河流、水道,对需要保护的古树名木进行编号定位;
3)充分了解当地规划主管部门的规划设计要求;
4)与业主沟通了解业主对项目的定位和需求。
2、对基础资料的分析,提出设计概念
“山地建筑”存在于山地环境中,山地丰富的自然肌理变化,赋予了山地建筑独特的感染力。
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万科在广州做了一个项目,万科四季花城,在开发该项目的时候也是一个丘陵场地,该项目保留了自然的地貌,把中间的山包的自然地貌保护起来,铺了几条上山的休闲步道,把会所的功能分成精品小建筑,分散布置在山上,作为小区的会所,规划的设计概念是“山上型私家会所”(2)。
会所隐在山林中,“琴声飞扬,水波荡漾”。
是小区公共休闲娱乐的中心,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合适的设计概念提取
是建筑设计成功的关键。
设计方案实施
山地建筑充分融合到自然环境中,减小土方量的开挖,尽量使土方量挖填平衡,在考虑高差的基础上,根据场地的坡度选择不同的接地形式,综合运用提高勒脚、筑台、跌落、错层、掉层、错迭、悬挑等设计手法(4),保护原生态自然环境,同时建筑设计每一个细节都应该考虑到节能、节水、节省维护成本的要求,创造出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的作品。
结语:
山地建筑并非新生事物,早在古代,人们就能充分利用地形,所谓的“高者为巢,低者造窟”,创造了干阑式、吊脚式、窑洞式、台地式等多种多样的建筑形式(3),西藏的布达拉宫就是最为典型的依山而建台地式建筑之一。
通过对莆田才子国际会议中心建筑设计的分析,使我们对山地建筑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我们在进行山地建筑设计时,运用全局的、系统的、生态的观点来指导我们进行山地建筑的设计,并创造出具有较高文化品位更加完美的山地建筑,为加速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做贡献。
参考书目:
(1)《福建省山地生态旅游探讨》李小飞等高师理科学刊
(2)《万科的主张》万科建筑研究中心东南大学出版社
(3)《山地建筑设计》卢济威、王海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规划.建筑.景观》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5)《莫伯治文集》莫伯治广东科技出版社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