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淮北矿业集团石台煤矿初步设计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

淮北矿业集团石台煤矿初步设计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

淮北矿业集团石台煤矿初步设计摘要本设计的井田面积为20.1平方千米,年产量120万吨。

井田内煤层赋存比较稳定,煤层倾角8-22°,平均煤厚3.48m,整体地质条件比较简单,在井田范围南部和中央均有断层发育。

瓦斯和二氧化碳含量相对不高,涌水量也不大。

根据实际的地质资料情况进行井田开拓和准备方式的初步设计,该矿井决定采用三立井上山开采,煤层分采区上山联合布置的开拓方式,设计采用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高回采工艺,走向长壁采煤法,用全部跨落法处理采空区。

并对矿井运输、矿井提升、矿井排水和矿井通风等各个生产系统的设备选型计算,以及对矿井安全技术措施和环境保护提出要求,完成整个矿井的初步设计。

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采用先进技术和借鉴已实现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的经验,实现一矿一面高产高效矿井从而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立井、走向长壁、一次采全高、综合机械化、高产高效AbstractThese designed allotment area for 20.1 square kilometers,Yearly Output 120 trillion. Allotment intrinsically ocurrence of coal seam compare stabilize,coal seam pitch 8-22acid,average coal thick 3.48m,integrally nature condition compare simplicity,at allotment scope east normalizing function of the stomach and pleen center equal have got dislocation upgrowth. Both methane and carbon dioxide content relatively do not high, and neither do inflow of water no large either. On the basis of Preliminary Design,said shaft opt in adopt three vertical shaft fluctuate mountain exploitation,coal seam grouping band region fluctuate mountain co- disposal 'mode of opening,design adopt comprehensive mechanization full-seam mining stopper art,Alignment longwall method,treat goaf with whole straddle alight law from actual geologic information instance proceed allotment exploit and stand-by mode. The Preliminary Design of the both combine versus mine haul, shaft exaltation, shaft drain and ventilation of mines isopuant systemic equipment lectotype count,as well as versus shaft technical safety measure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laim,complete wholly shaft. Both shaft whole realize mechanization,adopt advanced techniques and use for reference afterwards realize high yield highly active modernization shaft 'experience,realize one mine not both high yield highly active shaft thereby run up to favorable economic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Keywords: Vertical shaft, Alignment long wall , full-seam mining, comprehensive mechanization, high yield highly active.前言本次毕业设计是据在淮北矿业集团石台煤矿进行的毕业实习中所收集的矿井生产图纸和资料,并作了一些改动以后,对矿井进行的初步设计。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全部教学进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

作为对大学生在学校的最后一次综合性的知识技能考查,它主要是考查学生这四年来对基础知识及其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学会自我思考、自行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综合起来应用。

这样达到了对理论知识“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同时也学到了一些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经验。

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认识和学习的过程。

在本次设计过程中,认真贯彻《矿产资源法》、《煤炭法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煤炭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以及国家其它发展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积极采用切实可行高产高效的先进技术与工艺,力争自己的设计成果达到较高水平。

本设计以《实践教学大纲及指导书》为依据,严格按照《安全规程》的要求,采用工程技术语言,对矿井的开拓、准备、运输、提升、排水、通风等各个生产系统进行了初步设计。

由于时间关系和设计者水平有限,设计中失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审阅老师给予批评指正!目录1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 (1)1.1矿区概况 (1)1.1.1 地理位置与交通 (1)1.1.2 自然环境 (2)1.1.3 矿井附近的工农业情况 (2)1.1.4 水源、电源、劳动力及建材来源 (2)1.2 井田地质特征 (3)1.2.1 地层 (3)1.2.2 构造 (3)1.2.3 煤层及顶底板岩性特征 (5)1.2.4 水文地质特征 (6)1.2.5 沼气、煤尘和自燃 (10)1.2.6 煤质、煤的牌号与用途 (10)2 矿井储量、年产量及服务年限 (12)2.1井田境界 (12)2.2 井田储量 (12)2.2.1 矿井工业储量 (13)2.2.2 矿井设计储量 (14)2.2.3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15)2.3 矿井年产量及服务年限 (18)2.3.1矿井工业制度 (18)2.3.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18)2.3.3井型校核 (18)3 井田开拓 (21)3.1概述 (21)3.1.1 开拓方式选择 (21)3.1.2 影响矿井开拓的主要因素分析 (21)3.2 井田开拓 (22)3.2.1 井田开拓方式 (22)3.2.2 井筒形式、数目、及其配置 (22)3.2.3井底车场和大巷的布置 (25)3.2.4 方案的提出及方案比较 (26)3.3井筒特征 (34)3.3.1 主井 (34)3.3.2 副井 (35)3.3.3 风井 (37)3.4 井底车场及主要巷道 (38)3.4.1 车场设计基本参数 (39)3.4.2一些基本问题的确定 (40)3.4.3 线路连接计算 (41)3.4.4 车场区段划分及调车 (43)3.4.5坡度计算 (47)3.4.6确定各井底车场硐室位置 (47)3.4.7主要巷道 (49)3.5 开采顺序及采区回采工作面的配置 (51)3.5.1开采顺序 (51)3.5.2保证年产量的同采采区数和工作面数 (51)3.6井巷工程量及建井工期 (54)3.6.1概述 (54)3.6.2井巷工程量和建井周期的各计算图表 (54)4 采煤方法 (57)4.1 采煤方法的选择 (57)4.2 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57)4.2.1采区走向长度的计算的确定(以第一水平采区为例) (57)4.2.2确定采区走向长度及工作面数目 (57)4.2.3回采巷道的布置 (58)4.2.4联络巷的布置 (58)4.2.5采区上、中、下部车场形式 (58)4.2.6采区硐室 (60)4.2.7 采区千吨掘进率、采区掘进出煤率及采区回采率 (60)4.2.8确定采区巷道掘进方法、设备数量及掘进工作面数 (62)4.2.9采区生产系统 (63)4.3 回采工艺设计 (64)4.3.1综采工作面的主要设备 (64)4.3.2工作面循环方式和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 (66)5 矿井运输、提升及排水 (69)5.1 概述 (69)5.1.1 井下运输设计的原始条件和数据 (69)5.1.2 矿井运输系统 (69)5.1.3 矿井运输设备选型应遵循的原则 (70)5.2运输设备的选型计算 (70)5.2.1 采区运输设备的选型 (70)5.2.2 大巷运输设备 (72)5.3 矿井提升 (81)5.3.1 矿井提升设计的主要依据和原始资料 (81)5.3.2 提升设备的选型计算 (82)5.4 矿井排水 (91)5.4.1概述 (91)5.4.2排水设备选型计算 (92)6 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 (100)6.1矿井通风系统 (100)6.1.1通风设计的基本依据 (100)6.1.2矿井通风系统要符合下列要求: (100)6.1.3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 (101)6.2 风量计算及风量分配 (101)6.2.1采煤工作面实际需风量 (102)6.2.2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 (103)6.2.3峒室实际需风量 (103)6.2.4风速验算: (105)6.3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105)6.3.1计算原则 (106)6.3.2计算方法 (107)6.3.3计算矿井的总风阻及总等积孔 (109)6.4扇风机的选型 (110)6.4.1选择主扇 (110)6.4.2选择电动机 (111)6.5矿井安全技术措施 (112)6.5.1预防瓦斯爆炸的措施 (112)6.5.2防尘措施 (113)6.5.3预防井下火灾的措施 (113)6.5.4为防止井下水灾的措施 (114)6.5.5大巷穿越断层的措施 (114)6.5.6井底车场三角岩柱的支护措施 (115)7 矿山环保 (116)7.1矿山污染源概述 (116)7.1.1大气污染 (116)7.1.2废水排放 (116)7.1.3固体废弃物排放 (117)7.1.4噪声污染 (117)7.2 矿山污染源的防治 (117)7.2.1大气污染防治 (117)7.2.2矿山水污染的防治 (118)7.2.3矿渣利用 (118)7.2.4噪声的控制 (118)结论 (120)致谢 (122)参考文献 (123)1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1.1矿区概况1.1.1 地理位置与交通石台矿位于皖、苏两省交接的淮北市东北部,行政区划分为杜集区石台镇管辖,上级主管部门为安徽省淮北矿业集团,井田南部及东部以人为边界分别与淮北矿业集团张庄矿、永固矿分界,西以F6断层及朔里矿为界,北至煤层露头线,南北长约6.5 Km ,东西宽约4.5㎞,面积约20Km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