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全身体格检查【目的要求】1.熟练掌握全身体格检查的内容和顺序,以及各系统检查的方法和细节。
2.既能分步掌握各系统的检查,又能连贯运用,确保全身体格检查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3.熟悉各种体征的临床意义。
【学时安排】 10学时【教材与参考书】1,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第六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2.潘祥林。
诊断学临床实习指导与习题[M]。
人民卫生出版社,⒛05年3.波拉·史蒂曼,华西医科大学等.临床诊断学教程[M].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年4.临床技能学习速查手则之体格检查要点。
昆明医学院教务处,⒛07年5.诊断学体格检查指导书,江汉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临床技能实验室,2005年【实验教具】教学光碟、电脑、诊疗床、学生模特【实验方法,1.观看全身体格检查教学片。
2.将学生分组,每组均配有一名教师指导。
先由教师以一名同学做模特进行示教,然后同学互相练习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
3.教师对学生操作情况及时点评指导,可抽查数名同学,在规定时间内让其完成操作,并配合相关提问,要求每个学生均达到训练目的。
4.鼓励学生课后在中心的开放实验室互相练习,巩固复习。
【实验内容】附|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1.检查者体检前要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在检查前须向受检者作自我介绍,说明体格检查的原因、目的和要求;结束后感谢受检者的合作。
2.检查者通常站在受检者右侧,一般以右手进行检查;适当暴露检查部位,不要暴露与检查无关的部位。
腹部检查时暴露部位为上至乳头,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乳头以上(女性应遮盖乳房)及耻骨联合以下部位都应遮圭3.全身体格检查力求全面、系统、重点突出、手法规范和结果正确;应按合理的顺序进行,避免重复或遗漏,也应避免不必要的反复更换受检者的体位,但要注意原则的灵活性和养成医师的体检习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体格检效率和速度。
为了检查的方便,某些器官系统、如皮肤、淋巴结、神经系统可采取分段检查,统一记录。
应注意掌握检查的进度和时间,一般应尽量30砰0min内完成。
4.全身体格检查的顺序:①以受检者取卧位为例:(先取卧位)一般情况和生命征→头颈部→前、侧胸部(心、肺)→ (取坐位)后背部(肺、脊柱、肾区、骶部)→ (再取卧位)腹部→上下肢→肛门直肠→外生殖器→神经系统(最后站立位)②以受检者取坐位为例:(先取坐位)一般情况和生命征→上肢→头颈部→后背部(肺、脊柱、肾区、骶部)→ (取卧位)前胸部、侧胸部(心、肺)→腹部→下肢→肛门直肠→外生殖器→神经系统(最后站立位)5.体格检查时医师应衣帽整洁(包括头发的梳理、手和指甲的清洁),行为举止大方,态度和蔼,语言得体。
手要保持温暖,手法应轻柔;检查下腹部时应瞩病人排尿;应根据检查部位和检查内容的要求嘱受检者采取适当体位;切忌隔衣服听诊;正确选择听诊器体件,钟型体件适用于低调音,如二尖瓣狭窄的杂音;膜型体件适用于高调音,如主动脉关闭不全的杂音及呼吸音、肠鸣音等。
6,应保持诊室温度适宜,环境整洁。
检查器械即时归位。
本实验以卧位全身体格检查的顺序为例,将各项检查的技巧要点逐一注明,力求使学生对照此条目能够正确完成全身体格检查。
一、一般检查及生命体征1.准备和清点器械①。
必要的器具与物品:温度计、听诊器、血压计、消毒压舌板、电筒、叩诊锤、检眼镜、大头针或别针、卷尺、直尺、棉签、记号笔、手表等。
②。
选择性器具与物品:检耳镜、检鼻镜、鹅颈灯、音叉、视力表、手套、纱布垫、润滑油等。
2.自我介绍(说明姓名、职务),并进行简短交谈以融洽医患关系3.观察发育、营养、面容表情和意识等—般状态①,发育:通过年龄、智力和体格成长状态(包括身高、体重及第二性征)的关系综合评价。
②。
营养状态:根据皮肤、毛发、皮下脂肪、肌肉发育情况综合判断。
最简便的方法是测量前臂曲侧或上臂背侧下1/3处脂肪充实程度。
分为良好、中等、不良三个等级。
③,面容与表情:可通过视诊确定患者的面容与表情。
典型面容改变有急性病容、慢性病容、贫血貌、肝病面容、肾病面容、甲亢面容、二尖瓣面容、满月脸等。
④.意识状态:多采用问诊了解患者思维、反应、情感、计算及定向力等,必要时应进行痛觉试验、瞳孔反射等检查。
4.当受检者在场时洗手,冬天洗完手后要使手重新温暖。
5.测量体温(腋温,10mh)将体温表水银柱摆至36℃以下,擦干腋窝里的汗水,将体温表置于腋窝顶部,夹紧__________腋窝10min后读值。
a,口测法,结果较准确,正常值36.3-37.2℃ ,不能用于婴幼儿及神志不清者; b.肛测法,结果稳定,正常值36.5~377℃ ,多用于婴幼儿及神志不清者;G.腋测法,简便安全,正常值36~37℃ ,最常用。
6.触诊桡动脉至少30s并记录检查者将一手示指、中指、环指的指尖互相并拢,平放于桡动脉近手腕处,仔细触诊。
手指施于桡动脉上压力适当,可感到受检者桡动脉搏动。
至少计数30s,以30s脉搏数乘以2即为脉率。
同时注意脉搏节律。
不能用拇指检查。
7.用双手同时触诊双侧桡动脉,检查其对称性。
8.计数呼吸频率至少30s①,通过观察受检者胸廓的起伏变化计数呼吸30s,乘以2为呼吸频率。
同时注意呼吸的节律与深度。
②.因呼吸受主观因素影响,检查者勿告诉受检者正在计数呼吸。
技巧之一是在触诊脉搏后继续置手指于桡动脉处,计数呼吸频率,也可留在背部检查时进行。
9.测右上肢血压二次①。
测量前受检者安静休息至少5分钟,测量时取坐位或仰卧位。
②。
受检者上肢(一般为右上肢)裸露伸直并外展,掌心向上,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坐位平第4肋间、仰卧位与腋中线同一水平)。
③.驱尽血压计袖带内的气体,将气袖中部正对肱动脉,缚于上臂,气袖下缘应距肘窝以上2~3cm,气袖不可过松或过紧,以恰能放进一手指为宜。
开启水银开关。
④.检查者触及肱动脉搏动后,将听诊器体件置于搏动处(注意不要塞在气袖下),准备听诊,然后向袖带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待肱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升高⒛~3Cll-Hg,然后缓慢放气,使水银汞柱徐徐下降。
⑤.双眼平视汞柱平面,视线随汞柱下降而下移,并注意音响的变化,从无声至听到第一声响时汞柱所指刻度为收缩压读数,继续放气,汞柱降至声音消失时所指的刻度为舒张压读数。
⑥.测量后,排尽袖带内的气体,整理袖带,放回盒内;将血压计向水银槽倾斜450, 关闭水银槽开关。
⑦。
为避免误差,应至少测量两次。
注意测定前必须使血压计读数为0。
取二次中的较低值为血压值。
二、头颈部10.观察头部外形、毛发分布、异常运动等11.触诊头颅用双手同时对称地检查整个头颅。
分开头发,观察头皮,注意有无鳞屑、畸形、红压痛、损伤或疤痕,同时观察头发密度、颜色、光泽及分布。
12.视诊双眼及眉毛13.分别检查左右眼的近视力用近距离视力表,病人距表33cm,能看清“1.0”行视力标者为正常视力。
14.检查下眼睑结膜、球结膜和巩膜用双手拇指置于下睑中份,请受检者向上看,同时向下按下睑边缘,暴露下睑结膜、穹窿结膜、球结膜及巩膜。
检查结膜及巩膜的颜色,并注意白色巩膜背景上的血管形态。
15.检查泪囊请受检者向上看,检查者用双手拇指轻压其双眼内眦下方,挤压泪囊,观察有无分泌物、泪液自上、下泪点溢出。
急性炎症时避免作此检查。
16.翻转上睑,检查上睑、球结膜和巩膜置拇指于上睑中份,轻轻向上牵拉上睑,请受检者向下看,观察上份球结膜和巩膜。
注意手法轻柔,勿使受检者流泪。
17,检查面神经上支运动功能(皱眉、闭目)首先观察受检者前额有无皱纹,然后请受检者皱眉、皱额和闭眼,观察能否完成及对称性。
请受检者闭目,检查者用手指置于上下睑中份试图分开眼睑,根据其抗力判断面神经上支的功能。
18.检查眼球运动(检查六个方向)检查者置目标物于受检者眼前30靶0cm处,瞩其固定头位,眼球随目标方向移动,一般 f按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的顺序,(手指每次都要回到起始位)。
19.检查瞳孔直接对光反射请受检者双眼平视前方,检查者手持电筒或检眼镜光源,从眼外侧迅速将光线移向一侧 -瞳孔部位。
注意勿使光线同时照射双眼;请受检者不要注视光线,同时观察该侧瞳孔的缩小,移开光线,瞳孔立即扩大。
⒛。
检查瞳孔间接对光反射将光线照射一眼,检查者观察另一眼的瞳孔缩小,移开光线,瞳孔扩大,即瞳孔的间接对光反射。
(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眼)21.检查聚合反射检查者置一手指于受检者眼前约1米处(指尖向上,与双眼同一高度),请受检者注视指尖,迅速移近手指至鼻梁前约5cm,观察双侧瞳孔,如瞳孔收缩为调节反射。
同上法动稍缓,如双眼内聚为辐辏反射。
动眼神经(第Ⅲ对颅神经)损害时,调节反射消失。
”。
观察双侧外耳及耳前后区①外耳:耳廓,注意外形、大小、位置和对称性,有无发育畸形、外伤疤痕、红肿、瘘口、低垂耳等,有无结节,有无牵拉痛等;外耳道,注意皮肤是否正常、有无溢液等。
②中耳:观察鼓膜是否穿孔及其位置。
③孚1突:注意皮肤有无红肿、有无压痛、瘘管等。
”.触诊双侧外耳及耳前后区24.触诊颞颌关节及其运动①.颞下颌关节位于外耳道前面,于耳前触诊有无压痛,肿胀等。
②.用一个或二个手指指尖同时压住两侧耳屏前区域,嘱受检者张口及闭口,可触到该关节的运动,也可用示指轻轻插入耳道内(不可太深),指腹稍向前用力触及前壁, 同时请受检者张口和闭口,可触到颞下颌关节的运动。
25.分别检查双耳听力粗略法时正常人一般在1m处可闻机械表声或捻指声。
专科检查时可用音叉或专业设备精确测定。
26.观察外鼻鼻部皮肤颜色与外形。
歹.触诊外鼻从鼻根部(两眼内眦之间)逐渐向下至鼻尖、鼻翼,检查有无压痛、畸形。
28.观察鼻前庭、鼻中隔请受检者头稍后仰,检查者用拇指将鼻尖轻轻上推,用电筒观察鼻前庭皮肤、鼻毛分布,有无毛囊炎、疖子及鼻中隔偏曲。
29.分别检查左右鼻道通气状态检查者用手指压闭一侧鼻翼,请受检者吸气,以判断通气状态。
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
30.检查上颌窦,注意肿胀、压痛、叩痛等检查者双手固定于受检者的两侧耳后,将拇指分别置于左右颧部,同时按压检查有无压痛,并请受检者判断两侧压痛有无差别。
31.检查额窦,注意肿胀、压痛、叩痛等一手扶持受检者头部,以另一手拇指、示指置于眼眶上缘内侧用力向后、向上朝窦底按压;或以两手固定于头部,双拇指置于眼眶上缘内侧同时向后、向上朝窦底按压。
32.检查筛窦,注意压痛一手扶持受检者头部,以另一手拇指、示指置于眼内眦与鼻根之间用力向后朝窦底按压;或以两手固定于头部,双拇指置于相同位置同时向后朝窦底按压。
33.观察口唇、牙齿、上腭、舌质和舌苔借助压舌板充分暴露检查部位。
34.借助压舌板检查颊粘膜、牙齿、牙龈、口底①.请受检者张口,检查者左手持电筒以适当角度照明口腔(或用自然光线照明),∷检查口唇、两侧颊粘膜、牙、牙龈和舌,也可借助压舌板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