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简答题以与论述题

西方经济学简答题以与论述题

简答题及论述题 2013、06一、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异同。

①需求量是指某一特定价格水平时,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它在图上表现为一个点。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变动,在图上表现为点在曲线上的移动。

如图中D 0曲线上点a 到点b 的移动。

②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它在图上表现为一条曲线。

需求的变动是指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变动,在图上表现为曲线的移动。

如图中D 0到D 1、、、D 2的移动。

二、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1)购买欲望。

如果购买欲望强,意味着该商品对消费者满足程度高,这类商品需求弹性大;反之,购买欲望弱,意味着该商品对消费者满足程度低,这类商品需求弹性小。

(2)可替代程度。

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数目越多、替代品之间越相近,则该商品的需求弹性大,反之,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数目少,替代品差别大,则该商品需求弹性小。

(3)用途的广泛性。

一种商品用途较广,则需求弹性较大;反之,一种商品用途较少时,则需求弹性小,因为该商品降价后也不可能有其他用途,需求量不会增长很多。

(4)使用时间。

使用时间长的商品,其价格需求弹性较大:反之,使用寿命短的商品,其价格需求弹性就小。

上述是影响价格需求弹性的主要因素,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同时,还应综合分析上述因素的作用。

三、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计算公式,图形及影响因素1、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2、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为:Ed=△Q/Q ÷△P/P3、需求价格弹性的图形如下4、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p 2oD 2D 0D 1abp 1Q 1Q 2Pp 2 oQD(1)商品的需求程度;需求程度小的高档商品需求弹性大,需求程度大的必需品需求弹性小。

(2)可替代程度;商品的替代商品越多,需求弹性大,商品的替代商品越少,需求弹性小。

(3)用途的广泛性;商品的用途越广,弹性越大,用途越窄,弹性越小。

(4)使用时间。

商品的使用时间越长,弹性越大,商品的使用时间越短,弹性越小。

四、.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变动规律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其随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先递增,当达到最大之后,随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开始递减,其曲线呈倒U型;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随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一直递减,存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总效用是边际效用之和。

用公式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MU = dTU/dQ图: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关系五、无差异曲线、预算线和消费者均衡①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是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从图上可知,无差异曲线有四个基本特征:无差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其斜率是负值;在同一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在同一条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②预算线又称为消费可能线消费可能线是用来表示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一条线。

消费可能线表明了消费者消费行为的限制条件,限制支出或收入一定,即PxQx+PyQy=M 。

消费可能线随着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改变而改变。

价格不变,收入上升,消费可能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收入不变,价格同时成倍上升,消费可能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一种商品的价格和收入水平不变,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消费可能线绕着某点转动。

③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的收入一定时,消费者所获得的总效用达到最大。

条件是消费可能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

六、. 从序数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为什么?消费者均衡是研究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购买何种商品、购买多少能达到效用最大,即研究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问题。

序数效用理论是用无差异曲线和消费者预算线(消费者可能线)来分析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1、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无差异曲线的效用函数公式是:U=f(X,Y)式中X,Y分别表示两种商品的数量,U为效用函数,代表一定的效用水平,或满足消费者程度的水平。

图3-2无差异曲线2、商品边际替代率(MRS)是指消费者在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消费时,而需放弃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图3-3商品边际替代品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商品替代率等于无差异曲线在该点斜率的绝对值。

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该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

斜率为负的无差异曲线存在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它是指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为得到单位X商品的增加,放弃Y商品数量是递减的。

3、消费者预算线(消费者可能线)也称消费者可能线,它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预算线公式是:M = P X X+ P Y Y图3-4预算线4、消费者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为P X/P Y,5、消费者均衡条件按序数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点就是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预算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E,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在这个相切点E上,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即MRS XY=P X/P Y,这就是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图3-5消费者均衡这种均衡条件与边际效用分析法所表述的均衡条件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同样的问题。

七、一种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分析一种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时,可根据产量的变化将生产过程划分为平均产量递增、平均产量递减和边际产量为负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至平均产量达到最大。

在此阶段部产量和平均产量都是递增的,所以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减少这一阶段的劳动投入量,而会继续增加劳动投入量。

第二阶段,平均产量开始递减至边际产量为零。

在此阶段,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处于递减阶段,但总产量是增加的,且达到最大。

第三阶段,总产量开始递减,边际产量为负。

在此阶段,总产量开始下降,所以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增加这一阶段的劳动投入量,而是会减少劳动投入量。

综上所述,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进行生产,必然选择在第二阶段组织生产,即只有第二阶段才是可变要素投入的合理区域。

但在这一区域中,生产者究竟投入多少可变要素可生产多少,必须结合成本函数才能确定。

图中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是 AP 达到最大至 TP 达到最大这一区间。

八、等产量曲线的特征(!)等产量曲线是指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曲线。

(2)等产量曲线有三个特征:①等产量曲线是一条负斜率的曲线。

因为要保持产量不变,增加一种要素投入量,就必须减少另一种要素投入量,两种要素是互相替代的。

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②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叫做等产量曲线群。

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表示的产量越大。

③一个平面图中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都不能相交,否则与等产量曲线的定义相矛盾。

(3)等产量曲线如图:九、等成本线的特征等成本线是一条表明在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K,L)的最大组合的线。

O当成本和要素价格一定时,有一条相应的等成本曲线,如果成本或要素价格发生变化变化,会引起等成本曲线的移动。

(1) 两种要素价格同比例变动,会引起成本线平行移动。

(2) 一种要素价格变动时,等成本线会发生旋转。

图1 图2 十、边际成本曲线和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无论短期还是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和平均成本曲线均存在如下关系:边际成本曲线MC 与平均成本曲线AC 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AC 的最低点,即二者的交点处MC =AC,交点左侧MC <AC ,AC 下降;交点右侧,MC >AC ,AC 上升。

十一、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一)短期均衡分析在短期,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价格和生产规模都是确定的,厂商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因此,从整个行业来看,就有可能出现供给小于需求(盈利)LLL或供给大于需求(亏损)的情况。

边际收益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相交于平均收益曲线的最低点E,此点的产量为最大利润产量或最小亏损产量最大。

第一种情况:供给小于需求,即价格水平高(P>SAC),此时存在超额利润由于供不应求,所以价格线一定在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的上方。

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MC,此时总收益TR=P O·Q O=P O OQ O E,总成本TC = P1·Q O= P1OQ O F超额利润=TR-TC = P0P1FE>0 或P>SAC第二种情况:供给等于需求,即价格等于平均成本(P=SAC),此时存在正常利润,超额利润为零,此点叫收支相抵点由于供求平衡,所以价格线一定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切。

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MC,总收益TR=P O·Q O=P O OQ O E,总成本TC = P O·Q O = P O OQ O E 超额利润=TR-TC = O或P=SAC第三种情况:供给大于需求,即价格水平低(P<SAC),此时存在亏损,超额利润为负由于供过于求,所以价格线一定在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的下方。

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MC,总收益TR=P O·Q O=P0OQ O E,总成本TC = P1·Q O = P1OQ O F 超额利润=TR-TC=-P0P1FE<0或P<SAC在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企业是否生产?此时要看平均变动成本的情况,只要平均变动成本在价格线的下方,尽管亏损,但依然生产,因为此时厂商能收回全部可变成本和部分固定成本,生产比不生产要少亏损。

第四种情况: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但价格大于平均变成成本(P>SAVC),此时存在亏损,但依然生产。

第五种情况: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但价格等于平均变动成本(P=SAVC),即价格线与平均变动成本的最低点相切,此点E叫停止营业点,此时厂商生产与否对他来说亏损额都是一样的,即生产所得只够弥补全部可变成本。

但对厂商来说,还是生产比不生产要好,因为,一旦形势好转,厂商可以立即投入生产。

所以在短期,厂商继续生产的条件是P≥SAVC。

第六种情况:在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但价格小于平均变动成本(P<SAVC)即价格线在平均变动成本的最低点下方,此时厂商只能收回部分可变成本,生产比不生产亏损要大,所以必须停止生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