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问题分析课件
4农民工问题分析
另一种是中国特殊的有着“农业户口”的“非农居民”论。这种 观点把具有农业或农村户籍的人在非农领域或城镇生活与就业看 作是“农民工”。
根据这种定义,“农民工”现象就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 特殊现象。这是一种狭义的“农民工”定义。我国政府对“农民工” 的定义目前属于这种解释。
4农民工问题分析
第四讲 农民工问题分析
4农民工问题分析
一、何谓“农民工”?
究竟目前学界与政府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流动人口”论。即把“农民工”的
特点主要看做是在城乡之间以及农与非农之间具有流动性的原农 村居民。
这种观点认为,“农民工”就是指居住在农村或农民家庭身份 出身的人流动到非农领域或城镇去就业或生活,但这种就业或生 活又处于不稳定或缺乏长期稳定预期的流动状态,通常在城镇或 非农领域处于难以生活或失业状态下又会流回农村或农业领域。
4农民工问题分析
“农民工”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人”,也不是纯粹意义上 的 “城市人”。为城市与社区服务,但不被接纳为市民,无法享 受与市民同样的权利,形成一个 有“边缘人”属性的独特的社会 阶层。
4农民工问题分析
二、“农民工”现象
关于“农民工”现象出现的时间,有“改革开放以前”与“改革 开放以后”两种说法。
4农民工问题分析
第二种说法是“改革开放以后”说
陆学艺认为,“农民工现象”是20世纪80年代 初伴随乡镇企 业的兴起而出现的,而“农民工问题”则是进入90年代以后因农民 工体制改革 滞后而出现的。
改革开放以后,放松了对农民身份的限制。农村劳动力转移 经历了从不流动到流动、从小规模流动到大规模流动的独特过程。 80年代中期,农村劳动力跨地区转移过程已经开始。
4农民工问题分析
三、大规模“农民工”浪潮的兴起
(一)总体情况: 建国以来的农民工浪潮有四次,分别是“一五计划”期间 (1953~1957年)、“大跃进”期间(1958~1960年)、80年代 (1984~1988年)与90年代以来(1992年以来)。 前三次缺乏可持续性,一再被强行中断,只有第四次具有连 续性。
第一种说法认为始于土改完成后的20世纪50年代初期。 1952年政府开始限制农民“盲目流入城市”,1952年7月政务院全 国劳动就业会议通过《关于就业问题的决议》, 制定了《关于解 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方针和办法(草案)》。
4农民工问题分析
《关于就业问题的决议》指出,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目前是 在无组织无计划地盲目地向城市流动着”,办法是“大力说服农民” 留在农村,就地吸收转化。1952~1958年,政府每年都发布有 关限制和制止农民工“盲目流动”的文件。
如《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 见》认为,农民工是指“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 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 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 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厉以宁也认为,“农民工”就是职业为工人、 户口却是农民的人。由于城乡二元体制(20世纪 50年代后期建立)的原因,这些人没有享受到改 革开放的成果。
(五)子女就学难,家庭教育缺失。
(六)定居性迁移难
4农民工问题分析
四、解决农民工问题
(一)改革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 (二)加强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 (三)建立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四)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4农民工问题分析
农民工流动性大,未来趋向的不确定性,以及目前农村社会 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决定了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复杂性。 当前应该着重抓紧农民工的工伤、医疗和养老保障制度的落实, 并积极探索城镇养老、医疗保险与农村养老、合作医疗的衔接方 式与渠道,赋予农民工自主选择权,解决他们养老、医疗问题。
其二,与90年代初期连续三年的农产品卖难有关,农产品卖 难导致农民收入下降,农民就要寻找农业外的就业机会以增加收 入;
其三,是乡镇企业吸纳非农就业能力大幅度下降。 视频2
4农民工问题分析
三、农民工问题
(一)工资水平偏低。 (二)整体素质不高,就业难。 (三)超时工作,业余生活单调。 (四)注重短期利益,忽视长期保障。
4农民工问题分析
“农民工”的这一定义还涵盖一些已经或曾经 在异地流动,拟在城镇生活或非农领域就业,但 暂时还未找到适合的就业岗位的“准农民工”。这 是一种广义的“农民工”定义。根据这种定义,“农 民工”现象就不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特殊现象, 而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与必然现象。 把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再批评过的“盲流”看作“农民 工”身份起源的人,通常属于这一定义。
4.温铁军则认为,农民工流动是从1992年以 后真正开始的。
农民工“进城打工潮”在90年代形成的三个原 因是:其一,政府放开了计划分配生活必需品的制 度,1992年取消凭票供应,农民进城打工可直接 用货币购买食品和生活必需品,这是1992年突然 出现4000多万农民工进城打工的必要条件;
4农民工问题分1953年初,我国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阶段,城市就业机会 增加,大量农民涌入城市与工矿区。各地劳动部门纷纷告急。
1953年4月17日政务院发出《关于劝止农民盲目流入城市的 指示》,禁止企业自行招收农民为工人,政府与单位不得为农民 流动开具介绍证件,动员农民还乡。
4农民工问题分析
4农民工问题分析
2.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掀起“大跃进”高潮以后,由于 劳动力招收调配权层层下放,企业大量增加职工,大批农民进城 做工。
1961年以后,这些原为农民的新职工大部分被动员回乡务农。
4农民工问题分析
3.1984~1988年,允许农民工自带口粮进入 小城镇,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与转移开始迅速增长, 年均达110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