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 网络歌曲《国家》的歌词
一、了解我国国情: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特 色来源
(二)社会基础
1、转型期、超大型超复杂
(1)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与
社会关系,矛盾凸发期 (2)超大型超复杂社会 重庆万州事件
一、了解我国国情: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特 色来源
2、民众素质
一、了解我国国情: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特 色来源
在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第一次 系统、完整地提出了衡量我国政治制度的标准,指出:“衡量中国的政 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最根本的是要从中国的国情 出发,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 实践的效果着眼,一是看能否促 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 全面进步;二是看能否实现和发 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 力,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 特点与优势;三是看能否保持国 家政体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 四是看能否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 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现实任务
1、一国的政治体制必须服从并 服务于国家当下的历史使命
一、了解我国国情: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特 色来源
2、当今中国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 (1)经济发展不平衡
天下第一村——华西村
深山里的彝族小村寨
一、了解我国国情: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特 色来源
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开发区—上海浦东新区
二、把握整体功能:现行政治体制在总体上最契合 当前需要
(二)最适于发展我国的经济—完成现 实使命
1、最能确保稳定的秩序 (1)统一的秩序对于经济发展之意义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阻碍中国经济 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在于政治引发的混乱。
——[日本《文艺春秋》月刊2010年7月(提前 出版)文章 作者:日本新任驻华大使丹羽宇一良]
(2)“稳定压倒一切,责任重于泰山”
二、把握整体功能:现行政治体制在总体上最契合 当前需要
中国现行体制所保障的政 治稳定是必要的,对中国人及 其邻国来说都是有益的。
——《未来列强——明日世界的赢家与 输家》 2005年5月出版,作者:施密特(德 国前总理)
二、把握整体功能:现行政治体制在总体上最契合 当前需要
——《参考消息》2010年3月18日转载新加坡文章《中国的政治制度何以优于 西方》, 作者:宋鲁郑
二、把握整体功能:现行政治体制在总体上最契合 当前需要
2008年中国汶川大地震
2005年美国卡特里娜飓风
二、把握整体功能:现行政治体制在总体上最契合 当前需要
评价: ①国外:
近年来,亚洲地区成为一个多灾多难的地区:菲律宾的台风、印度 洋的海啸、巴基斯坦的大地震和缅甸的热带风暴。在这任何一场灾难中 都未曾看到过像中国这样的举国动员的能力、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强大的 团结互助的精神。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Βιβλιοθήκη 的深度解读■胡旭晟
致公党湖南省委主委、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深度解读
引子:几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了解我国国情: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特色来源 二、把握整体功能:现行政治体制在总体上最契合当前需要 三、理解内在特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根本优越性 四、掌握核心内容: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关键所在 结语:中国的民主政治前景光明
2、最明确的发展目标与发展路线
“一个中心”;“发展经济是最大的政治”
3、最善于调集一切力量发展经济
要以切实的领导集中精力抓经济。下半年工作任务重,但不管怎样,全市 上下要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抓经济,不管东西南北风、抓住经济不放松。 经济建设主动,全局工作才会主动;经济建设被动,全局工作就会被动。要在 全市开展服务经济建设的“百日大行动”,为基层、为企业排忧解难、加油鼓 劲。各级各部门要减少会议、减少应酬、减少与经济建设无关的活动,把各方 力量汇集到经济建设上来,把全部心思倾注到经济工作上来,把工作重心聚焦 到经济中心上来。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想得更 深一些,始终坚持发展不动摇,紧扣中心不偏移,一门心思抓经济,全力以赴 促发展,确保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率先发展。
(一)原创性优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之一(略)
1、社会公平 2、社会福利
(二)功能性优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之二(略)
1、最适于发展我国的经济——完成现实使命 2、最适于危机处理——应对复杂局面
三、理解内在特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根本 优越性
(三)机制性优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之三
1、集中力量办大事
三、理解内在特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根本 优越性
2008北京奥运会
三、理解内在特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根本 优越性
2、汇聚智慧谋良策
(1)过去的最大风险:决策失误
三、理解内在特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根本 优越性
(2)现今的制度运作
2009年11月,胡锦涛在中南海主持 召开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2010年 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 联领导人、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
二、把握整体功能:现行政治体制在总体上最契合 当前需要
②2003年非典
二、把握整体功能:现行政治体制在总体上最契合 当前需要
③汶川地震
二、把握整体功能:现行政治体制在总体上最契合 当前需要
2008年百年一遇的汶川地震,中国高速有效的动员能力,震撼全 球。此番海地地震,第一个到达灾区的竟然是万里之遥的中国,比海 地的邻国美国提前了两个小时!法国、美国等国就是应对本身发生的 突发事件时,都相当混乱和低效。2003年法国发生酷暑、2005年美国 遇到卡特琳娜飓风袭击,就是如此。在灾害极其严重的时刻,法国总 统希拉克继续度假,直至假期结束。而这次酷暑造成全法上万人死亡! 小布什总统则是三天之后才终止度假,去指挥救灾。而灾区早已成为 人间地狱,以至前往救援的士兵第一件事是平暴而不是救灾,以至他 们叹息宁愿选择前往伊拉克!去年,一场台风同时袭击两岸,大陆可 以迅速疏散一百万人,台湾却应对无力,造成六百多人死亡和失踪的 惨剧。
——西班牙《世界报》2008年5月19日文章:《一个摧不垮的民族》
四川大地震再次使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全球在关注中国,国际社会得到一个新的机会重新审视中国,审视中 国的制度,审视中国人的精神。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08年5月20日文章:《四川地震与中国民族精神的再 现》,作者:郑永年
二、把握整体功能:现行政治体制在总体上最契合 当前需要
引子:几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四)西方为何越来越担忧甚至恐惧中国的崛起? 这与我国的政治制度有着怎样的关联?
引子:几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五)中国与西方的政治制度,哪个更好?
(1) 西方的“三权分立”、“两院制”与我国的“两会制”,
哪个好些?
(2) 西方的两党制、多党制与我国的多党合作制, 哪个好些?
引子:几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②国内: 我们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调集各方面的力 量……在减少灾害损失的同时,确保了社会的稳 定,让人民群众看到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希望之所 在、动力之所在。这就是我们值得自豪的体制性 优势。
—新华网:《“体制性优势”是我们战胜困难的法宝》 2008年5月19日,作者:王玉明
三、理解内在特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根本 优越性
引子:几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社会主义好不 好?如果好,好在 哪里?
引子:几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中国的政治制度 为何是今天这个样子? 其根本依据在哪里?
引子:几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何在? 与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是否有着必然的关系?
国外学者的分析:
1、国民性角度:勤劳、节俭,储蓄率高。 2、全球化角度:庞大的廉价劳动力。 3、国际关系角度:中美关系改善,吸引大量国外投资和抓住西方产业转移的机 会。 4、比较经济角度:放弃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 5、具体经济、社会措施角度:国有土地有偿出让、计划生育政策等等。 应该说,这些研究都一定程度的说明了中国成功的原因,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缺 陷:回避了政治制度因素——如果不是决定性也是——最重要的作用! ——《参考消息》2010年3月18日转载新加坡文章《中国的政治制度何以优 于西方》,作者:宋鲁郑
甘肃武山县小城镇
一、了解我国国情: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特 色来源
(2)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
美国航母舰队 中 国 在 亚 丁 湾 的 护 航 舰 队
二、把握整体功能:现行政治体制在总体上最契合 当前需要
(一)了解我国政治体制的根本内涵
1、一个统一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2、四大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 沙特阿拉伯《中东报》2005年6月5日
三、理解内在特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根本 优越性
南非前总统姆贝基曾在一篇文章说,中国模式 适用于非洲。 就连西方最重要的经济劝诱者世界银行也承认 中国模式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示范效应。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网站2010年11月16日文 章(作者:彼得· 哈尔彻)
温家宝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座谈会,征求 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 派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 的意见。
三、理解内在特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根本 优越性 (四)中国政制的优越性:西方恐惧之根本原因
1、对发展中国家的巨大魅力
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有诸多因素,但最重要的是政 治制度。中国共产党为自己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并为实 现这些目标调动了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一、了解我国国情: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特 色来源
2、注重集中、统一
(西方:注重分权、制衡)
这样的工程时刻需要大规模 的协作,这样的协作反过来需要 纪律,从属关系和强有力的领导。
——[美]魏特夫《东方专制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