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
地点是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为下文埋下伏笔,说明路远,而且下雪天 的山路难行。 2.“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一句是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 为什么这样写? 外貌,逼真地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的来 之不易。 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是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的?有 什么表达效果? 心理。“衣单”总该盼天气暖和吧,可老人却“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 因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贱了;天寒, 炭价就会更高一些。为了炭价高 一点,他宁愿自己受冻。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了卖炭老 人的悲惨处境。 4.“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作用? 一个动词“辗”,使画面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寒冷, 说明 了卖炭翁的辛苦;另外,“ 辗”字也暗示了牛车上的炭很多很重,说明回车叱牛(chì)
①伐薪烧炭南山中:木柴。 ②两鬓苍苍十指黑:灰白。 ③卖炭得钱何所营:谋求、需求。 ④翩翩两骑来是谁:轻快的样子。 ⑤手把文书口称敕:指皇帝的命令。 ⑥回车叱牛牵向北:调转。
(2)通假字
系向牛头充炭直(“直”同“值”,价钱)
(二)文本探究
1.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
(2)《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处境与心情相互矛盾的诗句是:可怜身 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满面尘灰 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揭露了宫市制度不合理的诗句是: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 直。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伐薪(xīn)
口称敕(chì) 2.把握重点词汇。 (1)解释下列词语。
5.请说说“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的妙处。
“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的样子。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 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 恶。
6.千余斤的炭换回来的是什么呢?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半匹”“一丈”极言其少,与“千余 斤”的炭形成强烈的反差。这些无用的纱、绫对卖炭翁来说,既不能充饥,又不 能遮体。卖炭翁一年的辛苦就这样付诸东流,满怀的希望就这样成了泡影。宫使 夺走的不仅仅是卖炭翁的一车炭,还夺走了老人生活的希望,剥夺了他生活的权 利。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可怕的宫市制度!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给人民带来的深 重灾难。 7.说说“卖炭翁”和“黄衣使者”的两种人物形象。 卖炭翁:蓬头垢面、老态龙钟、忍气吞声、无可奈何,处在受压迫受剥削且无力 反抗的地位。 黄衣使者:蛮横无理。 8.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横暴掠夺,反映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 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宫市制度的揭露抨击。
《卖炭翁》这首诗不但在当时有积极意义,即使 对于今天的读者也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全诗描写 了卖炭翁辛劳烧炭、艰难运炭上市、炭被宫使掠 夺的悲惨经过。借卖炭翁的不幸遭遇,为百姓鸣 不平,用卖炭翁的形象反映广大劳动人民的辛酸 和痛苦,打击中唐的弊政之一“宫市”,揭露统 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
(1)《卖炭翁》是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者白居 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 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 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卖炭翁》 《长恨歌》《琵琶行》等。
9.“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表现了卖炭翁怎样的心 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