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格心理学--复习(不完全答案版)共9页文档

人格心理学--复习(不完全答案版)共9页文档

《人格心理学》复习题简答题简述凯利“人是科学家”的含义。

当个体受刺激时,会去了解所有作用于自身的刺激的意义。

像科学家试图预测和控制事情的发生那样,个体寻找对世界的了解以帮助他预计和控制将要发生的事件。

(P278)简述临床研究(个案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

优点:可以了解到一个活生生个体的心理与行为活动,获得大量有关的信息资料。

可以诱发我们的直觉,洞察其人格的本质特点,提出有关前因后果的种种假设与定性的分析。

缺点:容易产生以偏概全的结论。

缺乏科学的严谨性、客观性,观察中往往掺杂着自己的主观猜想与推论,提出的理论和假设难以通过操作性的研究来检验,其研究或观察难以被别人重复等等。

(P61)简答弗洛伊德的晚期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在早期“意识-无意识”理论的基础上,将人格结构又细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不同层次:本我(id):人格结构最底层,由本能、欲望等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和冲动;是原始的、本能的、且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部分,属于无意识层面;是人格结构中能量的供应源,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基本能量单位为力比多,遵循快乐原则自我(ego):人格结构的中间层,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属于意识结构层面;主要作用是调节本我与超我的冲突,调节本我,受制于超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super ego):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了的自我,由社会规范、道德观念内化而来;是社会化的结果,作用是抑制本我、监控自我和追求完善,遵循道德原则;(百度)简述A型人格行为模式的要素。

A型行为模式(Type A behavior pattern)也称为“冠心病倾向行为”(coronaryprone behavior),是一复杂的人格和行为特征,包括下面四个主要的成分:1、时间紧迫的感觉(某种“匆忙疾病”)2、对数字的追求(成功被量化为取得成就的数量)3、地位不安全感(内心深处对自己缺乏自信)4、对挫折和冲突做出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攻击性和敌意(百度)简述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

1、注意过程:别人的行为要能够成为个体效仿的对象,首先必须引起个体的注意。

2、保持过程:将注意到的示范行为保持在自己的记忆中。

3、动作再现过程:在需要表现出模仿学习的行为时,要能将脑海中的动作表象再现到实际的生活情境中来。

4、强化和动机过程:模仿学习的动机会影响对榜样行为的注意和选择。

(P226-227)简述个人中心疗法的主要技术。

1、促进设身处地的理解的技术:设身处地的理解意味着从病人的角度去知觉他们的世界,并把这种知觉向病人交流出来。

包括(1)关注;(2)用语言交流设身处地的理解;(3)沉默。

2、坦诚交流的技术:包括(1)不固定角色;(2)自发性;(3)没有防御反应;(4)一致性;(5)自我的交流。

3、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

尝试列举5种防御机制,并对它们进行解释。

1、压抑:是自我最基本的防御机制,因为它先于其他防御机制而产生,别的防御机制的运行要以它为基础。

压抑是自我防止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法。

通过它,那些会带来焦虑的观念和欲望被禁闭在本我之中,人意识不到它,焦虑自然会大大减轻。

2、否认:通过这种机制,人不相信、不承认对自己不利的、带来痛苦的现实情况。

3、投射:利用这种方法的人,不承认自己身上有某种不良品质和思想感情,而把这些不良品质、思想和感情投射给别人,看成是别人具有的东西。

既然那些不良品质与思想感情不是自己的,而是别人的,那么,自己就不会感到不安和焦虑。

4、反向作用:人努力表现出自己不良品质和情感的对立面来减轻焦虑的方法。

5、合理化:通过这种机制,人对自己不良行为或者内心想要却未能得到的痛苦经历编造出一个似乎合理、自己能接受的解释。

(P84-85)攻击预防和控制的策略有哪些?(写出5种)简述负强化和惩罚的区别?负强化和惩罚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负强化会导致反应概率的增高,而惩罚则导致反应概率的降低。

斯金纳在对惩罚进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一般而言,尽管惩罚在矫正不良行为方面可能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它在塑造行为中的效果不如强化好,而且带有很多消极的影响,所以应该有条件地使用惩罚。

(P205)简述C型人格的特征表现。

①过分压抑负面情绪:即不善于表达或发泄诸如焦虑、抑郁、绝望等情绪,尤其是经常竭力压制原本应该发泄的愤怒情绪。

②行为退缩:由于负性情绪不能及时宣泄,而导致一系列退缩表现,如屈从于权势,过分自我克制、回避矛盾、迁就、忍让、宽容、依赖、顺从,为取悦他人或怕得罪人而放弃自己的爱好、需要。

③感觉无助、无望:经常无力应付生活的压力,而感到绝望和孤立无援,往往表现出过分的克制、谨小慎微、没有信心等。

具有上述性格特征的人癌症发病率是正常人的3倍以上。

(百度)简述威特金关于认知方式的看法。

人格心理学家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1)自由意志-决定论(2)理性-非理性(3)整体说-元素说(4)素质论-环境论(5)主观性-客观性(6)前动性-反应性(7)稳态-异态(8)可知性-不可知性(9)可改变-不可改变简述人格理论的分析与比较的内容?简述人格发展的一般问题?简述荣格提出的原始意象?是指人类对某些事件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或潜在的可能性,即采取与自己祖先同样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作出反应。

(P171)简述人格五因素结构理论?高登伯格认为生活在一定社会文化圈内的人,经过长时间的生活经验,应该早已确定了人们在人格的哪些重要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并在其自然语言中存在大量描述这些个体差异的词汇。

因此,通过分析和研究这些词汇,就可以找到描述人格的基本维度或特质。

在美国和西方国家所做的研究表明,这些国家的自然语言中确实存在比较一致的5个描述人格的基本维度,即所谓的大五人格因素。

五因素分别为:神经质、外倾性、开放性、随和性、责任心。

(P143)弗洛伊德关于人格发展的阶段论。

弗洛伊德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性欲最敏感的区域或处于显著地位的动欲区会发生转移,不同年龄阶段的婴幼儿都有其不同的主要动欲区。

根据动欲区在身体上的不同定位,人的性心理发展也即人格发展有五个不同的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P88)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的阶段论。

艾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应包括机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

每一过程必须以其他两个过程为前提,在不断交互作用中向前发展。

他根据这三个过程的演化,把人格分为八个阶段,表明一个完整的人生周期: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2、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3、主动对内疚(3~6)4、勤奋对自卑(6~12)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6、亲密对孤独(20~25)7、繁殖对停滞(25~65)8、自我整合对失望(65岁至死亡)(P115-119)用不同的人格理论来对攻击行为进行分析。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名词解释自居作用:又译作“认同作用”、“表同作用”,个体无意识地将某一客体的某些方面或属性同化的心理过程,例如,把一个他所钦佩或崇拜的人的特点、某一团体或某种主张作为自己的特点,用以掩没自己的缺点或不足。

认同作用被看作既是一种正常的发展机制,也是一种防御机制。

(百度)范型:也叫范式.。

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等的集合。

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P228)高峰体验:一种狂喜、惊奇、敬畏以及失去时空的情绪体验。

(P243)特质:引发人的行为和思想的一种神经心理结构,它除了应答刺激而产生行为外,也能主动引导行为。

(P128)人格障碍:一个人的行为、活动对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来说被大多数人所反对,或在其内心体验中存在由于人格特点所引起的持久痛苦。

(P394)自由联想:即由施治者诱使病人讲出头脑中的一切事情,不管这些想法与主题是否有关、多么凌乱、不合逻辑或羞于启齿,都得引导他们讲出来,以便从求治者所陈述词句、事件和想象中,推论其间的联系,把压抑的动机召回意识中来。

(P405)自我同一性:指人对自我一致性或连续性的感知。

(P115)本能:指一个生物体趋向于某一特定行为的内在倾向。

(百度)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某种认识活动特征或方式。

(P269)系统脱敏法:又称交互抑制法,利用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焦虑或恐怖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或恐怖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恐怖反应的目的。

(P410)利他行为:个人出于自愿而不计较外部利益去帮助他人的行为。

(百度)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P7)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

(百度)行为潜势:表示对于某一个体而言,某种行为在一个特定的社会情境下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P288)控制点:个体在周围环境(包括心理环境)作用的过程中,认识到控制自己生活的力量,也就是每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的责任的认识和定向。

(百度)存在主义:存在主义是一个很广泛的哲学流派,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三大类,它可以指任何以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

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指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

(百度)构念:个人在其生活中经由对环境中人、事、物的认识、期望、评价、思维所形成的观念。

(百度)满灌疗法:又称暴露疗法或冲击疗法,运用满灌疗法在治疗一开始时就应让求治者进入最使他恐惧的情境中,以加深求治者的焦虑程度,同时不允许求治者采取逃避行为。

在反复的恐惧刺激下,即使求治者因焦虑紧张而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四肢发冷等植物性神经反应,但求治者最担心的可怕灾难却没有发生,这样焦虑反应也就相应地消退了。

(P410)论述题论述弗洛伊德关于人格发展的阶段论。

一、性、力比多、动欲区二、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1、口腔期2、肛门期3、性蕾期4、潜伏期5、生殖期三、停滞、倒退和人格特征(P86)论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并用社会学习论分析攻击行为。

一、观察学习:1、概念2、实验研究3、行为习得与行为表现4、替代强化5、榜样行为的呈现——身教和言传6、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强化和动机过程)二、自我效能感三、行为适应与治疗(P220)试用精神分析、社会学习、特质论、人本主义四种人格理论对人类的攻击行为做出解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