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风格之我见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风格之我见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风格之我见
【摘要】教学风格是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灵魂,它使语文教学富有了生命,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我们应该善于思考,从自己的个性出发,建立和发展自己独特的语文教学风格。

【关键词】语文教师;教学风格;教学灵魂;思考;个性
记得初任语文教师,面对自己的同行,真可谓是风格各异,各个老师都不一样:有的连上四节课,唾沫横飞,意犹未尽;有的惯于旁征博引,观点多多,让人沉思;有的独个渐入佳境,喜怒哀乐,旁若无人;有的逼着学生提问,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有的完全抛开课本,信马由缰吹到下课才如梦初醒......给学生的直观感受强,印象深。

现在呢,没有老师这样教课,也不敢这样教课。

可是这样的课真的是差课吗?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地处西北边陲的九年一贯制民汉合校,20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让我深深地感到教学风格的重要性,它是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灵魂,有教学个性的教师,他们的课往往体现着一种独立思考的意识,展现着自己的学养。

1为什么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没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呢
首先,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

在中学课堂,由于升学压力大,很难见到多彩的风格了。

大多数教师面对收录不同风格的作家作品的教科书,却永远用一种方法去教,整个课堂,自始至终,完全由教师一人承担,教师唱着“独角戏”不厌其详地讲,学生却昏昏欲睡,教师恪守旧法不放,上课“中规中矩,有板有眼。

”小学课堂却截然相反,教师近年“与时俱进”,搞起“做秀比赛”。

大多数教师使用多媒体,即使设计不出像样的课件,只要能点击出两三个动画,设计出学生讨论、辩论的“研究性样子”似乎这就是好课了。

以现在条件,要在一节课上玩点花样,或者把一篇文章讲得“头头是道”都很容易,然而这毕竟还是低层次的,体现的旧观念,所以不足为训。

更让我感觉遗憾的是我们曾经用时五年探讨的常规训练五分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目前却又“流产”,并且语文教师们还冠以堂而皇之的理由:课堂40分钟时间有限,我们不得不舍弃?舍弃了必定有所得,而我们语文课用节省的五分钟时间得到了什么?我想得到更多的是“组织教学”吧!
其次,我们的教师缺乏学习精神。

许多教师多年不读一本书,有的教师从教几十年从来没有外出学习过,手里除了习题集、练习册,就是一本参考书,有的教师甚至把参考书当作“圣经”,没有参考书就无法上课。

我听过七年级语文课《安塞腰鼓》,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教师所讲的课的形式和内容基本一致。

原因是他们的手里有着相同的教学参考书。

面对这样的群体,讲教学个性和风格,实在是很遥远的事。

再者,就是因为一些不太合理的评课方式,扼杀了老师的个性,把他们变成了一个应试教育的接班人!而现在的评价机制在客观上没能倡导教师建立自己的
教学风格,并且还有人以为教学不需要教学个性,这些,是对教育的亵渎,也是缺乏人道精神的。

2语文教师怎样找准位置,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大家都在关注新的《课程标准》,课标是课程的标准,并不是具体教法的标准;教法是应该改变,也不应该一成不变,这就需要老师有自己的个性的教学方法。

教师的课没有特色,没有吸引学生的魅力,就如作家没有风格一样,所不同的是你可以不读这位作家的大作,但是学生不能不在课堂接受文化教育,而且他还没有选择教师的权利!现实要求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追求自己的教学风格,这不单单是关系到你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的小事,更是一种关系到学生以后是不是能成为一个不平庸的人的大事。

照本宣科不是风格,人云亦云也不是风格!风格是思想,风格是创新,风格也体现着教学原则,只要有进取心,建立和发展自己的风格并非难事。

当然,要想使我们的教师保持教学个性建立自己的风格,必须要有宽松的环境、同行的包容、学生的支持、行政部门的理解等等。

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既应当是一位有高度自立意识的思想者,也应当是一位创新者。

我认为,只要能让学生喜欢你的语文课,只要能树立终身学习语文的意识,你用什么方法,是你自己的事。

有教学个性的教师,他们的课往往体现着一种独立思考的意识,展现着自己的修养,而一个不善于思考问题的教师,只能做“传声筒”。

首先教师必须是善于思考的人,只有不断的思考,才具有怀疑与批判精神,才能胜任语文教学,没有思考精神的教师,不可能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

如果教师的教学没有个性,没有特色,没有吸引学生的魅力,何谈语文教学实绩。

所以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思考,在思考中教学,用教师的思维创新语文教学。

其次是语文教师从个性角度出发,建立适合自己的语文教学风格。

语文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气质来决定自己的教学风格,要在追求完美教学风格的过程中不断改变自己的性格,提高自己的能力,让性格和能力来决定教学风格的完美程度。

例如一个胆汁质的语文教师选择了情感型的教学风格,这只是第一步,他能不能成为情感型教学风格的高手,取决于他有没有持久地学习、模仿、不断改进、创新的精神和他的表达能力、教学机智等能力的强弱,也就是他的性格和能力。

如果一味不问由来地生搬硬套,往往东施效颦,效果不佳。

乌申斯基曾说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影响性格,一切教育因素都必需建立的教师的个性基础之上,因为人的个性是教育力量唯一的源泉。

”西方国家关于教师性格的实验研究是从60、70年代开始的。

1960年,瑞安斯在一项大规模的研究中发现具有下列个性品质的语文教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

①关心人,体贴人,理解人,友好和蔼。

②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喜欢和热爱自己的工作。

③在教学中具有激发和刺激能力、丰富的想像力和极大的热情。

”我国的广东省教育学院曾对4415名学生(初一到高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喜欢的教师前五条品质是:①热爱、同情、尊重学生。

②知识广博,肯帮助人。

③耐心温和,容易接近。

④对学生实事求是,严格要求。

⑤性格开朗、活泼、幽默。

这些研究的结果证明,具有某些个性特征更适合做教师或不宜做教师。

过去
我们对教师的评价往往注重于知识结构和外部行为,认为教师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决定着教学效果,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教师的个性品质与教学效果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总之,在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的过程中,一个教师的需要和动机决定了其对教学工作的态度、热情及行为;一个教师的兴趣和爱好会影响他的知识结构;一个教师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更是决定着整个教学的方方面面。

所以,语文教师一是要树立知己意识,了解自己的气质和性格,通过自我体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达到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目的,改正不良的性格。

同时要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例如表达能力、教学机智、科研独创能力等。

语文教师只要抓住教师个性的核心要素,再通过大量实践,不断修正,必能成为某种教学风格的佼佼者,独树一帜。

风格延读着教师的教学生命,它有可能长久地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兴趣。

我们的教师应当从教学个性的角度不断地总结自己的教学,感知自己的实际位置,启迪自己向高层次攀登,不能只停留在“匠”的层面上,要向“师”迈进。

众所周知,匠的技巧再高,难有创见,师则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善于创造。

所谓技巧,得之于教训,积累为经验;但是“思想”能使一位老师站起来!有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再加深我们教师的文化底蕴,提高专业水平,不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做到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我们的教师如果能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语文学科,你就是成功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