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自选”要创新内容构思要精巧窦银强一、文体创新高考语文作文可以“文体自选”,这就给考生写创新作文的文体打造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文体创新要注意三点:①这一话题最适合写那种文体。
②要选择适合自己发挥的文体。
如擅长形象思维的考生可选记叙文;擅长抽象思维的考生可选议论文。
③要考虑自己有没有与该文体相应的写作素材。
1、写记叙文:有没有相关的一个或几个连贯的、动态的生活故事;有没有故事中最能打动读者的若干细节描写和精巧的情节构思;有没有突出主旨,紧扣要求的片段设计。
如下文《状元凉粉》就是一篇构思精巧的记叙文,作者先想在这里把假币用掉,但看到凉粉店夫妇的辛勤劳动,听到凉粉店夫妇的热情的话语,不禁想到自己的父母而陷入矛盾之中。
最后一句“傻孩子,没看见墙上贴的‘高三学生免费’的字条吗?”令人震撼,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
《一个“死囚”无悔的选择》首先以白而纯洁的荷花设置悬念,然后逐一交待荷花象征义,在“文革”个人崇拜甚嚣尘上的时候,张志新烈士一针见血的指出是“野心家”的阴谋,在各种严酷的打击下,仍然坚持斗争,宁死不屈,这是一个真正革命者的高风亮节,文末突出“死囚”的意义,启人深思。
结构上首尾呼应,交待清楚。
2、写议论文:有没有相关的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等写作素材;有没有紧扣要求展开主题的主体角度设计;有没有围绕主题谋篇布局的先后,主次,轻重等逻辑思维设计;论证方法的运用,论证语言有没有较为熟悉的等.如下文《谏屈原书》在非常熟悉屈原生平事迹的情况下,结合当前社会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旧瓶装新酒,反弹琵琶,明贬暗讽,这是需要较高的写作技能和较高的明辨是非的能力的。
3、写杂文:有没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幽默素质等等。
如下文《谏屈原书》采用杂文的笔法,书信的格式,反弹琵琶的技法,幽默诙谐的语言,明谏屈子,暗讽当今社会的一些不正之风,明“赞”当今流行的“时髦”,实则表达作者对这些不正常现象的鞭鞑,观点鲜明,立意深刻。
表现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4、作文文体创新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化用教材等,我们平时多思考,多训练,高考就能写出精彩的文章。
二、构思精巧:1、对话式记叙文﹙以提问和交谈的方式,从对话里刻画人物性格,通过细节描写展开情节﹚、座谈式﹙采用“实话实说”的方式,由主持人和各位来宾组成﹚等。
记叙文的关键在于以细节(动作,语言,心理,肖像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感染读者的。
没有细节,就没有记叙文。
【真题摘录】状元凉粉可今天,我却坐在状元凉粉店里,准备尝尝这种“珍馐”;另外……我叹了口气:“唉,真倒霉,前天买参考书,贪便宜在街边小摊上买,黑灯黑火的,找了张20元假钞给我。
”“小伙子,凉粉来啦,吃吧!”店主将满满一大碗凉粉端到我面前。
说真的,这东西又白又滑,爽口宜人,还真好吃,真想天天吃个够。
“上学呢?”店主掇了条板凳坐下来。
这时我才抬头打量了她,四五十岁,皮肤很黑,脖子上,手臂上都是些热毒疹。
“嗯,高三了!”这时,我又想起了兜中的那张假币,今天可要将你出手了!“快要高考了,要注意加点营养,可别亏待自己呀。
”店主的话使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她每次来看我,都会将家里老母鸡生的那几个蛋塞给我,而我知道,为了本人在城里上学,家里一年沾不到十趟腥……“那我就更不能让这钱留在兜里!”“当家的,水开了!”店主被伙计喊到一旁打凉粉去了。
我出于好奇,跑去看。
只见一锅滚烫的热水向一个瓷缸里一冲,店主操起一根两指粗的木棍,插进瓷缸中的透明状胶体内,使劲搅拌,沸腾的水早已化成水汽,直扑店主,店主的手臂上顿时烫得通红……我被眼前的场景深深打动了。
我想起在农村打铁的父亲,他也在灼热的环境下辛劳,为我挣来一分一分的学费……我犹豫了,到底要不要将这20元假钞用掉,使这位店主蒙受损失?不用吧,自己下半个月的日子可就难过了;用吧,抛给这位与我父母一样劳苦的店主,让她的状元儿子少掉20元生活费,我也于心不忍。
怎么办?我受着良知和生活压力的煎熬……终于,我咬咬牙,掏出身上仅剩的5元真币,“阿姨,给您钱!”“傻孩子,没看见墙上贴的…高三学生免费‟的字条吗?下回再来,我给你炒两菜。
”回校后,我就把那假币撕掉。
为店主的真诚,为我的父母,为自己,这次选择,值!简评:本文通过一次吃凉粉的细节描写,形象而深刻地刻画了作者灵魂的一次蜕变。
行文对话为表,心理挣扎为里,表里相衬,情节构思极为精巧,极富生活情趣。
2、化用教材式:教材是作文最直接最丰富的材料库,不仅教材中的典型的名人名言,名人事迹可做材料,一些文体也可依据作文要求改造化用。
可以改造教材材料作为论据,可以模仿教材体例进行仿写,可以将教材内容根据写作要求进行改编等等。
这些都能让读者眼前一亮。
【真题摘录】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五岁进小学,九岁入省中,十五游南大,二十研究生。
此生条件好,工作不愁找。
东家婆也夸,西家婶也赞。
姐弟笑盈盈,父母乐呵呵!”好事人相承,传遍南京城。
父母笑口开:“咱娃是块宝,样貌长得好。
学习成绩棒,奖状没处放。
工作随你挑,美女随你找。
”此生脾气牛,心志过云头。
堂上启父母:“儿子体质娇,犹需多煅造。
家中条件好,滴滴父母汗;儿子要独立,想吃自己饭。
”父母大张口,婆婶都曰奇,姐弟不作声,外人只相疑。
父母无奈何,只得随儿意:“孩儿已长成,应该靠自身。
独立也可以,不出南京门!”此生不乐意,以背对双亲:“二老误儿意。
儿子想独立,立志去西北。
国家政策好,西部旺气开。
儿子肯吃苦,一定能成才。
”“西部大开发?”二老心相疑,万分不乐意。
东边招大娘,西边请阿婆,南边望二爷,北边喊三叔,亲戚聚一堂,都为此儿忙。
二爷开尊口:“西部有啥好?环境太恶劣,困难一重重。
我去十五年,归来两袖风!”大娘也帮腔:小子相貌好,潘安比不了,人品没得说,城中很难找。
又是研究生,还愁没人要?”此生意志坚,就是不松口。
任凭谁来说,就是不回头。
不是此生倔,而是心高远。
他对大家说:“大爷大娘们,叔叔婶婶们,城中安乐窝,小子并不爱。
国家搞建设,急急要人才。
我想去西部,越想越应该。
东西是一家,都属大中华。
东部要发达,西部不能差;如果差距大,国家就要垮。
套用鲁迅话:我不建西部,谁来建设她!中华要腾飞,建设是关键。
孩儿意志坚,长辈壮我行!”众人听此言,倍感心灵撼。
此子之选择,令人心底叹。
心灵之选择,实在不简单。
众人支持他,西部去登攀。
孔雀向西飞,今朝更好看。
简评:本文采用化用教材的手法,旧瓶装新酒,扣住作文要求,赋予《孔雀东南飞》以崭新的含义,令人眼前一亮,拍案叫绝。
本文不论是审题立意的深刻,内容构思的精巧,语言表达的优美,还是行文手法都是一种创新。
3、书信,日记式:作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书信,日记,近几年成为高考作文的另类,如果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也可化腐朽为神奇,构成一种新颖别致的作文格。
需要注意的是,要符合书信,日记的写作格式。
【真题摘录】谏屈原书屈公:悠悠数千载,安然无恙乎?每每拜读大作,或伫立案头,或观龙舟竞渡,粽投鱼腹,不胜感慨系之。
思量再三,不禁为您的结局或曰“下场”抱憾。
……一曰:弃官从文。
您的《离骚》、《天问》、《桔颂》,名满天下,以此作为招徕,哪个文人墨客敢不趋从?倘若办个补习班,不要说十几条干肉,就是要几百元,上千元,以您的威望,谁不乐得屁颠屁颠的。
到时,弟子们再发表发表文章,炒作一下,您岂不名利双收?乐哉乐哉!您老可曾听北大方正的王选说过:“近年来,我并没有什么成就,但我每年都会多一个头衔,三料…院士‟。
”此为方案一。
二曰:半官半隐。
若您老不以官位为念,不妨在政府挂个公职头衔,领着俸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再弄个三妻四妾,儿孙满堂。
这个一声“爹”,那个一个“爷”,为了儿子、孙子、票子、车子、路子,哪有闲心“上下求索”?此为方案二。
三曰:以“油”润官。
若您矢志不移,立意为官,那须得加点“油”,有所禁忌。
真话、实话、兜底话,切切不可说。
若烽烟四起,您得唱“火烧旺运”;若起草文书,您得颂德歌功。
对主上的嫔妃,谁个得宠,便要专事奉承。
要知道,裙带风、枕边风,比那十二级台风还强。
君不见,红塔集团的诸时健不就是唯夫人之命而行事吗?实在不行,得暂收良心,忍痛割爱,将婵娟恭送,以博得“皇恩浩荡”。
以您为文之精妙,奏陈之机敏,定能博得赏识,那靳尚、令伊子兰、司马子椒之流,何在话下?不过“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罢了。
此为方案三。
以上三策,老前辈可任选其一。
如今观念飞转,切不可固守一志;况您伟岸身躯,一旦没于流水,芸芸众生何其痛惜哉!区区小子,扰耳前辈,不胜惶恐。
即颂回心转意。
晚生子虚顿首某年某月某日简评:本文采用杂文的笔法,书信的格式,反弹琵琶的技法,幽默诙谐的语言,明谏屈子,暗讽当今社会的一些不正之风,明“赞”当今流行的“时髦”,实则表达作者对这些不正常现象的鞭鞑,观点鲜明,立意深刻。
表现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3、悬念解疑法:①在写作中先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读下去的兴趣,然后逐一交待,也能出新。
②运用倒叙的手法,先交代事情的结局,再回叙事情原委,也能吊起读者的胃口。
【真题摘录】一个“死囚”无悔的选择久违的荷花终于开了,在清丽荷叶的衬托下愈发出落得标致。
花是白的,纯洁的那种。
每年的这个季节我都会来到公园,为的是欣赏这纯洁的白,更为的是纪念一个“死囚”的无悔抉择……三十多年前,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场撼动天地的“革命”。
于是四处在“打走资”、“抓苏修”、“打倒‘反革命’”。
接着,中国的“莎士比亚”在剧院看大门,中国的经济学家在扫厕所,中国的教育家住进了牛棚……无数的人疯狂了。
而她———一个省委宣传部的年轻干事疑惑了:这,就是革命?她面临着生死抉择:是跟别人一起疯狂,还是勇敢地站起来?最终她选择了后者。
于是,在这场运动开始后不久,她就说出了令人震惊的话语:“我怀疑有人在利用主席的威望搞名堂!”人们渐渐不能容忍她,同事们开始疏远她,以前的战友甚至在背后恶毒攻击她。
这时她又面临着抉择:“是放弃,还是坚持? 她坚决地选择了后者。
终于,“四人帮”不能容忍她了,她下了监狱。
然而在狱中,她仍不“悔悟”,仍在坚持着真理,仍在进行着真理的宣传。
囚牢能锁住她的躯体,却不能锁住她的言语。
接着,她被判了死刑,临刑前望着台下高喊着口号的疯狂的人们,她继续进行着真理的宣传。
于是,一把手术刀插进了她的喉咙。
但手术刀能停止她的言语,却不能停止她的思想。
这时一个声音在她的耳畔响起:“你为你的抉择感到后悔吗?”她从心底里回答:“不!我为自己的抉择感到自豪!”一声枪响,她停止了思想。
但子弹能结束她的思想,却不能结束真理。
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不再唤她为“死囚”,而是怀着敬仰的心称她为:张志新烈士。
又是一个荷花盛开的季节,我一边欣赏着这出水芙蓉,一边吟着一首小诗:她把带血的头颅,掷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简评:本文以白而纯洁的荷花设置悬念,然后交待荷花象征张志新烈士的高风亮节,文末突出“死囚”的意义,启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