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史考题
1,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思想性
2, 简述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区别
3, 启蒙主义文学特征
4,简述存在主义文学的特点和价值取向
5,普希金被尊为“俄罗斯文学之父”,请在“奠基”,“开创的”意义上谈他对俄国文学的贡献。
6,莫泊桑,契诃夫均为短篇小说大师,试分析二人创作上的不同特点,简述二人对西方短篇小说艺术发展的贡献。
7,俄国作家()常被视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先驱之一。
A屠格涅夫B托尔斯泰C陀思妥耶夫斯基D契诃夫
8,称典型人物为“熟悉的陌生人”的是:
A恩格斯B别林斯基
C巴尔扎克D高尔基
9,俄国作家莱蒙托夫在其小说《当代英雄》中描写了“多余人”的形象是:A叶甫盖尼.奥涅金B毕乔林
C罗亭D奥勃洛莫夫
10,以《高老头》为例谈谈巴尔扎克塑造人物形象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11,简述《红与黑》所表现出来的现实主义基本特征
12,雨果的《九三年》中革命军司令郭文私自放走了叛军首领朗德纳克,其原因是
A.朗德纳克是他的叔祖父
B.朗德纳克因救小孩而被捕,共和国不应该处他死刑
C.政委西穆尔登是他的老师,不会追究他的责任
D.同情叛军,对共和国不满
13,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穷人》中塑造的马卡尔·杰武什金是
A.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 B.正面的优秀人物
C.平民知识分子“新人”形象 D.革命民主主义者
14,哈代笔下的苔丝是“一个纯洁的女人”,但却遭到毁灭,试析苔丝悲剧的根源。
15,法国最早写"忧郁病患者"的浪漫主义作家是()
A.雨果 B.史达尔夫人C.缪塞 D.夏多布里昂
16. 拜伦最突出的思想特征是()
A.主张博爱和人道 B.主张民主和人道C.崇尚自由和叛逆 D.主张博爱和感化
答案:
2, 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是两种不同的创作方法,而不是创作手法。
创作手法是一些写作的技法,而创作方法还包括作者创作的文艺观念。
(举例说明)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不同不仅仅是创作手法的迥异,而且更重要的是文艺观念的不同,也就是在对待“真善美”和“假恶丑”问题上的不同。
现实主义是以表现“真善美”为创作目的,而现代主义更侧重以表现“假恶丑”为创作的主要目的。
列举卡夫卡《变形记》:人变成甲虫,感到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冷漠。
3, ①古典主义仍占有重要地位,但启蒙文学成就最高;②有鲜明的倾向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
它与17世纪古典主义同属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学思潮,但古典主义拥护国王,启蒙主义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
③启蒙文学自觉地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在文学的人民性方面前进了一大步;④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
如正剧、哲理小说等。
4, 文学与哲学结合,具有鲜明的哲理性;艺术方面博采众家之长;强调环境的确定性,“境遇”成为其一大特色。
5,普希金是俄罗斯“道德问题”或“道德探索”主题的开创人,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诸体皆擅,创立了俄罗斯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提供了典范。
普希金还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6,莫泊桑以巧妙的艺术构思见长。
他认为生活“是由最相异,最意外,最相矛盾.最不调和的事物组成”,小说家应充分利用这些因素、使自己的作品获得“趣味、色彩、起伏不平的叙述和活动的生命”,“把比现实本身更完全、更动人、更确切的图景表现”出来。
莫泊桑的小说有独具匠心的构思、迭宕起伏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
他常把工于构思和自然真实和谐地统一起来.常在平淡的叙述中埋下精心设计的妙笔;或在故事进展过程突然插入一个细节,使故事改变原来的发展方向,出现出乎意料的场面;或制造重重迷雾.设置疑笔,诱读者入误途,结尾时再拨开迷雾,见其曲折。
契诃夫则恰恰相反,他不在故事情节的生动性和曲折性上用功夫。
他的作品多用灰暗的笔调、白描的手法去描写停滞的、令入窒息的社会生活。
他笔下的故事情节、生活场景平淡无奇,有的几乎就没有情节.缺乏莫泊桑作品中的“色彩、趣味”和“起伏不平的叙述”。
因此,有人评价契诃夫作品的特点是:实。
即像生活本身那样实在、平凡。
莫泊桑是十九世纪后期自然主义文学潮流中仅次于左拉的大作家,是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三百余篇短篇小说的巨大创作量在十九世纪文学中是绝无仅有的;他的短篇所描绘的生活面极为广泛,实际上构成了十九世纪下半期法国社会一幅全面的风俗画;更重要的是,他把现实主义短篇小说的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就是由他短篇小说的成就所奠定的。
契诃夫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
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
这种小说抒情气味浓郁,抒发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
7,C
8,B
9,B
10,1,真实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矛盾
浪漫主义作家偏重于直接抒发和表现主观感受和理想;而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则倾向于客观真实地描写生活的画面.
2,强烈的暴露性的批判性
暴露和批判封建残余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一显著特征.
巴尔扎克在《纪沁根银行》等作品中暴露了资产阶级为斥夺财富使千千万万劳动者沦为赤贫的情景.锹4更斯在他的许多作品中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中,小资产阶级的种种不幸.萨克雷在《名利场》中暴露了资产阶级为追名逐利进行的丑恶争斗.左拉在他的《萌芽》蝇直接触及了劳资矛盾.
3,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为指导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大多来自中,小资产阶级.他们在大资产阶级有矛盾,同情劳苦大众.从这
个意义上说他们有进步性.但是他们的主导思想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与劳动人民有距离,不赞成人民革命,在政治上持改良主义态度.这是他们的局限性.
4,注重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都注意描写能体现时代本质特征的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例如巴尔扎克在他的《高老头》中对伏盖公寓的描写.这类作家还强调典型环境对人物思想性格和命运的决定性的影响.他们也很注意作品中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重视细节描写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11,首先,通过典型环境塑造典型性格。
司汤达在广阔而具体的社会环境中, 描述了于连复杂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由于受启蒙思想和拿破仑事迹的影响, 于连·索黑尔从少年时代起就抱定了要出人头地的决心, 作过无数有
关拿破仑式英雄伟人的美梦, 他幻想自己像拿破仑那样凭着身佩的长剑摆脱贫困的地位,年龄三十功于战场而成为显赫的将军。
然而于连生不逢时, 在王朝复辟时期, 平民甚至没有穿军官制服的可能,他亲眼看到教会势力强大, 教士薪俸丰厚并有特权, 流氓投靠教会也可以飞黄腾达, 于是决心学习拉丁文《圣经》, 当神父, 走穿黑袍的道路为自己开辟前程。
由于受野心的驱使, 于连不得不生活在一连串矛盾痛苦之中, 他根本不相信上帝的存在, 却要
装出一副热烈的、虔诚的面孔, 把整部拉丁文《圣经》读到能倒背如流;明明憎恨贵族特权, 却不能不去热忱地料理侯爵的事务, 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为反动贵族的秘密会议送情报, 然
而这一切努力仍不能填平等级的鸿沟, 在那些贵族的眼里, 于连顶多是个服务得比较好的
仆人罢了。
司汤达把于连在上层社会谈吐中冷淡轻视的表情, 餐桌上的末席地位, 各种各样无形的刺激, 不断加深了于连的痛苦和嫉恨的种种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其次,利用心理描写来塑造丰富的人物形象。
作者描写人物不重肖像、服饰等外部特征而重内心世界, 擅长运用剖析方法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秘密和复杂性格。
例如作品重写到“钟声把他惊醒了, 如同雄鸡一唱惊醒了圣彼得一样。
他明白执行最困难任务的时间已经到了。
提出来之后, 它是多么令人难堪地遭到拒绝!我已经告诉她我今夜两点钟要到她寝室里去, 他一边站起来, 一边想, 我可能又粗野, 又没有经验, 完全是一个乡下佬的儿子, 德尔维尔夫人对我讲得够清楚了, 但至少我不是
弱者。
”从以上描写可以看出,作者描写人物心理与描写人物行动结合在一起, 做到由表及里, 静中有动, 表里一致, 动静结合, 为小说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作者以高潮的心理描写技巧刻画人物, 使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完整和丰满, 具有生动性和真实性。
司汤达是人物心理描写的巨匠, 他的心理分析极大地丰富了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最后就是细节描写的真实和情节结构的严谨、完整性。
作者以于连的生活史为主线, 以他两次恋爱的成败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 用单线发展的
方法, 选择维立叶尔市、贝尚松神学院、巴黎侯爵府三个典型场景, 由近及远, 由小至大, 由低至高, 把复辟时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复杂的政治斗争形式集中地反映出来, 在小说面
前出现过的人物多次重新出现, 如西朗神父、德·瑞纳夫人等等, 都在于连死前又先后出现, 使情节首尾相连, 人物和情节成为有机整体。
一切都显得严整清晰, 井井有条, 它使小说成为情节结构严谨、完整的典范。
12,B
13,A
14, (1)个人的悲剧: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使苔丝始终不向环境和命运低头,但她又相信人的一生是由命运安排的。
(2)时代的悲剧:资本主义大工业侵入宗法制乡村,宗法制农民纷纷破产,道德秩序与生活秩序一样产生了混乱。
苔丝内心的纯洁与所处环境的冲突形成了悲剧的因素,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毁灭了苔丝。
15,D
1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