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热病学
舌象变化包括舌质和舌苔两个部分,所 以舌诊的内容包括辨舌质和舌苔两部分, 主要是通过对其形态、色泽、润燥等变 化的观察,
1.辨舌质
淡白舌——舌色较正常人的淡红色浅淡,甚 至全无血色者,称为淡白舌——主虚证,寒 证或气血两亏。
红舌——舌色较淡红色为深,甚至呈鲜红色 者——主热证。
绛舌——绛指深红色,即较红舌更深的红色, 称为绛舌——主病有外感与内伤之分。
紫舌——舌质色紫,即为紫舌,较舌绛其色 更深且暗——主病有寒热之分。
青舌——舌色如皮肤上暴露之“青筋”,缺 少红色,古书形容如水牛之舌——主寒凝、 阳郁和瘀血。
2.辨舌苔 主要观察舌苔的色泽、润燥、厚薄等
白苔 一般常见于表证、寒证,在特殊情况 下,白苔也主热证
黄苔 一般主里证、热证
灰苔 灰苔即浅黑色,常由白苔晦暗转化而 来,也可与黄苔同时并见。主里证,常见于 里热证,也见于寒湿证。
(一)察神气 1.得神 2.失神 3.假神
(二)望面色 1.面青——青主寒瘀痛惊风 2.面赤——赤主热证虚实分 3.面黄——面黄主虚又主湿 4.面白——白主虚寒亡脱证 5.面黑——黑主肾虚与寒极
痛证瘀血与水饮 6.面垢——面垢里热上熏蒸
二、望舌象
(一)辨舌
辨舌是诊断外感热病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可以判断感邪的 性质,病变的浅深,津液的盈亏,正气 的虚实等。
6.治疗 透热祛湿,宣畅气机
五、辨常见脉象
(一)常见脉象 浮脉 主表证,亦主虚证。 数脉 主热证。 洪脉 主气分热盛。实脉 主实证。 滑脉 主痰饮,食滞,实热。 弦脉 主肝胆病,诸痛,痰饮,疟疾。 促脉 主阳盛实热,气血痰饮宿食停滞,
亦主肿痈。
(二)其他脉象 沉脉 主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迟脉 主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紧脉 主寒、痛、宿食。 缓脉 主湿病 牢脉 主阴寒内实,疝气癥瘕。 濡脉 主湿,多为湿邪为患的征象。 伏脉 主实邪内闭,厥证,也主痛极。 动脉 主痛,惊。 结脉 主阴盛气结,寒痰血瘀,癥瘕积聚。 代脉 主脏气衰微,风证痛证,七情惊恐,跌
3.成因
湿热性病邪久羁或寒湿之邪热化, 留恋气分,酝酿日久者,一般不见于病 之初起
4.透发
随发热与出汗而向外透发,反复多 次。
一般在透发之前,每因湿热郁蒸, 郁阻气机,而有胸闷不舒等症,白陪透 发之后,病邪有外达之机,胸闷等症状 也可暂时得以减轻。
5.意义 辨证候性质 ——湿热久羁气分
辨津气盛衰 ——晶陪为津气充足,正能 胜邪,邪透外达之佳象;枯陪属津气衰 竭,正不胜邪,邪气内陷的危象
(二)辨伪膜
伪膜指溃烂处上覆白腐,形如白膜,故 曰伪膜。
1.若伪膜松厚,容易拭去,去后不复生, 此属胃热,证较轻。
2.伪膜坚韧,不易剥离,重剥则出血, 或剥去随即复生,此属重证,多是白喉, 又称“疫喉”,因肺胃热毒伤阴而成。
四、辨斑疹
1.斑疹的形态
斑是指皮疹点大成片,平摊于皮肤表面, 有触目之形,而一般无碍手之质,压之 斑色不退,消退后无皮屑脱落。
打损伤。
(三)常见虚脉 微脉 主阳衰少气,阴阳气血诸虚。 细脉 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又主湿病。 虚脉 主虚证。 涩脉 主伤精,血少,气滞血瘀,挟痰,
挟食。 疾脉 主阳极阴竭、元气将脱。
六、辨常见症状
(一)发热
发热一般指体温升高,是各种外感热病 发病过程中必具的主症。很多因素可以 导致发热,而外感热病的发热是由于感 受外邪,导致机体正气抗邪,邪正相争, 机体抵御外邪的一种全身性的反应。
黑苔 黑苔较灰苔色深,多由灰苔或焦黄苔 发展而来,常见于疫病严重阶段。主里证, 或为热极,或为寒盛。标志着病情危重。
3.辨舌态 舌体强硬 舌体短缩 舌卷囊缩 舌体痿软 舌斜舌颤 舌体胀大 舌体吐弄 舌纵难收
(二)验齿
验齿对于判断热邪之轻重,津液之存亡
叶天士说:“温热病,看舌之后, 亦须验齿。齿为肾之余,龈为胃之络, 热邪不燥胃津,必耗肾液。”
疹是皮疹点小呈琐碎小粒,形如粟米状, 突出皮肤表面之上,抚之碍手,压之则 退色,疹子消退时有皮屑脱落。
2.斑疹的分布 斑的发生,多先起于胸腹,继而分布于
四肢。 疹的发生有多种形式
3.斑疹形成的病机 陆子贤说:“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
风热。”
4.斑疹透发的Βιβλιοθήκη 兆在发斑前可见身壮热,烦躁不安,手足 发冷,闷瞀,耳聋,舌红绛,脉伏等症 状,为发斑之征
1.发热恶寒 ——发热的同时伴有恶寒, 可表现为恶寒重而发热轻或发热重而恶 寒轻
结合脉证
动态变化
6.斑疹的治疗 斑为阳明热毒——清胃泄热,凉血化斑 疹为太阴风热——宣肺达邪,清营透疹
辨白陪
1.形态
白陪是在皮肤上出现的一种细小疱疹, 小如粟米,色白若珍珠,高出于皮肤, 扪之碍手,一般内含有白色透明浆液, 故外观晶莹
2.分布
白陪一般多分布于颈、胸、腹部,四肢 较少见,头面部更少见,消退时可有细 小的皮屑脱落。
第五章 外感热病的常用诊法
外感热病的诊断方法,即是诊察收集外 感热病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包括望、 闻、问、切“四诊”。根据外感热病的 临床特点,外感热病的常用诊法主要是 望神色、面色、望舌验齿、望咽喉、察 斑疹白以及脉诊、腹诊、辨常见症状等。
一、望神色 包括察神气,观肤色 通过望诊辨别正气的盛衰、邪气的轻重。
1.牙齿润燥 2.齿缝流血 3. 齿瓣 4. 齿垢 5.牙态
三、望咽喉
咽喉是肺、胃之门户,为呼吸、进食之 要冲 ,观察咽喉的异常变化,可以反映 许多脏腑的病变,尤其是对肺、胃、肾 的病变。
(一)辨红肿溃烂
1.咽喉红肿疼痛,甚则溃烂或有黄白色 脓点
2.咽喉漫肿,色淡红 3.咽喉腐烂,周围红肿
在出疹前则每见发热,烦躁,面红目赤, 胸闷,咳嗽等症状,为出疹先兆
5.斑疹诊察要点
叶天士说:“斑疹皆是邪气外露之象”
观察色泽——雷少逸说:“红轻,紫重, 黑危”
辨别形态 ——余师愚说:“苟能细心审置, 神明于松浮、紧束之间,决生死于临证之 顷。”
注意疏密 ——叶天士称斑疹“宜见不宜见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