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力发展我国文化贸易的意义及新方向

大力发展我国文化贸易的意义及新方向

大力发展我国文化贸易的意义及新方向作者:张帆丁晶晶来源:《全国流通经济》2018年第29期摘要:文化贸易作为当今国际贸易的重要环节,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在新贸易战略以及新型互联网经济的拉动下,给我国文化贸易相关产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此同时,我国对文化贸易以及文化产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直接或家间接提高了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力。

关键词:文化贸易;意义;新方向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18)29 -0028-02我国的贸易文化在政府政策扶持下,为了推动文化贸易的增长现阶段主要以出口为主。

据统计,在2017年我们国家的文化产品出口整体达到了600亿美元,这比2010年提高了三倍之多,但是现阶段我们的文化贸易的发展结构却存在不平衡的状态。

虽然我们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文化产品出口排名第一,但是在相关的服务和一些产品等方面却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缺乏一定的竞争力,所以我们国家现阶段对于文化贸易未来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政策上的扶持。

一、世界上国际文化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国际上文化贸易发展在2007年到2017年表现突出,这段时间是发展最快的十年。

其中主要的文化产品包括互联网音像制品、电视、娱乐、杂志、游戏软件等,其出口额都以成倍的增长速度发展。

从全球来看,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文化贸易中所占有的比例为最多,而且很多相关贸易的文化规则都是由其制定的。

这使得很多发达国家在雄厚的经济实力的基础之上保有更多的文化类人才,还有相应的科学技术,所以他们会将文化产业向更高、更有创意的目标推进,其中美国在文化贸易当中的地位在全世界是最为稳固的。

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将文化贸易作为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主要竞争点,这是因为文化产品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消费理念以及价值取向,所以很多国家都想将文化贸易领域作为自身进入其他国家经济的主要突破点,这导致世界上文化贸易领域竞争越加激烈。

二、发展文化贸易的意义1.发展文化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新助推力作为全球文化贸易的领先者,美国文化贸易总额增长非常之快,占全美国的总贸易出口额的15%,仅次于美国航空、能源相关的贸易额度,而且每年的增长率也都超过了美国经济的增长率。

因此,我们国家也应该重视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使之成为我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我们国家要想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不能以工业国家为主要经济发展点,随着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贸易在我国贸易的总额增长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以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作为我们的初衷,保障文化貿易的发展可持续增长,使之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

2.发展文化贸易可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关于文化贸易的需求可以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生活互联网化的同时,人们满足基本生存与安全的需求之后,转为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这使得人们在货物和服务的选择当中,对于个性化、情感化的体验要求越来越多,所以不管是传统的贸易产品还是现阶段的新兴的智能化贸易产品都会有更多的文化因素融入。

我国一直以世界工厂的形象立足于国际经济舞台之上,这得力于我国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较强的文化基础,对于发展文化贸易我们有着天然的条件,所以对于发展文化贸易更能优化我们国内其他相关产品的贸易结构,尤其是我们自主设计的相关电子文教电器等产业,通过文化的渗透,在全国乃至全球进行广泛的传播,所以文化贸易的发展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增长。

3.大力发展文化贸易可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在美国文化贸易当中,最为得力的就是电影产业,美国通过电影产业向全世界传播,不光宣传的是电影产品,更多的是宣传电影当中关于美国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以此加强对其他国家的影响。

反观之我国作为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资源又比较丰富,因此推动文化贸易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能够在全世界宣传中国的文化生活及社会理念,树立中国在国际中的形象,增强我们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力。

所以要认清我们未来贸易发展的趋势,采取积极的态度,融入到全球文化贸易中,为实现经济增长与贸易结构优化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在互联网经济新贸易倡议的引领下,我们应该将文化贸易传播到沿路国家当中,以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作为基础,必然使我国的文化贸易在世界文化产业占有更多的主动地位和优势地位。

三、我国文化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在竞争激烈充满压力但同时拥有着机遇的国际环境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通过对产业政策和产业架构的调整来推动整个文化产业的升级。

1.政府垄断文化产业市场导致竞争力不足我国政府执行“文化强国”战略,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奉行计划与市场并行的制度。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政府职能过宽,既要制定政策规划发展也要管理整个产业,职能重复导致资源浪费和政府垄断,限制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阻碍了民营和外资对文化市场的投资。

2.我国文化产业缺乏创新资源利用率较低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阶段,水平较低。

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经济发展水平跟不上人们对文化的高需求。

如今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商业文化盛行,快餐式的文化产品越来越受欢迎。

国外利用技术、规模等方面优势出口本国特色的文化产品挤压中国文化市场,使我国空有巨大的文化资源却无法充分利用。

文化创新更能体验出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眼前如何能合理使用文化资源,使之对贸易产生影响我们做的还不充分。

和发达国家比较发现我们的创新是有很大的距离的,而且一些发达国家对于我国的文化还设置了贸易壁垒,这就使得在文化交流、文化贸易中的创新被扼杀,也存在一些整体的差异性无法与实践共同前进,所以我们文化产品在整体创新上难以符合国际上的要求。

3.当前我们的文化贸易结构不平衡当前我国主要是在文化贸易结构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就是进口额和出口额的相差比较大,出口额度是进口额度的13倍左右,这种进出口结构显然是不合理的。

现阶段文化贸易在整体的出口地域分布也不合理,我们主要和美国、欧盟一些国家合作,对于非洲、南美洲一些国家的出口却比较少。

4.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我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同时不同区域蕴含了不同的文化资源,但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盲目的学习国外的发展模式,没有充分结合自身特点,对区域文化资源发掘不够深入,导致我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

四、发展我国文化贸易的新途径1.发展我们国家的特色文化产业树立新的思想观念,以全新的产业意识来发展我国特色文化,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我们要从过去过度强调文化经营事业性质以及一些公益性文化走出来,为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扫清障碍。

我国现在的文化娱乐经济发展迅猛,例如,正在兴起的直播行业以及一些地方卫视,例如“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等娱乐节目不光带来了经济效应同时也有社会效应,这是我国文化经济兴起的标志,并且也将这种文化传播出去,世界上有更多的国家开始收看我们的电视节目和直播,这冲破了一些传统意识形态的文化管理,将文化产业市场化。

文化不再是单纯的艺术追求,它成为大众的生活消费方式,这必将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文化发展思路,以适应社会经济的运作规律,分类对待、循序渐进的培育市场化,政府要为文化产业做好服务工作,对其进行有效的管控,避免互联网经济下其负面文化的传播。

2.文化管理运行机制的改变体制的改变就要转变政府文化管理职能,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与服务咨询协调方式转变,将文化管理纳入到正规标准化的途径当中。

要建立文化的多元化融资体制,通过互联网融资渠道扩大其影响面,改变原有的财政投入方式,通过资本市场加快建设,让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进来。

将文化引入到市场竞争机制当中,对于文化产品的特殊性,给一些传统的资金弱势文化一定的优惠政策。

3.制定战略性的贸易政策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性贸易政策包括出口战略、进口战略和保护战略,出口性战略政策是核心,内容是以出口补贴支持为主,这里要增加产业的关联度,如产业专门性的塑造,潜力巨大的要进行前景分析等。

文化产业作为基础理论研究,增加核心技术的研发,缩小我们文化产业与国外的差距,要向韩国影视文化传播学习,韩国采取的是对文化补贴和以折扣方式进行补偿,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形成特色文化产业链,对于独具的特色的文化品牌给予一些政策上的补贴,在文化产品出口税收方面给一定的减免,对有关费用给予优惠措施。

4.需要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文化贸易的发展不光在于文化本身的塑造和创新,需要有更多的创新人才进入。

我国在贸易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逆差,就是因为人才断层,难以持续,文化产业要求人才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不仅对国际贸易、文化贸易的发展、国际市场运行规律的了解,还要具备融资等各种知识。

我们需要这样的人才,同时要加强文化理念的培训,培养更多的懂文化、了解世界文化的人才,为我国文化贸易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为了文化融合,更好地开展国际贸易活动,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是未来国际贸易稳定活动的基础。

我们需要委派更多的人员到国外进行文化培训、交流,了解相关国家的风情、生活习惯以及消费理念,深对文化历史了解,培养更多的文化人才。

对于国家的价值观、行为准则更多的是采取激励方式,改进措施,加强交流。

文化差异始终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障碍,给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很多的不利因素,同时也推动着全球经济文化大融合,这样才能使得自己国家的国际贸易开展更加完善和顺畅。

参考文献:[1]万伦来,高翔.文化、地理与制度三重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贸易的经验数据[J].国际经贸探索,2014,(05).[2]李怀亮,新政策环境下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路径[J].国际贸易,2014,(10).[3]王爽,张曙霄.中国文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经纬,2014,(07).[4]花建.“一带一路”战略下增强我国对外文化贸易新优势的思考[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5,(07).作者简介:1.张帆,大连财经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2.丁晶晶,大连财经学院学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