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卫星云图在预报中的应用
肖宁赵勇
提要
随着卫星云图的日益普及,云图在预报中的使用越来越多,本文就卫星云图使用中的有关问题作了一些探讨,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卫星云图云系识别天气系统
1 卫星云图的种类
按卫星轨道分,可分为极轨卫星云图和同步卫星云图,目前大多使用的是三种同步卫星云图:可见光云图,红外云图和水汽云图,可见光云图(VIS)主要反映地物对太阳可见光部分的反射,因此,反照率越大的物体,云图上反映得越明显,红外云图(IR)反映地球表面的温度分布情况,由于大气温度随高度递减,就可以因此判断云高,水汽云图(WV)在我国投入使用不久,它反映大气中的水汽辐射情况,色调越白,水汽越多,色调越黑,水汽越少,在水汽云图的使用中应该注意,它能较好地反映高层大气的水汽分布,但对低层水汽不敏感,这是其不足之处,使用中应与其它云图相结合,作综合判断。
2 卫星云图的资料来源
从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每天下午3:55的气象信息中我们可轻易获得云图,部分建成VSAT 卫星通信系统(9210工程)的气象台可从中国气象局随时获得各种云图,建有微机远程工作站的局站可从网络中获得上级资料库的云图资料,它们的最终来源是:日本的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MS)云图和我国风云2号(FY-2)气象卫星云图,值得注意的是由于GMS定位偏东,我国西疆的西侧为云图边缘,该处图像有所变形,应用中必须注意。
3 卫星云图的典型云系识别
3.1 几种基本云的识别
卷云:高度最高,温度最低,反照率低。
中云(包括高层云和高积云):反照率有的大有的小,温度较低,范围较大。
积云和浓积云:在云图上实际为积云群,表现为带状,线状和细胞状结构,其上多皱纹,多起伏和不均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积云内部高度不同,云顶温度不一致,厚度有参差,云的形状不规则。
积雨云:反照率高,温度也低,高空风垂直切变小时呈圆形,较大时呈椭圆形,并出现卷云砧,尺度为几十至几百公里,初生时尺度较小,边界光滑,成熟后云体较大,顶部出现向四周散开的卷云羽,消亡时色调变暗,为一片松散的卷云。
低云(层云和雾):由于温度与地表接近,在IR上不明显,在VIS上为均匀光滑的云区,厚度不一,有时在白天的IR上,层云边界比较清楚,但到夜间,近地面存在辐射逆温,层云或雾的顶部温度反面比四周无云地区要暖,这时IR上云区比四周无云区地面显得更黑。
3.2 不同天气形势下不同云系的识别
涡旋云系:指一条或数条云带或云线以螺旋形式旋向一个共同的中心;它与大气的气旋性涡度相联系,可用于对气旋的定位。
逗点云系:状如“,”,出现在先等涡度线与等高线相交的正涡度平流区域内,所以也称为正涡度平流云系,凡是逗点云系都有闭合环流中心,它与高空流场的关系是:头部与变形场联系,尾部与西南气流一致,干湿区与西北干冷空气一致,逗点云系与低空流场的关系是:大气低层环流中心与大气中层的涡度性逗点云系位置基本一致,与地面变形场相联,尾部为锋面云带。
斜压叶状云系:与高空槽前斜压区域相联系,状如植物叶子的云系,云系为一条较宽的云带,其北边界略成“S”形,西边界呈“V”字形缺口,“V”的北侧以中低云为主,南侧以低云为主。
变形场云系和细胞状云系由于在四川盆地影响很小,在此就不详细说明。
4 卫星云图上天气系统的分析
要生成云不但要有适宜的流场,还要有相应的水汽供应,所以我们不仅能用云图预报天气系统的移动,生消,而且还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它们的强度。
4.1 槽脊的分析
由于脊前为下沉区,所以对云有一种削弱作用,根据这一特性可以判定脊线位置,与此相对的是槽线,它一般定在云带后界,因为高空槽线的前后大气的垂直运动和气流有明显的改变,槽前为大片云区后界,槽后为无云区或少云区,槽的大小和云系的大小相对应,槽的运动和云系的运动相对应,槽的生消对应云系的生消,较强的槽,槽前云系密集深厚;较弱的槽,槽前云系稀疏松散,值得一提的是横槽云系,它表现为一条东西向的以中高云为主的云带,当横槽转向,由西北向东南移动时,云系变稠密,范围扩大,由于云图的时间间隔小,资料均匀性高,分布水平,同时反映环流和水汽的综合情况,对动力因子和热力因子的反映准,直观,所以根据云图来作槽的生消,移动预报是很准确的。
4.2 深厚高压系统的分析
云图上大片无云区对应天气图上的高压系统,如阻塞高压,副热带高压和夏季的青藏高压等,判断这些高压的生消移动既是天气预报工作中的重点,也是一大难题,大部分重大的灾害性天气都与此有关,这些高压的状态将直接决定转折性天气是否产生,一般深厚高压系统的移动和生消在云图上都有明显反映,当高压控制区为大片晴空区,说明高压稳定少动;故小扰动在其中无法发展,当有系统性中高云入侵高压后部,甚至直达高压中部时,说明深厚高压的某处已发生了变化,高压系统不再稳定,随后将移动或消亡,对于青藏高压来说,由于高原测站稀少,海拔较高,所以资料经常错、漏、缺,用云图来判断青藏高压的状况比较方便一些,当有中高云从高原东部或北部系统性入侵,入侵后发展时,就可判断青藏高压开始崩溃。
4.3 锋的分析
天气图上定锋面一直是难题,由于资料不连续,锋面往往定得五花八门,很少有一致的意见,通过云图不仅可以确定锋面的位置,而且还可以判断锋的强弱,生消及下垫面情况。
4.3.1 云图上冷锋表现为一条气旋性弯曲,长达数公里的云带,若前后整齐,冷锋就定在云带中间;前界整齐,则定在前界,后界整齐,就将冷锋定在后界,对四川盆地较有影响的是青藏高原—西南冷锋云系的移动,其移方式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种:伴有明显
冷锋云带的冷锋容易翻越高原,入侵西南;当冷锋云系主体在新疆,但其尾部已上高原,则容易直接翻越高原影响盆地;而高原西部少云或晴空(高空有脊控制),东部有云系时,冷锋容易东移,从偏北路径影响盆地;若锋面云带前方晴空区与中高纬的晴空区相重迭,冷锋移速明显减弱,高原上晴空区清楚,那么冷锋就不容易上高原影响盆地。
翻越高原的冷空气,引起绵阳地区的降水很小,锋后天气迅速转晴,而从偏东,编北入侵盆地的冷空气常常引起绵阳地区持续阴雨和大风。
4.3.2 云图上暖锋云系是3百到5百公里宽,几百公里长,长宽之比小,向冷空气一侧凸起的卷云覆盖区,卷云下还有大量中低云,云层厚,并伴有较大降水,暖区的顶端在云区由凸变凹的地方,暖锋的位置定在云区向北凸起部分的下方,且与云区中的纹线近乎平行4.3.3 云图上锢囚锋云系表现为一条宽几百公里,从暖区顶端出发按螺旋形状旋向气旋中心的云带,螺旋云带中心与气旋环流中心相重合,由于云带后部冷空气侵入,其后界整齐光滑,并伴有干舌,当云带后界清楚,就把锋定在后界,如果云带后界不整齐,锋就定在云带时里靠后的地方。
4.3.4 云图上静止锋云系表现为一条东西走向,移动很慢或与地形走向一致的云带,有时
云带前有枝状云,锋面一般定在云带前界;当云带附近出现积雨云时,锋定在积雨云北界4.4 高空急流也是天气学上一大难点,高空急流云系以卷云为主,集中于急流呈反气旋性弯曲的地方,其左界光滑,清楚,且与急流轴平行,在可见光云图上,急流云系左界有明显的阴影,而且暗影呈现反气旋弯曲的线状,急流轴就位于急流云系左界一个纬距左右的地方,急流轴与云系左界近乎平行。
5 个例分析
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云图在预报中如何应用1997年10月31日绵阳地区发生了一次
明显的降水过程(资料全是绵阳气象台当时所用)。
30日500hPa 08时亚欧图上,中高纬为两槽一脊形势,西槽位于乌拉尔山,东槽位于鄂霍次克海致至我国黄海一带,在我国东北有一低涡,河套附近有一减弱横槽,贝加尔湖至巴尔喀什湖之间为高脊控制,青藏高原为一暖性高脊,脊线在塔里木至拉萨一线,高原东部至盆地为西北气流控制,无明显冷暖平流,南支槽不明显。
700hPa 08时亚欧图上形势类似于500hPa图,盆地为一反气旋控制,无明显冷平流,仅能估计盆地反气旋东移后产生辐合。
08时东亚地面图上我国中部为宽大高压控制,青藏西部有几站雨雪,盆地东部大雾,高原大部为晴空少云区,高原中部几站有高云14时东亚区域地面图上,盆地以偏南风为主,无冷空气入侵迹象,高原为正24小时变压,在高原东部有+3hPa中心,在高原西部仅有一站24小时变压为-1hPa,另外高原上有几站零星雨雪,中部有几站测到高云。
但在云图上我们注意到青藏高原西部有一短波槽云系从早上08时开始快速东移,下午14时该云系已经移至高原中部并有所发展,且高原西部仍有中高云相继生成,说明高原上有波动产生发展500hPa图上中高纬高脊控制区在云图上大片晴空区,说明中高纬两槽一脊形势稳定,按“北脊南槽”理论可预计青藏高原上有波动生成,另外孟加拉湾至横断山脉有一中高云带发展,预示该处偏南气流的发展,据此认为次日盆地将有一次明显的降水过程。
31日08时500hPa图上,中高纬无明显变化,高原上有短波槽生成,成都转为西南风70
0hPah ,中高纬无明显变化,反气旋移至三峡一带,盆地为偏南气流,地面图上08时高原东至盆地西部有雨区向东扩展,14时盆地西部中部都有小雨。
6 小结
由上可见,云图因为具有准确,直观,空间上的连续和时间上间隔的特点,而在预报中广泛应用,使用云图可以及时发现不容易在天气图上分析出来的天气系统,揭露新的天气事实,它不仅能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而且延长了天气预报的时效,特别是对于四川盆地,由于西部受高原天气系统的影响,而以往的天气图资料中,高原测站相对平原来说要稀少得多,海拔又较高,影响资料的准确度,所以,对四川盆地的预报工作增加难度,卫星云图的正确使用,对提高四川盆地的天气预报准确度又增添了一份重要资料。
作者单位:肖宁绵阳气象台621000,赵勇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四分院气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