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柳永 雨霖铃

柳永 雨霖铃


1.背诵这首词。 2.自选意象,写一则表达离别
之情的片段。
这首词没有题目,你可以 给它取个题目吗?
别佳人
长亭别
诗词本是一家,那么大家能不能选取 《雨霖铃》中的意象,把这首词改写成 诗呢?试试看吧!
别佳人 帐饮都门外,相望兰亭边。凝噎留意处,执手望泪眼。 晓风杨柳岸,良景徒虚年。纵有千番情,更与何人言。
长亭别 寒蝉凄切骤雨歇,执手相望语凝噎。 杨柳晓风残月夜,那堪冷落清秋节。
品读:品意象,悟情感
“蝉声无一添烦恼,自是愁人在断肠” (宋代诗人杨万里《听蝉》)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 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象 征
悲苦
返回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 长亭
象 征
离别Biblioteka 返回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 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悲凉
返回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离愁
——苏轼《水调歌头》
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
——白居易《琵琶行》
返回
雨霖铃 宋代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
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 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
广 东 省 罗 定 市 泗 纶 中 学 徐 守 键
目录
壹 初读:疏大意,现图景 贰 再读:品意象,悟情感
叁 拓展:取题目,词化诗
初读:疏大意,现图景
本词是作者晚年赴屯田员外郎任时
作。宋仁宗颇好词,近臣有意拔擢柳永。在一 次宫廷宴会上叫柳永按仁宗的旨意填词。柳作 了一首《醉蓬莱》,其中“此际宸游,凤辇何 处”一句正与御制的真宗挽词暗合,仁宗感到 不快,以此对他冷淡。所以柳永只做了一个小 小的屯田员外郎,为此词人在赴任时的那种羁 旅行役之情,沦落飘泊之感是可以想见的,何 况又要与自己心爱的人相别。宦途失意的压抑 ,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内心充满哀 怨,于是作此《雨霖铃》以寄别恨。
人千辰年晓醒冷古沉千凝看发 饮歇晚切
说种好 风何落伤楚里噎泪 无
风景 残处清离天烟 眼 绪
情虚 月 秋别阔波


更便应此杨今更多暮念竟执兰留都骤对寒
与纵是去柳宵那情霭去无手舟恋门雨长蝉
何有良经岸酒堪自沉去语相催处帐初亭凄
人千辰年晓醒冷古沉千凝看发 饮歇晚切
说种好 风何落伤楚里噎泪 无
风景 残处清离天烟 眼 绪
借浩淼迷茫的烟波暮霭来表现离人黯淡的离 愁。邈远之景,衬托出情人相见无期,自己 前途茫茫的惆怅。
此句结构上有何作用? 承上启下,既是总结上片的离别情景, 又是为下片写别后情景作铺垫。
此句艺术手法分析。 从眼前所见写起,又想象行舟后所见之 景,半虚半实,虚实结合。
返回



更古
那伤
清 秋
堪 冷 落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象 征

返回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诗经》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谐 音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返回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更便应此杨今更多暮念竟执兰留都骤对寒
与纵是去柳宵那情霭去无手舟恋门雨长蝉
何有良经岸酒堪自沉去语相催处帐初亭凄
人千辰年晓醒冷古沉千凝看发 饮歇晚切
说种好 风何落伤楚里噎泪 无
风景 残处清离天烟 眼 绪
情虚 月 秋别阔波


更便应此杨今更多暮念竟执兰留都骤对寒
与纵是去柳宵那情霭去无手舟恋门雨长蝉
何有良经岸酒堪自沉去语相催处帐初亭凄
情虚 月 秋别阔波


“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 的,大凡一首好诗或好词, 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 特的意境、风格。”
——别林斯基(俄)
读罢,你的脑中闪现出哪些画面? 请画出你想象到的图景。
别前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 饮无绪,留恋处,兰 舟催发。
别时
执手相看泪眼,竟 无语凝噎。念去去 、千里烟波,暮霭 沉沉楚天阔。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 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 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 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 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 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①对长亭晚:面对长亭,正是傍晚时分。 ②骤雨:阵雨。
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 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把“执手”换成 “握手”或“牵手”好吗?为什么? 握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牵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请两位同学来表演这三个场景。
你能找到相似意境的诗句吗?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苏轼《江城子》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此时无声胜有声,说是“无语”,其实有千 言万语。柳永和恋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悲痛得说不出话来。你能试着代他说两句吗? 请展开想象写一写,和大家分享。
返回
念去去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那千里烟波之上是沉沉暮霭,那沉沉暮 霭之上是空阔楚天,与无边广漠相对的 是一叶行舟和孤寂行人,此时他的内心 是怎样的?
分析这首词的艺术手法 情景交融 虚实结合
拓展:取题目,词化诗
《雨霖铃》这一词调,本 来是唐太宗时教坊大曲名, 一作“雨淋铃”。来源于唐 明皇李隆基与其爱妃杨玉环 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唐明皇 在南下逃亡的途中,迫于当 时的形势,不得已在马嵬坡 缢死杨玉环。后唐玄宗入蜀 ,到了斜谷的时候,霖雨连 日,他经过秦岭栈道,耳闻 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创 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 思。
离 别

此句点名了离别的主旨 和离别的时间,秋天。黯 然销魂者,唯别而已,更 何况在秋天离别,要知道 离人心上一个秋,秋天离 别更增添哀愁。
返回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这一句被词评家贺裳称为“千古俊句”。 “酒”无味,“柳”留人,“晓风”秀丽, “残月”凄迷。作者借景抒情,用这些意象集 中渲染了自己借酒浇愁、苦闷难捱的愁苦心情。
字 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 词 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解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 释 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即是“凝咽”。 ⑦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⑧暮霭:傍晚的云气。 ⑨沉沉: 深厚的样子。 ⑩楚天:战国时期湖南、湖北、江苏、浙江一带属 于楚国,这里以“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 ⑾清秋节:萧瑟冷落的秋季。 ⑿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此指年复一年。 ⒀风情:情意。情,一作“流”。
别后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 堪、冷落清秋节!今宵 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风残月。此去经年,应 是、良辰好景虚设。便 纵有、千种风情,更与 何人说?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
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
原 文 释 义
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 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 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 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 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此句艺术手法分析 设问 虚实结合
返回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良辰好景为何会虚设? 因为无人共赏。 千种风情与何人说? 爱人不在,满腔心事不愿 说,不可能对同桌说千种风 情吧!
返回
上阕主要是写临 别时难分难舍的 情景。 (离别难)
下阕主要是写别 后的孤寂凄清的 情景。 (思念苦)
( 李清照《声声慢》 )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
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象 征
凄凉
返回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 楚天不断四时雨,巫峡常吹千里风。
——杜甫《暮春》
象 征
凄凉
返回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