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孔雀轻轻跳》教案
李可艾西外小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演唱傣族歌曲,体会傣族歌曲的风格特点。
2、能力目标:能用优美的情绪演唱歌曲,并能对歌曲进行创编、表演。
3、情感目标: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热爱生活。
教学分析:
《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傣族儿童歌曲,乐曲采用欢快的2/4拍,五声调式。
歌曲采用规整的节奏以及优美的旋律描绘了傣族儿童在小溪边同孔雀一起跳舞的快乐情景,刻画了一幅美丽、幸福的生活画面。
教学重点:
用活泼、优美的情绪演唱歌曲,并用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
教师: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学生:音乐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用琴声问好。
二、兴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给大家跳一段。
教师:孔雀是傣族民众心中的吉祥鸟。
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孔雀的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
傣族把象征爱情的孔雀叫太阳鸟,孔雀就是他们的标志性图案。
孔雀舞是傣族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
傣族的许多村寨都有擅长于跳孔雀舞的人。
孔雀是聚居在西南边陲的傣族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标志,一直被视为吉祥、幸福的象征。
教师:傣族有美丽的孔雀作为名族的象征,相信他们的风度人情也像孔雀一样美丽动人。
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感受傣族的风土人情和动听的音乐。
(点课件)
三、学习歌曲
1、播放歌曲《金孔雀轻轻跳》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听后告诉老师?。
设问:什么情绪?(高兴、幸福、优美的).
2、学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教师:同学们读的真好,相信你们唱的更好!
A:跟着课件的范唱,进行模唱.
B:难点乐句指导
C:完整演唱歌曲
随伴奏音乐完整演唱,掌握歌曲的速度、情绪。
演唱提示:要唱出傣族歌曲的风格特点。
D:巩固歌曲四人小组练习——全班齐唱
四、创编舞蹈
引: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少数民族的人们个个多才多艺、能歌善舞。
傣族的孔雀舞也特别精彩,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由舞蹈艺术家杨丽萍老师带来的《雀之灵》精彩片段,同学们一定要认真看,等会儿有任务的。
播放课件(2分钟)
师:好看吗?任务来了,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为第一段歌词创编舞蹈动作。
小结:
今天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不仅学会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还为它创编了舞蹈。
因为傣族人们特别注重环保,所以我们以后想要留住身边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应该向他们学习。
金孔雀轻轻跳》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节拍为2/4拍,一段体结构,属五声E宫调式,曲调清新优美,旋律多以三.五度音程进行,如第一乐句:31 35|5-| 36 12| 2-|,第四乐句6 33| 12 2| 16 12| 2 -|。
配以XX XX| X-|为主的节奏,自然,流畅,好似傣家小姑娘与小孔雀
那轻巧的舞步,姿态翩翩,整首歌曲如同描绘了一幅秀丽的图画,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
2、教学目标
根据音乐新大纲的要求,重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感受理解,表现欣赏音乐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我对本课教学制定出以下教学目标:
(1)思想教育:让学生在清新优美的旋律中,感受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培养他们爱护动物的意识,
并从优美的舞姿中领悟到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道理。
(2)技能训练:①指导学生用柔和、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②用铃鼓、磁铃为歌曲伴奏;③学习傣
族舞的基本动作,自己创编舞蹈。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歌曲并能用柔和、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歌曲中同节奏、同歌词,但不同旋律的最后两乐句的比较:6 33| 12 2| 16 12| 2 -|和6 33| 12 2| 31 61| 1 -|
4、教具准备:
光碟、录音机、头饰、拼音卡片,孔雀扇、铃鼓、磁铃。
二、说教法
1、情景导入法。
老师创设孔雀跳舞情景,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学习新课的趣味感、新奇感。
2、旋律模唱法:教师分乐句弹奏出歌曲旋律,要求学生用“la”音模唱出与音高、节奏完全相同的旋律,如第一乐句,教师弹31 35| 5 -| 36 12| 2-|,学生模唱“la……”这样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音准节奏
又能培养学生音乐记忆力。
3、手势感受法:为了突破歌曲的难点,最后两乐句在音高上不同,我采用了孔雀手势法进行教学,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认识化难为易,也体验到音乐课中的趣味感。
三、说学法
1、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指导学生学习歌曲的过程中,重在让学生通过闭目聆听音乐,从中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再跟琴模唱找出歌曲较难唱的乐句,分析视唱化难为易,最后亲自尝试,完整并带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群体合作法。
在创编舞的过程中,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发挥其独特的才华,鼓励他们互相帮肋、互相启迪、互相促进,发挥其群体力量,增强他们的交往能力,达到共同提高。
四、说教学程序
(一)组织教学,音乐常规,老师弹琴,学生做小鸟飞的动作进入教室,然后跟老师一起作律动《早上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氛围的浓厚。
(二)基本训练。
为了保护儿童的嗓音,在学唱前,应充
分让学生打开歌喉,以免拉伤声带,由于低年级学生对枯燥的练声曲目不感兴趣,我把练声曲目敢编成儿童喜闻乐见的动物朋友,歌唱前提示学生挺胸、收腹,嘴打开。
这样既为学习本课歌曲作了适当的铺垫,也达到了保护儿童嗓音的目的。
(三)导入新课。
老师戴上头饰,做几个孔雀活动的动作,请同学猜猜是什么动物。
学生猜出后,告诉他们:今天要学习一首关于孔雀欢舞的歌。
(四)新课学习
1、音乐范读歌词,让学生从视觉上听觉上理解歌曲,简述歌曲大意,重点理解“展翅开屏”和“傣家”
两词的意思。
2、学习歌曲: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新歌的兴趣,老师有感情的范唱一遍,然后放录音,请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用手轻轻点拍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
接着老师用琴声带领学生用“La”音模唱旋律,找出歌曲中容易唱错的两乐句:“6 33| 12 2| 16 12| 2 -|”和“6 33| 12 2| 31 61| 1 -|”。
3、难点乐句教学:请学生试着打一下两乐句的节奏。
两乐句旋律上的不同主要通过孔雀手势法来感受。
这样充分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4、大胆尝试,用柔和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在熟悉节奏旋律后,解决了难点的基础上,学生对歌曲的学习已是轻松自如了。
在此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练习唱歌:齐唱、分组唱、分男女生唱、个别演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演唱才能。
5、成立简易乐队。
在唱好了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用一些简易乐器为歌曲伴奏,利用铃鼓、磁铃为歌曲伴奏。
老师用铃鼓示范,磁铃主要用在打击长音处。
学生分组练习用铃鼓和磁铃为歌曲伴奏。
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也使他们有一定的成就感。
6、创编活动:美的旋律、美的歌词更需要美的舞姿。
为了激发学生学舞的兴趣,老师随音乐表演一段,然后重点把傣族的几个基本动作给学生示范一次:孔雀鹤立、孔雀开屏、傣族舞语汇,鼓励学生三五个一组,互相启迪、创作,老师指导、观察,请一些创编的好的同学在前边来表演,音乐再次响起,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各尽其能、各得其乐、各有所获。
整节课都让学生处于愉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