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一、定义所谓关系型话题作文,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作文形式,在具体操作上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不可顾此失彼。
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误区误区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既然是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时就应当重点把握话题内部两个关系之间的关系,关涉两点,在两点之间寻找突破口。
而我们的考生在审题时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恰恰是割裂了两者的联系,在行文时大谈一点,却对另外一点置之不理,以致造成偏题、离题。
如浙江省2004年高考话题作文“人文素养与发展”,话题内部存在一种条件关系--人文素养的高或低,制约着发展空间的大小。
考生在审题时即要全面审视这种条件关系。
但从考生作文来看,许多离题作文都没有能从两者关系入手,而是或空谈人文素养,或大侃发展,这种“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最后造成严重失分。
误区二:泛论关系,不见重点。
有的考生在行文中泛论关系,最终使文章陷入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的泥潭。
关系型话题作文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004年高考全国卷话题作文“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在审题时考生当然应准确把握两个关系肢间的关系,如果考生在审题时能以“遭遇挫折”为侧重点,能够从如何对待挫折这个角度切入去行文,而不是流于表面的于两者关系泛泛而谈,那么文章将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有力的拓展。
误区三:另起炉灶或偷换话题。
有些考生根本不了解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彻底抛开了话题,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广东卷要求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作文,有考生由引出话题的那则冯妇的寓言推出一个结论——应该了解实际情况后再采取行动,做事不能太轻率。
以为这样就符合题意,其实是完全理解错了。
另外,注意偷换概念。
换词也应尽量避免。
即使是同义词也应尽量用话题中的词,以免产生曲解。
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间的关系对立统一关系:是非取舍关系:并非绝对关系:并列共存关系: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
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
“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
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
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
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或“扬此抑彼式”。
“偏见与关爱”“自信•自满•自卑”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
而对“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3.并非绝对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
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
“痛苦与成功”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
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
4.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
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
“成人与成才”“和而不同”对“成人与成才”也要理解为“要成人,更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后要成才”。
再如“和而不同”,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练习】1、明确关系类型并进行简单审题(必做题)。
作文话题1:“平凡与伟大”作文话题2:“向前看与向钱看”作文话题3:“名师与高徒”作文话题4:“人不可貌相”与“人靠衣装马靠鞍”作文话题1:“平凡与伟大”;对立统一:没有平凡,也就没有伟大;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于平凡;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作文话题2:“向前看与向钱看”;是非取舍:则要理解为“要一切向前看,决不能一切向钱看”。
作文话题3:“名师与高徒”;并非绝对型: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
作文话题4:并列共存型:既要加强内在修养,也应注意必要的修饰。
材料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如同一朵玫瑰,每片花瓣代表一个梦想,每根花刺昭示一种现实。
——法国作家阿尔弗莱•德•缪塞请根据阅读后的感受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标题;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这是一个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题,而且从整体上来理解,蕴含着一个关系性话题:梦想与现实。
有的同学可能抓住“生活如同一朵玫瑰”这句来立意,那就应该想想,缪塞为什么这样比喻生活。
他之所以把生活比作玫瑰,那是因为他认为生活中有梦想,有现实;梦想像玫瑰花瓣,现实如玫瑰花刺。
因此,可从整体上作如下立意:既要有梦想,又要立足现实(依托现实)。
若抓住“每片花瓣代表一个梦想”这句,可侧重“梦想”作如下立意让梦想照亮(改变)现实。
要知道越是现实如刺,越需要有梦想来激励自己指引自己。
或者说,现实难免让人沉沦,只有心怀梦想,才能拥有一个美丽人生;或者说,之所以感到生活美好,那是因为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还有梦想若抓住“每根花刺昭示一种现实”这句,可侧重“现实”作如下立意立足现实或依托现实,才能实现梦想。
梦想再美好,如不立足现实,梦想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或者说,人只有经受严峻现实的考验,才能开出最美的人生之华。
作文中存在的问题1、没有揭示二者的关系:①如梦想与现实让人奋进;梦想与现实让人成功;②中心论点:梦想与现实;分论点(坚守梦想,执着前行;面对困难,永不言败;坚守梦想,勇于挑战)2、只偏重一方去写,而一点没涉及另一面,如只谈梦想,或只谈现实;3、把现实等同于困难挫折失意来写;4、标题拟设不当:如何拟一个好标题?一. 好文题的标准:(一)准确、鲜明标题应紧扣文章内容,一目了然。
标题决不能作摆设,更不能让人摸不着头脑。
而应紧扣话题、有的放矢。
在给材料的作文中,文题须切合材料的内涵,或抓住材料的中心话题。
标题的准确与否,与审题正确与否密切相关。
一般说来,审题出现偏差往往在文题上有所反映。
如果对材料把握不透,最好拟非论点式的题目,如“由……想到的”、“从……谈起”、“有感于……”等。
(二)新颖、生动标题应不落俗套,让人耳目为之一新,激起阅读兴趣。
作文的题目与文章的立意、构思的角度密切相关、相辅相成。
巧的立意、巧的构思才会拟出巧的题目,反之亦然。
所谓“题好一半文”即是此意。
(三)简洁、凝练标题应短小精悍,醒目上口,给人广阔的联想空间。
可引用蕴含哲理的古诗文、名句做文题,如《满招损谦受益》、《祸患常积于忽微》等。
(四)含蓄、隽永标题应含义丰富、耐人寻味,又富有启发性。
一般化的题目、太实在的题目以及抽象的题目,要尽量给它们披上形象的外衣,使人一见而生清新之感。
如《人生离不开自立》可改成《自立——人生的风帆》,《谈理解》可换成《搭起通向理解的五彩桥》,《走出自卑》可修饰为《天空中也有你的星座——走出自卑》。
二、拟题的要求:标题范围尽量要小,要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不要太大太泛;要合理出新。
如果标题太大,可以采用副标题的方式加以限制。
标题不能过长,一般不要超过8个字,标题过长则显得松散。
比较好的标题1、梦想如花,现实如刺2、怀揣梦想,正视现实3、梦想以现实为基础4、认清现实,方能成就梦想5、残酷现实铸就美丽梦想6、让梦想照亮现实7、用梦想的力量打败现实的苦难8、梦想在现实中绽放9、接受现实,成就梦想10、触摸现实,让梦想开花11、立足现实,坚守梦想12、摘掉现实之刺,绽放梦想之花5、结构不美观:段落过长,三、四段式;一句两句一段式;大头式,长尾式等;6、中途易辙,写作思路混乱:开头写了理想与现实,写着写着转移到成功与失败,如何战胜困难等方面;7、卷面字迹字数等不合要求;8、偏题跑题很严重(1)成功需要付出(2)勇于拼搏,实现梦想;(3)脚踏实地,永不言弃;(4)梦想的力量;(5)梦想要苦难来凝练;(6)为梦想而活;(7)奋斗成就梦想;(8)梦想与困难同在;(9)生活因梦想而美丽;(10)走向成功,坚强面对挑战;(11)风雨过后的彩虹;(12)脚踏实地,才能成功;将叙议进行到底-----作文材料的运用段落构成论点+材料提引句+事例(叙述+议论分析)一、议论文材料运用的原则高度概括宁用一百字写三个材料,也决不用一百字写一个材料。
二、议论文材料运用的方法一)、会安排(二)、会叙述(三)、会议论一)会安排善于使用材料提引句聪明的考生,在提出论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之后,常从整体入手设计并列的材料提引句,从而将相关材料整合成一个整体。
论点+材料提引句+事例(叙述+分析)论点+翻开历史的卷帙,风云人物纷至沓来+事例放眼现实的世界,杰出青年济济一堂+事例遥望未来的天空,灿烂群星魅力四射+事例论点+这是历史的诗+事例----这是现实的画+事例---这是高雅的乐+事例----温馨提示1、要按一定的条理去设计提引语(按逻辑顺序,不可重复)2、要按一定的条理去安排事例自然社会古今中外个体集体特殊一般(二)、会叙述A、剪裁舍弃法B、挖掘增补法C.概括排比法剪裁舍弃法根据论证的需要,对典型事例进行剪裁处理,舍弃次要信息,添加和主题有关的信息。
材料要善于抓住机遇被誉为“科学幻想之父”的法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家凡尔纳,十八岁时在巴黎学法律。
有一次,他参加了一个上流社会的晚会。
当他从楼上走下来的时候,童心未泯的凡尔纳像孩子一般从楼梯扶手上往下滑,结果撞在一个胖胖的绅士身上。
此人正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
从此,凡尔纳结识了大仲马,并在大仲马的影响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就是一个善于抓住机遇的典型。
(材料提引句)他十八岁在巴黎学法律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参加了一个上流社会的晚会。
当时,凡尔纳从楼梯上往下滑,正好碰在法国大作家大仲马的身上。
(材料)这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兴奋不已,他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是命运之神的安排,必须抓住它。
于是,凡尔纳主动结识大仲马,并在大仲马的影响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成为一代著名科幻小说家,被誉为“科学幻想之父”。
凡尔纳终生庆幸自己能抓住那次机遇。
(扣题)练习1:报载:19 世纪末的最后几个年头,美国康乃尔大学做过一个有名的实验,实验人员把一青蛙冷不防丢进煮沸的油锅里,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之际,奋力跃出锅外安然逃生!可半小时后,他们把这只死里逃生的青蛙丢进放满冷水的大锅里,并在锅底偷偷地加热,把青蛙置于温暖、舒适的“安乐窝”中,青蛙开始还悠悠地享受“温暖”,等到它意识到危险时,却全身无力,欲跃不能,终于葬身锅底。
以“逆境与顺境”为话题进行裁剪舍弃(材料提引句)逆境可以激发斗志,而顺境则会使人在安乐中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