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手术室血液制品的安全管理

新手术室血液制品的安全管理


血液制品的输注管理
❖ 3)受血者配血试验: 我国2000年《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规定: 受血者配血实验的血标本是输血前三天之内的 凡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 缩白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都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血液制品的输注管理
❖ 4)血液的发出与取血:必须共同核对病人的住院号、科室、床号、姓名、 性别、血型、血液种类、血袋号、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量、采血日期及 血液质量。准确无误经双方签字后方可发出使用。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 保存在2-6度冰箱内至少7天,以便查找输血反应的原因
❖血液制品的输注管理
❖ 2)抽血:确定输血后有护士持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病人后采集血 样。采集前后仔细核对标签。有专人送交血库,并逐项核对。
血液制品的输注管理
❖ 有输血或血制品的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核对时要让患 者或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至少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
❖ 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二,血小板 三,白细胞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四,血浆 ❖新鲜液体血浆 ❖新鲜冰冻血 ❖普通冰冻血浆 ❖冷沉淀
手术及创伤输血
❖ 浓缩红细胞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 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经 纠正的患者
❖手术及创伤输血
❖ 血小板用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 采血样时应核对标签号、姓名与配血单是否相符,无误后将血标本与 配血单送血库。
4.手术室输血制 度
❖ 1、已备血患者由麻醉 医师下达电子医嘱,巡 回护士处理医嘱并打印 取血单;未备血患者紧 急用血时由麻醉医师开 具用血申请单及电子医 嘱,巡回护士遵医嘱抽 取血样,打印取血单送 输血科配置。
手术室输血制度

2.血液制品管理 条例
❖ 第十条 单采血浆站必 须对供血浆者进行健康 检查;检查合格的,由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 部门核发《供血浆证》。
❖ 供血浆者健康检查标准, 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制定。
2.血液制品管理条例
• 第十六条 单采血浆站采集的原料血浆的包装、储存、 运输,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
取血人员携带病历、取血单前往输血科核对取血 ↓
取回的血交护士站护士,由护士站护士查对后送入手术间 ↓
巡回护士和麻醉师两人核对﹙三查、八对﹚、双签名 并完成血液接收 ↓
巡回护士逐袋输注,完成电子输血流程记录并打印 ↓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出现输血反应及时采取措施并记录 ↓
用后储血袋返回血库,统一保存并毁形
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贮存温度及时间
血液制品
全血和红细制剂 全血和红细制剂 洗涤红细胞 浓缩血小板 浓缩粒细胞 新鲜冰冻血浆,冰冻血浆,冷沉淀 低温冷冻红细胞
贮存温度 2~6摄氏 2~6摄氏 2~6摄氏 20~24摄氏 20~24摄氏 <-30摄氏 <-65摄氏
贮存时间 21天ACD 35天 24天 7天 24小时 一年 十年
❖ 核对无误后,发血者与 取血者双方在输血报告 单上签字,同时,取血 者在《交叉配血实验结 果登记表》领血者一栏 中签字。
血液制品的输注管理
❖ 有下列情形者不得发出: a、标签破损、漏血 b、血袋有破损、漏血 c、血中有明显凝块 d、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e、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状物或粗大颗粒 f、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g、红细胞呈紫红色 h、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5.成分输血
❖ 血液由不同血细胞和血浆组成。将供着血液的不同成分用科学放法分开,根据病人 病情的实际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称为成分输血
❖成分输血
成分输血的优点; ❖疗效好 ❖副作用小 ❖节约血液资源 ❖便于保存和运输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一,红细胞 ❖浓缩红细胞(CRC) ❖少白细胞红细胞(LPRC) ❖红细胞悬液(CRCS) ❖洗涤红细胞(WRC) ❖冰冻红细胞(FTRC)
❖ 2、手术室专职取血人员携 带病历、取血单、取血箱 前往输血科取血。核对患 者姓名、床号、住院号、 交叉配血结果、血型、血 量,双方签字后取回。
❖ 3、保证取血途中血液不无 失,无破损、无剧烈震荡。
手术室输血制度
❖ 4、取血人员将取回的血交给手术室护士站护士,由护士站护士查对后送入手术间。 ❖ 5、输血前由护士和麻醉师双人分别在操作前、中、后进行三查八对:(三查)查血的有
❖血液输注过程注意事项
❖ 8) 输注前将血袋内的血液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 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
血液输注过程注意事项
❖ 9) 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 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 血继续输注。连续进行血液成分输注时,输血器应该至少12小时更换 一次。若温度很高,其更换频率应该更高。
手术室血液制品的 安全使用及管理
血液制品管理
1、血液制品的概念 2、血液制品管理条例 3、我院的输血程序及要求 4、手术室输血制度 5、成分输血
前言
❖ 血液是维持生命活力的重 要物质
❖ 是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保持血压和维持有效血液 循环的基础。
❖1.血液制品
❖ 血液制品属于生物制品范围,主要指以健康人血液为原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 化技术制备的生物活性制剂,是宝贵的人源性生物类药品。
效期、血的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血型及 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和剂量。
❖手术室输血制度
❖ 6、输血前检查输血袋是否严密,有无破损和漏血,若发现血液有颜色的改变、混 浊、溶解,不得使用。
血液接收
输注开始
手术室输血制度
❖ 7、连续输注不同献血者的血液时,两袋血之间需用0.9%无菌生理盐水将 输血管路冲洗干净。
血液输注过程注 意事项
❖ 11) 一般情况下,输血 不必加温血液(但大剂 量输血、新生儿换血治 疗及冷凝集患者输血要 加温输血)。
❖手术及创伤输血 ❖ 新鲜冰冻血浆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病人
❖手术及创伤输血
❖ 全血用于急性血液大量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病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自体输血
❖ 自体输血可以避免血缘传播和免疫抑制,对一时无法获得同型血的病人也是唯一血 缘
自体输血的类型
❖ 贮存式自体输血 ❖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 回收式自身输血
血液输注过程注意事项
❖ 10)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在开始输注4小时内完成。输血前15分钟要慢, 一般为2ml/min,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一般 为5-10ml/min,年老体弱、婴幼儿及有心肺功能障碍者,一般为12ml/min,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输血初期10-15分钟或输注30-50ml血液时,必须有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有无 不良反应。如果发生输血不良反应,须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主管医师及时 诊治,同时通知输血科做必要的原因调查。
❖ 8、给病人输入的血必须经过输血器,血液内不得添加任何药品。
❖手术室输血制度

9、输血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根据医嘱调节滴数。

10、输血中严密观察病人,出现输血反应及时报告医生。
❖手术室输血制度
❖ 11、输血后的储血袋及时返回血库,统一保存并毁形。
手术室输血流程
麻醉医师下达输血电子医嘱 ↓
巡回护士打印取血单并登记记录 ↓
血液制品的输注管理
❖ 血样送到输血科后应由送血样人员和输血科人员一起核对以下信息: ❖ (1)血样信息与申请单信息是否一致。 ❖ (2)血样标识的完整性。 ❖ (3)采血管及采血量及有无溶血。 ❖ (4)双方核对无误后,送检科室和输血科人员填写《临床标本接收登记表》并签字。
血液制品的领取
❖ 科室医护人员或医院指 定送检人员持取血单和 专用取血箱取血,并与 输血科人员共同核对
备血。
• 2)根据医嘱巡回护士通知输血科配血

登记。
• 3)由指定人员按取血单送血库去血。
• 4)取回的血制品由巡回护士和麻醉师共同核对后输入。并在输血单上 双签字。

输血要求
❖ 手术中病人需要使用血液制品时,应现配现用,专人取血严格输血查对制 度,把好输血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保证病人安全使用合格的血液.
安全管理
❖ 生物体的生理变化和病理变化往往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所以血液成分的 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为了保证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收集的血液必须按国际标准进行综合检测。
❖血液的检测项目
❖ 血型、甲乙丙型肝炎、艾滋病病毒、人类T细胞性白细胞病毒、梅毒。
2.血液制品管理条例
❖ 第一章 总 则 国务院令第208号 ❖ 第一条 为了加强血液制品管理,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保
血液输注过程注意事项
❖ 1) 参与输血过程的护士需符合资质要求。 ❖ 2) 血液标本按要求一次一人一管,抽足血量,不
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
血液输注过程注 意事项
❖ 3) 抽血时对化验单与 患者身份有疑问时,应 与主管医生、当值高年 资护士重新核对,不能 在错误化验单和错误标 签上直接修改,应重新 填写正确化验单及标签。
血液制品的输注管理
❖ 5)输血安全: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均需仔细核对病人 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血型、配血报告、 献血者姓名、血量,密切观察有无输血反应的发生,及时 处理。
PDA输血查对执行扫描流程
手术输血程序及要求
• 手术病人用血程序:
• 1)手术医生术前履行申报手续 输血科

❖ 4) 血标本送检需由资 质护士完成。
❖血液输注过程注意事项

5)

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