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法司考专题 ppt课件

民法司考专题 ppt课件

民法专题讲座
• 1、民法的基本原则 • 2、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 • 3、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 • 4、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 5、自然人的人格权 • 6、物权总论
案例:
大江建筑公司根据省内基本建设计划,与省水泥厂签订 了批量供应水泥合同。双方约定,下一年,由省水泥厂 供应大江建筑公司高标号水泥1,000吨,全年分4批用 火车发运,每批250吨,运费和货款每半年结算一次。 第2年春节一过,水泥厂就向建筑公司发运了300吨水泥。 但由于3月至10月是水泥销售旺季,市场上就水泥而言 是卖方市场,议价水泥价格不断上涨,产品供不应求, 水泥厂就先满足议价水泥合同的供应,直到10月底前都 没有再向建筑公司发运水泥。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建 筑公司数次去电去人催货,而且一到6月份就主动将运费 和货款全部结清后汇去。但水泥厂还是不发货。
基本原则
而水泥厂则认为,原合同只规定了全年的1,000吨水 泥分四批发运,并未明文规定应每季度必须发一次。 我们前三批共发水泥750吨,说明我厂依约履行了自 己的义务,现已该向你们发运最后250吨水泥了,所 以你们无权拒绝受领。我厂目前产品积压也很严重, 我们也有自己的困难,未履行的合同部分不能随意变 更和解除。 正在双方协商中,12月初,水泥厂又向建筑公司发出 通知运来250吨水泥。由于建筑公司的仓库放不下, 只好堆放于火车站的储货场,被罚了一大笔钱。偏偏 又遭阴雨,建筑公司无奈,只得将这批水泥降价处理, 以免全部报废。
宣告死亡
11月12日,陈乙同本厂职工马戊结婚,并将自己的全部财产带 到后夫家(包括继承王甲的部分)。2012年3月,马戊在一次意 外事故中死亡,陈乙又变成了孤身一人,并且没有再婚。2012 年8月,陈乙因生活所迫,将继承王甲的洗衣机卖给了邻居张甲。 2013年2月4日,王甲突然从外地回到家中,向当地人民法院提 出申请要求撤销对他的死亡宣告,恢复与陈乙的夫妻关系及王 丙的父子关系,同时要求返还其个人财产。 [问题] 1.王甲与陈乙的夫妻关系能否自行恢复? 2.王甲与王丙的父子关系能否自行恢复? 3.王甲要求返还其个人财产的主张能否得到实现?
基本原则
水泥厂发货后,就派人来催要下半年的运费和货款。建 筑公司认为水泥厂强行发货,以既成事实,迫使别人受 领,是损人利已,嫁祸于人。故坚决拒付货款。双方相 持不下,省水泥厂以大江建筑公司不执行合同约定,拒 付货款为由,起诉到法院。建筑公司则以水泥厂不恰当 履行提出 反诉,要光水泥厂承担违约责任,并要求单方 解除第四批水泥的合同履行义务。
基本原则
• 案例:
• 某商场有抽奖活动公告,特等奖奖180升容声电冰箱一台。 张某参加活动,或特等奖,结果商场奖给他一台旧冰箱。 因此,与商场发生纠纷。商场的理由是:活动公告中已写 明,活动条款的解释权属于活动的主办单位商场。问:本 案应如何处理?
• 案例:
• 李某、王某同系个体建筑老板张某的雇工。2007年6月 20日中午,张某请李某、王某同到一家餐馆吃饭时,李某 说他能在半个小时内喝完10瓶啤酒。王某不信,拿出自己 购买了才3天的手机说:“你要能在半个小时内喝完10瓶 啤酒,我刚买的这部手机就归你。”说毕,王某掏出自己 的手机放在李某面前。李某听后,即让餐馆服务员拿来10 瓶啤酒,并在规定时间内将啤酒全部喝完。张某见李某喝 完啤酒,拿起手机问王某说话算不算数,王某拍拍自己的 胸脯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罢,让张某把手机 交给李某。事后,王某反悔,在多次与李某交涉无果的情 况下,将李某诉至法院,要求李某退回自己的手机。

• 3、萧某无权将此笔钱用于购买股票。理由是:根据《民 法通则》的规定,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 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 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萧某购买股票井非为被监护人 的利益,故其无权将此笔钱用于购买股票。
• 4、商场不能以南某某是未成年人为由拒绝兑奖。根据 《民通意见》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 力人接受奖励、赠与、报酬,他人不得以行为人无民事行 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为由,主张以上行为无效。在 本案例中,南某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购买洗发 水获得奖券中奖的行为,是一种纯获利益的行为,根据法 律的规定,他人不得主张无效。因此,商场不能以南某某 是未成年人为由拒绝兑奖。

问题:
• 1、南莱某购买洗发水的行为的法律效力如何?奖金究竟
属谁所有?为什么? 2、南某某购买钻戒的行为的法律效力如何?萧某能否要
求退货?为什么? 3、萧某是否有权持此笔钱用于购买股票?请说明理由。
• 4、假设南某某没有告诉萧某,直接到商场领奖,商场 能否以南某某是未成年拒绝兑奖?
答案:
• 1、南某某购买洗发水的行为属于与其年龄、智力及精神健 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行为,所以有效力。

• 第二天,南某某与萧某发生争执,南某某一气之下,便偷 偷将柜子中的5000元钱拿出,到商场中购物消气,其见到 商场中正在促销钻戒,便花了4800元买了一只钻戒。几天 后,萧某要购买股票,想用箱中的钱,却发现箱中的钱已 不见,于是质问南某某,南某某在质问之下说出真相。但 南某某认为钱是自己中奖所得,自己有权决定想买什么就 买什么。萧某则认为南某某还小,钱应当由自己和南某某 的父亲支配。于是马上拉着南某某到商场,说南某某购买 钻戒未征得父母同意,要求退货。售货员说钻戒售出无法 退货。
• 设备运到后,某甲发现眼下搞塑料制品生产还不如倒卖 塑料加工原料钱来得快,所以某甲将自己购进的塑料加工 机械租给了同村的塑料加工专业户某丙,利用某乙这一笔 不要利息的借款,自己去倒卖塑料加工原料了。
• 快到半年了,某乙见某甲有钱作买卖却无钱还他,就上门 索款。某甲觉得赖帐更有利,反正用多长时间也不必付利 息,就说原来在借条上写得很清楚,设备安装好开工后的 第二个月才还钱。现在设备有了,但原料还没搞足,所以 还开不了工,故等过几个月后原料全搞到了,开工后才能 还钱。我想咨询您一个问题,那就是某甲能否以没有开工
宣告死亡
根据行为(合同行为)的效力
(指已成立的对当事人乃至第三人的法律后果)
有效行为
无效行为
效力待定
可撤销可 变更行为
有效行为
成立要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 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 利益
无效行为
特征:
1.违法性 2.自始无效 3.绝对无效 4.当然无效 5.不得履行性
效力待定行为
指合同虽已成立,但其效 力能否发生处于不确定状态,尚 待有追认权的第三人同意或者拒 绝来确定的合同。
种类:
1.限制行为能力人所订立的合同 2.无权代理人所订立的合同 3.无权处分合同 无权代理人的情形: (1)超越代理权 (2)无代理权 (3)代理权终止 注意;表见代理
可撤销可变更行为
案例(附条件效力):
• 某地农民某甲决定自己出资购进一套机器设备,办个家 庭塑料制品厂,因资金不够,向朋友某乙暂借两万元。某 甲对某乙说,我付了钱即可提货,预计两个月内安装调试 完毕,两个月内开工没问题,到那时资金周转过来了,我 保护把钱还给你。
• 某乙说,如果时间不长的话,我并不着急用钱的,利息 我也可以不要,不过你得先打一借条,某甲就写了一张: “暂借某乙人民币两万元整,待塑料厂开工后的第二个月 即奉还”的借条。
• 2、南某某购买钻戒的行为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行为。萧某 有权要求退掉钻戒。理由是:根据《合同法》的规定,限 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 不相适应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而 该合同在法定代理人追认之前,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如 果父母拒绝追认,则合同归于无效。南某某用4800元购买 钻戒,属于标的数额较大的民事行为,与其年龄、智力不 相适应,须征得其父母的同意或者追认。既然其母亲萧某 拒绝追认该合同,则合同归于无效。既然合同归于无效, 则其母亲萧某有权要求退掉钻戒。
案例(胎儿利益的保护) 王某婚后多年无子,某日王某在驾车途中接到妻子怀孕
的喜讯非常激动。不幸,其乐极生悲,车坠入山崖,王某 死亡。留下遗产6万元。王某仅剩由一老父亲,其与王某 之妻均主张遗产继承权,
问:本案如何处理?
民事权利能力
案例:(宣告死亡)
王甲于2006年3月2日从其家中出走,此后音无音信。 (实际在外地做生意)。他的家人到处寻找四年有余,仍 无下落。于是,在2010年6月,其妻陈乙向当地人民法院 提出申请,要求宣告王甲死亡。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后发 出了寻找失踪人王甲的公告,过了一年的公告期仍无 任何结果,便在2011年7月5日判决宣告王甲死亡。之 后,王甲的父母及配偶陈乙、儿子王丙对王甲的财产进 行了分割与继承。冰箱及一套组合家具由陈乙个人所 有,余下的音响、彩电、洗衣机、自行车属王甲的个人 财产,由王甲的父母继承音响、彩电,由陈乙继承洗衣机, 由儿子王丙继承自行车。同年10月,王丙被该市公民刘 丁收养,成为刘家的家庭成员。
案例(意思表示): 小品《捐款》
• 意思表示瑕疵:
• 1、欺诈损害国家利益 • 2、欺诈损害相对人利益 • 3、胁迫 • 4、乘人之危 • 5、重大误解 • 6、系朋友,1998年2月,张真因结婚需要钱,遂 从王平处借款5000元。张真结婚后宴请一些好友。在宴 席上,其他朋友对王平开玩笑讲:“都是哥们,这5000 元还借什么,干脆给张真算了。” 王平也随口讲“算了 算了。”张真遂笑着讲:“那我就不还了,算你送的。” 时隔数月后,王平因事需要钱,向张真催还债款。张真 对王平讲:“这钱你当着大家说过送我的,不用还了,现 在怎么又向我要?” 王平向张真解释,那是他随口开玩 笑。张真表示,他是当真的。王平多次催要无果,遂向人 民法院起诉,要求张真归还借款。
基本原则
由于工期紧张,不能停工待料,建筑公司在这半年内陆 续购买了高价水泥410吨,10月过后,水泥开始滞销。 11月初水泥厂向建筑公司发运水泥200吨,11月底, 又向建筑公司发运水泥250吨。至此建筑公司实际已购 入水泥1,160吨,已完全够用而且当年有余。特别是 由于建筑公司的库容能力仅有400吨,所以立即电告水 泥厂:“停止发货,来人协商。”在双方协商中,大江 建筑公司提出:他们的库容只有400吨,这次一个月内 发来了450吨水泥,已实在没有存放的地方了。我们原 来在合同中写明全年分四批发货,意思就是每季发一次。 由于水泥厂连着两个季度不给我们发货,已经逼得我们 多花费4万多元去买高价水泥。如果年底再将250吨水 泥发来,我们既没有存放的地方,暂时又派不上用场, 只能是给国家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