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法学课件 -第一章

民法学课件 -第一章


案例
民法的调整对象
二、相关法理知识: 1、我国《民法通则》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 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 关系。 2、财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 费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社会关系。 人身关系:是指没有直接的财产内容而与人身不可分离的 社会关系。包括人格关系(姓名、肖像、名誉等关系)和身份关系 (扶养、监护等关系)。 3、民法的调整对象:(1)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发生于公民 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与法人之间;(2)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 属于上述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3)民法只调整平等主 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2)认识意义:公法之设在于保护私权
公法是手段 私法是目的
(3)私法自治是民法基本原则
私法自治——意思自治——契约自由
(三)民法是权利法
理念:私权神圣不可侵犯 形式:权利体系 目的:保障权利
(四)民法是实体法
实体法是规定主要权利和义务的法律;程序法 是保证权利和义务得以实施的程序的法律。 民法是实体法,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
财产关系:基于财产的支配与流转而形成的社 会关系。
财产支配关系:因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财产 而发生的社会关系(静态) 。 财产流转关系:因转移财产而发生的社会关系 (动态)。 有经济价值 可以转让
(三)人身关系
(一)人身与人身关系
人格: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利益要素。如:生命、健 康、身体、肖像、名誉、隐私等 身份:人的社会地位或者家庭地位。如:父母、子女、 夫妻等 人身关系:基于人格与身份所发生的、与人身不可分 离、不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社会关系。
中国:《尚书·孔氏传》: “咎单,臣名,主土地之官,作《明居民法》一编,亡。”
(二)民法的分类
(区分标准 意义) 1、形式民法与实质民法
以是否仅表现为民法典为标准。 《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 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 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
2、广义民法与狭义民法
拿破仑(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 :
“我的光荣不在于打胜 了四十多个战役,滑铁 卢会摧毁这么多的胜 利……,但不会被任何 东西摧毁的,会永远存 在的,是我的民法典。”
周枏著:《罗马法原论》(上、下册) 王泽鉴著:《民法总则》《民法学说与判例 研究》 (第1—8册) 梁慧星:《民法总论》 王利明著:《民法总则研究》 史尚宽——中国民法第一人 江平 佟柔

1、民法的地位 社会科学——法学——民法 2、民法的结构
“民法是把商品经济规则翻译为法律语言” ——马克思
实现商品交易的内在需求? 1、平等自由的人→民事主体制度 2、对物的完全支配权→所有权制度 3、交易规则→合同制度 4、排除他人侵犯→侵权行为制度 民法体系 总则: 分则:财产权(物权 债权)
二、民法调整对象
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
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
(一)平等主体
1、主体
(自然人;法人;非法人团体;国家)
2、平等
机会平等(形式平等) 结果平等(实质平等)
(二)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
财产:对人具有经济价值的事物。
有形财产:物 无形财产:智慧财产,具有经济价值的权利
(二)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的特点
不具有经济内容 与主体人身不可分离
例 题
下列社会关系属于民法的调整对象有(


A. 自然人甲与自然人乙之间订立的电脑买卖合同关系 B. 中国公民丙与中国公民丁之间缔结的婚姻关系 C.甲税务机关与自然人乙之间订立的电脑买卖合同关系 D. 甲税务机关与自然人乙之间税款征收关系
体系合理、逻辑严谨、用语精确、概括方法的运用,被法 制史学者称为19世纪“德国法律科学的集成”。但语言偏 于晦涩难懂。
3、20世纪有代表性的民法典
(1)《瑞士民法典》
20世纪初叶,《瑞士民法典》将合伙法、公司 法和票据法并入债法典,开创了民商合一制的 先河。
(2)《意大利民法典》
1942年《意大利民法典》,也采民商合一制, 对公司、合伙、合作社等作了详细规定,还包 括有价证券、票据及保险方面的规定。
查士丁尼皇帝与《民法大全》
2、近代民法
《法国民法典》:近代意义上的民法形成的标志
(1)时间:
1804年(草案用时仅4个月)
(2)体例(罗马式,又称法学阶梯式):
第一编(7-515条)人法、第二编(516-710条)财产 法、第三编(711-2283条)财产取得法。
(3)背景:
国民政府:《中华民国民法典》(1929-1930)
3、新中国民事立法
1、二十世纪三次民法典的起草 1952-1956、1962-1964、1979-1982 2、八十年代以来的民事法制建设——《民法通则》(1986) 3、新中国的第四次民法典起草 1998-2002-至今

课后思考:
围绕我国民法典的制定,谈谈你的看法。
民法:民法规范的总称,或者指作为一个部门法的民 法 民法学:以民法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三)民法的概念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与人身 关系法律规范的总和。
《民法通则》第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 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 与人身关系。” 《合同法》第2条:“合同是平等的自然人、法人、其他 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1)现代民法的发展:
近代民法
抽象平等的人格 私权神圣 私法自治 自己责任
现代民法
具体的人格 私权受限制 意思自治受限制 无过错责任
(2)现代民法与近代民法的关系
现代民法:是近代民法在20世纪的发展与修正
(二)我国的民事立法
1、清末变法 ——《大清民律草案》(1911) 2、民初立法
北洋政府:《中华民国民律草案》(1926) “民律二草” “民律一草”
三、民法的历史沿革
(一)西方民法的历史沿革 1、古代民法——罗马法
(1)时间:公元前六世纪——公元七世纪 (2)代表: 1、早期:《十二铜表法》(前450年)
2、晚期:《优(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六世纪) 《优士丁尼法典》(529年,534年修订 ) 内容 《学说汇纂》533-534年 包括 《法学阶梯》533-534年
以一国的私法体制为标准。
广义民法:与“民商合一”体例相联系,与“私法”同义。 狭义民法:与“民商分立”体例相联系,为“私法”之一部, 一般认为不包括商法。
3、一般民法与特别民法
一般民法:规范一般民事关系的法律。 特别民法:规范特定方面、特定领域的民事关系的法 律。
4、民法与民法学
民 法 学

民法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核心课程 司考 学习要求: 上课 平时 考试
列 举:
生活中与民法相关的例子?
孟德斯鸠: “Aux yeux du droit civil comme une mère aimante, chaque personne est l'ensemble du pays .”(法文) “在民法慈母般的 眼神中,每个人就 是整个国家!”
案例
民法的调整对象
三、处理结果:
处理本案的关键在于认定商场与商业局之间发生的关于 货款给付的关系是否属于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作为 地位独立的两个法人,他们有着各自的经济利益。本案 中他们是地位独立、平等的买卖双方,而不存在行政管 理关系中的上级与下级。买卖双方基于买卖这一民事活 动产生了各自的民事权利与义务。它属于民法的调整范 围。
答案:ABC
以下哪些为民法所调整?
1. 王某因非法印刷商标被罚款 2. 专利局对张某的发明专利予以宣告无效 3. 某市人民政府罢免该市某局局长职务 4. 甲乙两村因某块土地的所有权归属发生争议 5. 甲邀请乙一起旅行,后来甲取消了旅行计划 6. 公民甲与公司乙签订一份买卖汽车的合同 7. 甲乙两公司之间发生的租赁合同纠纷
《德国民法典》:近代民法的趋于完善的标志
(1)时间:
1896年颁布,1900年施行(草案用时6年18901895)
(2)创新: 1、体例创新(德意志式,又称潘德克吞式,仿《学 说汇纂》,共2385条)
总则+分则(债、物权、亲属、继承)
2、内容创新:法人制度 、无过失责任等
(3)特点:
答案:4、6、7
以下哪些为民法所调整?
8. 张某与其弟弟之间因继承发生的纠纷 9. 李某与任职的公司之间发生的知识产权纠纷 10. 林某与某交警队因罚款数额发生的纠纷 11. 税务局多收个体工商户甲500元税款 12. 工商局吊销某公司的营业执照 13. 甲收养了9岁的露露 14. 李某将自己的自行车赠与给好友王某
(3)《苏俄民法典》
1922年的《苏俄民法典》分总则、物权、债和 继承四编,共436条,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 性质的民法典。 《苏俄民法典》在体系上有其特点,婚姻家庭方 面的内容没有规定在民法典中,而是另立婚姻家 庭与监护法典。劳动关系、土地关系方面也制定 了单行立法。
4、近代民法与现代民法
德国 法国
(3)体例 (4)经济基础
《优士丁尼新律》公元535~565年
人法、物法、诉讼法
奴隶制下的简单商品经济关系
“罗马法是简单商品生产即资本主义前的商 品生产的最完善的立法” “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 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 以至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 性的修改”。 ——恩格斯
答案:8、9、13、14
案例
民法的调整对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