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仔猪黄痢的诊断与防治_郭全海

仔猪黄痢的诊断与防治_郭全海

2011养猪SWINE PRODUCTION (6)其他粪中PEDV 检测诊断方法包括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Ishikawa 等,1997;Kubota等,1999)、原位杂交(Kim 和Chae ,2000)。

建立的RT-PCR 用于病猪小肠和粪便样品TGEV 和PEDV 的鉴别诊断(Kim 等,2001)。

使用ELISA 、阻断ELISA 、间接IF 、阻断IF 和Vero 细胞培养物的血清中和试验可以检测自然或者人工感染猪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Callebaut 等,1982;Hofmann 和Wyler ,1989,1990;Prager 和Witte ,1981;Shibata 等,2000;Witte 和Prager ,1987)。

对PEDV 阳性猪小肠冷冻切片或细胞培养物进行间接IF 和阻断IF 试验可检测PEDV 抗体。

在接种7d 后,用阻断ELISA 可检测到抗体(Carvajal 等,1995b)。

所有检测抗体的方法,都应检查双份血清样本。

康复期血清样品的采集不早于腹泻开始后2周。

7预防与控制感染PED 的哺乳仔猪应让其自由饮水,以减少脱水的发生。

对于育肥猪,建议停止喂料。

由于PEDV 传播相对较慢,可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暂时防止病毒进入分娩舍而侵害新生仔猪,这种方法有利于推迟仔猪的感染而减少死亡损失。

同时,将妊娠母猪暴露于病毒污染的粪便或者肠内容物,激发母猪产生乳汁免疫力,缩短本病的流行时间。

若连续数窝的断奶仔猪中均存在病毒,则可将仔猪断奶后立即移至别处至少饲养4周。

同时,暂停从外引进新猪。

新生仔猪口服鸡蛋黄或者含有PEDV 免疫球蛋白的牛初乳具有预防作用,可预防疾病或者降低死亡率(Kweon 等,2000;Shibata 等,2001)。

在欧洲,没有足够的经济意义促使人们研发该病的疫苗。

然而,该病在亚洲暴发如此严重,所以正在研制弱毒疫苗。

Bernasconi 等(1995)报道适应细胞的CV777病毒株,其基因序列明显改变。

此外,这种适应细胞培养的病毒对剖腹产新生仔猪毒力很低,并且组织病理变化显著减少。

韩国KPEDV-9毒株在Vero 细胞上传93代后对新生仔猪的致病率降低,对妊娠母猪安全,因而建议用该细胞适应毒株作为疫苗(Kweon 等,1999),尽管其实际效率还需要测定。

在日本,从1997年开始使用一种经济的、减毒的、适应细胞培养的PEDV (P-5V )活疫苗对母猪进行预防接种。

该疫苗被认为是有效的,但不是在所有母猪中都可产生可靠的乳汁免疫力(Usami 等,1998)。

(转自Barbara E Straw,Jeffery J Zimmerman,SylvieD'Allaire,et al .猪病学[M].第9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399-403.)仔猪黄痢的诊断与防治郭全海,赵耀光(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工程系,河南商丘476000)中图分类号:S858.285.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2-1957(2011)06-0084-03摘要:仔猪黄痢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部分初生仔猪先排黄色稀粪,后拉半透明有腥臭味的黄色液体,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等可确诊。

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及用氟苯尼考、庆大霉素、土霉素等药物治疗,能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仔猪;黄痢;大肠杆菌;诊断与治疗收稿日期:2011-10-25作者简介:郭全海(1980-),男,河南淮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方面的研究.E-mail :guohan611@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哺乳仔猪常见肠道传染病之一。

仔猪黄痢对仔猪的危害非常大,发病率高时能达90%以上,病死率高达100%。

如果没有合理的防治措施,常常会给猪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流行病学笔者在临诊中发现,仔猪常在出生后数小时至7日龄内发病,以2~4日龄最常见,5~6日龄仔猪也见有零星发病,1周龄以上很少见有发病。

大肠杆菌通过仔猪的口腔或脐带进入肠道得以传染。

仔猪出生后从外界环境中吃了被污染的东西才能感染。

这种污染常来自母猪或分娩区内清洁不彻底的积粪。

在正常情况下,该病传播不快,产房内的发病数慢慢!!!!!!!!!!!!!!!!!!!!!!!!!!!!!!!!!!!!!!!!!!!!!!!!!!!!!!!!!!!!!!!!!!!!!!!!!84DOI:10.13257/ki.21-1104/s.2011.06.039郭全海,等.仔猪黄痢的诊断与防治2011第6期上升,而后下降;遇到天气骤冷骤热或是阴天潮湿,发病率上升。

对一猪场调查发现,10窝经产母猪的仔猪有3窝部分发病,达30%的窝发病率;10窝初产母猪的仔猪有6窝发病,达60%的窝发病率;显然经产母猪所产仔猪的发病率较低,初产母猪所产仔猪的发病率高。

2临床症状通常先是一头仔猪发生黄痢,很快蔓延到全窝仔猪。

病猪先排黄色稀粪,后拉半透明的黄色液体,有腥臭味,严重时肛门松弛,排粪失禁,粪水污染尾巴、会阴、臀部和四肢等。

在猪栏内或保温箱内常见到黄色稀粪。

病仔猪衰弱,常见昏睡;捕捉时尖叫,有的肛门流黄色稀粪。

仔猪发病后被毛粗乱无光,皮肤松弛,常站立不动,走路打晃,最终常因体力不支而倒地死亡。

有时还见到无下痢症状却突然衰弱无力,眼结膜贫血,呼吸急促,卧地不起,病仔猪很快昏迷死亡。

在临床中见到病情非常严重的仔猪,还出现呕吐现象。

3病理变化剖检刚死的仔猪,常见胃、肠黏膜的急性卡他性炎症;肠道变化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空肠、回肠也较严重,内容物有酸臭味且较稀薄;胃壁黏膜水肿,表面附着大量黏液。

肝脏常有淤血,呈紫色和黄色相间的嵌纹状色彩,稍肿大。

胆囊一般不扩张,有的甚至缩小,胆汁浓稠。

肾脏不肿大,被膜光滑易剥离,色泽常比正常的苍白,其它脏器无明显的眼观变化。

4实验室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一般可做出初步诊断,但要确诊还需进行实验室诊断。

4.1细菌分离培养用无菌接种环采取病仔猪的小肠前部内容物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和血琼脂平板上,置于37℃温箱中培养24h,观察结果。

将生长为圆形不透明的菌落再接种普通琼脂平板上分离纯化两次。

结果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不透明、直径2~3mm、稍突起、边缘整齐、表面闪光的白色菌落,血琼脂平板有β-溶血环。

4.2涂片、镜检挑取培养基上的菌落涂片,然后革兰氏染色,显微镜下可见红色、两端钝圆近似球杆状的细菌,初步判断为大肠杆菌。

4.3生化试验将分离的菌落分别接种含有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的3个试管中,结果发现均产酸产气;但接种含有甘露醇、木糖的试管却不发酵。

VP试验呈阴性,MR试验和吲哚试验均呈阳性。

挑取乳糖发酵菌落分别与多价OK抗血清做平板凝集试验,O141抗血清明显凝集。

4.4肠毒素检查将家兔麻醉后,切开腹壁露出回肠,用肠线结扎,每只家兔结扎6段,每段5cm,其中4段注射分离菌的液体培养物,每段注入2.0mL,同时另外两段分别作阳性和阴性对照,观察6~24h。

发现接种肠段与阳性对照都发生膨胀肿,而阴性对照无此症状,表示该菌为产肠毒素大肠杆菌。

5防治5.1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

对饲养员严格要求,每天在5:00、11:00、15:00、18:30、21:305个时间点定时饲喂,每周三与周六猪舍内各进行1次消毒,猪场内其它空间每周用1∶1500的百毒杀水溶液进行1次大消毒。

猪舍内安装排风扇,夏季根据天气情况及时改善室内的气流量,并且注意保暖,气温下降时及时关上窗户。

采用“自繁自养”、不滥引进种猪的原则,避免新病原的侵入,对进出人员在紫外光灯下每次严格消毒10min以上。

根据中医学理论“乳猪婴儿有疾,必调其母,母病子病,母安子安[1]”,对母猪加强饲养管理,供给妊娠母猪全价饲料,以促进母猪分娩后分泌更多更好的乳汁,保证仔猪的营养需要,在产前30d和15d 分别注射K88、K99大肠杆菌苗,在产前1周进入产房。

在母猪进入产房后的1周内,头3d每天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对猪栏及周围的环境清洗1次;而后,连续4d用2%氢氧化钠水溶液对母猪舍进行消毒;在产前2d,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擦洗母体,特别是乳房(乳头)、股内和胸腹部。

母猪产前7d内,在其饲料中拌入土霉素30g/t,饮水中加入氟哌酸300g/t。

仔猪出生后,脐带留有3~4cm处断掉,并用5%碘酊消毒。

饲养员及时让小猪吃奶,并帮助仔猪寻找奶头,尽可能快地让小猪获得初乳。

另外,仔猪出生的第2天,给其补充铁制剂,每头2mL,预防仔猪的缺铁性贫血,增强其抵抗力。

气温低时,将其放入保温箱内并用灯泡加热至28℃~32℃;天气闷热时,及时打开风扇,加快空气流通,尽可能不让致病性大肠杆菌拥有良好生长条件!仔猪粪便立即清理冲洗,保持栏内清洁。

饲养员日夜轮班护理产后母、仔猪,做到及时发现病情,立即采取应对措施。

852011养猪SWINE PRODUCTION(6)5.2治疗对发病猪场的黄痢仔猪采取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结果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方案1:在用药前做药敏试验发现,该菌对氟苯尼考、黄连素高度敏感,对环丙沙星、土霉素、诺氟沙星、磺胺嘧啶、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链霉素、恩诺沙星不敏感。

根据这一结果,仔猪在出生后,吃奶前就每头给其注射1%黄连素1.5~2.0mL,第2天注射1.5~2.0mL土霉素,视猪的大小酌情加减用量,用此方法做预防。

对出现黄痢的仔猪,每头注射氟苯尼考1.5mL的同时,再给其灌服庆大霉素1~1.5mL,早晚各1次,第2天给发病猪注射1.5mL黄连素,并给其灌服由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和磺胺片稀释的活性炭2mL,早晚各1次,依此疗法交替用药至康复。

另外,视情况给仔猪补液强心,灌服复方氯化钠和10%葡萄糖混合液10mL。

用此种治疗方案,一般经过2d的治疗,就能康复。

笔者在一猪场统计52头黄痢仔猪,通过此方案治疗,死亡3头,其余全部康复,治愈率为94.2%。

方案2:0.2~0.3g土霉素用温开水调成糊状,涂于母猪乳头让仔猪吮吃,每日3次,连用3d;同时用水针剂庆大霉素与活性炭混合灌服,2mL/头,也取得明显的效果。

对20头发病仔猪用药,第2天8头精神好转、拉稀减轻,有10头已不拉稀,2头病情稍微恶化,第3天有2头死亡,其余18头康复,治愈率为90%。

以上两种治疗方案的结果表明,两种方案均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其中第1种治疗方案效果较好。

6讨论与结论(1)仔猪黄痢是猪场的一种常见疾病,在临床上应注意与仔猪红痢及传染性胃肠炎的鉴别诊断:仔猪红痢以排红色黏液性粪便为特征,剖检时腹腔内液体增多、呈红色,腹膜纤维素性炎症并和小肠粘连,空肠全部呈红色、发硬、有特殊纹理,肠内充气,肠系膜内有小气泡[2];传染性胃肠炎发生于各种大小的猪,一旦发病,迅速波及全群,10日龄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其它日龄的大多能自然康复,该病主要症状为呕吐、频繁性腹泻、明显腹水,剖检胃肠道、小肠壁菲薄,肠管扩大,黏膜变性,绒毛萎缩[3];仔猪黄痢尤以头胎青年母猪所产仔猪的发病率最高,往往是整窝发病,而与其临栏刚分娩的仔猪常不被感染,这可能与母源抗体有关,仔猪黄痢的发生与环境、饲料及饮水等因素都有密切的关系[4,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