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萝卜头的故事

小萝卜头的故事

小萝卜头的故事----为纪念我国最小的烈士宋振中而编讲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我要给小朋友们讲一讲小萝卜头的故事,你们想听吗?小萝卜头是谁,你们知道吗?对了,有一本著名的小说《红岩》,你们看过吧?噢,江姐你们知道吧?江姐、双枪老太婆、许云峰、疯老头,这些都是小说《红岩》里面的人物。

小萝卜头也是《红岩》里的一个人物。

他的人物原型叫宋振中。

宋振中在一岁的时候,和妈妈一起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重庆白公馆监狱;1949年9月6日,和妈妈徐林侠、爸爸宋绮云一起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戴公祠,当时,小萝卜头宋振中才9岁。

小萝卜头宋振中遇害时年仅9岁,但是,他在敌人的监狱里被关押了8年。

他是在敌人的监狱里长大的,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

在敌人残酷迫害下,小萝卜头是吃霉米饭长大的,不知道糖是什么味儿。

他和所有的孩子一样,渴望到学校里去读书,但是,他是“政治犯”,敌人不让他读书,经过地下党的斗争,他才在监狱里上了学,由地下党员和爱国志士作他的老师。

小萝卜头稍微大一点以后,就懂得了谁是坏人,谁是好人。

他特别痛恨国民党反动派,在敌人的监狱里帮助地下党做了许多成年革命者不能做的革命工作,为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建立新中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正因为如此,重庆解放后,小萝卜头宋振中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他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小的烈士。

1999年9月6日,是小萝卜头宋振中烈士遇害50周年的日子。

今天我给小朋友们讲小萝卜头的故事,就是希望今天生活在幸福之中的孩子们,不要忘记小萝卜头,不要忘记我国最小的烈士宋振中;就是希望小朋友们在迎接21世纪到来的时候,用实际行动学习小萝卜头宋振中的革命精神,立志为实现四化,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学习,做好准备。

下面,我就给小朋友们讲小萝卜头宋振中的几个故事。

一、不到一岁就和妈妈一起被捕1941年9月,小萝卜头宋振中的爸爸宋绮云随杨虎城将军奔赴抗日前线作战,把家里人安排在西安市郊区一个叫蒲阳村的地方。

这一天,小萝卜头宋振中的妈妈徐林侠正在对门老乡的家里剥玉米,小萝卜头的哥哥、姐姐在玩捉迷藏的游戏。

忽然。

二姐宋振苏慌慌张张跑来,一边跑一边喊:“妈妈!妈妈!有几个人要把爸爸带走!”妈妈抱起小萝卜头赶紧往家跑。

只见一辆马车停在家门口,妈妈刚要张嘴说什么,被爸爸的眼神制止住了。

这时,爸爸被推上了马车,二姐振苏想跑过去不让把爸爸带走,被妈妈用力拉住了。

爸爸被带走了,几个孩子围着妈妈大哭起来。

他们扑向马车,被两个便衣特务拦住,不让靠近马车。

爸爸宋绮云被抓走了,两个月都没有音信。

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妈妈走出家门,烟云遮住了她的视线。

远方的景物模模糊糊,模糊中仿佛有一个人影向她走来。

这个人又矮又瘦,穿一身工作服,可披着一件不中不西的夹大衣,歪戴着鸭舌帽,鬼鬼祟祟。

这个人走到妈妈面前,毕恭毕敬地问妈妈:“您就是宋社长的太太徐林侠吧?”妈妈没有直接回答,反问道:“先生是…。

”“我是宋社长手下的工人。

”这个人说着不自然地笑了笑,露出两个大金牙,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什么东西,接着说:“这是宋社长的亲笔信。

”妈妈对这个人有些怀疑,但是,看到爸爸的信,却喜出望外。

两个多月了,打听不到爸爸的音信。

妈妈连忙拆开一看,又失望了。

信上只有一句话:“速将换洗衣服送来。

”这几个字确是爸爸的字迹,可为什么只写这几个字呢?妈妈问道:“宋绮云现在哪里?”“他在报社。

”“他为什么不亲自回来?”“他工作太忙,脱不开身。

”“东西怎么送给他?”“宋社长吩咐,请您亲自送去。

”“东西送到什么地方?”“我给您带路,明天中午12点,我在报社门口等您!”小萝卜头宋振中的爸爸宋绮云,是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

他1904年出生于江苏省邳县,现在叫邳州市。

宋绮云家里很穷,但是,宋振中的爷爷、奶奶还是希望家里有一个读书人,这样可以少受些欺负。

于是,含辛茹苦,千方百计积攒下一些钱,让宋绮云上了学。

宋绮云知道自己上学不容易,每天早出晚归跑10几里地到土山小学上学。

他家里穷,没有象样的衣服,衣衫破烂,中午总是吃红薯充饥。

有钱人家的孩子常笑话他,但他学习努力,每学期成绩都是全班第一。

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宋绮云到武汉中央军政学校(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宋绮云奉党的指示回到邳县,担任了邳县第一任县委书记。

到了1930年,党又派他到爱国将领杨虎城的部队,一开始担任南阳《宛南报》主编,后到西安任《西北文化日报》社长兼总编辑,帮助杨虎城做了大量工作。

妈妈要去找爸爸了。

晚上,妈妈把王迁升(宋绮云的警卫员)夫妇找来,向他们交待了一些事。

王迁升夫妇坚决不同意妈妈去,认为此去凶多吉少。

可是,妈妈要想法去救爸爸,怎能不去呢?送走了王迁升夫妇,妈妈把几个孩子叫到身边,安顿说:“我要去找爸爸,最多3天回来,你们不要乱跑!”妈妈又转身对二姐振苏说:“你最大,要带好弟弟,妹妹!”振苏流着眼泪点了点头。

可是,当时她也才八岁啊!振苏忽然问妈妈:“爸爸能回来吗?”“爸爸会回来的!”妈妈看了振苏一眼,又对大家说:“爸爸是为了打日本鬼子、救中国,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反动派才恨他,抓他,爸爸是没有罪的!”这一夜,妈妈没怎么睡觉。

她把拆洗过的被子,过冬的棉衣拿出来,一针一线地逢到半夜。

天亮了,妈妈出发了。

王叔叔抱着小弟弟宋振中陪妈妈一起去进城。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

妈妈说最多3天回来,可是,都4天了,还不见妈妈的影子。

几个孩子天天到村口去等。

到第5天吃完早饭,王叔叔一个人回来了。

他带回来一个坏消息,妈妈和小弟弟也被敌人抓起来了。

这真是晴天霹雳,小振中才1岁啊!妈妈徐林侠,1926年就到武汉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党务训练班”,入了党。

1928年奉命回到家乡邳县,和爸爸一起建立了邳县县委,前后几次被捕入狱,是一位坚强的革命者。

二小萝卜头从1岁到九岁,在敌人的魔窟里度过了童年,受尽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摧残和折磨。

刚被捕的时候,小萝卜头宋振中和妈妈一起被关在重庆歌乐山下的白宫馆女牢里。

这间女牢只有10多平方米,阴暗潮湿,终年不见阳光。

离牢门不远的地方放着一个马桶,熏得人喘不过气来。

狭小的牢房里,苍蝇、蚊子、臭虫多得很。

小萝卜头的身上被咬得大疮连着小疮,新疮摞着旧疮,一不小心抓破了就鲜血直流。

在敌人的监狱里吃的是什么呢?他们吃的是霉米饭和烂白菜帮子。

这样的饭菜闻着都想吐,甭说吃了。

可是,没办法,妈妈耐着性子把饭里的老鼠屎、沙粒挑出去再让小萝卜头吃。

小萝卜头刚吃了一口就吐了出来,直嚷:“真难吃!”妈妈哄着说:“森森乖,听妈妈的话,吃一口吧!”森森是小萝卜头的小名。

森森吃了两口又不吃了。

难友门也都愤愤地说:“这连猪狗都不吃的饭菜,怎么让孩子吃下去呢?”妈妈只好把剩下的饭菜留起来,等小萝卜头饿的时候再喂他。

牢房里每天只给一次水,每人一勺,连喝都不够,甭说洗涮了。

晚上,10多个人挤在这10多平方米的牢房里,每个人睡觉只有1尺多宽的地方。

为了不让小萝卜头被挤压,妈妈总是让小萝卜头睡在自己的身上。

半夜里用手一摸,热乎乎的,原来小萝卜头尿尿拉屎了。

在这阴暗潮湿的牢房里,没法凉尿布,妈妈总是把湿乎乎的布片围在自己的腰里,或搭在肩上,用自己的体温暖干。

在10多平方米的牢房里,只有牢门上方那个不足1尺宽的小窗口是唯一能见到天的地方。

小萝卜头不耐烦的时候,妈妈总是把他抱到这小窗口向外眺望。

他看到的是楼梯的栏杆,白公馆的院子和高墙上的铁丝网。

有时候,也能看到天空中飞来飞去的小麻雀。

这小小的窗口是唯一能使小萝卜头高兴的地方。

可是,妈妈长时间抱着小萝卜头,胳膊疼了,腰酸了,就对小萝卜头说:“好了下来吧!让妈妈歇一会儿。

”小萝卜头却扒着窗口不下来:“不吗!不吗!我还要看!”“森森听话,妈妈累了。

”妈妈把小萝卜头放下来,想坐下来歇一会儿,小萝卜头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大声喊:“我还要看!我还要看!”难友们看到此景此情都很难过,就你抱一会儿,我抱一会儿,让小萝卜头从这小小的窗口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可是,他只能看到牢房外的蓝天。

高墙和铁丝网。

小萝卜头4岁多的时候又随妈妈和爸爸来到贵州的熄峰监狱。

每天,妈要去做苦工,牢房里就剩下了小萝卜头一个人。

黑黑的牢房里只剩下他一个人,他感到有些害怕,总觉得在黑暗的角落里藏着可怕的怪物,他不敢哭了,也不敢喊叫,生怕那些怪物钻出来。

他把脑袋使劲地缩在破棉被里,浑身出冷汗。

太阳出来了,一缕阳光从小窗口射进牢房,小萝卜头走到牢门跟前,跷着腿,想爬到窗口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可是,他的胳膊没有力气,爬不上去,只能仰着脖子从窗口看到一块方方正正的天空。

小萝卜头的肚子饿了。

他想起床头妈妈给他留下的一碗米饭,还有几片咸菜。

小萝卜头胡乱吃了几口,留下一半中午吃。

吃完了,他躺到床铺上,两眼望着天花板,盼着妈妈早点回来。

他流着眼泪,盼着盼着,睡着了。

醒来之后,他忽然发现掉在地上的米粒在动,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蚂蚁要把米粒拖走,但拖不动。

这只蚂蚁放下米粒调头走了。

不一会儿,来了一队蚂蚁,有的在前边拉,有的在后边推,不一会就把米粒拖到洞里。

小萝卜头又扔下一颗米粒,和刚才一样,一只蚂蚁拖不动,又找来一队蚂蚁。

小萝卜头被这些蚂蚁吸引住了。

他觉得自己和这些蚂蚁一样,常常挨饿。

他常常留几粒饭粒放在地上,给这些可怜的蚂蚁。

他和蚂蚁交上了朋友。

1947年,牢房里又来了一个新犯人,叫葛雅波。

她只是因为对蒋介石反动派反共卖国不满,写了一些文章,就被抓了进来了。

经过严刑拷打,葛雅波没有屈服。

敌人又暗暗把她的女儿李碧涛骗进了监狱。

李碧涛11岁,在小学上六年级。

小萝卜头知道了以后,非常高兴。

他向碧涛姐姐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碧涛姐姐,学校是什么样?”碧涛告诉他,他们学校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两、三个班,每班大约有30个学生。

小萝卜头一算,全校有四、五百学生,真不少啊!小萝卜头听说碧涛看过电影,就问她什么叫电影?碧涛姐姐说了半天,小萝卜头还是不明白。

在一块大布上,怎样演电影呢?人在布上走,怎么掉不下来呢?小萝卜头听碧涛姐姐说去过公园,就问她公园是什么样?公园里有没有特务把守,有没有铁丝网,有没有岗楼?碧涛姐姐还给小萝卜头讲重庆是什么样。

重庆可大了,一条马路的两边有好多房子,还有好多商店。

商店里东西很多,食品店里什么吃的都有:面包、饼干、点心、蛋糕、糖果……,这些,小萝卜头都没见过,更没吃过。

他不知道牛奶、咖啡什么味,也不知道糖还有什么牛奶糖、水果糖、软糖、硬糖,更不知道巧克力是什么东西。

小萝卜头从小被关在敌人的监狱里,他多么渴望自由,多么想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可是他没有机会出去,每天只能从天窗里望着天空,望着监狱的铁丝网、岗楼。

一天晚饭后,小萝卜头和小碧涛走出女牢,坐在楼梯上。

他们望着对面的高墙和高墙上的铁丝网。

两个小朋友看着铁丝网的小格子和被小格子分割成一块块的天空,小萝卜头叹了一口气,说:“我要是有自由,那该多好啊!”在敌人的监狱里哪里有什么自由呢!突然,碧涛想出一个主意,两人商量了一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