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材分析: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教材的展开也注意了由创设情境、实物引入──操作感知──实际应用,三个层次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
学情分析:学生在入校前就已经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和玩具,因此他们对形状有感知方面的经验,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就要把这些感知进一步抽象化,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和区别这些物体和图形。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逐步养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
教具、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物体,如纸盒(内置各种图形的实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实物引入师导:同学们,瞧一瞧,谁来了?(课件展示喜羊羊)师:今天,喜羊羊要跟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学习——认识图形。
(板书——认识图形)师:喜羊羊给我们带来了礼物,就放在你们的桌上,请两个同学一组打开盒子,看一看,说一说有些什么?2、老师一一举起来,让学生集体认一认。
(这是?)3、组织教学。
二、操作感知,揭示概念1、分一分,复习分类,揭示概念。
师:这些物体在盒子里太乱了,请大家把它们拿出来放在桌上,按形状分一分,好吗?注意:要求是按形状分,请动手。
2、学生分物体,老师巡视。
(指导)3、组织教学:123,坐好了,小小手,背背好。
哎哟,***,慢羊羊,请你快一点。
4、学生汇报。
师:大家是按形状分的吗?***,说一说,你们分成了几类呀?(请学生说一说把哪些物体分在了一起。
)师:好了,大多数同学按物体的形状都分的很对。
王老师呢,也想来分一分。
请看,(课件)。
4、命名。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王老师把这些物体分成了几类呀?(4类)有谁知道这四类分别叫什么名字吗?抽生回答。
生A:我知道第一类叫球(圆球、球形)师:很好。
我们把这一类的物体叫--球(板书)。
请跟老师一起念一遍。
我们赶快给球拍个照吧!有谁还知道第二类叫什么?生B:我知道叫圆柱。
师:真聪明,(板书:圆柱)请同学们念两遍。
我们给圆柱也拍一张吧!咔喳第三类呢?生C:长方体。
师:很好。
(板书:长方体)请男同学念一遍。
是不是也应该给长方体也拍一张啊。
最后一类呢?生D:正方体。
师:太棒了。
(板书:正方体)女同学念一遍吧!拍最后张了。
5、贴图。
师:照片洗出来了,我请表现最乖的孩子前来为这些立体图形贴上照片。
注意不要张冠李戴哟!表扬鼓励。
6、认读各图形。
(请大家跟着王老师再认一认,念一念这些物体。
)三、实践探究,感知特点。
(一)、球1、球掉地。
师:哟,是什么声音啊?(生:球掉地上了。
)师:哦,快快帮老师捡起来吧!谢谢,你真是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哎哟!我才轻轻一碰,它就跑掉了。
这是为什么呢?(生:因为它会滚动。
一碰它就滚跑了。
)哟!真聪明,2、同学们,你们盒子里有球吗?像老师这样拿起来,摸一摸,这球是什么感觉?(它是圆圆的)把它放在桌子上,轻轻碰一下,怎么样?(它会滚动。
)请大家快快放进盒子吧。
(组织坐好认真看师示范滚球。
)请认真观察王老师,这球在盒盖上滚来又滚去,能朝任何方向滚动。
(如果不小心掉地,哎,这球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呀!)3、小结:球,它是圆圆的,能向任何方向滚动。
(课件展示特点:圆圆的,能向任何方向滚动。
)(二)、圆柱1、滚动:桌上的物体,除了球喜欢滚动,还有什么也喜欢滚动呀?(生:圆柱)圆柱,请你们拿出一个圆柱来,放在桌上滚一滚。
把它放进盒子吧,请坐好,(师示范滚圆柱)观察老师:这圆柱能像球那样随意滚动吗?它只能这样直直的滚。
2、面:(示范)如果把圆柱这样放着,它还能滚动吗?为什么呢?请同学们也拿出一个圆柱,我们一起来摸一摸。
圆柱的这个面是平平的,(语速慢)请观察,这个面是什么形状?(圆形)再请看,它的对面也是一个圆圆的、平平的面。
好。
请把圆柱放回盒子。
大家猜一猜,圆柱的这两个相对的面是一样大吗?到底是不是一样大呢?请大家看好:我取下一个面,贴到另一个面。
是一样大吗?3、小结:同学们,记住哟,所有的圆柱都有两个平平的圆面,这两个面一样大。
而且,它也能滚动,但只能直直的滚动。
(课件:相对的两个圆面一样大,能滚动。
)(三)、长方体过渡:研究了球和圆柱,我们盒子里还有什么物体没玩过呀?举起来看看。
你们拿的是什么?(正)那边的同学拿的是什么?(长)1、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呀?(长方体)你们也拿一个吧。
请大家跟我一起来摸一摸。
(组织教学:***,别做一只懒羊羊!快快跟我们一起来。
)长方体的这些面都是怎样的?(平平的,滑滑的)。
它有几个平平的面呀?数一数。
你们是怎么数的呀?注意:我们数的时候一定要按顺序数。
请大家跟着王老师一起来数。
我们先数它的前面1,后面2,再数它的左面3,右面4,最后数它的上面5,下面6,一共几个面?(6个)。
请把长方体放回盒子。
(组织教学)请观察,这6个平平的面是一样大吗?(示范取下各个面贴,比较。
)请看好:它的前面和哪个面一样大呢?(比较得出:后面)长方体的前面和后面是相对的,它们一样大;那左面和哪个面一样大呢?(比较得出:右面)长方体的左面和右面也是相对的,它们一样大;那大家猜猜,它的上面应该跟哪个面相对?(下面)那这两个相对的面也一样大吗?(是)表扬:真聪明。
2、小结:长方体有6个平平的面,相对的面前面和后面一样大,左面和右面一样大,上面和下面一样大。
课件:有6个平面,相对的面一样大。
(三)、正方体过渡:同学们,学习了球、圆柱和长方体,还有哪个图形我们没有研究呀?(正方体)1、好,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个正方体来,王老师不再做指导了,自已数一数,摸一摸吧。
正方体有几个面?(6)这些面是平平的吗?(是)这些面是一样大吗?(是或不是)除了观察发现,我们也可以取下一个面来比较比较。
一样大吗?2、小结:正方体也有6个平平的面,而且每一个面都是一样大。
(课件:有6个平面,每个面都一样大。
)四、练习。
过渡:同学们,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现在你们能正确分辨它们了吗?好,王老师现在要来考考你们了。
1、引导找朋友。
(课件——连线)2、引导说一说,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让学生说一说教室里和家里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电冰箱、洗衣机、房子、太阳、地球(据科普知识介绍,地球不是标准的球体,它是椭圆的。
)足球、杯子、纸巾盒、文具盒、橡皮擦、铅笔、香烟、毛线团、车轮子等)3、数一数,填一填。
(课件——机器人)投影出示用立体图形拼成的组合图形。
先让学生观察这个组合图形,并说一说它是由哪些立体图形拼成的,然后数一数,它们各用了几个图形。
4、欣赏图片。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立体图形,想不想去看一看。
五、全课总结。
1、孩子们。
这堂课就要结束了,请问大家学得快乐吗?那你学到了什么呢?(长方体、、、、、、球)老师奖励你们观看动画片。
2、提问:注意:观看时,你们得思考问题——片子中提到了哪几种立体图形是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3、播放动画片。
3、长方体、、、、、球在生活中都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呢!只要我们积极动脑,它会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困难呢!六:板书认识立体图形(贴图)长方体(贴图)正方体(贴图)圆柱(贴图)球《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通过实际教学,反思这堂课,我学得以下几点较成功的:1、从生活数学出发。
新课标中指出,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了解生活环境,改变生活用品现状。
本着这个精神,我尽量安排知识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知识是有用的,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2、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了探究的空间,指导了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由浅入深、由粗到细,螺旋上升逐步探究图形的特征,使探究活动基本做到了有效。
但是,整节课还是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这节课自主性操作明显不够(由于担心课堂纪律),总因苛求课堂的井然有序而不敢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
另外,在教学中,我的说评价手段不够丰富,评价语言不够生动、灵活、具有启发性。
指导老师简评:1、教学的层次比较清晰,尝试分类——探究形成——联想应用。
使学生对某几种物体的认识能由具体物品缓缓前进,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并应用图形特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多种教学活动结合起来。
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
尤其在学生说物体特征和寻找生活中这些形状的物体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发言,气氛十分活跃,全班小朋友都投入到了本节课的学习中来,达到了教学目标所要的结果,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