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的儒,老庄的道,与中华佛教的区别
引子: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源远流长,自伏羲氏,画八卦,分阴阳,制嫁娶,肇启文明;而后仓颉造字,文王拘羑演易,定礼乐,中华文化始成定制。
春秋、战国之时,风云际会,百家争鸣,中华文化一片繁荣昌盛。
后佛学西来,为我中华所接纳,融入其中,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还是重要的一部分。
2000年来,百家逐渐消亡,只有儒、道、释三家,异彩纷呈,愈益精彩。
正文:
自开辟鸿蒙,三皇五帝之后,我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春秋之末,孔子开坛讲学,儒家始传。
道家老子、庄子一脉相承,而发源于印度的佛教一路逶迤而来,加之皇权加持(汉明梦传,白马建寺),于我中华驻足,不断发扬光大。
至此,儒、道、释三家遂成我中华显学,贯穿中华文化的命脉;三家思想犹如三枝奇葩,故有所谓“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的说法;儒家提倡“仁礼安邦”,道家提倡“无为而治”,佛家提倡“万法皆空”的人生哲学,我们可以从中修炼正确的行为,良好的哲学,健康的心态。
下列简释三家文化的区别。
儒学:以教化为核心。
道学:以治理为核心。
佛学:以大爱为核心。
一、文化主旨
儒家文化——进取文化。
精进
道家文化——规律文化。
遵从
佛家文化——奉献文化。
舍得
二、做人标准
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
道家文化——领悟、修德、守本、淡泊。
佛家文化——诸恶莫做、众善奉行、遵守十戒、心灵安定、
运用智慧。
三、人生观
儒家文化——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道家文化——顺其自然、自我完善。
佛家文化——慈爱众生、无私奉献。
四、世界观
儒家文化——世界是展现才华的舞台。
道家文化——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追求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境界。
佛家文化——相由心生,世界就在自己心中;一念天堂,一
念地狱。
五、价值观
儒家文化——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道家文化——以完善的自我带动和谐的社会。
佛家文化——在为他人献爱心、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
个人价值最大化。
六、兼容学习,成就自己
儒家文化——修齐治平
道家文化——道法自然
佛家文化——觉悟人生
儒、道、佛为中国文化之国粹,其共同之处均是倡导善良,尊重天体自然,传播改造世界,增进人类文明的理论,让人们在社会实践生活中,遵守规律,平等进取,使世间生活更和谐美好。
儒、道、佛学说各成体系,博大精深;三家学说并不对立,诸多大师均能融会贯通,兼容并取,成就社会,成全自己。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