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邮票图说《黄梅戏》

邮票图说《黄梅戏》


《黄梅戏》邮票 —“打猪草”
《黄梅戏》“打猪草”极限片—打猪草
《黄梅戏》“打猪草”首日封图案—打猪草
《黄梅戏》“打猪草”极限片—打猪草
《黄梅戏》“打猪草”极限片—打猪草
《黄梅戏》“打猪草”极限片—打猪草
《黄梅戏》“打猪草”手绘封图案—打猪草
《黄梅戏》“打猪草”纪念封—打猪草
《黄梅戏》“打猪草”邮册内页—打猪草
《黄梅戏》“天仙配”极限片图案—董永卖身葬父
《黄梅戏》“天仙配”邮戳—七仙女下凡槐荫结缘
《黄梅戏》金卡图案—《天仙配》土地做月老
《黄梅戏》“天仙配”极限片图案—土地做月老
《黄梅戏》“天仙配”极限片图案—七仙女下凡成亲
《沈阳世博园· 百合塔》邮资片图案—黄梅戏天仙配
《黄梅戏》“天仙配”极限片—满工还家
《黄梅戏》“天仙配”手绘封图案—满工还家
《黄梅戏》“天仙配”极限片—满工还家
《黄梅戏》“天仙配”首日封—满工还家
《黄梅戏》“天仙配”首日封—满工还家
《黄梅戏》“天仙配”首日封—满工还家
《黄梅戏》“天仙配”手绘封图案—满工还家
《黄梅戏》“天仙配”极限片—树上鸟儿成双对
《黄梅戏》“天仙配”极限 片 和邮戳—满工还家
邮说中国—文学系列
邮票图说《黄梅戏》
悠然雅士 2015年
一、基本简介
黄梅戏属中国地方戏曲,旧 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 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 五大剧种。黄梅戏唱腔委婉 清新,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和民歌风格,明快抒情,质 朴细致,真实活泼,以明快 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 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 以真实活泼著称。 2006 年 6 月 被国务院列入全国第一批非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黄梅戏》邮票 —“女驸马”
《黄梅戏》“女驸马”纪念封—女驸马
《黄梅戏》“女驸马”纪念封—女驸马
《黄梅戏》“女驸马”首日封—女驸马
《黄梅戏》“女驸马”实寄封—女驸马
《黄梅戏》“女驸马”极限片—女驸马
《黄梅戏》“女驸马”极限片—女驸马
《黄梅戏》“女驸马” 极限片和邮戳—女驸马
《黄梅戏》“女驸马”极限片—女驸马
《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王少舫诞辰”》邮戳—王少舫
《黄梅戏》“天仙配”极限片—董永扮演者王少舫
(四)马兰
1962年出生于安徽太湖,祖籍安徽 寿县。1980年毕业于安徽艺术学校 黄梅戏表演专业,选拔到安徽省黄 梅戏剧团。主演过黄梅戏有:《女 驸马》、《龙女情》、《风尘女画 家》、《无事生非》、《遥指杏花 村》、《红楼梦》、《梁祝》、 《秋千架》、《百花赠剑》、《龙 女》、《严凤英》、《 西厢记》、 《劈棺惊梦》、《遥指杏花村》等, 荣获“梅花奖”、“文华奖”等。
扮演者江丽娜
《全国黄梅戏“十佳演员”》 邮资片— 《红楼梦》薛宝钗
扮演者周莉
《全国黄梅戏“十佳演员”》邮资片— 《巾帼县令》刘广慧扮演者黄慕兰和马自俊扮演者赵英
四、经典剧目
《黄梅戏》邮简图案—黄梅戏代表剧目
传统和新编的经典剧目主要有:《天仙配》、《女驸马》、《打猪草》、《牛郎织 女》、《蓝桥会》、《柳树井》、《玉堂春》、《夫妻观灯》、《王小六打豆腐》、 《小辞店》、《玉堂春》和《砂子岗》、《刘三姐》、《党的女儿》、《江姐》、 《纺棉纱》、《徽州女人》等,深受全国观众喜爱,在国内外有着较大影响。
《黄梅戏》美术封图案—黄梅戏代表剧目
(一)《天仙配》
又名《七仙女下凡》,源自 明代青阳腔《织锦记》,为 黄梅戏早期积累的“三十六 本大戏”之一。故事大意是: 董永为葬父而卖身在傅员外 家为奴,七仙女同情董永, 下凡结亲。百日后,玉帝差 兵逼七仙女返回天庭,天地 间的美满姻缘被活生生拆散。
《黄梅戏》邮票 —“天仙配”
《黄梅戏》“女驸马”极限片—女驸马
《黄梅戏》“女驸马”极限片—女驸马
《黄梅戏》“女驸马”极限片—女驸马
《黄梅戏》“女驸马”极限片—女驸马
(三)《打猪草》
花腔小戏《打猪草》,说 的是一个农村男孩金小毛 与一个女孩陶金花因为打 猪草碰断两根竹笋产生矛 盾,通过唱盘歌《对花》 化解矛盾的故事,其中的 “郎对花,姐对花,一对 对到田埂下„„”早已成 了流行歌曲。
《中国黄梅戏》邮册封面
《黄梅戏》首日封—中国地方戏曲
牌匾—黄梅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黄梅戏》邮戳—宁夏银川、浙江嘉兴
《黄梅戏》邮戳 — 新疆乌鲁木齐
贵州贵阳
二、发展历史
(一)最早起源
黄梅戏发源地有安徽怀 宁说、安徽宿松说、安 徽桐城说、湖北黄梅说。 黄梅戏起源最早可追溯 到唐代,经宋代民歌的 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 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
(二)《女驸马》
正本大戏《女驸马》由传统 剧目《双救主》改编而成, 讲述民女冯素贞自幼许配李 兆廷,婚后李家败落投亲冯 府,岳父母逼其退婚。冯素 贞花园赠银被冯父撞见,诬 李兆廷为盗,将其送官入狱, 逼冯素贞改嫁。冯素贞男装 出逃,在京冒李兆廷之名应 试中魁,被皇家招为驸马, 洞房之夜实情相告与公主, 皇帝赦免之罪,冯李终成眷 属。
《黄梅戏》邮戳
(四)成熟阶段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实 行了以“改戏、改人、改制” 为中心内容的戏曲改革,加强 艺人培训,成立演出团体,黄 梅戏获得了新生,进入快速发 展时期,艺术品味迅速提高。 严凤英主演的《天仙配》、 《女驸马》、《牛郎织女》等 黄梅戏拍成电影后,风靡全国, 轰动海内外。
《黄梅戏》邮戳 —发源地湖北黄梅
《黄梅戏》小版张—发源地湖北黄梅
(二)发展早期
约从清乾隆到辛亥革命前后。 黄梅戏源于湖北、安徽、江 西三省交界处黄梅一带的采 茶调,清末传入毗邻的安徽 省桐城市、安庆市等地区, 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用当 地语言歌唱和念白,形成了 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 腔”、“皖剧”或“黄梅 调”,是黄梅戏的前身。在 民 国 10 年 (1921 年 ) 出 版 的 《宿松县志》中,第一次正 式提出“黄梅戏”名称。
《第三届黄梅戏艺术节》纪念封—黄梅戏艺术节
《安庆振风塔》邮资封图案—黄梅戏艺术节
三、著名演员
《中国黄梅戏》小版张—黄梅戏演员
(一)鼻祖邢绣娘
《黄梅戏宗师传奇》邮戳—邢绣娘
生于黄梅县孔垄镇邢大墩,清乾隆黄梅县人氏,自幼酷爱唱黄梅调。她在前 人基础上,苦心钻研,组建戏班,一路唱到京城。她是清乾隆年间鄂赣皖三 省黄梅戏代表人物,也是黄梅戏从民间小戏发展成高台大戏的奠基人,乾隆 皇帝曾御赐为“黄梅名伶”,堪称一代宗师。
扮演者吴琼
《全国黄梅戏“十佳演员”》 邮资片— 《红楼梦》蒋玉菡
扮演者黄新德
《全国黄梅戏“十佳演员”》 邮资片— 《公主与皇帝》
萧太后扮演者丁同
《黄梅戏》金卡图案—《女驸马》冯素贞扮演者丁同
《全国黄梅戏“十佳演员”》 邮资片— 《红楼梦》林黛玉
扮演者吴亚珍
《全国黄梅戏“十佳演员”》 邮资片— 《秋江》陈妙常
《黄梅戏艺术节》邮戳—黄梅戏传入安徽
(三)发展中期
从辛亥革命到 1949 年。辛 亥革命前后,黄梅戏已积 累了“三十六本大戏,七 十二折小戏”代表作与平 词、花腔两大腔系音乐唱 腔。民国早期,黄梅戏进 入安徽省城安庆城演出, 活动渐渐职业化。黄梅戏 曾与京剧合班,在上海受 到越剧、扬剧、淮剧和北 方评剧的影响,改革传统 唱腔,吸收京剧等剧种的 程式动作,演出内容与形 式上都起了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诞辰》纪念封图案—严凤英
《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诞辰》纪念封图案—严凤英
《黄梅戏 表演艺术家
严凤英
诞辰》 邮戳— 严凤英
《黄梅戏艺术大师严凤英逝世》纪念封图案—严凤英
《黄梅戏》
纪念邮戳
— 严凤英安葬地 “黄梅阁” 严凤英纪念馆
(三)王少舫
王 少 舫 (1920-1986) , 江 苏南京人,祖籍河北。原 为京剧演员,1950年后改 唱黄梅戏,1952年与严凤 英合演《天仙配》中《路 遇》一折。1953年,随同 安徽省黄梅戏剧团赴朝鲜 慰问演出归来后,调入安 徽省黄梅戏剧团。1955年 与严凤英合拍黄梅戏电影 《天仙配》,王少舫饰演 的“董永”成为家喻户晓 的人物。
《黄梅戏》邮戳—打猪草
《黄梅戏》“打猪草” 极限片和邮戳—打猪草
《黄梅戏》金卡—《打猪草》
《黄梅戏》金卡—《游春》
《黄梅戏》金卡—《夫妻观灯》
《黄梅戏》金卡—《打豆腐》
《黄梅戏》金卡—《戏牡丹》
邮票图说《黄梅戏》 全文结束
谢谢观赏! 悠然雅士 2015年
《黄梅戏》邮戳— 改编《打猪草》
《黄梅戏》邮戳—黄梅戏大发展
《黄梅戏》实寄封图案—黄梅戏表演
《黄梅戏》实寄封—黄梅戏表演剧院
《黄梅戏》实寄封和邮戳—黄梅戏表演剧院
《黄梅戏》实寄封—黄梅戏博物馆
《黄梅戏》邮戳—西安黄梅戏迷联谊会
《中国安庆市黄梅戏艺术节》纪念封—黄梅戏艺术节
《95中国安庆第二届黄梅戏艺术节》纪念封 —黄梅戏艺术节
(二)严凤英
严 凤 英 (1930-1968) , 原 名 严鸿六,安徽省桐城县罗岭 镇黄梅村人。黄梅戏杰出的 表演艺术家,安庆黄梅戏的 发展缔造者。1954年因在黄 梅戏电影《天仙配》中饰演 七仙女而扬名全国,文革期 间遭迫害致死,安葬于安庆 市菱湖公园内黄梅阁中,安 庆罗岭建有严凤英故居纪念 馆,毛泽东为其题写“党的 好儿女”。
《全国黄梅戏“十佳演员”》 邮资片《红楼梦》 —贾宝玉扮演者马兰
《黄梅戏》首日封图案—马兰
(五)韩再芬
1968 年生于安徽,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1984 年 因主演黄梅戏连续剧《郑小姣》一 举成名;主演的原创黄梅戏舞台剧 《徽州往事》2013 年在全国巡演; 还主演了电影《生死擂》、电视剧 《女驸马》、《天仙配》、《桂小 姐选郎》、《挑花女》、《桃花 扇》、《小辞店》等作品,荣获全 国黄梅戏青年演员广播、电视大奖 赛“十佳演员”称号和中国戏剧 “梅花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