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情绪管理

儿童情绪管理

儿童情绪管理【篇一:儿童情绪管理】◆◆非回享用户暂时不能发布经验“有得”你还可以输入1000字◆◆如对这篇经验有疑问,可反馈给作者,经验作者会尽力为您解决!你还可以输入500字相关经验02015.09.1112011.07.1302013.06.0642013.10.1702013.04.27相关标签作者的经验如要投诉,请到,如要提出意见、建议,请到反馈。

热门杂志第1期作文书写技巧802次分享第12期祝你好“孕”406次分享第1期当我们有了孩子304次分享第1期新学期新气象132次分享第1期孕妇饮食指导481次分享 2017baidu◆请扫描分享到朋友圈【篇二:儿童情绪管理】儿童情绪管理的能力儿童情绪管理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要让孩子做情绪的主人。

管理情绪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不压制情绪。

第二是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要善于把握表达情绪的分寸。

觉察情绪、表达情绪,以至于利用情绪被认为是情绪管理的要素。

情绪是指感觉及伴随感觉而来的想法、生理状态以及心理状态,同时它也蕴藏着表现某些行为的倾向。

幼小的儿童已经是个情绪的个体,能表现出恐惧、愤怒、欢愉、惊讶等情绪,三至六岁的儿童对情绪已大致了解。

儿童的情绪管理教育对其长大后的情绪了解及情绪表现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儿童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据儿童教育学最新研究指出:6岁以前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孩子如果此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急躁、易怒、悲观、具破坏性,或者孤独、焦虑,对自己不满意等,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其今后的个性发展和品格培养。

而且,如果负面情绪常出现而且持续不断,就会对个人产生持久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与人际关系的发展。

所以,作为父母的你,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及早重视孩子的情感要求并对孩子情绪做出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认识、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理解他人,即为孩子做好情绪管理,让孩子从小就拥有优质的情商。

这里所提到的情绪管理,是时下最流行的教育方式之一,即通过情绪管理教育,让孩子学会倾诉和表达快乐、悲伤、紧张、胆小等各种情绪。

同时,教育孩子学会聆听别人谈话、欣赏别人优点、对待生活中得失等。

这不但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还会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人际关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而这一切,也是奠定孩子成功人生的基础。

儿童在5-6岁时学会了调节自己的情绪,开始使用一定的策略来掩饰自己的情绪,掌握了简单的表现规则。

在做了大人禁止做的事情后,为了逃避惩罚,掩饰自己的负罪感,掩饰自己的真实情绪,孩子会学会撒谎,但是他们的策略是简单的,很容易被成人发现。

成人这时也不必发怒,要先检查自己的禁令是否合理,和孩子讲清楚道理,同时要记住,原先如果申明要惩罚的,就一定要执行。

此时的爸爸妈妈,更要细微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鼓励孩子说出心里真正的想法,然后告诉孩子正确的情绪应对方法,这样孩子的应对策略才会更加有效。

爸妈如何面对孩子的情绪1、摸摸、拍拍3-4岁的孩子仍然喜欢身体接触。

刚进入幼儿园的孩子,很愿意老师牵他的手,喜欢搂着妈妈。

喜欢熟悉的人,特别是老师摸摸他,亲亲他。

有时拍拍他的肩膀,他就会感到极大的满足。

这是一个过渡阶段,孩子需要得到这样鼓励和支持,所以妈妈也要尽量地利用各种机会摸摸、拍拍孩子。

2、避免对孩子的惩罚5岁以后的孩子,要求别人的注意,有和他人交往的需要,所以在幼儿园中,如果小朋友们不和他玩,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严厉的处罚,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痛苦。

同时成人如果对孩子不加理睬,孩子会觉得非常沮丧,很有挫败感,不利于孩子健康情绪的发展。

所以这样的惩罚手段最好是不要使用。

3、合理的生活制度丰富的生活内容、身体健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幼儿情绪的稳定。

丰富的生活内容会让幼儿产生兴趣,有探索欲望,感到快乐和满足。

所以爸爸妈妈尽量让各项活动轻松、活泼和多样化。

多带孩子走出去,进行各种的,让孩子接触到较多的事物和情境。

4、和谐的家庭生活良好的情绪示范、家庭和睦、家庭关系亲密,都会给孩子带来良好的情绪示范。

成人要显示出积极热情、乐于助人、关心幼儿等良好的情绪。

要公正地对待孩子,适当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帮助孩子适应变化的新环境。

不能恐吓威胁孩子,也不能或过分严厉地对待孩子,否则会使幼儿形成不良的情绪和性格。

教孩子学会情绪管理的方法1、让孩子认同自己,有情绪空间要让孩子喜欢自己,家庭要给孩子认同感。

父母是孩子的模范,父母首先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让不良情绪带给家庭、带给孩子,要塑造出一种安全、温馨、平和的心理情境,用欣赏的眼光鼓励自己的孩子,让身处其中的孩子产生积极的自我认同,获得安全感,让其能自由、开放地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使某些原本正常的情绪感受不因压抑而变质。

2、让孩子认识情绪,表达情绪通过亲子之间的对话让孩子正确认识各种情绪,说出自己心里此时此刻真实的感受。

只有知所想,才能知何解。

平时,父母可以在自己或他人有情绪的时候,趁机引导孩子知道妈妈好高兴哦恩,我很伤心等让孩子知道原来人是有那么多情绪的,我们还可以通过句式妈妈很生气,因为我感到有点难过,是因为来告诉孩子自己的情绪来源,同时你也可以问孩子,你是什么感觉啊? 妈妈看见你很生气、难过,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吗? 等对话来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及发现自己情绪的原因,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情绪度。

3、让孩子体验情绪,洞察他人情绪游戏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要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体验自己的情绪,感受别人的情绪,知道自己和他人的需要。

除了父母与孩子要交流自己的情绪感受外,我们可以透过说故事、和孩子讨论故事中人物的感觉和前因后果及利用周围的人、事物,来引导孩子设想他人的情绪和想法。

从他人的情绪反应中,孩子会逐渐领悟到积极情绪能让自己和对方快乐,消极情绪会让自己和对方造成痛苦,不利于事情的解决。

如果幼儿在表达情绪与控制情绪之间取得平衡的话,便能以建设性的态度表达强烈的情感,而且控制对自己、对他人有伤害的情绪表达方式。

4、让孩子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激发人体的潜能,使其保持旺盛的体力和精力,维护心理健康;消极的情绪体验只能使人意志消沉,有害身心健康。

为此,学会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与情绪,对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作为父母,要培养孩子乐观地面对人生,自己首先对生活要有一种乐观的态度。

孩子的情绪受父母行为的直接影响,与孩子相处时,父母必须乐观一点。

在教育孩子学会乐观地面对人生时,除了多与孩子交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首先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给予鼓励和支持。

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孩子进取,克服一些他现在克服不了的困难,只有这样,才能教会孩子以正确的态度和措施保持乐观。

5、教会孩子适当宣泄不良情绪人在精神压抑的时候,如果不寻找发泄机会宣泄情绪,会导致身心受到损害。

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泪水含有的毒素多,用泪水喂养小白鼠会导致癌症。

可见,在悲伤时用力压抑自己,忍住泪水是不合适的。

另外,在愤怒的时候,适当的宣泄是必要的,不一定要采取大发脾气的方法,可以采用其他一些较好的方法。

例如:在盛怒时,不妨赶快跑到其他地方,或找个体力活来干,或者干脆跑一圈,这样就能把因盛怒激发出来的能量释放出来。

情绪无所谓对错,只有表现的方式是否被社会所接受。

父母要学会接纳孩子情绪表达的多面性,情绪表达的各种面貌都蕴藏着情绪转化的可能性。

消极情绪可以转化为积极情绪,唯有正视情绪表达的所有面貌,健康的情绪发展才有可能;唯有能够驾驭自己情绪的孩子,才能够成为听话的孩子。

【篇三:儿童情绪管理】当今社会流行这样一句话: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有研究表明,影响一个人的成才,情商占80%,智商仅占20%。

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情商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影响因素。

究竟什么是情商呢?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将情商(简称eq)定义为拥有认知我们自己的感受以及他人感受的能力,从而促进自己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感,并且维系与他人的良好关系。

不过,对于爱子心切的父母来说,往往只希望自己的孩子体会到持续的快乐、开心等正面的情绪,不希望孩子经历愤怒、嫉妒、沮丧、失望、悲伤、焦虑、不耐烦等负面情绪。

有些父母甚至还会给这些负面情绪贴上道德的标签,如果两个小朋友因为争抢玩具发生打闹,我们总喜欢给孩子贴上自私的标签,而没有意识到孩子是因为自己的东西被别人抢夺而产生的愤怒情绪,借由身体语言进行表达的行为表现。

其实,情绪是没有道德意义上的对错的。

只要我们是正常的人,就不可能避免遇到这些负面情绪。

如果孩子无法了解这些感受,他就不能学会认知自己的这些情感,当别人经历这些情感的时候,他也无法去理解,更谈不上管理好自己的这些情感。

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只会发泄自己的这些情绪,不懂得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0 5岁是培养孩子情商的关键时期。

丹尼尔戈尔曼强调,人们eq的形成开始得极早,婴儿已经开始感受和学习,进而在整个童年期逐渐形成,建立我们已有的观念,孩子脑部的发展在0-5岁时是一生最快速的,特别在情感能力的学习方面。

丹尼尔戈尔曼和他的同事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父母在孩子五岁的时候就训练他们管理自己的情绪,这些孩子在八岁时,他们的身心状态会更好,他们的学习和与同伴的社会交往会表现更好,身体也会更健康。

让孩子学会暂停自己的情绪冲动是魔鬼,我们很多人都深有体会,当人在情绪而非理智操控的情况下,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往往会做出匪夷所思的事情。

在情绪激烈的时候,我们要让孩子学会从潜意识做主掌控的冲动反应状态,进入到意识做主掌控的理性回应状态。

只有在意识主宰的情况下,人才有办法去做新的选择,才能够有效地去解决情绪问题。

那么怎么才能从潜意识状态,就是情绪控制的状态进入到理智控制的状态呢?最重要的一点是学会暂停,让自己先冷静,然后再处理自己的情绪。

比如喜欢在生气的时候动手打人的孩子,可以让孩子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预先设置只要举起手,在脑子里马上就会有声音大声喊停!我教给伊伊的暂停方式是,让她给自己设置一句话,当情绪非常激动的时候,就下意识地说:我很生气了!听到这句话,别人就会明白她快要控制不住了。

这句话也是在告诉别人需要赶快离开现场了。

引导孩子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当孩子的情绪波动暂停以后,父母就要让孩子察觉自己的情绪,知道自己的感受是什么。

这就需要父母成为一个积极的倾听者,认可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压制孩子的情绪;尊重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否定孩子的感受。

我们还要帮助孩子用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找到一些恰当的与情绪对应的词语,说出自己的感受有利于让孩子更清楚地识别自己的情绪。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教孩子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1、帮助孩子积累表达感受的词语。

父母是孩子的情感导师,我们可以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机会教孩子掌握一些表达感受的词语,让孩子懂得如何描述自己的感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