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级联考】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2019届九年级(五四学制)学业考试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好家风携着温度与力量,吹向更远、更广的地方,就是我们对孩子、对社会的美好馈赠.(zēnɡ)。
B.家有普,州有志,国有史。
祭祖寻根,如饮水思源,更能清心明志、昭穆秩序,于社会发展进步大有裨.(pì)益。
C.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后,江边河岸、山间地头仿佛在一夜间猛然苏醒,满目葳蕤.(ruí)。
D.从历史的角度看,语言不仅仅是勾通的工具,更有着文化传承的功能,承载.(zǎi)着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博物馆游学,倘若不注重引导、不讲究方式,导致学生蜂拥而至却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活动难免流于形式、丧失实效。
B.作画缺乏生活知识,即使画得再细致入微,却可能是错误的,是南辕北辙....的。
C.无论是植树造林、生态修复,还是污染防治、结构转型,从来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建设生态文明、建成美丽中国注定是一场持久战。
D.承诺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特别是政府官员的承诺,代表了政府的诚信,代表了政府的形象。
因此,政府官员说话一定要言而有信,做到一言九鼎....。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我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从孩童启蒙时就应引导他们认识美好的自然物象。
B.近日教育部发文,要求各地严厉查处社会培训机构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的非法办学行为。
C.以电影“流浪地球”为例,太空漫游、人工智能、外星家园……,这些看似天马行空的设定,或多或少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其源头活水。
D.归根结底,教育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关乎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关乎人的全面发展。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只要在一个人人都遵守规则的环境中,每一个人的正当权益就能得到有效维护。
B.随着智能电子设备不断普及,致使儿童首次接触手机、平板电脑等“屏幕”的年龄逐渐降低,儿童的“屏幕时间”也在逐渐增长。
C.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能带来长远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且能带来市容市貌的改变。
D.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程度,取决于父母的教育素养,取决于父母能否与孩子一起成长。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
颜真卿的楷书《多宝塔碑》、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B.我们学过的古文中关于年龄的称谓很多,如“黄发”,形容老人;如“弱冠”,指未成年男子。
C.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D.“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当然,真正为学生减负,还需要整个社会教育价值观念的转变、教育科学精神认识的提高。
①这样的竞争,必然有输有赢,可能还会有人体力透支,跑不下去。
②但其实,孩子培养得怎么样,要看拿什么样的尺子去衡量。
③让每个孩子的禀赋、才能、爱好都能被发现,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按照适合自己的节奏成长,才能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成就和成长的快乐。
④当所有人都要求孩子必须跑步前进的时候,教育就不再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心灵唤醒,而完全成了一场你追我赶的竞争。
⑤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特长。
⑥如果只以谁分数高来贴标签,就难免泯灭了一些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A.④①②⑤⑥③B.⑤⑥②③④①C.④①⑥③⑤②D.⑥③②④①⑤7.阅读下面这首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这是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一首诗。
题目中的“酬”是“酬答”的意思,“乐天”即白居易。
B.首联中“巴山楚水”泛指贬地,此联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字句的渲染,表达了作者被贬多年的无限心酸和悲凉。
C.颔联运用两个典故,用语贴切,感情深沉,表达了作者在席上听到笛声后恍如隔世的怅惘之感。
D.颈联诗人虽以“沉舟”“病树”自比,但并不消沉低落,从整联中可见诗人的豁达胸襟。
二、句子默写8.默写填空。
(1)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浣溪沙》)(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3)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___________,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孟子>两章》)(4)经典古诗词能涵养心灵的诗意。
仰望夜空,你吟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递一份旷达。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教育的意义(节选)曹文轩(一)营造审美境界①一个人完整的精神世界,是由许多维度组成的。
这其中,审美怎么说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维度。
而文学对这一维度的生成,几乎是最有效的。
文学的根本性的功能之一,就是审美。
如果说,远古的文学可能更在意的还是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话,那么后来的文学则越来越在意它的审美价值。
而人们亲近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正在于它们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并能够培养人们的审美经验,提升人们的审美境界。
②审美,使人类渐渐变成了有情调的人类,使人生变成了有情调的人生。
今日之人类与昔日之人类相比,其一大区别就在于,今日之人类有了一种叫做“情调”的元素。
而在情调的养成中,文学立下头等功劳。
③文学似乎比其他任何精神形式都更有力量帮助人类养成情调。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文学能用最简练的文字,在一刹那间,把情调的因素输入人的血液与灵魂。
但丁、莎士比亚、歌德、泰戈尔、海明威、屠格涅夫、鲁迅、沈从文、川端康成……一代一代优秀的文学家,用他们格调高贵的文字,将我们的人生变成了情调人生,从而使苍白的生活、平庸的物象一跃成为可供我们审美的东西。
④情调改变了人性,使人性获得了质的提高。
⑤情调当属美学范畴。
(二)培育悲悯情怀古典形态的文学,始终将自己交给了一个核心单词:感动。
古典形态的文学做了若干世纪的文章,做的就是感动的文章。
古典形态的文学之所以让我们感动,正是在于它的悲悯精神与悲悯情怀。
慈爱的主教借宿给冉•阿让,而冉•阿让却偷走了他的银烛台被警察抓住,主教却说这是他送给冉•阿让的,这时,我们体会到了悲悯。
当沈从文的《边城》中爷爷去世,只有翠翠一个小人儿守着一片孤独时,我们体会到了悲悯。
当祥林嫂于寒风中拄着拐棍沿街乞讨时,我们体会到了悲悯。
我们体会到了悲悯。
我们在一切古典形态的作品中,都体会到了这种悲悯。
在沉闷萧森、枯竭衰退的世纪里,文学曾是情感焦渴的人类的庇荫和走出情感荒漠的北斗。
我曾断言:文学在于为人类社会的存在提供和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性基础。
而这一“基础”中理所当然地应包含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悲悯情怀。
其他文类——比如哲学、伦理学方面的文章,一样是讲悲悯情怀的。
但这些文章仅仅是让我们明白悲悯情怀的必要性。
我们只是接受并懂得了一个关于悲悯情怀的观念。
但文学作品——比如《呼兰河传》《边城》《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会在阅读这些文字时被感动,悲悯情怀会油然而生,我们会在对文学作品的无休止的阅读中,成为一个具有悲悯情怀的人。
9.对以上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学具有营造审美境界和培育悲悯情怀的教育功能。
B.审美是人的精神世界中一个重要维度。
C.哲学、伦理学能让人明白悲悯情怀的必要性,而文学能让人生长出悲悯情怀。
D.文学比其他任何精神形式都更有力量帮助人类养成情调。
10.下面这段文字是从第(一)部分抽出来的,如果还原回原文,应该放在哪两个段落之间?人类有情调,使人类超越了一般动物,而成为高贵的物种。
情调使人类摆脱了猫狗一样的纯粹的生物生存状态,而进入一种境界。
在这一境界之中,人类不再仅仅享受种种官能得以满足的原始快乐,而有了精神上的享受。
人类一有情调,这个物质的、生物的世界从此似乎变了,变得有说不尽或不可言传的妙处。
人类领略到了种种令身心愉悦的快意。
天长日久,人类终于找到了若干表达这一切感受的单词:静谧、恬淡、散淡、优雅、忧郁、肃穆、飞扬、升腾、圣洁、素朴、高贵、典雅、舒坦、柔和……A.①段和②段之间B.②段和③段之间C.③段和④段之间D.④段和⑤段之间11.请调动你的阅读积累,在第(二)部分画线处,续写一个事例,使之符合文意。
12.文章为了论述文学的意义,运用了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请从文中任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合欢,合欢李晓东①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合欢。
②小城况味,多是从悠长悠长的小巷里荡漾出的,这是九岁的我就已经能感受得到的。
所以,当母亲牵着我的手慢慢走进不知名的巷道时,一种淡淡的情绪笼上我的心头。
后来,我学会了描摹那种情绪:忧伤。
③事实上,九岁的我,和忧伤是不搭界的。
三十八岁的母亲,似乎也看不出忧伤的样子。
天生的好皮肤让她显得比同龄人年轻十岁,同样一件的确良白衬衣,穿在她身上,就有了时装的味道。
母亲齐耳的短发,刚刚遮住耳朵,当她俯下身子给我整理衣服的时候,我看见清晨的阳光投在她的脖颈上,让她的耳朵有了透明的质感,粉嘟嘟的耳垂让我忍不住伸手去摸。
母亲笑一笑,随手拂过脸颊的发梢,一段白皙的脖颈上也落下一片阳光。
④这是七月,母亲去小城开会,带上了我,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
纵深的小巷是我们走往住地的必经之路。
小巷里隔三五步就见一棵槐树,粗壮的树干一个人不能环抱,浓密深绿的树叶,漏着点点阳光。
槐荫披拂处,是一个个门庭,层层剥落的朱漆,锈迹斑斑的门环,半掩着的木门,褪了色的对联,簇拥着一条碎石铺地,仅容我和母亲并排行走的小径,重重叠叠的屋檐从爬满青苔的高墙上伸出来,把天空切割成一条窄窄的蓝色,随着我们的脚步晃啊晃。
小巷尽头,豁然洞开,一个一眼看不到头的大院子,水泥柱子上挂着“市政府招待所”的木牌。
院子里是一排排白墙青瓦的平房,我随母亲走进一间,一开门,隐隐的霉味儿裹挟着热浪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