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史
训,主要面向全国上市公司、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各级财政部门、相关监管部门和会计学术界等,直接受训人数逾万人。
二、会计准则实施中的“过程控制”和强化监管建立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系统,采用“逐日盯市、逐户分析”的工作方式,加强对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的情况进行持续跟踪和监控,随时与相关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加强沟通和联系,及时解决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中国会计准则在1570家上市公司得到了有效实施
通过上述系列措施,中国会计准则于2007年在1570家上市公司得到了有效实施。
2008年,财政部会计司经过近5个月的艰苦努力,形成了超过2万字的上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全
面深度分析报告,论证了会计准则有效实施的事实。
1.上市公司较好地实现了准则新旧转换
上市公司披露的《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显示,按新准则调整后的2007年年初股东权益比旧准则股东权益净增加1002.67亿
元,增幅仅为2.42%。
总体情况基本持平,较好地实现了新旧转换。
2.上市公司全面执行新准则,总体运行平稳1570家A股(含A+H股)上市公司的2007年年报显示,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8.18%,净利润同比增长49.56%,净资产同比增长30.96%。
分析表明,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增长主要源于营业利润,这与2007年度中国
GDP11.9%的增长和财政收入32.4%的增长是协调的,反映了2007年经济的正常增长态势。
3.上市公司境内外差异基本消除
已披露年报的53家A+H股公司,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调整后的合并净利润总额比按中国会
计准则编报的合并净利润总额多290.43亿元,平均差异率为4.69%;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调整后的合并净资产总额比按中国会计准则编报的
合并净资产总额多1086.73亿元,平均差异率为2.84%。
这些数据表明,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后,A+H股上市公司境内外差异基本消除,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成效已经显现。
4.进一步对企业会计准则具体项目执行情况分析,表明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得到了有效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包括38项具体准则,其中新修订的准则16项,新制定的准则22项,涵盖了会计实务中目前已经发生或者能够预见到的经
济业务事项。
通过对具体准则逐项进行深度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国会计准则包括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从2007年开始,在1570家上市公司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上市公司能够较为恰当地选择会计政策和作出
会计估计,并按各项具体准则及应用指南规定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5.注册会计师按照新准则对上市公司2007
年的审计结果基本上为标准审计意见
中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有近7000家,其中只有68家会计师事务所能够从事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意见报告。
分析表明,1570家上市公司中,有1464家公司的年报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标准审计意见,占比为93.25%,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仅有106家,占比为
6.75%。
中国会计准则的等效
刘玉廷说,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趋同后,中国财政部就开始研究并启动与实施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家和地区会计准则等效
互认工作,目前取得了积极进展。
2007年12月6日,中国内地与香港签署了《关于内地企业会计准则与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等效
的联合声明》,促进两地资本市场发展。
2008年4月22日,欧盟委员会就欧盟第三国会计准则等效问题发布正式报告,在2011年底前,欧盟委员会允许中国证券发行者在进入欧洲市场
时使用中国会计准则,不需要根据欧盟境内市场采用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调整财务报表。
这一报告将于2008年9月~11月间提交欧洲议会审议,一经批准即为法律。
2008年4月18日,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代表团访问美国并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就中美两国会计交流与合作问题签署了《中美会计合作备忘录》,在加强双方会计合作、建立相互交流的工作机制等方面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