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0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0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简析:《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该单元的主题是“赏名山大川、访名胜古迹”,共安排了《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这三篇课文。

《黄山奇松》是继《黄山怪石》后又一篇介绍黄山的文章。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

第一自然段引出黄山奇松。

由黄山作为“天下第一奇山”,说到它的“四绝”,然后从“四绝”引出令人们“情有独钟”的奇松,使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作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正是因为奇松的点缀才使它独领风骚。

第二自然段写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

一一描写了“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的不同姿态,以及它们得名的由来。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众多松树。

一连用了许多“或”字,以显示松树姿态各异,美不胜收,点明山因树而“更加神奇”,以呼应前文。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文中众多的四字词汇,并扣住这些词语体会三大名松的姿态及其精神品质,进而通过这些关键词理出一条背诵课文第二自然的思路。

3、在朗读中感受黄山松的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流程:一、谈话激趣,扣词应题:1、今天老师和大家要共同来学习的一篇写景文——黄山奇松。

2、理解奇的字义。

(出示“奇”字在字典中的义项)那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到底是怎样罕见的、特殊的、不平凡的松树让人们情有独钟?师:课前,大家进行了预习,哪个生字你最想给同学提个醒,我们都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预设:“屏”字头上不能多一点,“屹”字不能多一横,“卧”字左边为“臣”。

评点:“屹”、“陡”要注意左窄右宽,“卧”为左宽右窄。

2、小结过渡:字词是学习语文的基础,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几组词语。

3、中国的汉字很神奇,有时候,一个词就是一个画面,一个词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一个词就是一种情境;我们在读这些词的时候就要读出画面、读出情感来。

想不想试一试,好,一起来。

4、同学们读得真好,那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呢?你看到了谁呢?原来,这组词都是在写黄山松的。

1、下面啊,我们就把这些四字词语送进课文,轻声读课文, 用你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仔细地找一找, 用你敏锐的心灵触角尽情地品一品描写松树的语句,想想它们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自读课文。

这一棵又一棵的松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可以结合刚刚学习的一个或几个词语具体说说。

黄山奇松是如此潇洒挺秀、千姿百态, 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生: 美!师: 板书“奇”6、大家的表述虽各有不同,但所说的都是这三大名松 "可是,黄山松并不仅有这几棵,那作者为什么却偏偏把目光聚焦在这三棵松身上呢?7、是啊,奇松是黄山“四绝”之首,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

课文就是选择了这三棵典型的松树来写的,(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这种写作手法叫作:选择典型。

那课文有没有将所有奇松一一介绍呢?(本文在表达方法上的一个特点是运用了很多的四字词汇,抓住这些四字词语是理解本文的一个抓手,诵读这组词语既为下面体会黄山三大名松的姿态及其精神品质奠定了基础,又为学生明晰本文结构埋下了伏笔。

)正因如此,奇松成为黄山“四绝”之首。

一起来读。

三、赏姿态美,悟精神美师:黄山奇松到底/奇在何处? 是什么原因使它们成为了黄山松的杰出代表呢? 请同学们再次走进文中, 用心读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语句,想想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它们的奇特的?"生1:迎客松/奇在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 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 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师:这是你眼中的奇"生 2 :送客松/奇在/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 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生3: 陪客松也有奇特之处,它/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 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师:大家结合句子,说出了这三棵名松的奇特之处"请你们再读读这些句子, 往深里想想,这些奇松的/奇都表现在哪些方面?生1: 我感觉这些松的/奇,主要表现为形态的奇特。

"师: 黄山松奇在形态,不假,但是它们的/奇0仅仅只在形态吗?请大家读读这个句子,体会一下" (出示描写黄山松的句子,生读)生 2 : 我认为这些松不仅姿态/奇特0,而且像人一样有情义"生3:我拳现作者写这些松的时候, 都是先写它长的样子,再写作者的感受" 所以给我的感觉, 就是这些松都像人一样特别好客,特别热情"师:你的发现很重要"你不仅让我们看到了黄山松姿态的奇特, 你还品出了它们所特有的情义) /意美0"它们给人以好客!热情的感觉,所以, 人们亲切地称呼它们为)生:迎客松!陪客松! 送客松"!师: 大家发现它们的姿态与名字之间有什么联系吗?生: 它们的名字正是由姿态得来的, 这三句话写出了它们名字的由来"师:你来黄山游览,有迎客松欢迎;你在山间游赏,有陪客松相伴;你要告别黄山,有送客松依依送别,你的感觉怎样?生:温馨,幸福,不孤单,,师:正是这奇特的名字,让我们有了别样的情感" 孩子们,它们本来就是三棵松, 但为什么会让我们有如此的感觉呢?生:是作者的联想丰富,赋予了它们人的情感"作者在写这三棵松树的时候都抓住了它们形态上的特点。

而且在表达手法上也是一致的,前半句是松树的形态,后半句都是作者的联想。

而且,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运用赋予了黄山松人的情态,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黄山松奇特的姿态。

(板书:姿态奇特)②师:大家再读读这些句子,读出自己的感觉"(生读)师:孩子们,看到黄山松这样奇特的姿态, 你心中有没有什么问题产生?生: 它们怎么会长成这样的姿态呢?师:带着这样的疑问,当我们再读第二自然段时, 相信有一个词会让你坪然心动的"生:饱经风霜"师: /饱0 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¹满足了食量,跟/饿0 相对;º充分;»饱满"在这个词语里应该选第几种解释?生:选第二种解释一, 充分"师: 那整个词的意思就是)生:充分地经历各种风霜,形容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师:这里是说谁饱经风霜?当交流到迎客松时,老师应引导学生悟透“饱经风霜”一词。

让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迎客松经受的磨难吧!此时,你想说什么?老师想听听你心中的声音。

生交流自己的感悟,师相机点评并板书:生命力强你们的想法和作者一样,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怪不得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迎客松。

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古朴苍健,姿态优美。

(引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乃至——。

让我们带着自豪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吧。

你说,这样的松还能不称为是奇松吗?5、黄山奇松还有很多,下面你也来展开想象,运用比喻的手法描摹一下黄山奇松的奇特姿态吧!生练习。

出示:是啊,同学们真棒!你们的想象让黄山奇松更美、更奇了。

6、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再一次感受一下三大名松奇特的姿态以及它们顽强的生命力吧。

7、想着这样的松,带着这样的情, 读读课文第三段, 让黄山松成为心中最美好的记忆"=8、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一组词语,这组词语可以让我们清晰地看出文章的结构。

而且中间的三组词就是写的迎客、陪客、送客这三大名松,请同学们抓住这几个关键词来背一背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语文生本课堂的一大特点便是用一个开放性的大话题来统领整篇课文的教学。

“你对哪一棵松树情有独钟呢?为什么?”这一问题既呼应了第一个板块的教学,即从对黄山奇松的情有独钟到对三大名松之一的情有独钟,层层推进,层层深入,让学生到语言文字中去挖掘三大名松的姿态之美和精神之美。

此外,第二个板块中的一组词也在教学的最后得到了回应,这组词既明确了文章的结构,又提纲挈领地指明了背诵的思路。

)五、自主设计作业同学们,……你最想给自己设计什么作业来完成呢?看来同学们为自己设计了很多富有特色的作业,期待你们精彩的呈现。

(课件展示迎客松图片、配乐)让我们来共赏这奇美的迎客松!边欣赏,边引背。

相信此时此刻,迎客松的形象已深植于每个同学的心里,谁愿意当当小导游,向八方来客介绍一下迎客松。

3、玉屏楼前迎客、陪客、送客三松或欢迎;或陪伴;或恭送,三松相映成趣,真可谓广赢天下客呀!还有哪位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陪客或是送客松呀?自读课文,出示图片,想想哪棵是陪客松,哪棵是送客松?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介绍陪客、送客松。

指导理解“天然盆景”,体会陪客松和送客松各自奇在哪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迎客松的美和奇,在读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迎客松的。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1、谈旅游。

出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徐霞客”齐读这句话赞美的就是有着“天下第一奇山”之称的安徽黄山,这节课就让我们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2、播放视频——黄山风景在这段美丽的黄山风光中,什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3、理解“情有独钟”作者情有独钟的是什么呢?读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吗?、推荐【教学目标】1、会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感受黄山三大名松的奇、美,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感受黄山三大名松的奇、美,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交流预习]一、课前交流:今天我们上哪一课?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黄山,欣赏黄山奇松。

(齐读课题)二、出示目标:1、这是本节课我们要达到的目标。

(指名读)导学案都做了吗?请拿出来,在小组里快速交流。

2、评价导学案,适当表扬。

3、交流:汇报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能达到前三个目标的小组举手,哪小组来展示一下?①字词。

指读,带领读。

(评价:带着自己的理解读,更有味道)②课文。

展示你读得最想读的一部分。

③主要内容。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④交流相关的资料,这些资料对于我们理解课文会很有帮助。

[小组合作]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你喜爱哪一棵?任意选择其中之一说说理由。

(PPT出示要求)①划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②圈出重点词句,理解体会;③用自己的朗读表达喜爱之情。

[交流展示]▲迎客松1、你喜爱迎客松,哪些文字让你有感受?(出示“迎客松”片段)2、重点交流:饱经风霜展开想象①这棵迎客松经历了800多年的……800多年的…………②所有这些它可能都一一经历过,甚至还有我们未曾想到的种种艰难,这就叫——“饱经风霜”!理解这个词了吗?读一读这个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