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配网电力工程的技术问题分析摘要: 电力系统由发电、输电和配电三部分组成。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三大构成之一,关系着电能分配的质量与应用成效。
配电环节的保护集中在馈线保护上,配电网不存在稳定问题,一般认为馈线故障的切除并不严格要求是快速的。
文章首先介绍配电网工程,分析配网工程存在的技术问题及对策关键词: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问题;解决措施abstract: power system consists of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ree parts. distribution network is one of the three components of the power syste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quality and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power distribution. protection of distribution link on feeder protection, distribution network does not exist problems, generally resection feeder fault not strict requirements is fast. 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engineering, network engineering analysis of technical problems existing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distribution network; power engineering; problems; solutions中图分类号:tm7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电的需求和依赖程度已经越来越重要。
供电配网作为向用户供电的直接方法,它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已经成为电力部门和用户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
对配网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进行有效规范,有利于做好施工技术的交底,使施工人员对工程规模、工程特点及建设意义有很好了解,可帮助其明确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及节约措施等,以更好地实现工程项目技术目标, 得到良好的社会效率。
2、配网系统技术特点所有的配网电力系统都是由发电厂、输电网、配电网以及用户联合构成的一个整体。
电源还有输电网的建设、发展是向社会提供充足能源所必需的必要条件,而配电网和用户是把电能转化成为各种途径的消费市场。
两者对电力系统都是缺一不可的。
电力系统的发展必须要有充足的电源、强大的输电网、可靠的配电网的有机结合,才会正常满足社会各界的需要。
具体地说,配网系统是一个实时监控和离线管理相结合的系统,将电网设备数据和用户数据、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电网接线图形和地理图形、图形与数据结合在一起,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集成度,系统具备软硬件隔离的功能,而且系统软件的运行跟网络硬件设备类型无关,能够适应诸如光纤、配电线截波、无限通信等多种通信方式。
在开放式支撑平台的基础上,系统还具有开放新、可靠性和易用性的优势。
但当前,在配网电力工程中仍存在不少技术问题, 这严重影响了配电网的安全可靠性运行,为此,必须在全面分析现阶段配网电力工程存在的技术问题的基础上, 再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
3、配网电力工程的技术问题分析一般而言, 影响配电网安全可靠性运行的主要技术因素是积污后引起的闪路及各类过电压。
同时,在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事故中,外力破坏所占比例最大。
这里就着重对配电网电力工程中外力破坏、闪路、过电压这三个技术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3.1 外力破坏由于经济发展较快, 原有的配电网已不能满足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首先,原有的配电网络以架空线为主,接线形式主要为单端电源供电的树枝状放射式,新建的工业开发区和商住小区则通常采用环网供电,电源有的是从就近的架空线上取得。
其次,由于在规划网架未完善之前,部分用户急于用电,按规划实施一步到位投资难以落实, 因此接线存在一定的临时性。
另外,沿主要交通道路的架空线走廊附件,新建筑物施工工地多,直接威胁线路运行安全。
总之,城区尤其是老城区的配电网络单薄,转供电能力差, 地形复杂, 接线较乱, 事故率高,供电可靠性低。
另外,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变电站设备、各路出线的容量及安全性能均早已不能适应用电负荷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明显的缺陷是:城区变电站大多数是该区域电网中的枢纽站, 系统出线多,负荷大,运行年久。
加之周围环境因素,造成设备污染严重,设备绝缘强度下降,引发事故的概率逐年增高,可以说完全达不到提高可靠性的目的。
3.2 闪路在运行中, 设备的绝缘长期承受工作电压,当绝缘件表面积污后,只要表面污物达到一定的含盐量,遇到潮湿的状况就容易引起闪络。
另一方积污还使绝缘的冲击性能大幅度降低,在雷电冲击和内过电压的冲击下,很容易引起闪络。
污闪有时发生在一相,也可能多相发生,还可能多处同时发生。
当出现污闪后, 容易引起单相接地,此时其余两相电压将升高, 稳态时为相电压的倍,暂态时情况下可达成2.5倍相电压。
在正常情况下,非故障相电压幅值升高对绝缘并不造成威胁,若运行环境条件恶劣,绝缘件耐受电压下降,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非故障相电压副值升高允许运行的两小时内,有可能再出现闪络点。
其次,由于污秽使绝缘的冲击特性下降低成本30%~40%,使单相接地出现零序电压。
若变电所内互感器特性较差,将激发铁磁谐振, 过电压倍数比较高,还可能发生相绝缘闪络击穿,而触发两相接地短路,从而造成运行危险。
3.3 过电压电气设备在电网中运行必须承受工频电压、内部过电压及大气过电压的作用,特别是环境条件恶劣,早期建设的设施, 先天不足,爬距不够,给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很大威胁。
弧光接地过电压是一种幅值很高的过电压。
当电网电容电流超过一定值时,若不采取措施,接地电弧难于熄灭, 将激发起弧光接地过电压, 其幅值高于4 倍相电压,这势必对配网电力工程的安全运行构成很大威胁。
在一些早期建设的配网电力工程中,绝缘靠一个针式瓷瓶,这是电网中绝缘等级较低的环节,它不能承受直击雷,感应过电压也会引起闪络, 对配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极大影响。
4、解决配网电力工程技术问题的有效措施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和经验,认为要有效解决配网电力工程的技术问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完善配电网结构, 保证供电可靠性具体而言,要完善和加强配电网架, 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重视。
4.1合理选择配变容载比供电可靠性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就是变电站的变压器台数和容量。
为此, 变电站变压器容量和台数的选择,要依据当地负荷的大小及增长趋势加以合理选择其配变的容载比是反映配网供电能力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应从安全可靠性两个方面来综合考虑:一是正常运行方式下按经济负荷运行;二是在两台上运行的变电站,应不使运行变压器过载。
随着城市的发展, 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为此,要改变单台配变供电的方式,尤其是高层建筑更应该设置两台以上配变的供电方式,这是配网发展必须要加以认真考虑的内容之一。
概括地说,就是要合理选择配变容载比,提高转供能力,使配网供电可靠性得到大大提高。
4.2 采取综合技术措施, 认真解决污闪问题配电网安全可靠的关键是解决闪络诱发相间短路及过电压烧毁设备问题。
所以,必须采取综合技术措施,以求得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对开关室的支持绝缘子、穿墙套管、刀闸支柱瓷瓶、连杆瓶等,可以加装防污罩。
对于母排,可以加装绝缘热缩管。
根据部分地的运行实践证明,这不仅提高了防污能力,而且还防止小动物造成短路。
另外,在变电站的开关室还可以采取一些其他的手段来防止污闪问题。
比如,可以在开关室安装吸湿器以降低空气的湿度, 破坏污闪的条件,以最小的投入保证设备的健康运行。
4.3 采取多种技术措施, 提高配网的抗雷击能力对于落雷较多的线路, 可以采取多种技术措施来提高配网的抗雷击能力。
比如,可以采用瓷横担代替针式瓷瓶,针式瓷瓶改用瓷横担后,雷击次数会明显减少, 只不过瓷横担的机械性能差,对于大档距、大导线线路一般不适用。
4.4 缩小配网的故障停电范围, 提高配网的转供电能力对单端电源供电的树枝状放谢性接线,沿线挂接大量的分枝线和配电变压器,在长达几公里或十几公里的线路上任意一处发生故障,都会使全线停电。
使用联络开关不但可以大大缩小停电范围,同时也使安排停电范围大大缩小。
对于联络开关的选择,当首推柱上式sf6开关,它是一种具有控制和保护功能的智能化开关,具有结构简单、性能优越、寿命长、检修周期长、安装简易等一系列优点,可以说在故障停电过程中值得推广使用。
不仅能够自动恢复对非故障段的供电,还可用作建立馈线之间的联络,提高供电能力,最大限度地缩小故障停电范围。
4.5 不断加强管理现今,随着科技的发展,配网的科学含量不断的提高,将对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地要求。
可以说,加强人员的管理, 提高技术人员及劳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提高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基础。
具体地说,要在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力度和改进培训方式的基础上,切实树立全员的精品意识, 不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
工作人员不仅要熟悉规划、设计、运行、检修等,还要懂得计算机一级配电网自动化的运行,从而为实现工程项目技术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5、结语总之,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关键组成,对原始电能起到了调度分配的作用。
新时期国家投资电网工程建设,施工单位需加强配网施工技术问题的处理。
根据安全作业的规范要求完善现场管理,确保配网工程在安全、稳定、可靠的环境下顺利实施。
此外,配网建设潜在的故障问题也是安全管理的重点,设计自动化监测系统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1] 贺晨晨.配电网工程新定额新标准的特点及应用[j].电力技术,2010(5).[2] 朱美平.浅谈10kv配网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控制管理[j].广东科技,2010(12).[3] 廖小文.35kv配网电力工程的技术问题分析与解决[ j ]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0).[4] 陈慧湘.浅淡无功功率补偿在电力工程配电网中的应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