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灌注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灌注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灌注作业指导书1、目的对中铁十一局桥梁公司合福铁路安徽段站前七标绩溪制梁场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的混凝土施工工序进行控制,确保工序的最终产品符合设计及验收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中铁十一局桥梁公司合福铁路安徽段站前七标绩溪制梁场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的混凝土施工作业。

3、职责3.1 物资部负责按材料计划要求进料,及原材料送检。

不合格产品禁止进入现场或采取隔离措施,并加以标识。

对合格材料运用梁体进行可追溯性记录。

3.2 试验室负责原材料检验及配合比选用和发放,混凝土试件制作及混凝土浇筑过程监控,及时积累有关资料。

3.3 技术部负责按设计文件和规范标准要求做好技术交底和施工工艺,并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控制。

3.4 安质部负责过程控制的质量检查及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检验和评定。

3.5 混凝土班组、搅拌站负责配置人员、设备,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及检修,并按要求实施。

4、技术标准15、资源配置5.1 机械设备混凝土浇筑前机械设备性能必须处于良好状态。

机械设备配置见表1。

机械设备配置表5.2 人员混凝土浇筑工序作业的施工人员(搅拌机司机、捣固人员、龙门吊司机等)必须是经过培训且考核合格、富有经验的熟练工人,并且要求其具备良好的质量意识。

5.3 材料在混凝土浇筑前原材料的质量及数量必须予以确认,使其满足规定要求。

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应按品种、规格、检验批数与频次和检验状态分别标识存放。

梁体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性能须符合《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的规定。

25.3.1 水泥⑴、梁体C50混凝土,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的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

每立方米水泥用量由试验室确定。

⑵、水泥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

⑶、水泥不得露天存放。

采用散装水泥,设6个150t水泥罐储备合格水泥。

⑷、水泥应按要求对其品种、强度等级、厂家产地、生产日期以及检验试验状态做出正确标识,分类合理堆放,实行早进早用,后进后用的原则。

⑸、在同一片梁上不得使用不同强度等级或不同厂家的水泥。

试验中如发现质量不稳定的水泥不得采用。

未经检验试验的水泥严禁采用。

⑹、要坚持经常性地查库,以防过期失效。

5.3.2 细骨料⑴、采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中粗河砂。

⑵、砂中不应有粘土块存在,含泥量不得大于2%。

⑶、试验室应对细骨料进行外观检查及取样试验,提出试验报告单。

⑷、冬期施工时,禁止使用带有冰雪的细骨料进入拌合仓。

具体按冬期施工措施要求办理。

5.3.3 粗骨料⑴、采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

⑵、采用级配为5~20mm的碎石。

⑶、含泥量≤0.5%,含泥量超限的碎石严禁使用。

⑷、冬期采取防冻措施,冻结的碎石不能使用,具体按冬期施工措施要求办理。

5.3.4 掺和料矿物掺和料选用品质稳定质量符合标准的产品,其品种为粉煤灰、磨细矿渣粉、泵送剂,掺量由试验室通过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确定。

5.3.5 水梁体混凝土拌合采用井水。

5.3.6 外加剂⑴、外加剂应采用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能明显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的质量稳定与水泥相匹配的产品。

当将不同功能的多种外加剂复合使用时,外加剂之3间以及外加剂与水泥之间应有良好的相容性。

⑵、外加剂应有专门的厂家负责供应。

外加剂须经铁道部鉴定或评审,并经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合格。

运到工地的外加剂,均要有适当的包装,包装上要标明名称、用途和有效物质含量,并随附产品鉴定合格证书。

试验室在使用前进行试验,合格后通知物资部允许使用。

⑶、外加剂应做好产品标识(名称、型号、规格、产地、用途)和检验试验状态标识。

⑷、外加剂在使用中发现有异常情况时要及时向试验室及技术主管汇报,不得擅自处理。

⑸、为充分发挥减水剂的作用,在拌合时采用后添法。

6、工艺操作箱梁预制用混凝土为梁场拌和站生产,混凝土运输车运输,混凝土输送泵入模,布料机布料、入模,附着式振动器为主、插入式振动器为铺振动,整体钢模、蒸汽养生的施工工艺施工。

6.1 工艺流程4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图6.2 混凝土施工准备6.2.1 混凝土监控内容混凝土浇筑为质量控制的特殊工序,派专人作为现场监控人员。

监控内容:拌和计量器具是否在标定期限内、混凝土原材料种类是否齐全、混凝土原材料数量是否满足要求、试验人员是否测定砂、石料含水率、搅拌机是否正常运转、混凝土运输车是否满足需求运输能力、布料机各部件是否进行使用前检查、模板温度是否在5~35℃范围内、各岗位人员是否培训后上岗、浇筑顺序是否按实施细则执行、振捣人员操作是否规范、附着式振捣器是否按要求使用、试验人员是否按要求测定混凝土5坍落度、入模温度、模板温度、含气量等指标、浇筑过程情况记录、浇筑混凝土起止时间。

6.2.2 混凝土施工准备工作梁体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做好施工组织安排,包括施工现场布置、劳动力组织、材料准备。

同时对设备进行试运转,对拌合、运输(泵送)、灌注和振捣均须互相适应,根据水泥初凝时间和灌注面积,确定灌注方法为纵向分段、水平分层、两侧对称、先底板、再腹板,最后顶板、连续浇筑、一次完成的方式浇筑混凝土,以便在总时限六小时之内(并适当留有灌注中的故障影响时间)灌注完毕。

施工人员确认本次灌注混凝土的集料、水泥、外加剂等质量必须合格,数量满足需求。

检查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输送泵、运输设备是否正常,所有计量器具是否正常,且在有效期内。

混凝土灌注设备进行试运转,并确认状态良好。

水电供应系统能否保证,做好意外停盘的措施准备。

安全防护设施到位、安全可靠,钢筋、模板及各种预埋件等的检查签证及整修手续是否完备。

根据气象预报情况,确定施工措施和配备必要的备用设备。

6.3 混凝土配制和搅拌混凝土配制和搅拌为质量控制点,试验室配齐相关原材料检测仪器,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全程监控,由拌和站站长加强混凝土搅拌控制,确保拌制质量。

6.3.1 模型、钢筋经质检工程师及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并签认后,由质检工程师根据签认后的检查证,发出混凝土浇筑通知单。

6.3.2 混凝土的拌合设备及投料计量装置,要保持良好工作状态,所用的投料计量装置须请计量部门定期检验。

计量采用自动传感器计量,计量系统每半年校检一次,试验室每周自校一次,并在混凝土浇筑前予以确认,校验记录存档、备查。

如发现有异常必须及时校验。

6.3.3 混凝土开盘前试验员对粗、细骨料、拌和料进行严格的含水率测量,准确测定因天气变化而引起的粗细骨料含水量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含水量按照每班抽测两次,雨天随时抽测,并按照测定结果和已选定的理论配合比及时调整混凝6土的施工配合比,将调整后的当天的施工配料单报现场监理工程师签认后发放给搅拌站。

混凝土拌制记录要认真填写并注明所用水泥罐号和批号,签字必须齐全。

6.3.4 搅拌站按必须按试验员提供的施工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执行,试验人员在开盘前定称,搅拌过程中须值班,随时掌握和调整搅拌情况。

其投料允许误差值见下表。

原材料每盘称量允许偏差6.3.5 搅拌前将搅拌机和混凝土存运设备用水湿润,检查卸料闸门是否灵活,开动搅拌机空车运转2~3min,确认正常后排尽积水,再投料搅拌。

6.3.6 混凝土搅拌采用一次投料,二次加水的工艺。

搅拌时投料次序为:先投细骨料、水泥、矿物掺合料,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所需用水量和外加剂,待砂浆充分搅拌均匀后再投入粗骨料,并继续搅拌至均匀为止。

上述每阶段的搅拌时间不少于30s,总搅拌时间不少于2min,也不超过3min。

任何人不得随意增减搅拌时间,搅拌好的混凝土出机前,不得投入新料,混凝土出机后不得任意加水,以确保混凝土的和易性、粘聚性、保水性和流动性满足泵送要求。

6.3.7 混凝土搅拌到各种材料混合均匀,石子表面包满砂浆,颜色一致,上述每一个投料阶段不少于30s,总的延续搅拌的时间不少于2min,一般情况下不超过3min,搅拌人员要目测每罐混凝土质量,检查是否搅拌均匀,有无干灰夹杂等异常现象。

减水剂原料采用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在使用过程中要不停止搅拌。

6.3.8 冬季搅拌混凝土前,先经过热工计算,并经试拌确定水和骨料需要预热的最高温度,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满足大于5℃的规定。

水先加热(水温不超过60℃),冬期混凝土搅拌时,首先要通过热工计算确定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当钢模能保证温度在5℃以上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要不低于5℃。

经过试拌确定水和骨料需要预热的最高温度,以满足混凝土所需的最低入模温度要求(5℃),要优先采用加热水的预热方法调整拌合物温度,但水的加热温度不能高于80℃。

当加热水还不能满足要求时,也可先将骨料用蒸汽进行加热,其加热温度不高于60℃。

同时对运输混凝土的罐车进行裹腹棉布保温。

当以上措施均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停止施工。

76.3.9 热工计算砂、碎石、水泥等胶凝材料温度按-5℃计算,砂含水量按2%、碎石含水量按1%计算,搅拌机棚内温度按5℃计算。

在浇筑混凝土前用蒸汽对模板及钢筋进行加热,因此不考虑模板及钢筋的吸热影响。

T0=[0.9(WCTC+ WSTS+ WgTg)+4.2Tw(Wg-PSWS-PgWg)+C1(PSWSTS+PgWgTg)-C2(PSWS+PgWg)]÷[4.2WW+0.9(WC+WS+Wg)]式1-1T1=T0-0.16(T0-Tb)T2=T1-(at+0.032n)(T1-Ta)T0 、T1 、T2—混凝土拌和物温度、出机温度、入模温度(℃)WW、WC、WS、Wg—水、水泥、砂、石的用量Tw、TC、TS、Tg、Ta、Tb—水、水泥、砂、石、运输时环境、搅拌机棚内温度(℃) PS、Pg—砂、石的含水率C1、C2—水的比热容及溶解热,当骨料温度>0℃时,C1=4.2 C2 =0当骨料温度≤0℃时,C1=2.1 C2 =335。

t—混凝土自运输到浇筑成型的时间(h)n—混凝土转运次数a—温度损失系数,当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时,a=0.25。

由混凝土出机温度T1≥15℃可推导出:①T2=15-(0.25×0.17+0.032×2)×(15-0)=13.4>5℃,满足施工。

②T1=T0-0.16(T0-Tb)→15= T0-0.16×( T0-5) →T0=16.9℃≈17℃。

将T0=17℃代入式1-1得Tw=14.6℃≈15℃。

由此可见,将搅拌用水温度加热大于15℃即能满足施工需要,不需对骨料进行加热。

搅拌时先投入骨料,再加水搅拌至均匀后再投入水泥等胶凝材料和外加剂,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延长到常温搅拌时的150%,由60s增加到90s。

当拌制的混凝土出现坍落度减小或发生速凝现象时,应重新调整拌和料的加热温度。

搅拌混凝土前应用热水冲洗搅拌机鼓内。

6.3.10 炎热季节搅拌混凝土时,除在骨料堆场搭设遮阳棚降低骨料温度外,还可利用制冰机低温水搅拌混凝土等措施降低拌合物的温度,另外在傍晚和晚上搅拌混凝8土,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满足5℃~30℃的要求。

相关主题